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

1.简述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嗜酸性、嗜碱性: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染色后,能被碱性的苏木精使细胞核内的染色

质及胞质内嗜酸性、嗜碱性:的核糖核酸染成蓝紫色,称为嗜碱性:能被酸性的伊红使细

胞质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

3.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上皮组织是由大量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组织。特点:①细胞多、

间质少②细胞附于基膜,有极性(基底面、游离面和侧面)③无血管④感觉灵敏功能:保

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分类:①被覆上皮②腺上皮③感觉上皮④生殖上皮

4.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利分布。

单层上皮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

上皮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形态:细胞呈多边形,

扁平,胞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细核处胞质较厚;分布: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

面:内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间皮?分布于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功

能:物质交换;平滑表面便于脏器运动单层立方上皮:形态: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细胞中

央。分布: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功能:分泌、吸收单层柱状上皮:

形态:细胞呈柱状,核长圆形,靠近基底部分布:胃、肠、子宫等的腔面功能:分泌、吸

收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柱状细胞(游离面常见有纤毛,定向摆动)、梭形细胞、杯

状细胞(分泌)、基细胞(分裂增殖)分布:呼吸管道等的腔面功能:防御复层扁平上皮:

形态: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基底细胞、多边形细胞、扁平细胞分布:角化:皮肤的

表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等的腔面功能:保护

复层柱状匕皮:形态:深层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浅层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

胞分布:眼结膜和男性尿道等的腔面功能:保护

变移上皮:形态: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基底细胞、中间层细胞、表面细胞(盖细

胞)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的腔面功能:上皮的层次和细胞形态随所在器官

的收缩或舒张而改变

5.名词解释:内皮:指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

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及物质透过,血管内皮还有内分泌功能。间皮:指分布在胸膜、腹

膜、心包膜等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湿润光滑,利于内脏运动。

微绒毛:①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②光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显纵纹状

的纹状缘(小肠)或刷状缘(肾上腺);③电镜下可见微绒毛表面为细胞膜,内为细胞质;

④微绒毛显著地扩大了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细胞的物质转运和吸收效率。

纤毛:①是细胞游离而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②在电镜下,纤毛表面为细胞膜,内

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排列呈“9+2”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中央为2根单微

管;③纤毛可定向摆动,在呼吸道具有清洁功能,在输软管具有运输作用。

紧密连接:①常见于单层柱状上皮和单层立方上皮,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呈箍

状环绕,细胞项端,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②紧密连接可加强细胞连接并可封闭细胞顶

部间隙。中间连接:①常见于上皮细胞顶部、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②

细胞间隙内细丝中间连接:状物质横向连接于相邻细胞膜,细胞膜的胞质面上附着细丝,

构成终末网;③中间连接具有细胞黏着、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缝隙连

接:缝隙连接:①常见于柱状上皮深部、桥粒的下方;此处细胞间隙很窄,相邻两细胞的

间隙中有连接点,胞膜中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直径由6个亚单位并合组成;③相邻

两细胞膜中的颗粒彼此相连,可供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传递电冲动。连接复合体:在上皮

细胞侧面的四种连接中,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挨在一起组成的细胞连接即可称为

连接复合体。基膜:基膜:①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薄膜,②在电镜下,基

膜分为基板和网板两层,分别由上皮细胞核成纤维细胞产生;③基膜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

作用,同时也是物质交换的半透膜。质膜内褶:质膜内褶:①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细胞膜折

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质膜褶皱;②光镜下,质膜内褶附近的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排列的

线粒体,形成基地纵纹;③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

速转运,线粒体在转运过程中供能。

6、简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细胞少,间质多;细胞无极性,散居于间质内;无基膜,

血管和神经丰富:分布广功能: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御、修复等起源:胚胎时期

的间充质(mesenchyme)

7、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有哪几种纤维成分,其形态和功能如何?结缔组织的纤维存在于基

质中,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种。胶原纤维:①纤维粗细不等,呈波浪形,

有分支并交织成网;②光镜下,HE染色呈嗜酸性,着粉红色;③电镜下,胶原原纤维

呈现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④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韧性大,抗拉力强。弹

性纤维:①纤维较细,分支交织成网,表面光滑;②在HE染色切片中,着色淡红,不易

与胶原纤维区分:③电镜下,弹性纤维由弹性蛋白组成,弹性大。网状纤维:①纤维较细,

交织成网;②用银染法显示,网状纤维呈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③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

织、淋巴组织的支架。

9、除疏松结缔组织外,还有儿种固有结缔组织?分布形态、功能如何?致密结缔组织:

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为位于肌腱、韧带等的规

则致密结缔组织和位于真皮、器官被膜、巩膜等的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以脂

肪细胞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分为黄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网状组织:为造血器

官和淋巴器官的基本组成部分;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造血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为淋

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发生与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10、名词解释:

间充质:为胚胎早期的结缔组织,山间充质细胞和基质构成,分散在三个胚层之中,由

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间充质细胞:位于间充质中,呈星状,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细

