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3年人口数据?-2024-01-宏观大势_第1页
如何看待2023年人口数据?-2024-01-宏观大势_第2页
如何看待2023年人口数据?-2024-01-宏观大势_第3页
如何看待2023年人口数据?-2024-01-宏观大势_第4页
如何看待2023年人口数据?-2024-01-宏观大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人口视角看未来20年房地产需求演变出生率下滑无法逆转,90后直面人口峭壁事件: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人口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核心观点:2023年,受出生人口持续回落、死亡人口上升影响,我国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人口步入负增长时期。同时,老龄化加速推进,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参考日本在中度老龄化时期的经济表现,呈现低增长、低通胀的特征。结构上,医疗等服务需求升温,服装、耐用品需求下降,消费更注重性价比。向前看,伴随少子老龄化加快,我国人口结构将从纺锤形逐步演化为金字塔形。青壮年劳动力占比持续下滑,导致劳动力群体内部年龄结构老化。不过在未来近10年内,我国仍处在人口红利期,30-40岁和50-60岁群体维持高位,劳动力资源仍相对充足。同时,由于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城镇化率持续推进,我国质量型、配置型人口红利也不断提升。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劳动力增长的红利正逐步消退,在2034年之前,中国大陆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依然高于美国、欧洲、日本,我国人口红利仍相对占优。一、出生人口回落、死亡人口上升,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2023年,我国总人口下降208万人,人口回落趋势延续。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降至902万人,较上年的956万人继续回落,连续第二年跌破1000万人。同时,死亡人口连续第三年上升,达到1110万人。出生人口回落和死亡人口上升,使得人口总量下降速度有所加快。2023年,我国总人口下降208万人,上年总人口为首次下降,下降数为85万人。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回落速度较上年有所加快,部分与2022年结婚登记人数减少有关。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升至569.0万对,高于2022年同期544.5万对,但仍低于2020-2021年同期均值589.0万对。预计2024年出生人口下降速度或减缓,但整体回落趋势依然存在。同时,我国二胎政策效应边际回落。2016年,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比例快速上升,在2017年快速上升至52%。2018年起,二胎政策效应边一孩生育率16.7‰。2022年,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比例降至32%,同期一孩、三孩及以上占比分别为55%、13%。进一步而言,出生人口下降的根本问题在于,适龄生育女性基数、结婚率、生育意愿同步走弱,导致新生儿规模下滑趋势难以改变。2010年,我国适龄生育女性人口见顶,此后逐步回落。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第一次生育高峰(简称“建国一代”),但1970-1980年代,新出生人口数量下滑,此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规模低于第一轮生育高峰。随着“建国一代”逐步退出20-45岁适龄生育年龄段,我国适龄生育女性数量也随之滑落。宏观经济宏观经济2017年之后,我国总和生育率持续回落,2022年以来降至1‰附近,已经低于日本。2023年8月召开的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上,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总和生育率即为每个女性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是育龄生育妇女生育意愿的代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是实现人口稳定代际更迭的水平,1.5‰则是人口下滑的相较2013年高点,已经回落5.12个百分点。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初婚年龄推迟至28.7岁,相较2010年提高3.8岁。整体来看,不论是生育率还是结婚率都指向女性生育意愿的持续回落。这一方面与现代化生活水平提升有关,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全球来看,近年来生育率都保持下降趋势。但从斜率来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日韩国家,更多源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因素,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养育成本较高,以及经济转型期内,居民就业收入预期不稳等。2021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生育支持政策。2021年6月,我国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2022年7月,我国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精准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等。但是,政策的见效并非立竿见影,促进生育率回升需要系统性政策和经济环境整体配合。876543210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50 0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 抽样数:总计:生育率:一孩 抽样数:总计:生育率:一孩抽样数:总计:生育率:二孩抽样数:总计:生育率:三孩及以上50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注:抽样生育率为当年出生人数与同期育龄妇女数量之比;图7中的总和生育率则是各年龄段妇女生育率相加计算,表示的是平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数量。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万人)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020岁到35岁女性35岁到45岁女性(万人)适龄生育女性总和2040年适龄生育女性总和2036年2032年2028年2024年2020年2016年2012年2008年2004年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0资料来源:Wind,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2023年及以后为光大宏观预测值美国(‰)美国(‰)韩国全球妇女生育率全球妇女生育率: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注:中国、日本、韩国数据截至2022年,其余国家或地区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2022年数据为人口学会披露,其余为世界银行数据0结婚登记:前三季度累计值(万对)离婚登记:前三季度累计值(万对)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86420婚姻登记:粗结婚率婚姻登记:粗离婚率结婚率减去离婚率86420 202220202018201620142012201020082006200420022000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耐用消费品 家具及家用器具 电冰箱医疗服务家庭服务医疗护理个人护理服务 耐用消费品 家具及家用器具 电冰箱医疗服务家庭服务医疗护理个人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宏观经济二、60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0%,我国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三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老龄化率将进入加速上升期。