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 基于素养导向下的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备考策略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 基于素养导向下的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备考策略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 基于素养导向下的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备考策略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 基于素养导向下的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备考策略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 基于素养导向下的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备考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基于素养导向下的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备考策略做好引领谋划研究高考导向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备考效益考查要求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一核四层四翼”四翼怎么考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基础扎实融会贯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学以致用金线银线串联线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高考全国卷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高考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聚焦铸魂育人,加强教考衔接,遵循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深化基础考查,突出思维品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服务“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突出体现时代主题2.突出服务“双减”工作3.突出考查思维品质4.突出引导全面发展5.突出保持命题平稳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命制趋向以课标为依据,圈定核心课标点,确立复习目标以课标为依据1.高考命题严格遵循高中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深度不超过其规定的层次,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2.研究课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质量标准,准确把握高考方向,细化复习目标,是科学、有效备考的前提。地球上的大气板块,新增了“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条目,这是认识和分析大气受热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去掉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条目。“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增加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说明,且增加了“解释相关现象”的考查要求。“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行为动词由“简要分析”升级到“分析”,且增加了“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的要求。“气压带、风带”中减少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移动规律”这种理论的分析,增加了“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这种实际的应用。整个板块内容更加详实和具体,更多强调了理论分析对实际应用的重要性。研读课标--以大气为例对近三年高考试题认真研究,找趋势: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不同考点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全国各地调研题集中研究找信息;国家统一命制试题仔细研究找共性一.课标指导下研究高考题全国卷,河北卷,山东卷1.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

展示时代新貌,激发民族自豪感1.2

立足人地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1.3

渗透“五育”融合,促进全面发展2.引导回归教育本质,助力推进“双减”落地2.1

深化基础性内涵,致力课程标准落实2.2

突出多样化设问,着力创新意识培养2.3

优化情境创设,服务现实问题解决3.彰显学科素养立意,保障改革平稳过渡3.1

注重综合思维,培养尺度意识3.2

拓展区域认知,引领深度教学3.3

强化地理实践力,提升科学素养1.2022高考试题评价1.聚焦铸魂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功能1.1

精选素材,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1.2

展现新貌,增加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1.3

关注现实,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理念2.突出服务选才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1

重视地理过程考查,增强知识融会贯通2.2

注重辩证思维考查,着力创新精神培养2.3

强化地理原理考查,提升灵活应用能力3.加强教考衔接引导中学教学提质增效3.1

紧扣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平稳落地3.2

深化基础考查,助力“双减”政策落实3.3

优化“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高考试题评价对取材的挖掘论文

课本学术情境可以找到出处研究(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2023山东卷)左图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右图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6分)回归课本-模型建构(2023海南)18.阅读图文材料,定成下列要求。(15分)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图1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图2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图1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7分)课本

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三角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L、A分别表示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图3a点P所示。任意点O的运动方向含义如图3a所示。图3b描述了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1~2题。1.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的显著特征为A.少子化、红利化