胞网;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质呈弱嗜碱性;间充质细胞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在胚

胎忖期可分化成各种结缔组织细胞、血细胞、内皮细胞、肌细胞。

成纤维细胞:①位于疏松结缔组织中,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光镜下,成纤维细胞胞

体较大、多突起、不规则,胞核大而椭圆、染色浅、核仁明显;②电镜下,胞质内富含粗

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③其功能为合成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各种纤维和基质。

巨噬细胞:①位于疏松结缔组织中,光镜下,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小、染色深,胞质

呈嗜酸性;②电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微皱褶和突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和吞饮小

泡;③具有分泌作用和吞噬作用,能趋化性定向运动,并能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

浆细胞:①位于疏松结缔组织中,光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

染色质沿核膜内面排列似车轮状,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②电镜下,胞质

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核旁浅染区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

中心体;③浆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及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肥大细胞:①来源于骨髓,经血液迁移至疏松结缔组织,②光镜下,细胞大、呈圆形或

卵圆形,胞核小而圆、居中,胞质内充满嗜碱性异染颗粒;③电镜下,颗粒呈圆形或卵圆

形,内部结构多样化,颗粒内含组胺(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嗜碱性粒细胞

(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肝素(抗凝血),胞质内还含有白三烯(平滑肌收缩、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④其作用为介导I性超敏反应。

11,简述软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如何?软骨怎样生长?根据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的

不同,可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三种类型。透明软骨:包括肋软骨、

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等;纤维成分主要是胶原原纤维;具有抗压性、弹性和韧性。纤维

软骨: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部位;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束;韧性大。弹性

软骨:分布于耳廓、咽喉及会厌等处:纤维成分为弹性纤维;具有弹性软骨的生长有两种

方式:①附加性生长②间质性生长。

12、以长骨骨干为例试述密质骨的骨板排列方式。骨干主要由密质骨构成,骨外表层

由环骨板构成,中层主要由骨单位和间骨板构成。(1)环骨板:是环绕在骨干内外表面排

列的骨板,分为厚而规则的外环骨板和薄而不规则的内环骨板(2)名词解释:骨单位名

词解释:名词解释骨单位:①又称哈佛系统,是长骨干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位于内、

外环骨板之间,沿骨的长轴排列,呈长筒状,数量多;②骨单位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

板构成,围绕中央管排列,中央管内有血客、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③骨单位是长骨干的

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3)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不规则的骨板,

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合佛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13、骨组织有哪些细胞?骨发生的一般方式?骨组织有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

和破骨细胞。骨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15、试述各种血细胞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功能。

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

性、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功能:携带氧和二氧化碳,具有可塑变形性,血型;寿

命:120天。

中性粒细胞:形态:细胞呈球状、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胞质中含许多细密均匀的中性

颗粒,分为大而少、含溶酶体的嗜天青颗粒(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等水解酶)与小而

多、分泌吞噬素、溶菌酶的特殊颗粒;功能:吞噬杀菌、趋化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形态:细胞呈球形,胞核常分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

粒;嗜酸性颗粒多呈椭圆形,内含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酚、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醐和阳

离子蛋白等,也是一种溶酶体;功能: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嗜碱性粒细胞:形态:细胞呈球状,胞核呈S型或不规则形,染色浅;嗜碱性颗粒大小

不等,分布不均,内含肝素和组胺,胞质中含白三烯;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单核细胞:形态:细胞呈球状,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浅,胞质呈弱

嗜碱性,内含嗜天青颗粒;功能:可进入结缔组织或其他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

噬功能的细胞。淋巴细胞:形态: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一侧常有凹陷,染色深,胞质少,

呈嗜碱性,内含嗜天青颗粒;功能:参与免疫应答(T淋巳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NK细胞介导非特异性作用)。血小板:形态:细胞呈双

凸扁盘状,不规则形,无细胞核,周围部有浅蓝色颗粒称透明区,中央部有蓝紫色颗粒称

颗粒区,透明区有微管、微丝;功能:参与凝血与止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来

源: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16、名词解释:16、名词解释:网织红细

胞:网织红细胞:①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还残留部分核糖体,用

蝗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称为网织红细胞;②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血液中大约经过一天

后成熟,核糖体完全消失;③在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④它是衡

量骨髓造血功能的•种指标。

造血干细胞:①最早起源于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血岛内,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②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多向分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③出生后,主要分布在红骨髓。

17、试述骨骼肌纤维的细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细微结构:骨骼肌纤维呈长柱状,胞核

多个、呈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胞体可见横纹,肌浆内含许多肌原纤维,相邻两条Z线

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构成肌节。超微结构:由肌原纤维、横小管和肌浆网构成;肌原纤维

由粗、细肌丝成沿长轴有规律的平行排列而成: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有序排列组成,细

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横小管位于A带与I带交接处:肌浆网

发达与横小管形成三联体;横纹明显。

18、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①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膜②肌膜的兴