口的21.1%,标志着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们预计在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4.1亿人,步入重度老龄化,即60岁以上人口占比30%;204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4.5亿人,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即60岁以上人口占比35%。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将对经济发展结构、投资消费模式、物价水平产生深远影响。参考日本在中度老龄化时期的经济表现,呈现低增长、低通胀的特征。1995-2010年间,日本处在中度老龄化阶段,这一时期伴随泡沫经济破裂,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社会不再追求个人主义,崇尚性价比,优衣库、无印良品等产品备受青睐,也被称为“第四消费时代”。这段时期内,由于人口总量仍处在相对高位,老龄化对供给侧的冲击较弱,对需求侧的抑制更为明显。由于经济增速回落、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居民购买力水平下降,更加追求消费性价比。同时,消费结构上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增多,对汽车、家电等耐用品需求下降。因此这一时期表现为,医疗服务大幅涨价,汽车、服装、家具家电价格下跌。(万人)8000060000400002000002043年深度2043年深度老龄化度老龄化2035年重度老龄化2011年2041年2051年2061年2031年2021年资料来源:Wind,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2023年及以后为光大宏观预测值日本中度老龄化阶段,消费品类的价格涨幅衣服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三、伴随少子老龄化加快,我国人口结构从纺锤形演化为金字塔形当前新生儿出生占比的下降,以及老龄化持续加快,会使得人口年龄分布结构从纺锤形(30-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占比最大),逐步演化成为金字塔形。同时,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也在持续下滑,劳动力群体内部年龄结构老化。20世年至1997年进入生育年龄,带来了第二波婴儿潮,即为“建国二代”。在21世纪前十年,40-50岁人群(“建国一代”)和20-30岁(“建国二代”)人群快速增长,形成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在这两代人之后,生育率持续下滑,这也使得随着“建国一代”和“建国二代”年纪增长,中国在2013年达到了青壮年劳动力高峰之后,劳动力同比增速持续回落。不岁人口和50-60岁群体依然能维持在峰值左右,劳动力资源仍相对充足。宏观经济宏观经济2010年男性2010年女性2022年男性2022年女性2030年男性2030年女性2040年男性2040年女性65岁以上资料来源: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色块的大小对应人数的绝对值,而色块中的百分比对应该年度同色快各年龄段人口的占比备注:2030/2040年均为光大宏观预测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20-60岁人口60岁以上人口劳动力同比增速(右)2050年2047年2044年2041年2038年2035年2032年2029年2026年2023年2020年2017年2014年2011年2008年2005年资料来源:Wind,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2023年及以后为光大宏观预测值2040年2035年2030年2025年2020年2015年2010年2005年资料来源:Wind,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2023年及以后为光大宏观预测值四、从全球来看,我国人口红利仍相对占优全球劳动力增长的红利正逐步消退。二战刚刚结束后的1950年至1960年,发达国家和中国出现了一轮婴儿潮,这代人口在70年代开始成年,使得青壮年劳动力(25岁至49岁)增速快速攀升,同比增速在1994年达到峰值2.7%。之后,劳动力增速进入下滑通道。根据联合国测算,中国和发达国家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占比在2020年后快速下滑,新增劳动力主要来自于不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分散于非洲、拉美、中亚和东南亚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新增劳动力群体的劳动生产效率较低,叠加气候炎热,地缘政治动荡,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详见2021年4月6日外发报告《大国崛起背后的“人中国劳动力结构仍然具有相对优势。虽然中国劳动力规模高峰已过,但是,庞大的“建国二代”群体,仍然支撑劳动力规模处于高位。从人口抚养比来看,2010年之后,中国人口抚养比趋势性上行,但预计2032年之前我国仍然处在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同时,在2034年之前,中国大陆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依然高于美国、欧洲、日本。此外,我国质量型、配置型人口红利仍在提升。一方面,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年,我国城镇化率提升至66.2%,相较上年提升0.9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增幅高于前三年的均值(2020-2022年城镇化率增幅均值为0.84个百分点表明当前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动力较强的“窗口期”。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补齐城市设施短板弱项等,消费和投资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新生儿人口增速(右)25-64岁劳动力增速(右)新生儿人口增速(右)25-64岁劳动力增速(右)25-49岁青壮年劳动力增速(右)4504000劳动力下滑放缓动力同比增速仅0.7%劳动力下滑放缓动力同比增速仅0.7%4%资料来源: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2023年及以后为联合国的预测数据 45%40%55%50%45%40%35%30%25%东南亚资料来源: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2023年及以后为联合国预测值40%40%资料来源: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2023年及以后为联合国的预测数据资料来源:Wind,联合国,光大证券研究所备注:黄色虚线是以人口抚养比50%作为划分线,人口抚养比在50%以下的时期为人口红利期;2023年及以后为光大宏观预测值风险提示:生育意愿持续下滑;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及及行业公司评级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研究人员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