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01050-1997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_第1页
FZ∕T 01050-1997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_第2页
FZ∕T 01050-1997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_第3页
FZ∕T 01050-1997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_第4页
FZ∕T 01050-1997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Z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Textiles—Classifyingofyarnfaults—Capacitance1997-05-26发布1998-01-01实施【本标准是对GB4145—84《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的修订,修订后的标准考虑了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不同型号纱疵分级仪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本标准继承了前版的重要技术内容,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作了以下修改:1.增加了材料值和有害纱疵两条定义。2.取消原版中仪器的功能校验部分。3.增加对取样数量的规定。4.规定了仪器设定速度与络纱速度差异的允许范围。5.增加初设材料值。6.增加对预加张力的规定。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4145—84.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棉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无锡海鹰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效明。1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纺织品与检验方法电容式Textiles—Classifyingandtestingmethodofyarnfaults—Capacitance本标准规定了用电容式纱疵分级仪对短纤维纱线疵点进行分级和检验的方法。本标准不适用于化纤长丝和含导电材料纺制的纱线。6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6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291—82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纺织产品通用部分)GB652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8170—87数值修约规则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材料值为了调节纱疵分级仪的灵敏度而设定的数值,其大小与测试材料和空气的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3.2有害纱疵根据纱线的结构和用途所规定的某些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纱疵范围。4纱线疵点的分级4.1纱疵一般分为三类23级,其中短粗节16级(A、B、C、D区),长粗节3级(E、F、G区),长细节4级纱疵的截面比正常纱线粗100%以上,长度在8cm以下者称短粗节;纱疵的截面比正常纱线粗45%以上,长度在8cm以上者称长粗节(包括双纱);纱疵的截面比正常纱线细30%~75%,长度在8cm以上者称长细节。按截面大小与长度的不同,分级界限如图1。纱疵长度的起止:短粗节从正常纱线截面加粗80%处计,长粗节从正常纱线截面加粗45%处计,长细节从正常纱线截面减细24%处计。1998-01-01实施中国纺织总会1997-05-26批准1998-01-01实施25原理电容式纱疵分级仪利用电容检测原理进行测试,其检测器为空气电容传感器,当相同的电介质连续通过检测器时,电容量的变化率与介质质量的变化率呈一定关系,因此当纱线以一定速度连续通过检测器时.纱线质量的变化即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将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电路运算处理即可提供表示纱疵特征的各种结果。6仪器装置6.1络筒机使各种卷装的纱线能在一定速度和张力下退绕并重新卷绕,同时不使纱线产生伸长或损伤。6.1.1络简机不可安装防叠变速装置,所用的筒子锥度要小于6°,以尽可能保持络筒线速度的恒定。6.2电容式纱疵分级仪应至少由以下两部分组成:6.2.1检测器可安装在络筒机上,一台纱疵仪应至少安装5个检测器。6.2.2控制器能控制测试过程、完成对纱疵电信号的运算和分级处理,并能显示或打印最终试验结果。7取样数量及测试长度7.1如样品为交货批,按表1随机地从整个货批中抽取一定的箱数,从每一箱中取一个卷装。如样品来自生产线上,则随机地从机台上抽取5~10个筒子纱或能满足测试长度要求的若干个满管纱作为试验室样品。表1取样的箱数货批中的箱数取样箱数5箱及以下全部6~25箱5箱25箱以上10箱7.2所取样品应均匀分配到各检测器上。7.3在日常检验中,一组试验长度应不少于10万m,其中毛纺纱可适当减少,但至少为5万m。对于仲裁检验应进行四组以上试验。8大气条件8.1试样的调湿应采用GB6529中的二级标准大气,即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3%的条件下平衡24h以上,对大而紧的样品卷装或对一个卷装需进行一次以上测试时应平衡48h以上。在调湿和试验过程中应保持标准大气恒定,直到试验结束。8.2试样应在吸湿状态下调湿平衡,必要时可以按照GB6529进行预调湿。8.3工厂试验室若不具备上述条件,可以在以下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使试样达到调湿平衡后(每隔30min连续称量的质量递变量不超过0.1%)进行试验。调湿及试验期间的平均温度为18~28℃,平均相对湿度为55%~70%,同时应保证温度的变化不超过上述范围内某平均温度±3℃;相对湿度的变化不超过上述范围内某平均相对湿度±3%。对于产品验收和仲裁检验应按8.1和8.2规定执行。9主要参数的设定9.1线密度按名义线密度设定。9.2络纱速度推荐采用600m/min。同时应保证仪器的设定速度与络纱速度的差异不超过±10%。9.2.1络纱速度的测定方法可采用摩擦轮测速计在半满筒子的中部测定,也可以用称取一定时间内的纱线重量换算长度的方法来推算。9.3初设材料值见表2。表2初设材料值纤维材料棉、毛、粘胶、麻天然丝腈纶、锦纶两纶涤纶氯纶材料值涤纶/棉65/35材料值=(0.65×3.5)+(0.35×7.5)=4.9表中未列出的纱线可以根据其回潮率按类似纱线设定材料值。9.4预加张力的选择根据样品线密度的大小,在保证纱条的移动平稳且抖动尽量小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预加张力。可参照表3的具体规定。表3预加张力的选择线密度范围张力圈个数0~110.1按纱疵分级仪功能校验方法定期检定纱疵分级仪。10.2按第9章的要求选定各试验参数。10.3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0.4操作注意事项:10.4.1根据表2反复调整材料值,直到仪器指示材料值误差小于±2%,并且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其产10.4.2.试验前应先清洁测量槽,试验过程中产生断头或切除纱疵后,应立即清除测量槽内残留的纱10.4.3试验过程中应经常清洁测量槽周围,避免飞花进入测量槽。10.4.4每次接头后必须等待纱线速度达到正常后方可放入测量槽。10.4.5当样品退绕到卷装的最后数圈时,易发生脱圈现象,出现假的纱疵信号,因此操作时应废弃最后数圈纱线。FZ/TFZ/T01050-1997FZ/T01050-199711试验结果与表示11.1试验结果一般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十万米各级纱疵数和十万米有害纱疵数。有害纱疵的范围根据产品标准或有关协议确定。11.2产品验收和仲裁检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