奋经横小管传递给肌浆网,大量钙离子涌入肌浆③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原

肌球蛋白发生构型或位置变化,暴露出肌动蛋白上与肌球蛋白头部的结合位点,二者迅速

结合④ATP被分解并释放能量,肌球蛋白的头及杆发生屈动,将肌动蛋白向M线牵引⑤细

肌丝在粗肌丝之间向M线滑动,明带缩短,肌节缩短,肌纤维收缩⑥收缩结束后,肌浆内

的钙离子被泵回肌浆网,肌钙蛋白等恢复原状,肌纤维松弛。

19、试比较三种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

20、名词解释:肌节:肌节:①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肌节

由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②每个肌节由带+A带+1/21带组成③肌节是骨骼肌收缩

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粗肌丝:①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有序排列组成,形似豆

芽,由头和基杆两部分组成;②头部朝向粗肌丝两端并露出表面,称为横桥,具有ATP酶

活性,可结合分解ATP产生能量,并有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位点。细肌丝:①细肌丝由

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②肌动蛋白上有与肌球蛋白头相结合的位点;③

原肌球蛋白的两条多肽链嵌在肌动蛋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④肌钙蛋白附在原肌球蛋白

上,是由三个球形亚单位组成,分别称为TnL和TnC,其中TnC是能与Ca2+TnT结合

的亚单位;TnT是能与原肌球蛋臼相结合的亚单位。横小管:横小管:①位于A带与I带

交界处:②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网,包绕肌原纤维,分支成网;③横小管可将

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每个肌节。肌浆网:肌浆网:①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

相邻两个横小管之间,围绕肌原纤维;②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扩大呈环形的扁囊称终

池,与横小管共同组成三联体;③肌质网的膜上有2+丰富的钙泵,有调节肌质中Ca浓

度的作用。终池:①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扩大呈环形的扁囊称终池,与横小管共同组

成三联体,②其作用是将兴奋从肌膜传到肌质网膜。三联体:①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

三联体:②由一条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的复合物称三联管;③其作用是将兴

奋从肌膜传到肌质网膜。闺盘:闰盘:①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②光镜下呈着色较

深的横纹或阶梯状粗线;③电镜下闰盘的横位部分位于Z线水平,在横向连接的部分有中

间连接和桥粒及缝隙连接,在纵向连接的部分有缝隙连接;④闰盘增强了心肌纤维的连接,

有利于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有利于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21、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其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

①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突触前成分与突触后成分

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二者之间的狭窄缝隙为突触间隙;②

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和少量线粒体,突触前膜有钙离子通道,突触小泡内

含神经递质;③突触后成分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特异性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

体及耦联钠通道。

22、试述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星形胶质细胞:大,星形,突起多;分为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支持绝缘、构成血脑屏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损伤后可形成胶质瘢痕。

少突胶质细胞:较小,梨形或椭圆形,突起少;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

小胶质细胞:小,细长;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有吞噬功能。

室管膜细胞:单立或单柱,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支持、保护。施万细胞:

形成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诱导神经再生。

卫星细胞:营养、保护。

23、试述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各种神经末梢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分布在表皮、角膜和毛囊的上皮细胞之间或各型结缔组织内;感受

温度,压力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参与产生冷、热、轻触和痛的感觉。

触觉小体:分布在皮肤的真皮乳头处: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触觉。

环层小体:广泛分布在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感受应力刺激,

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

肌梭:分布于骨骼肌内;为调控骨骼肌活动的本体感受器,能感受骨骼肌的收缩状态。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支配骨骼肌,形成运动终板;将兴奋传递至肌细胞膜,引起肌肉收缩。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支配心脏、内脏和血管的平滑肌;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的分泌。

24、名词解释:

神经元:①神经元可分为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②胞体:胞核大而圆、染色浅、

核仁明显,胞质内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胞膜是可兴奋膜,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胞体为神经元的营养和代

谢中心;③树突在神经元内有一个至多个,其作用为扩大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④

轴突一般比树突细,轴突末端形成轴突终末,其功能主要是传导神经冲动。

尼氏体:①为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②电镜下,尼氏体由发达的粗

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③其作用为合成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

突触:①为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种特化的细胞连接;②突触

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③化学性突触以化学物质为媒介传递信息,由突触前成分、突

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和少量线粒体,突触前膜

有钙离子通道,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后成分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

特异性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及耦联钠通道:电突触的本质为缝隙连接:④突触的作用为

传递神经冲动。

触觉小体:①分布于皮肤的真皮乳头处;②呈卵圆形,内有许多扁平横列的细胞,神经

纤维末梢盘绕在扁平细胞之间,外有结缔组织被囊;③触觉小体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