B.多子化、年轻化C.少子化、老龄化

D.红利化、年轻化同一知识点反复考察(2023·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要将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战略增量纳入国家水网统一调配,适度超前布局,充分发挥海水淡化水作为沿海缺水地区市政补充水源、工业新增供水和重要应急备用水源的作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利用,完善多元供水体系,维护区域水平衡和水安全。”(摘自《全国政协“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调研综述》)结合我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特征,从资源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上述论断的合理之处。【答案】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水资源较多,冬季水资源较少;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关注课标新增内容,落实国家课程要求(2023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锂资源安全意义重大。为探究盐湖锂矿成因与可持续开发问题,苏扬老师组织学生搜集了柴达木盆地那棱格勒河流域富锂盐湖相关资料(图6)。资料表明:(1)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升和柴达木盆地内部凹陷,为该地盐湖锂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锂矿物质主要源自沿昆仑断裂带和第四纪火山活动区分布的热泉,被那棱格勒河与地下水搬运至终端湖;(3)受蒸发和补给等因素影响,一方面湖区萎缩,分裂成三个盐湖,另一方面含锂湖水蒸发浓缩,形成多成分共生锂矿;(4)为开发东、西台吉乃尔盐湖锂矿,修筑了人工堤坝,使河水不再注入东、西台吉乃尔盐湖而改入鸭湖。(1)经纬和丹霞两位同学分别从内、外力作用角度探究了该地盐湖锂矿的成矿条件。下面是他们各自的观点,请任选其一并加以分析。经纬:板块构造运动是盐湖锂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丹霞:流水搬运是盐湖中锂富集的主要途径。(2)试述鸭湖可作为后备锂矿资源库的条件。(3)若未来东、西台吉乃尔盐湖锂矿资源枯竭,请基于“绿色低碳”理念,提出开发鸭湖锂矿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如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问题。3.该楼盘最可能位于A.上海B.北京C.成都D.乌鲁木齐4.该地该日昼长约为A.9小时40分钟B.10小时40分钟C.12小时40分钟D.13小时40分钟这类常见习题?36.(1)(6分)水资源:湿季降水充足,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干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短缺。地形:地势起伏较大,便于居高临下自流灌溉;地表破碎,灌溉范围有限;向上引水困难。(2)(4分)改善干季水源条件,延长种植时间,增加熟制;提高单产和总产量,提高农业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抵抗旱灾的能力增强。(3)(8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不足;以小农户为主,每户灌溉面积有限,对农机具的需求有限;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农机具维修能力差;基础设施薄弱,供电不足,农机具运行效率低;道路通达度低,农机具开行易受阻;为内陆国,对外开放程度有限。(4)(4分)完善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推行土地流转,鼓励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承包;培养、引进农业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加大政策补贴力度,鼓励农户购买农机具;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国际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假答案36(1)水资源条件: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但季节分配不均。河湖多,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东非水塔),但空间分布不均。(2分)地形条件: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土地坡度大,不利于灌溉。(2分)评价水资源条件有利,或地形条件不利。(2分)(2)纬度低,光热条件能满足农作物全年生长,但大部分地区只在湿季种植。(2分)推广灌溉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全年种植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2分)(3)国内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善);购买力低(经济水平低或收入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落后);技术人员缺乏等;进口农机具价格高;适应性差(缺乏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设备);维修难(零部件需进口)等。(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4)开展人员培训(培育、技术指导、培养人才);加强售后服务;扩大宣传;试用推广(扩大市场)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官方答案--研磨1.备考总方针简练、简洁,精练、精准——高效1、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考试范围与能力要求进行复习;

——考什么,复习什么2、按照高考题型特点、命题方向进行复习;

——怎么考,怎么复习3、站在素养提升的角度进行复习;

——知识理解、方法指导和素养提升二.基于高考考向的备考策略以专题构网络,以综合突重点以课堂促高效,以能力带基础以训练促规范,以规范提分数3.主干知识梳理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自然地理——注重原理和规律的理解(1)注重地理事物的成因;

成因分析要全面,执果索因有逻辑(2)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2.人文地理——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

(1)抓住核心知识;(2)拓展知识的联系;(3)结合热点分析问题。

3.区域地理——注重比较与综合,分析方法

拓展区域认知,引领深度教学,学会用区域的方法和思想解决地理问题。一套试卷的考点不是事先预设好的一套试卷的考点分布是由命题人手中的材料决定的高频考点套套考、年年考,常考不衰

近几年,自然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循环、整体性原理、差异性原理、人文地理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实践力,考查分值和频率不断提高狠抓主干考点,不要平均用力解题--解决问题一、选好专题,做好专题分解。二、素养为重,通过习题深化。

不要把重点坐在知识上,要以知识为载体为平台,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关注热点,学生尝试情景化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经典试题,还原真实情境,回归课本本质,

规范答题思路和语言表达。结合测试训练,查漏补缺,重点问题通过小微专题重点突破。三、关注过程性知识探究一、选好专题,做好专题分解。

二、素养为重,通过习题深化。

避免上成一轮复习课的重复;避免上成不聚焦、不深不透的流水课;专题分解--知识整合,重组,建构热点专题和题型专题有机渗透于知识专题中进行,可独立。利用热点问题复习思考,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题型专题类题训练,重在发展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力。抓本质,成规律,出思路,成方法。重在素养提升图表为例

学生积累的问题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同类问题反复错;2.对于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学生难以把握,知识整合能力差,题型一变,束手无策,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注重单独章节的背诵3.阅读图文材料不仔细,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差

4.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薄弱,答案欠全面

5..回答问题重点不突出,语言表述能力差

4.研究考生课前准备与课前动员教师:细研--研考点、研命题角度、研试题形式、研试题特点、研得分、丢分情况、研教法、研学法。精批--有统计,有评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立错题库(电子稿、剪贴板),获得学生练习真实信息。严查--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上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学生:对答案、找错题、析错因、寻蒙对的题、找疑惑点、找丢分点、找出非知识性丢分。期中考试临近,大家鼓足士气,抓住考前的分秒,创造辉煌战绩。人人争进前十,人人争当第一。选择是得高分的基础和前提。保证会的一定做对,没把握的争取猜对,不准空题。有限时间追求极限分数,人人考重点。抓住最后一课,惜时、高效。

课前动员课中---精讲、讲透1.对师生的要求教师:(1)整理同类题,拓展相关题(2)命题立意要讲清,答题方法要讲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