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知道西安事变,了解和平处理西安事变意义。2.简述七七事变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和全民族抗战意义。3.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侵略本质。4.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精神。5.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及历史意义。第2页自主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并完成以下基础练习。第3页1.写出以下图片反应重大历史事件和其标志性历史意义。第4页2.写出以下图片中历史人物名字和包括历史事件名称,说出该事件和平处理意义。第5页3.写出以下战役名称:抗战以来重大胜利:__台儿庄战役__。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__平型关大捷__。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__百团大战__。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陪都是__重庆__,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是__延安__。5.__1945__年4月,中共七大在__延安__召开,毛泽东作了《__论联合政府__》政治汇报。大会制订了党__政治路线__。大会为争取__抗日战争胜利__和实现中国__光明前途__准备了条件。6.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由__衰败__到__振兴__转折点。第6页第7页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沈阳):标志日本局部侵华战争开始,也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十四年抗日战争起点)(1)背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为了转稼危机,发动对中国侵略。(2)蒋介石态度:实施不抵抗政策。(3)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第8页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目标:为了逼蒋抗日。(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施“兵谏”。(3)处理: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处理,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处理。(5)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9页3.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背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建立,成为二战亚洲策源地。(2)经过: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3)影响:标志日本全方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暴发。(八年抗日战争起点)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第10页5.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6.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第11页7.中共七大:(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2)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主要问题。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政治汇报。大会制订了党政治路线。(3)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准备了条件。8.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史实:(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2)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日军。(3)与此同时,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第12页9.抗日战争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告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日战争(1931—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10.抗战胜利意义: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第一次胜利,血洗了近代以来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主要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第13页11.抗日战争胜利原因:①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方面抗战路线和在敌后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反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和配合。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经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意义:要缅怀先烈、切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第14页第15页1.(宜宾中考)“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A)A.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B.日本占领华南地域C.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第16页2.(宜宾中考)依据“左史右图”方法,以下不正确说法有(C)

①反应了中国八年抗战形势②表达了国共两党两军共同抗战③说明了敌后战场艰巨和困难④展现了含有经典意义战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第17页3.(宜宾中考)学习历史要有证据意识和处理信息能力。以下围绕抗战提出问题,请依据题意处理问题。第18页答:两则材料能够形成一定因果联络,关联程度高。花谷少佐作为事件亲历者其回想含有较强真实性;“九一八事变”引发中国人民局部抵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说明了“十四年抗战”经得起历史检验。第19页1.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是(A)第20页2.在学校每七天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人们!把我们血肉,筑成我们新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你知道这首歌曲反应是哪个时代精神风貌吗(C)A.北伐战争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处理,主要是因为(B)A.国民政府已经开始主动抗战B.中日民族矛盾是当初社会主要矛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第21页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方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函》。表示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精神。“十四年抗战”暴发标志是(C)A.西安事变B.八一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第22页5.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方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函》。对全方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意义了解有误一项是(A)A.切记历史仇恨,认清日军侵华本质B.了解全方面抗日战争全部过程C.明确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地位D.认识中共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第23页6.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诵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一份公告——《请识字同胞念给不识字同胞听》,它号召民众从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公布于(D)A.南昌起义时B.九一八事变前C.秋收起义中D.七七事变后7.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是(B)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处理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第24页8.“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应了(B)A.东北三省完全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重庆大轰炸惨案第25页9.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刻有“让白骨能够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慌,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应了中国人民愿望是(A)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C.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第26页10.如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一则报道截图。该图是日本制造(B)

A.旅顺大屠杀罪证B.南京大屠杀罪证C.九一八事变罪证D.七七事变罪证第27页11.如图为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38年创作漫画。它主题应了解为(C)

A.中国抗战是在武器落后情况下进行B.中国抗战在1938年进入高潮C.中国抗战需要军民联合才能取得胜利D.中国抗战是一个艰辛漫长过程第28页12.抗日战争时期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都取得了胜利,其意义相同方面是(C)①沉重打击了日寇②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热情③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重大胜利④提升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1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反侵略战争,取胜根本原因是(C)A.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D.爱国华侨援助第29页1.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最终关头”,“再没有妥协机会,假如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千古罪人”。假如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C)A.要寻求美国援助B.要继续实施不抵抗政策C.要抗击日本侵略者D.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第30页2.从以下表格中,你能得出历史结论是(D)A.正面战场一直抗击侵华日军主力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根本确保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关键力量D.国民党军队反抗战有重大贡献第31页3.在史学界有种观点普遍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8年。该观点重在(D)A.揭露日本全方面侵华战争罪恶B.必定国民政府抗战主要贡献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历史地位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重大意义第32页4.阅读下表,从中能直接得出结论是(A)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组成部分②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连续时间最长③世界人民团结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要保障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主要原因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第33页5.南京大屠杀是震惊中外惨案,但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定这一事实。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证据是(A)A.当初拍摄新闻照片B.当年幸存者控诉材料C.侵华日军老兵回想录D.历史著作记述第34页6.“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用上述内容否定或掩盖罪行是(D)①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②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③南京大屠杀④731部队用中国人进行细菌式武器试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第35页7.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中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终”,台儿庄中国守军总指挥是(D)A.叶挺B.彭德怀C.张学良D.李宗仁8.“1940年整个华北地域,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是(C)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平津战役第36页9.抗战胜利前夕,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问题中共召开了(C)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第37页10.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铭记历史经验教训是(A)①日本令人发指侵略屠杀启迪国人切记国耻,振兴中华②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证实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与振兴根本保障③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提醒当今须加强国际合作来处理人类共同面临问题④美化侵华战争史告诫世人要警觉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威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第38页11.组合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基本方法。阅读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材料一第39页第40页材料二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奇迹。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1)材料一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二中论点?

__A、B、C、F__。(填字母代号)第41页(2)依据材料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①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悠久。(√)②图E表达中日之间友好合作关系。(×)③“三光”政策是在甲午战争中提出。(×)④中日两国友好利于地域和世界和平。(√)(3)“切记历史”——你准备经过哪些路径取得相关中日关系历史信息?答:查阅相关书籍;网上搜索;实地参观纪念馆;请教他人等。(符合题意两点即可)第42页(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互尊重和了解;以开放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域和世界和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