触觉。

环层小体:①分布于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②呈卵圆形或圆形,

中央有一条均质状的圆柱体,内含神经纤维末梢,周围有许多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

③环层小体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

肌梭:①分布于骨骼肌内的梭形结构;②外为结缔组织被囊,内为梭内肌纤维,失去髓

鞘的纤维缠绕肌纤维中段或花枝样附于中段旁;③肌梭是调控骨骼肌活动的本体感受器,

能感受骨骼肌的收缩状态。

运动终板:①又称神经肌连接,是分布于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装置;②躯体运动

神经元轴突抵达骨骼肌后失去髓鞘,其轴突末端反复分支,每•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

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而膨大形成的椭圆型板状隆起称为运动终板;③运动终板的作用是将

兴奋传递至肌细胞膜,引起肌肉收缩。

神经纤维: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根据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

髓鞘,分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是神经纤维的一种,光镜下,可见郎飞结髓鞘,周围有施万细胞中枢为

少突胶质细胞;电镜下,髓鞘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状,呈同心圆包绕轴突。其传导方式为跳

跃式,速度快。

郎飞结:相邻髓鞘节段的施万细胞有一狭窄的间隙称郎飞结,在这一部分的轴突部分裸

露。

25、联系皮肤的有关结构,说明皮肤的功能。

保护、吸收、排泄、感觉和调节体温。

26、简述皮肤的分层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表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化层

真皮:自上向下为:乳头层、网织层

27、皮肤的附属器有那些?简述其结构与功能。

毛发、皮脂腺、汗腺、指甲(趾甲)。

28、试述小汗腺与大汗腺的结构和功能。

外泌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大部分皮肤,手掌足底和腋窝;局浆分泌(胞吐方式)。

顶泌汗腺(大汗腺):分布腋窝、乳晕、肛门及会阴;顶浆分泌。

29、名词解释:基底细胞棘细胞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黑素细胞:散在基底细胞之间,具有合成和释放黑素颗粒的功能,黑素颗粒能吸收紫外

线,保护深层组织;

是生成黑色素的细胞。

胞体多分散在基底细胞之间,其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在HE染色切片上胞

体呈圆形,喝核深染而胞质透明,突起不能辨认。

电镜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无桥粒连接,胞质内有特征性的小泡状的黑素体,

由高尔基复合体形成,内涵酪氨酸酶,能将酪氨酸酶转化为黑色素。

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消除对角质形成细胞核的辐射伤害。

郎格汉斯细胞:散在表皮棘层浅层,属单核吞噬细胞,在皮肤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可识别、捕捉、处理和传递侵入皮肤的抗原物质;

梅克尔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是一种感觉细胞。

30、试述眼球壁的分层和各层的结构特点。

眼球壁分为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三层。

纤维膜由前坨透明的角膜,其丽白色的巩膜和角膜缘组成;

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血管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视网膜山外向内分为色素细胞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

31、试述角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角膜占维膜的前优,无色透明、不含血管。从前向后分为5层:

角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5-6层细胞构成,基底部平坦,基底细胞有再

生能力;神经末梢丰富:

前界层:含基质和胶原原纤维;

角膜基质:由角膜细胞和胶原原纤维板层构成;

后界层:含胶原原纤维和基质;

角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眼球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

32、简述房水的产生和流动通路。

房水由睫状体的血液渗出和睫状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后,由后房经瞳孔到前房,继而在前

房角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最后由睫状前静脉导出。

33、试比较两种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共同点: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均由胞体、内侧突起和外侧突起三部分组成。外突中段有

连接纤毛将其分为内节和外节。

不同点:视杆细胞多,杆状外突,内突呈小球状,感弱光,有视紫红质;

视锥细胞少,锥状外突,内突呈足状,感强光和色觉,有红、绿、蓝三种视色素。

34、试述听觉的产生途径。

耳是感受听觉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中耳有收集和传递声波的作用,内耳是位觉和听觉感受器。

外耳由耳廓、外耳道和鼓膜构成。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使鼓膜振动,经中耳听骨链传至

卵圆窗,引起内耳前庭阶外淋巴振动,通过前庭膜引起膜蜗管内淋巴振动。同时,前庭阶外

淋巴的振动也经蜗孔传至鼓室阶,使基底膜发生共振,这就使得毛细胞的静纤毛与盖膜接

触,刺激毛细胞兴奋,经耳蜗神经传至中枢,产生听觉。

35、试述视网膜的分层及各层的微细结构。

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色素细胞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

色素细胞层:单层立方上皮;

视细胞层:主要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构成;

双极细胞层;

节细胞层:有神经胶质细胞、黄斑与中央凹、视盘。

36、名词解释:角膜缘、小梁网、巩膜静脉窦、视神经乳头、黄斑

视杆细胞:

①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细胞数量多,杆状外突,内突呈小球状;

②其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能感受弱光,缺乏会导致夜盲症。

视锥细胞:

①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细胞数量少,锥状外突,内突呈足状;

②其感光物质为红、绿、蓝三种视色素,能感受强光和颜色,缺乏会导致色盲。

壶腹靖:

①膜性壶腹底部黏膜局部增厚,形成横行的山崎状隆起,称壶腹崎;

②其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毛细胞分I型和n型,其顶部有动纤毛和静纤毛,

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形成圆锥形的壶腹帽,对毛细胞有支持作用;

③壶腥崎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身体或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

位觉斑:

①椭圆囊外侧壁和球囊前壁的黏膜局部增厚,呈斑块状,分别称椭圆囊班和球囊斑,两

者合称位觉斑;

②位觉斑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支持细胞分泌胶状的糖蛋白在位觉斑表面形成

位砂膜,内有细小的碳酸钙结晶即位砂,毛细胞分I型和I[型,其顶部有动纤毛和静纤毛;

③位觉斑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

Cortis器:

①organofCorti又称螺旋器,是膜蜗管基底膜上呈螺旋状走行的膨隆结构,由支持细

胞和毛细胞组成:

②支持细胞主要有柱细胞和指细胞;柱细胞排列为内、外两行,分别称内柱细胞和外

柱细胞;内柱细胞内侧有一列内指细胞,外柱细胞外侧有3~4列外指细胞;指细胞顶部凹

陷内托着一个毛细胞,•侧伸出一个指状突起并与临近的指细胞和柱细胞等形成网状膜;支

持细胞的胞质富含张力丝,对稳定螺旋器的结构、固定毛细胞的位置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③毛细胞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

④螺旋器能感受听觉。

37、描述动脉管壁的一般细微结构。

①动脉管壁从内向外分为内膜、中膜、外膜3层;

②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内膜下层含少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少许

纵行平滑肌;

③中膜主要由弹性膜构成,此外还有环形平滑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

④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营养血管,在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⑤动脉管壁较厚,具有弹性和收缩性。

38、试述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

①大动脉、中动脉管壁从内向外分为内膜、中膜、外膜3层,其中以中动脉的三层结构

最为明显;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内膜下层含少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

少许纵行平滑肌;中膜含弹性膜或平滑肌;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营养血管;

②大动脉内膜较厚,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由弹性膜组成,无明显外弹性膜;大动脉为

弹性动脉,起辅助泵作用:

③中动脉内弹性膜明显;中膜较厚,由平滑肌组成;外弹性膜较明显,由疏松结缔组织

组成,可见营养血管和脂肪等;中动脉为肌性动脉,能调节血流量。

39、试述毛细血管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特点。

①毛细血管分布广泛,管壁薄,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组成,外有少许结缔组

织;

②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③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相连,基膜完整,封闭了细胞

间隙;

④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也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其上有许多贯穿的细胞的内皮

窗孔,易化了血管内外分子交换;

⑤血窦:管腔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间常有较大空隙,易化了大分子和血细胞进入血液。

41、试述心脏壁的的细微结构。

①心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及心外膜三层;

②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为薄层

结缔组织,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心室的心内膜下层有心传导系统的分支——浦肯

野纤维走行;

③心肌膜主要山心肌构成,心室肌较心房肌厚,心肌纤维大致分内纵、中环和外斜3

层;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闰盘结构;心房肌与心室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上;电镜下可见

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利钠尿肽,具有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及降低

血压等作用;

④心外膜为心包的脏层,属于浆膜,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组成,心包脏、壁两层之间

为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以利于心脏搏动;⑤心辨膜表面为内皮,内部为

致密结缔组织,心瓣膜与纤维环相连,具有防止血液逆流的功能。

42、什么是心传导系统?有何功能?

组成心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组织有以下3种:

起搏细胞,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央部,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移行细胞: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部及房室束,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蒲肯野纤维:也称束细胞,主要分布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与心室肌纤维相连,能将冲

动快速传递也称束细胞,也称束细胞至心室各处,引起心室肌的同步收缩。

43、名词解释:

蒲肯野纤维:①也称束细胞,为心传导系统的终末分支,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主要分

布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②蒲肯野纤维比普通心肌纤维短而宽,1~2个细胞核,有位

于细胞中央,核周胞质染色浅;③电镜下含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细胞之间有较发达的缝

隙连接;④蒲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纤维相连,能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引发心室肌的

同步收缩。

血窦:①又称血窦,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及一些内分泌腺中,②管腔大而形状不规

则,内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大空袭,易化了大分子和血细胞进入血液;③不同器官内的血窦

结构常有较大差别,如某些内分泌的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孔,基膜连续;肝的血窦内皮细

胞有孔,细胞间隙较宽、无基膜;脾血窦内皮细胞呈杆状,细胞间隙大、基膜不连续,血

细胞可穿越。

44、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意义。

①免疫系统山淋巴器官、淋匕组织和免疫细胞组成;

②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和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和扁桃体);

③淋巴组织包括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体;

④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⑤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的功能。

45、试述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各类淋巴细胞的功能特点。

分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来源胸腺骨髓骨髓主要功能可分为三

类;主要执行细胞免疫执行体液免疫直接杀伤靶细胞

46、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①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又可通过弥散淋

