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1页
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2页
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3页
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4页
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土地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时期,在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供给是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在保证必要的耕地的同时,还能够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这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1]。通过对国内一些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2],说明了在城镇建设用地上,“开源节流”、“集约用地”的发展方式是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随着郑州市的发展,由于对土地不断进行商业开发而导致的耕地面积的减少,从而出现了更多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如:人地矛盾、城市土地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所以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郑州市的发展,就必须对其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增加其供给,缓解土地供求矛盾,从而提升土地集约度,推动郑州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2017年-2021年郑州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变化幅度的分析,找出制约郑州市土地集约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而提高郑州土地集约化发展水平,使有限的用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郑州市已进入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时期,但在此背景下,郑州市的土地利用却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本文在此基础上,以郑州市为例,对郑州市2017-2021年土地集约化程度进行评价与分析,提出提高郑州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从而使土地资源在郑州市中能够更加充分的被利用。1.2.2研究意义分析郑州市近几年土地集约利用集约水平的变动,有助于找出影响郑州市城市用地强度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通过对评价得出的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因地制宜的土地集约利用建议,缓解土地供求矛盾、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释放土地资源的潜力,更好的发挥出土地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在查阅了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2017年-2021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选取评价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郑州市2017年-2021年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找出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因地制宜的土地集约利用建议,从而提升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1.3.2研究方法(1)多因素评价法: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评价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选出的14个指标对郑州市2017-2021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2)极差标准化法:因为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项指标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无法进行直接的对比,所以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每一项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极差标准化指的是用变量值减去最小值比上最大值减最小值。(3)熵值法:本文确定权重的方法应用的是熵值法。其中,第一步先计算第i年指标占所有年份指标的比重,第二步就是计算信息熵,第三步计算信息熵冗余度,最后计算指标权重。1.4国内外研究现状1.4.1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关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研究,虽然是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但在城市的迅速扩张所引起的土地利用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许多学者已经开始重视和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3]。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口在城市中聚集,城市的面积也在持续的扩张。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乱圈乱占”和“占而不用”等对城镇用地的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城镇用地无法得到有效的使用,从而形成了对城镇用地资源的浪费[4]。近些年对土地大量浪费和低效使用使城市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压力加大,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利用[5]。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同时,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也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障碍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人地关系、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土地用途、土地相关制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因此,在进行土地研究时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7]。郑州市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用地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变化,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郑州市土地的集约利用问题[8]。1.4.2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提到了。前苏联经济学者曾提出过两种发展模式,即粗放型与集约型,在发展初期,这两种模式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是由于有限的资源并不能无中生有,因此,在发展初期,这两种模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考虑生产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那么苏联的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就如苏联那样,走的是一条粗放的道路[9]。“工业区位”的拥护者韦伯、“中心论”的创立者克里斯塔勒及“市场区位”的创立者廖什,从多个视角对“区位”进行了阐释,为一些土地集约化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这个地区的现状及对未来的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受到政治制度、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受到的制约的因素都不一样,集约用地的理念也有着诸多不同[10]。