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白居易和元白诗派11/79绪论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诗歌流派。与韩孟奇崛险怪不一样,元白以新题乐府形式,重写实、尚通俗。二者取向不一样但实质都是创新,殊途同归。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2/79新乐府运动唐元和年间掀起一股新诗潮,以乐府——尤其是新题乐府形式,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传统,反应社会问题,针砭时政;语言格调追求平易浅显、自然流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3/79新乐府运动形成4元结、顾况、戴叔伦:写实手法,表现民生疾苦。张籍、王建:乐府诗,讽喻之作。杜甫:即事名篇,既用新题,又写时事。4/79“新乐府”概念形成,始于李绅《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讽喻作用,“刺美见事”;主张“即事名篇,无所依傍”,以新题写时事;形式上,“言直而切”、“事核而实”,力争通俗晓畅反应现实生活。5/79一、张籍、王建诗歌创作时号“张王”。1.张籍“俗人俗事”,以一人一事入手反应社会。格调平易本色,实耐人寻味。“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轻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6/79《牧童词》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7/79《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急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8/79

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

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2.王建长于描写农民生活。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厚。较张诗更含蓄。9/79

《簇蚕词》王建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10/79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二、元稹诗歌创作元稹,字微之,有《元氏长庆集》,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11/79

1.乐府诗创作

元稹提出“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和“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乐府古辞序》)古题和新题乐府写作标准,总结了乐府诗艺术写实经验。逐步形成一诗一意,题旨明确。以讽谕为意,缺乏情致,语言稍嫌滞涩。代表作《连昌宫词》12/792.爱情诗、悼亡诗创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五首》)13/79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怀三首》)

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感情,其哀艳缠绵,不但在唐人诗中不多见,而影响于以后之文学者尤巨。(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14/79白居易15/79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提倡新乐府,作品格调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一、16/79其一生,大致上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这是白居易“志在兼济”时期。“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17/79“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新制布裘》“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折剑头》)“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18/79少经离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常索米丐衣于邻郡邑”19/79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弟兄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20/79“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21/79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他考中进士,贞元十八年应拔萃科考试,被授秘书省校书郎,与元稹一道开始了仕宦生涯。初入仕途22/79元和元年(806),在应制举时,白居易曾和元稹闭门思索现实社会种种问题,写下了七十五篇“对策”,这些以后被编为《策林》政治短论,包括了当初社会各方面问题。23/79元和元年(806),他被任命为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很快召回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至五年任左拾遗。24/79他一再上书,反对宦官掌兵权,指责皇帝过失,又创作了包含《秦中吟》、《新乐府》五十首在内大量政治讽谕诗仕途受挫25/79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逝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26/79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27/79因当初朋党之争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从此思想深入消沉,诗云:“谁著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28/79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晚年向佛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等职。29/79晚年,他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七十五岁时卒于洛阳。30/79后期是他“独善其身”时期。在江州司马期间,他还有一些激情,写出《琵琶行》和《与元九书》,唱出“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边生”这么诗句,但已转向消极。31/79他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而力争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他缄默了,不敢再过问政治了:“世间尽不关吾事”、“世事从今口不言”,他认为“多知非景福,少语是元亨”。为了防止牛李党争之祸,他为自己安排下一条“中隐”道路。这就是不做朝官而做地方官,以地方官为隐。所以他力争外任,在任杭州和苏州刺史之后,又“求致身散地”,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在洛阳度过最终十八年“似出复似处”生活。32/79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间。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33/79在这种消极思想支配下,白居易诗歌也丧失了它战斗性和光芒。大量“感伤诗”、“闲适诗”代替了前期“讽谕诗”。34/79白居易主导思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一直之则为道,言而创造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与元九书》)白居易思想35/79二、白居易文学主张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①关心时事。②反应现实。2.“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①关切民生疾苦。②补察时政。36/79三、白居易诗歌创作

“诗魔”白居易。他爱诗如命,既天性早慧,又刻苦过人;现有理论,又多实践,这种格调,一直到他晚年,都不曾改变。而且愈到晚年,此情愈切。白居易一生诗作编入《白氏长庆集》,后世虽有散佚,损失不多。他诗流传至今有3000多首,堪称唐代诗人之冠。37/79白居易诗歌分类①讽喻诗②闲适诗③感伤诗④杂律诗《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中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38/79讽喻诗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掰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此篇是《秦中吟》第七首。轻肥:《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内臣:宦官。在外庭担任高级军职。江南旱:唐宪宗元和三、四(808—809)年间大旱。39/79讽喻诗轻肥①全诗前一部分写内臣生活,紧紧围绕“骄”(朱绂、紫绶、夸、气益振)和“奢”(光照尘、九酝、八珍、洞庭、天池鳞)。②强烈对比。③人食人惨状并非只是天灾。④收束有力,警醒。40/79讽喻诗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41/79讽喻诗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初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42/79讽喻诗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43/79讽喻诗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怎样?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44/79讽喻诗1.本篇揭露了宫廷生活黑暗和宫女悲惨生活境遇。2.诗篇以一个老宫女生活和情感状态为代表,反应了成千上万宫女共同遭遇。语言通俗流畅,采取“三三七”句式和顶真句法,含有灵活民歌风味。45/79感伤诗46/79感伤诗《长恨歌》是白居易代表作,是一首七言歌行体叙情长篇。《长恨歌》以前代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为本事,同时融入了诗人自己感受,一经创写,便广为传诵。