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的现象称为淋

巴细胞再循环;

②淋巴细胞再循环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使分散于全身的免疫细

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体。

47、简述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的主要细胞构成。

淋巳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一般将淋巴

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

弥散淋巴组织:无明确的界限,为胸腺依赖区: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后

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在抗原刺激下,弥散淋巴组织扩大,

并出现淋巴小结。

淋巴小结:有较明确的界限,呈圆形或椭圆形,含大量B细胞和•定量的Th细胞、

巨噬细胞;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发中心;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

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分为深部的暗区和浅部的明

区,生发中心的周边有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尤以顶部最厚,称小结帽。

48、试述单核吞噬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

①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称为单核吞噬系统;

②由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

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等组成;

③单核吞噬系统具有吞噬杀伤、抗原递呈、合成分泌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

49、试述胸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胸腺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被膜伸入胸腺内形成小叶间隔,将实质分隔成许多不完整的胸

腺小叶;每个胸腺小叶都分为周围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胸腺内除胸腺细胞外,还有一些

基质细胞,这些细胞成胸腺细胞分化发育的微环境。

(1)皮质分为深浅两层,均以胸腺上皮细胞为支架,间隙内含有大量胸腺细胞和少量

基质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①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分布于被膜下和胸腺细胞之间,多呈星形,有突起,相邻上

皮细胞的突起以桥粒连接成网;

②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

③某些被膜下的胸腺上皮细胞包绕胸腺细胞,称哺育细胞。

胸腺细胞:

①为胸腺内分化发育的早期T细胞,密集于皮质内;

②凡能与机体自身抗原发生反应的胸腺细胞将发生凋亡;

③仅5%的胸腺细胞能分化成为初始T细胞,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潜能。

(2)髓质:含大量胸腺[:皮细胞,少量初始T细胞、巨噬细胞。

髓质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胸体较大,细胞间以桥粒相连,也能分沁胸腺激素。

胸腺小体:

①呈圆形或卵圆形,散在分布,山扁平的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

②小体外周的细胞幼稚,细胞核明显,细胞可分裂;近小体中心的细胞较成熟,核渐退

化,胞质中含有较多的角蛋白;小体中心的细胞则完全角质化,呈均质嗜酸性,有的已破碎

呈透明状;

③小体中常见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④胸腺小体的功能尚不太明确,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3)功能:①提供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②分泌胸腺激素。

50、名词解释:

抗原呈递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

细胞,使之激活并产生免疫应答的一类免疫细胞,主要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胸腺

基质细胞: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

胞、成纤维细胞等,这些细胞成胸腺细胞分化发育的微环境。

血-胸腺屏障:①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能阻挡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如抗体、细

胞色素C等胸腺屏障:进入皮质的结构称血-胸腺屏障;②它由下列结构组成:连续毛

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内含巨噬

细胞)、上皮基膜和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③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

障,这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1、试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淋巴结分布于淋巴循环的通路上,被膜和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构成淋巴结的粗支架。

淋巴结实质分为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两部分。

(1)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构成。

1)浅层皮质:位于皮质浅层,含大量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体液免

疫应答时,浅层皮质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发中心,包括明区和暗区

2)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为弥散淋巴组织,为胸腺依赖区;此区见毛细血管后微

静脉,为血液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的重要通道。

3)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淋巴窦壁由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围成,

窦内由网状组织支撑,其间附有许多巨噬细胞;淋巴液在窦内流动缓慢,有利于巨噬细胞

行使清除与吞噬功能。

(2)髓质:位于淋巴结中央,由髓索及髓窦组成。髓索:淋巴组织聚集成索,并相连

成网,主要含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在此分泌抗体。髓窦:位于髓索

之间的淋巴窦,含巨噬细胞较多,吞噬功能更强。

(3)功能:滤过淋巴、参与免疫应答。

52、试述脾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脾位于血循环通路上,无实质髓质之分,由白髓和红髓组成,脾内有大量的血窦。

(1)被膜与小梁:脾表面有被膜,伸入实质形成小梁.

(2)白髓:山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构成。

1)动脉周围淋巴鞘:

①为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为T淋巴细胞及少量的巨噬细胞和交

错突细胞,为胸腺依赖区;

②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2)淋巴小结:淋巴小结突出在鞘的一侧又称为脾小体,主要含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应答时.,初级淋巳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发中心,包括明区和暗区;淋巴小结

的一侧有中央动脉。

3)边缘区:是位于白髓与红髓间的狭窄区域,内含T细胞、B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

中央动脉分支血管开口于此,末端膨大为边缘窦,为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边

缘区为脾内首先接触抗原进行免疫应答的部位。

(3)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

1)脾索:为富含血细胞的淋巳组织,索内含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笔毛微动脉末端开口于脾索。

脾血窦:连接成网,窦壁山内皮细胞围成,其内皮细胞为长杆状、细胞间隙较大、基膜

不完整;脾血窦通透性极大,血细胞可由此出入。

53、试述脾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脾动脉从腺门入脾后分支进入小梁,形成小梁动脉;小梁动脉分支离开小梁进入动脉

