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中考历史猜题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倭仁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由此可推断倭仁属于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C.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最主要是指A.创办近代工业 B.发展铁路交通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政治制度革新4.下面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表(部分),从表格可以看出时间国家科技成果时间国家科技成果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74年中国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化2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1997年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99年美国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A.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B.科技革命导致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5.《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6.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历史,近代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上海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下列关于上海两次开放表述正确的是①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②两次开放都丧失关税主动权③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④两次开放都增强了综合国力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7.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关于两幅图的论述正确的是A.左图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B.右图反映出河姆渡人能够种植水稻C.两种工具使用的材质和制作水平不同 D.两种工具反映了两地生产力水平相同8.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段话中的“这”是指A.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B.抗日战争的胜利C.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的主力。9.2019年1月15日,英国议会下院以432票反对、202票支持否决英国政府与欧盟此前达成的“脱欧”协议。英国脱欧被视为2016年以来重大国际事件,主要是因为它影响()A.经济工业化 B.世界格局多极化C.文化科学化 D.全球经济一体化10.20世纪50年代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他们先后进行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改革。其中,改革最突出的是A.罗马尼亚改革B.匈牙利改革C.捷克斯洛伐克改革D.波兰改革11.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A.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按功劳和才能提拔C.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D.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12.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A.莱特兄弟 B.卡尔·本茨 C.爱迪生 D.史蒂芬孙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哪些重大措施?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改革过程中,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4.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请回答:(1)古代亚非文明被称为大河文明,为什么?古希腊作为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它的哪个城邦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2)中华民族十分注重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请举出隋唐时期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交融的两例史实。(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15.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一一签署《凡尔赛条约》一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一决定成立联合国一一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立国的根本准则,在于崇尚礼仪礼节而不能崇尚权谋欺诈;国家根本希望,在人心而不在技巧奇艺。这可以看出此人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的,因此此人属于顽固派,故A符合题意;B.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符合题干。故B不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题干并未提及。故C不符合题意;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题干并未提及。故D不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B【解析】

根据题干“改革开放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在2001年,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C选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在1972年;D选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由此,ACD可排除,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改革开放的时间,即1978年以后发生的事件符合题意,正确分析四个选项事件的具体时间,利用排除法排除1978年以前的事件,得出正确答案。3、C【解析】

依据题干“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属于“内部事务万分火急”的事件,C符合题意;创办近代工业是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A不符合题意;发展铁路交通是和政治制度革新都不属于19世纪中叶的事件,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

根据题目表格时间是在1945-1999年,可知是二战后,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45-1999年的科技成果中超过一半都是美国的,反映美国科技成果突出,成为世界科技中心,A符合题意,BCD项不能从表格内容中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5、B【解析】依据题文四者都是先进中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表现,林则徐主张抵制列强侵略,向西方学习;洪秀全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农民阶级政权;康有为为主张进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B不合题意;材料涉及的史实,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夸张,A不合题意;林则徐虎门销烟,没有起到加速近代化的作用,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启近代化的进程,C不合题意;洪秀全的对象是清政府,林则徐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二者不一样。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6、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是被迫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1984年,中国又进一步开放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由此可知①③正确。第一次开放丧失关税主动权,改革开放之后没有丧失关税主动权,②错误;第一次开放没有增强了综合国力,④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由此与改革开放后上海主动开放作对比,比较两次开放的原因和利弊。7、C【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是磨制石器。两种工具使用的材质和制作水平不同,C符合题意。根据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不能判断北京人是否会使用火,A不符合题意;根据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只能知道河姆渡人使用工具的情况,不能由此判断河姆渡人是否能够种植水稻。B不符合题意;两种工具使用的材质和制作水平不同,反映了两地生产力水平不相同,D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8、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选项C符合题意;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相关;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决定脱欧前,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之一;英国的脱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欧盟的稳定,同时也给其他一些国家(如法国)提供了先例;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0、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后来许多国家进行了改革,最突出的是匈牙利改革,被成为“东欧消费者天堂”,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ABC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经济上:兴办手工工场。文化生活上:推行文化教育,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所以ABCD符合题意,故选择ABCD。1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电灯泡成功,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是照亮世界的人。1931年美国全国熄灭电灯一分钟就是为了哀悼这位“照亮世界的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商鞅变法(1分)(2)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律;学汉礼。每项1分,共6分)意义: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1分)。(3)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2分);学习他们坚定的意志。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品质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或言之有理亦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律;学汉礼)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快了北方的封建化进程。(3)此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及借鉴意义。这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从这两次改革中,我们能够学习他们坚定的意志。敢于向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