长恨歌47/79

陈鸿《长恨歌传》载:“元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于周至,鸿与琅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怎样?’乐天因为《长恨歌》。”长恨歌感伤诗48/79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49/79回首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50/79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51/79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52/79行宫见月难过色,夜雨闻铃肠断声。53/79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54/79(1)讽谕说。认为白居易经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描写,对他们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2)爱情说。认为这首诗经过对李杨悲剧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爱情。(3)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这首诗对李杨爱情悲剧描写,现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

长恨歌感伤诗55/79长恨歌感伤诗爱情主题说论析讨论前提①历史评价?文学评价?②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③白居易是从一个不一样于正史角度(女人祸水论)重构李杨情感故事。

56/79长恨歌感伤诗(1)抒情性:百般溺爱,夜雨闻铃,西宫孤灯,蓬莱寄词。(2)史实处理:杨家有女初长成惊破霓裳羽衣曲57/79感伤诗长恨歌

(杨玉环)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庭,遂招内禁中,异之。(《新唐书》卷76)先是,元献皇后、武惠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陈鸿《长恨歌传》)58/79感伤诗长恨歌

杨玉环(719——756),父蜀州司户杨玄琰,后过继给叔父杨玄圭。开元23年12月24日(公元736年2月10日)册封为寿王妃。李瑁时年15岁,玉环16岁。5年后,为玄宗(684年生)纳入宫中,溺爱至极。后于马嵬兵变中陨命。59/79感伤诗长恨歌《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圣人专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此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注:《唐大诏令集》中此敕令没有写明时间。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时间应在开元29年正月初二(741年1月23日)。60/79感伤诗长恨歌三千溺爱在一身?杨玉环入宫五年,被李隆基赶出两次。宠幸杨贵妃同时又分爱于杨氏三姐虢国夫人。同时又私招梅妃。61/79长恨歌感伤诗(3)唐人对玄宗及马嵬事变态度:

时阉宦李辅国离间肃宗,故移居西内。高力士、陈玄礼等迁谪。上皇寝不自怿。(《旧唐书玄宗本纪》)马嵬太真缢所,题诗者多凄感。(《唐诗纪事》)

(4)诗人自己态度《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一类(《与元九书》)“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李夫人》:“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62/79长恨歌感伤诗(5)诗人创作心理

符离(今安徽宿州符离集南十余里东莱园村北,时783年。)《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潜别离》:不及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人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63/79长恨歌感伤诗艺术特色1.叙事和抒情完美结合。2.融情入景写法。3.优美生动自然流畅语言。4.传奇色彩。64/7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须曾相识经典重读:《琵琶行》65/79感伤诗琵琶行1.天涯沦落为哪般?2.琵琶女先后两次演奏有什么不一样?3.诗人以琵琶女身世自喻有何进步性?4.怎样了解琵琶女对昔日京都卖艺生活思念?5.琵琶女形象出现预示了中唐文学有什么新变?66/79感伤诗琵琶行参考资料1.《唐会要》:宪宗元和五年(810),因平藩用兵,禁断公私乐。艺人大量流落。2.前一次演奏是法曲,重在表现技艺;后一次重在自感身世,尤为感人。3.[宋]戴复古:“隔江琵琶自怨思,何预江州司马事?”[清]查慎行:“男儿失路虽可怜,何至红颜相尔汝?”67/79感伤诗琵琶行参考资料4.青春季节是值得思念,女子尤其如此;天涯飘零琵琶女生命中还能留下什么呢,曾经芳颜和技艺不是值得留恋和夸耀吗?现在落寞和孤独,更易于引发对往日生活思念,从中取得些许抚慰。5.市井生活和市井人物渐渐成为文学主角,抒情言志文学渐渐让位于叙事文学。68/79《适意》

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

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

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

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69/79白居易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这是无可怀疑,不过白居易不是纯粹儒者,他人生观深刻地打上了老子,庄子和佛教思想烙印。白居易人生观中最可注意是一个知足思想。《闲居》“心足即为富,身闲乃为贵。”

《知足吟》“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70/79这种知足思想一是起源于他知愧心。

不种一株桑,不锄一垄谷。

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

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71/79另一个起源则是老子哲学。“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祸莫大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