周围淋巴鞘内,称为中央动脉;中央动脉沿途发出细小分支供应白髓,末端膨大成边缘窦;

中央动脉主干穿出白髓进入脾索时分支形成笔毛微动脉,笔毛微动脉继续分支形成髓微动

脉、鞘毛细血管和动脉毛细血管,多数毛细血管末端扩大成喇叭状开放于脾索,少数直接

与血窦相通;脾血窦汇入髓微静脉,再汇入小梁静脉,后于脾门汇合为脾静脉出脾。

54、试述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及合成的激素。

甲状腺表面被膜伸入腺实质,将其分成许多小叶,每个小叶含有20~40个甲状腺滤泡,

滤泡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有孔和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滤泡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由单层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内充满胶质甲

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①通常为立方形,呈单层围成滤泡,滤泡腔内充满胶质甲状腺球蛋白;

②在功能活跃时,滤泡呈扁平状,胶质增多,核圆居中,胞质弱嗜碱性;

③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等,顶部有分泌颗粒

和基质小泡,基底面有完整基膜;

④其功能为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神经

兴奋性。

(甲减、甲亢、呆小甲状腺素)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①位于甲状腺滤泡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内有嗜银颗粒;

②电镜下,位于滤泡上皮中的滤泡旁细胞顶部被相邻的滤泡上皮细胞覆盖;

③其功能为分泌降钙素降钙素,能促降钙素进成骨细胞活动、骨盐沉积,并抑制胃

肠道吸收钙、使血钙降低。(对比:甲状旁腺的主细胞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

腺激素,降低血钙)主细胞甲状旁腺激素

55、试述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肾上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随血管神经伸入实质,构成间质;实质来自中胚层,其中

位于周边的皮质来自中胚层,由皮质细胞、血窦、少量结缔组织构成;位于中央的髓质来

自外胚层。

(1)皮质: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1)球状带:位于被膜下方,较薄,细胞排列成球状;细胞小,呈锥形,核小、染色深,

胞质少含球状带:球状带少量脂滴;能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促进肾小管保钠排钾,

刺激胃黏膜吸收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2)束状带:较厚,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索状;细胞大,呈多边形,核圆,着色浅,

胞质含脂滴,束状带:束状带切片中呈泡沫状;能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糖皮质激素皮质醇)——促使蛋白质脂肪分解转变成糖,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

症。

3)网状带:位于皮质最内层,细胞排列成网;细胞小,核小,着色深,胞质嗜酸性,

内含脂褐素网状带:网状带和少量脂滴;能分泌雄激素雄激素、少量雌激素糖皮质激

素。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糖皮质激素

⑵髓质:由排列成索或成团的髓质细胞组成,并相互连接成网,其间有血窦和少量结缔

组织,髓质中央有中央静脉;用络盐处理可见褐色颗粒的细胞——嗜铭细胞:体积大,多边

形,核圆居中,HE嗜铭细胞:嗜铭细胞染色呈弱嗜碱性,分为两种细胞:肾上腺素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受交感神经调控分别分泌肾上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心脏和

骨骼肌的血管扩张;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心脏、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心

率加快、脑和骨骼肌内的血流加速。56、试述脑垂体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腺垂体

(1)远侧部: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血窦,按着色性可分为嗜酸性细

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1)嗜酸性细胞:数量多,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粗大嗜酸性颗粒,可分为生

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

1、生长激素细胞:分泌促生长激素GH促生长激素GH,促骨骼生长。(巨人症、侏儒

症、肢端肥大症)(巨人症、侏儒症、肢端肥大症)

2、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PRL催乳激素PRL,促乳腺发育、乳汁分泌。

2)嗜碱性细胞:数量少,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可分为促甲状腺

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1、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

的释放。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

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3、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促进卵泡发育(女性)/刺激支持细

胞合成雄激卵泡刺激素FSH,素结合蛋白(男性),以促进精子的发生;分泌黄体生成素LH

黄体生成素LH,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女性)/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雄激素(男

性)。雄激素

3)嫌色细胞:数量多,体积小,胞质少,着色浅,细胞界限不清,可能是未分化细胞

或脱颗粒的分泌细胞,起支持作用。

(2)中间部:有嗜碱性细胞和滤泡,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MSH黑素细胞刺激素MSH,

促进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3)结节部:含丰富纵形毛细血管,腺细胞呈条索状排列,有嫌色细胞、少量嗜酸性

和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神经垂体结构:

①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含有较丰富的血窦;

②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组

成卜丘脑神经垂体束,也是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的来源;

③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在轴突

的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聚集成团,称为赫令体。

功能: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主要促进肾抗利尿激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液浓缩;若分泌超

过生理剂量,可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催产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还

可促进乳腺分泌。催产素57、试述下丘脑与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①下丘脑弓状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激素通过