因此,分析与总结不同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对于我们贯彻执行土地集约利用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第2章研究区概况2.1自然条件郑州市地处黄河中下游,西依嵩山,东临黄淮平原,北依太行山脉,南临中岳嵩山,中部为伏牛山余脉。地势总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态势,地形的坡度在10-15度之间,由于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十分短,一旦遭遇到大的降雨,会使雨水汇集的非常迅速,从而导致洪水宣泄猛烈,极易造成大的洪涝灾害。郑州市在汛期过后,降雨量就会大幅的减少,往往又非常容易形成旱灾。郑州市的土地面积广阔,地表起伏较大,土壤类型很丰富,具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郑州市的土壤类型有黑土、潮土、水稻土、灰棕壤等5种土壤类型,利于农业的发展。郑州市水资源也很丰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量分别达到了1213.8亿立方米和59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主要由郑州市的河网水系构成,有大小河流124条,分属淮河和黄河两大水系,地下水资源埋藏深度约在40米左右。郑州全市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77.3%,平原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7.7%;中部为平原区,海拔最高的为1034米,最低的为102米;东南部山区海拔的高度一般在500-800米之间。2.2社会与经济条件2.2.1经济现状在2023年2月,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经初步测算,郑州市202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934.7亿元,与去年国内的生产总值相比增加了1%。从产业划分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185.6亿元,与去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相比增长了3.7%;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5174.6亿元,与去年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相比增长了2%;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7574.5亿元,与去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相比上升了0.2%。但是郑州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工业经济规模较大但不突出,创新驱动能力不足,能源的构成及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在2022年,郑州工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国内大多数城市水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低于国内大多数城市水平。郑州市工业和制造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低于国内大多数城市水平,会对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等战略作用产生不好的影响。2.2.2人口现状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2020年11月1号之前,郑州市人口为12600574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相比,新增了3974069人,增幅46.07%,年均增幅为3.86%。郑州市常住人口9879029人,城市居民9879029人,2721545的农村人口。与2010年比较,城市新增441534人,农村新增420849人,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4.91%。郑州市现有居民户数为3636411户,集体户数为497157户,城市居民户数为497157户。人口的快速增长使郑州市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并且随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同时也使郑州市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加大。2.2.3交通现状郑州市是一个集“公、铁、空、信”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已经形成了以铁路、公路和航空为主要运输模式的立体交通网络。郑州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清朝后期开始了铁路运输,在民国早期开始了陆路、空运,到了1950年代后期才开始了机动轮船运输。近代运输事业的大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只是由于天然条件所限,水路运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但郑州市正在加快建设水路运输的进程,进而实现交通运输方面的综合发展。截止到2022年4月,郑州市拥有机场2个,轨道交通162条,火车站6个,铁路主干线2条,高铁6条,轨道交通22条,高速公路11条,快速公交37条。2.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截止至2022年,郑州市耕地面积为210315.78公顷,种植园地面积为40647.23公顷,林地面积为195510.95公顷,湿地面积为2761.65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12424.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30568.8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978.87公顷。各类用地具体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分析如下:耕地210315.78公顷。其中,水田147.95公顷,占0.07%;水浇地148941.83公顷,占70.82%;旱地61226公顷,占29.11%。园地40647.23公顷。其中,果园39895.38公顷,占98.15%。林地195510.95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02309.72公顷,占52.33%;竹林地30.25公顷,占0.02%;灌木林地20141.55公顷,占10.3%;其他林地73029.43公顷,占37.35%。森林大多分布于登封市、巩义市、新密市的西南部山地地区。湿地2761.65公顷。全部为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荥阳市,占全市湿地的50%左右。城镇及工矿用地212424.45公顷。其中,城市用地63016.93公顷,占29.67%;建设用地37301.35公顷,占17.56%;农村用地101974.34公顷,占48.00%;采矿用地8097.47公顷,占3.8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34.36公顷,占0.96%。交通运输用地30568.85公顷。其中,铁路用地3265.81公顷,占10.68%;轨道交通用地548.53公顷,占1.79%;公路用地19701.22公顷,占64.45%;农村道路用地5928.88公顷,占19.40%;机场用地1097.85公顷),占3.59%;管道运输地26.56公顷,占0.0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978.87公顷。其中,河流水面16198.5公顷,占45.02%;湖泊水面141.5公顷,占0.39%;水库水面2533.56公顷,占7.04%;坑塘水面10166.82公顷,占28.26%;沟渠3955.84公顷,占10.99%;水利建筑用地2982.65公顷,占8.30%。中牟县、荥阳市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市水域的53%。第3章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3.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3.1.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系统和层次的统一。