这些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端,以分泌颗粒的形式释放入第一级毛细血管网,继而随血流经

垂体门微静脉到达远侧部的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②

下丘脑弓状核分泌的6种释放激素和3种抑制释放激素调节腺垂体内的各种细胞的分泌

活动;而腺垂体的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产生的各种促激素又可以调节甲状腺、肾上腺和

性腺的内分泌活动。嗜碱性细胞③这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便统一起来,完成对机体

的多种物质代谢及功能的调节。

(二)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结构:

①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含有较丰富的血窦;

②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组

成下丘脑神经垂体束,也是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的来源;

③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在轴

突的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聚集成团,称为赫令体。赫令体。赫令体功能:视上核和室

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主要促抗

利尿激素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液浓缩;若分泌超过生理剂量,可导致小

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催产素催产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可促进乳腺分泌。

催产素可见,神经垂体只是储存和释放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激素的场所,两者是

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神经垂体是下丘脑的一部分。

58、名词解释:内分泌旁分泌分泌含氮类激素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垂体细胞

垂体门脉系统:

①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伸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后,分支形成血窦网,称第一级毛细

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再返回结节部汇集形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进入远侧部,再

度形成血窦,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②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③它将下丘脑弓状核等分泌的神经激素运送到远侧部,调节其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

APUD细胞:机体消化管、呼吸道等处散在有能摄取胺前体(氨基酸)并脱竣后合成胺

和肽的内分泌细胞,称APUD细胞DNES:APUD细胞和神经系统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性神

经元统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将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协调成整体,共同调节和控制

机体的生理活动。

59、试述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

①从食管到肛管的消化管管壁自内向外分4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②黏膜自内向外又分为3层: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上皮在食管和肛管处为复层

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和孤立淋巳小

结,在回肠可见集合淋巴小结;

③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④肌层一般为内环外纵的两层平滑肌,但胃为内斜中环外纵的三层平滑肌,食管上段

和肛管下端则为骨骼肌;

⑤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为薄层结缔组织,分布于食管、十二指肠后壁和大

肠末端;后者为薄层结缔组织覆以间皮,分布于胃、大部分小肠及大肠。

60、试比较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

①从食管到肛管的消化管管壁自内向外分4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②黏膜自内向外又分为3层: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上皮在食管和肛管处为复层

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和孤立淋巴小结,

在回肠可见集合淋巴小结;

③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④肌层一般为内环外纵的两层平滑肌,但胃为内斜中环外纵的三层平滑肌,食管上段

和肛管下端则为骨骼肌;

⑤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为薄层结缔组织,分布于食管、十二指肠后壁和大

肠末端;后者为薄层结缔组织覆以间皮,分布于胃、大部分小肠及大肠。

下面重点阐述四者黏膜的异同:

①食管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仅在上下端含少许黏液性腺,大部分不含

腺体,但可见黏膜下层食管腺的导管;

②胃体的匕支为单层柱状上皮,主要由表面黏液细胞组成,分泌粘液,上皮凹陷形成

胃小凹;固有层主要含胃底腺,为分支管状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内分泌细

胞和干细胞组成;

③小肠上皮也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游

离面有纹状缘,杯状细胞分泌黏液,上皮和固有层突向肠腔形成绒毛;固有层含中央乳糜管、

有孔毛细血管网、少量平滑肌纤维,其固有层有小肠腺,除上述3种细胞外,还有潘氏细

胞和干细胞;

④大肠黏膜无绒毛,上皮与小肠相似,但杯状细胞增多;固有层中肠腺稠密而长,无

潘氏细胞。

61、试述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及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名词解释:

胃底腺:又称泌酸腺,主要分布于胃底和胃体的黏膜固有层,为分支管状腺,可分为颈、

体、底三部。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主细胞:

①又称胃酶细胞,多分布于腺底和腺体;

②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呈强嗜碱性,基部较深:

③电镜下,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发达,顶部有较多酶原颗粒;

④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后可分解蛋白质。

壁细胞:

①又称泌酸细胞,多分布于腺颈和腺体;

②细胞大,呈圆锥形或三角形,核圆居中,偶见双核;胞质强嗜酸性;电镜下,可见

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管沟系统;

③壁细胞合成和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变为胃蛋白酶,还有杀菌

作用;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促进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颈黏液细胞:位于胃底腺颈部,数量少;胞体呈烧瓶状夹在其他细胞之间,核扁平、位

于基底,胞质充满粘原颗粒,其分泌黏液内含酸性糖蛋白。

干细胞:位于从胃底腺颈部;核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可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

及骨底腺其他细胞。⑸内分泌细胞:分泌肽类和肽类激素。

62、名词解释:

食管腺:食管黏膜下层内含黏液性食管腺,分泌的黏液经导管排入食管腔,起润滑作用;

食管腺周围常有淋巴细胞浸润。

小肠绒毛:

①小肠绒毛为小肠的特征性结构,是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