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它含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包括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许多因素[11],所以,在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然而,由于各因子的分级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各因子时应注意各因子间的等级关系,选取处于同一层级的影响因素。全面与典型相结合[12]。在城镇集约化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其指标的选取应兼顾多种因素,并确保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然而,由于各类评估指标过于繁杂,所以,在选取指标时,要选取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并且要同时考虑到综合性。相互依存,相互独立原则。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的每一项评价指标都必须是与评价结果有紧密联系的[13],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的时候,必须要选择与城市的集约度有紧密联系的指标,这样才能避免产生一些没有意义的指标。然而,由于影响城镇用地集约使用的诸多要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选择指标时,应选择彼此不重叠的指标,并确保其相互独立,以免造成指标的浪费。动态性和稳定性并重[1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指标,它强调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到社会情况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评估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同时,由于其动态性,也要求指标选取时必须要结合城市的未来发展。数据可获取原则[15]。由于一些现实原因,一些城市由于保密性的原因是不公开一部分资料的,所以在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时,一定要将数据可获取的因素考虑进去,以免出现数据采集不到的情况。3.1.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依据郑州市2017年-2021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因子,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按照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构建的评价体系如下(见表3.1):表3.1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A准则层B评价指标层C指标说明性质经地均财政收入C1财政收入/建成区面积(万元/平方公里)正济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成区面积(万元/平方公里)正指地均工业总产值C3工业总产值/建成区面积(万元/平方公里)正标GDP增长率C4(本期GDP-上期GDP)/上期GDP正B1地均生产总值C5地区生产总值/建成区面积(万/平方公里)正社人口密度C6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人/平方公里)正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会指地均在岗职工人数C7人均可支配收入C8在岗职工人数/建成区面积(人/平方公里)可支配收入/人数(元)正正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C9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平方米/人)负B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C10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城市人口(平方米/人)正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C11公园绿地面积/总人口(平方米/人)正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C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正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C13绿地面积/建成区面积正标B3城市污水处理率C14城市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量正3.2评价方法3.2.1评价指标标准化通过收集2017-2021年《郑州市统计年鉴》资料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到以下数据,见表3.2:表3.22017-2021年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数据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C13891336224245902065117787C28101489426688006070753494C35473253218382943675937349C40.150.150.080.030.05C5185737196178149714141716139385C615641619165916651683C736762941231213162088C81997421652235362478326790C94345626671C105577.37.8C1112.8714.2614.4714.715.27C12237230177200201C130.3550.3580.360.3450.37C140.980.9820.9830.9851在本次评价中,因为每一项指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法进行直接的对比,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每一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本文中采用了极差标准化法,具体公式如下:正向指标χij=xij−负向指标χij=maxxj−其中,正向指标值较大,说明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负向指标与正向指标相反。χij表示的是第i个年份的第j项指标标准化数值,xij表示第i个年份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maxxjminx指标标准化计算结果如下表3.3:表3.3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数据标准化后数值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C11.10.970.420.240.1C20.871.10.530.30.1C31.11.020.190.10.13C41.11.10.520.10.27C50.911.10.280.140.1C60.10.560.90.951.1C71.10.790.520.10.43C80.10.350.620.811.1C91.11.030.420.280.1C100.10.10.810.921.1C110.10.680.770.861.1C121.10.980.10.480.5C130.50.620.70.11.1C140.10.20.250.351.13.2.2熵值法计算权重对一个指数确定权重的途径有许多,但总体考虑下,为了减少主观性的评估结论,所以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数权重,其计算方法如下: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Υij=χiji=1mχ计算信息熵:ej=−ki=1m其中,k>0,k=1ln计算信息熵冗余度:dj=1−ej(3计算指标权重:Wj=djj=1其中,m为年数,n为指标数。根据以上公式计算郑州市各项指标权重如下表3.4:表3.4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目标层A准则层B评价指标层C熵值冗余度权重总和经地均财政收入C10.830.170.08济指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20.860.140.06标地均工业总产值C30.750.250.120.43B1GDP增长率C40.840.160.07地均生产总值C50.780.220.10社人口密度C60.900.100.05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会指地均在岗职工人数C7人均可支配收入C80.880.880.120.120.050.060.32标B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C9人均城市道路面积C100.850.810.150.190.070.09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C110.910.090.04态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C120.880.120.060.25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C130.900.100.05B3城市污水处理率C140.790.210.10根据表3.3与表3.4计算单项指标集约度得分:Si=Wj×单项指标集约度计算结果如下表3.5:表3.5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单项指标得分年份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20170.090.060.130.080.090.010.060.010.010.010.000.060.020.0120180.080.070.120.080.110.030.040.020.010.010.030.050.030.0220190.030.030.020.040.030.040.030.040.060.070.030.010.030.0220200.020.020.010.010.010.040.010.050.070.080.040.030.010.0320210.010.010.020.020.010.050.020.060.080.100.050.030.050.113.3评价结果与分析3.3.1评价结果根据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单项指标得分对2017-2021年各年数据集约度得分进行汇总:表3.6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经济0.450.460.150.070.07社会0.100.110.240.250.31生态0.090.130.090.110.24综合得分0.640.700.480.430.623.3.2结果分析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郑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决定采用五级标准(表3.7)进行等级评定:表3.7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等级评价分数0.8-1.00.6-0.80.4-0.60.2-0.40-0.2等级IIIIIIIVV集约利用水平高较高中等较低低根据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以及集约利用等级的五级标准表得出郑州市2017-2021年各年份的土地集约利用度等级如下表(3.8):表3.8郑州市2017-2021土地集约利用度20172018201920202021集约度等级集约度等级集约度等级集约度等级集约度等级经济水平B1中等III中等III低V低V低V社会水平B2低V低V较低IV较低IV较低IV生态水平B3低V低V低V低V较低IV综合水平A较高II较高II中等III中等III较高II通过对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等级结果进行分析得出2017-2021年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分别是0.64、0.70、0.48、0.43、0.62,因此郑州市总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还是处于较高等级的。郑州市2017-2018年的土地集约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化程度,中等的经济集约化程度,低等级的社会集约化和生态集约化程度,社会与生态集约化程度与经济集约化程度有很大的差距。2018-2020年,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集约度等级由较高降到中等。从经济集约利用水平看,经济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由中等级降到低等级。社会集约化水平有所提高,由较低等级升为低等级,而生态集约化水平则表现出了一个“降低-升高”的变化过程,并且变化幅度很小。在2020-2021年,郑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中等变为较高,经济集约利用水平基本没有改变,属于低等级,社会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为较低水平,生态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由低水平上升为较低水平。建议4.1科学的规划郑州市商业、工业和居住等各种类型的土地在城市的周围随意杂乱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这种用地方式不但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使郑州市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为使这种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减少,在制定土地利用计划时应把土地利用计划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相结合,深化郑州市用地体制改革,对郑州市用地进行有效调控,使土地利用效率达到最佳。4.2深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随着郑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升,导致更多的人口涌入,这就需要在有限的国土上获取更多的生产资源和生活空间。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使用造成了新的影响,因此,在短时间内进行外延式的扩展是行不通的,因此,一定要在内部进行挖掘,从而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这就需要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强化政策引导,并在单位用地上吸收更多的劳动力,获得更大的产出效率,从而促进土地的集约使用程度的提升。4.3加大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投资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用地,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多运用立体空间是郑州市进行土地开发的有效方式。有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和城镇工矿用地的管理。加强对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结合城市用地布局,优化交通布局;加快建设地铁、地下商场以及高架桥等,拓展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空间,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结论本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结合郑州市2017年-2021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共选取14项指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权重从而对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与分析。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1年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分别是0.64、0.70、0.48、0.43、0.62,因此得出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其中2017-2021年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大小顺序为2018>2017>2021>2019>2020,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三个阶段。2017年、2018年、2021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都为较高水平,2019年、2020年都为中等水平。其中,经济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社会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生态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2018年郑州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主要是受到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制约,2019年-2021年郑州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主要是受到地均财政收入、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均工业总产值、GDP增长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