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课《简单相信 傻傻坚持》(节选)同步训练-课时练(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解析版_第1页
第3.2课《简单相信 傻傻坚持》(节选)同步训练-课时练(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解析版_第2页
第3.2课《简单相信 傻傻坚持》(节选)同步训练-课时练(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解析版_第3页
第3.2课《简单相信 傻傻坚持》(节选)同步训练-课时练(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解析版_第4页
第3.2课《简单相信 傻傻坚持》(节选)同步训练-课时练(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简单相信,傻傻坚持阅读提示《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由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樊锦诗从出生到求学,从毕业选择职业到成为敦煌研究者,用几十年坚守理想信念,研究敦煌,守护敦煌,发扬和延续莫高窟新的文化生命,成为“敦煌的女儿”的过程。课文真实呈现了樊锦诗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孤独,选择留下做“莫高窟的守护人”的心路历程,在朴实、简洁的叙述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冷静睿智、理性包容的人生态度,读来真挚感人。课文以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穿插运用叙述、描写,由矛盾的心态写到深沉的思考,从坚定的选择写到无悔的付出,展现了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心路历程,层层深入地揭示课文主旨-相信自己留在敦煌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选择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真实而又具体地诠释了“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内涵。课文是一篇口述自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口语化闲聊的方式、亲切自然的语调,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茫、信念与追求娓娓道来。作者叙述了作为平常人相夫教子的责任和渴望,表达了守护莫高窟的坚定与执着,在两者的矛盾冲突中,是作者对人生、对信念、对幸福的思考与诠释。质朴、真实的言语间流淌着冷静睿智、理性包容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追求,让读者受到感染的同时,也获得人生的启迪。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dūn) 休憩(qì) 坦(tǎn)然 号角(hào)B.烦闷(mèn) 秘密(mì) 花蕊(xīn) 凋(diāo)落C.戈(gē)壁 翩然(piān) 饿殍(fú) 蜿蜒(yán)D.屋檐(yán) 阡陌(bǎi) 窟(kū)隆 悚然(sǒ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激流原形毕露漂泊行迹可疑B.抉择远大抱负苍穹荒无人烟C.伤痛万事俱备颜色突如其来D.召唤大显身手凋落日出而作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花瓣微微,那就是夜晚来临了。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的灯光。③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一片宁谧A.收敛闪烁疏落安静B.收拢闪烁稀疏安静C.收拢灿烂疏落柔静D.收敛灿烂稀疏柔静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旦打开心灵之窗,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就能扣人心弦。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如今我喜欢招待客人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B.《金陵十三钗》随着上映票房的攀升,出品人张伟平在底气越来越足的同时,说话也越来越谨慎。C.该剧制作人李盾、邓丽君“三哥”邓长富携主演出席演唱会,期间君”的扮演者王晶现场演唱获好评如潮。D.“传统”指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①我的经历很简单,出生在北京,上海长大,北大求学,到敦煌工作。我从来没想过我要写什么自传、回忆录。几年前的一天,中欧商学院到敦煌考察,请我去参加他们的会议。我一到会场,就看到大屏幕上显示了八个字:“简单相信,傻傻坚持。”会议还请我发言,我就说:“那屏幕上的八个字,说的不就是我嘛!”当时大家都笑了。②我曾在演讲时说到,父亲他们那一代人年轻的时候思想非常单纯,我们这一代也还是这样,我们就是相信新中国,相信共产党,相信毛主席。父亲走了以后,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天各一方。当时,我和老彭刚结婚不久,老彭在湖北武汉,我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就回到甘肃敦煌。③那段时间我比较痛苦和迷茫,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流浪者,在时代和命运的激流中,从繁华的都市流落到西北的荒漠。每当心情烦闷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向莫高窟九层楼的方向走去。在茫茫的戈壁上,在九层楼窟檐的铃铎声中,远望三危山,天地间好像就我一个人。周围没别人的时候,我可以哭。哭过之后我释怀了,我没有什么可以被夺走了。④但是,我应该如何生活下去呢?如何在这样一个荒漠之地继续走下去?常书鸿先生当年为了敦煌,从巴黎来到大西北,付出了家庭离散的惨痛代价。段文杰先生也有着常人无法承受的伤痛。这样伤痛的人生,不只我樊锦诗一人经历过。这也许就是莫高窟人的宿命。历史上凡是为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一可以幸免。⑤那段时间我反复追问自己,余下的人生究竟要用来做什么?留下,还是离开?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我应该成为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我应该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应该有权利和自己的家人吃一顿团圆的晚饭。没有我,这个家就是不完整的,孩子们的成长就缺失了母亲。但是,在一个人最艰难的抉择中,操纵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经历了很多突如其来的事情,经历了与莫高窟朝朝暮暮的相处,我感觉自己已经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了。如果要我离开敦煌,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连根砍断,就好像要和大地分离。敦煌需要我,我也离不开敦煌。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⑥我已经习惯了和敦煌当地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洞窟调查、记录、研究。我习惯了每天进洞窟,习惯了洞窟里的黑暗,我享受每天清晨照入洞窟的第一缕朝阳,喜欢看见壁画上的菩萨脸色微红,泛出微笑。我习惯了看着洞窟前的白杨树在春天长出一片片叶子,又在秋天一片片凋落。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直到现在,我每年过年都愿意待在敦煌,只有在敦煌才有回家的感觉。有时候大年初一为了图清静,我会搬上一个小马扎,进到莫高窟里去,在里面看看壁画,回到宿舍再查查资料,写写文章,在我喜欢的石窟文化里自得其乐。⑦后来建设数字敦煌,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设想。第一,数字化的敦煌壁画信息库建设,真实保存壁画本真信息,同时也可以真实反映壁画当前的状态,既可以为敦煌艺术的保存和研究提供基础性的信息,也可以为制定壁画保护的措施和研究壁画变化的原因提供最可靠的依据,作为壁画保护的重要档案资料,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汇集成电子档案。第二,找到一种方式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级智能数字图像,利用敦煌数字档案开发数字电影,使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让游客可以“窟外看窟”,减轻洞窟的开放压力,真正地实现一劳永逸。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⑧扎根敦煌,研究壁画,保护莫高窟,建设数字莫高窟,一干就是58个春秋。在这平淡而有意义的日子里,我的心也就越来越踏实了。⑨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让他笃定相信并且热忱奉献的爱好,他就可以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甚至面对死亡。所有的身外之物终将远离,而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心热爱并且愿意付出的那个真实的自我。(摘自《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6.读第②-③段,说说那时候作者感到痛苦和迷茫的原因是什么?7.读第④-⑤段,说说划线句“莫高窟人的宿命”有什么含义?8.读⑥-⑧段,说说作者对划线句中“平淡”和“有意义”这两个词是怎么看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安于途中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吗?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的美。过程对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又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是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不停地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地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才体现其自身的运动。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1)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2)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10.作者说,(终点)“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11.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或追求终点的辉煌,或注目过程的充实。作者在文中反对追求生命的“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要“安于途中”。B.作者认为视生命的必经的过程为“漫长的等待”,“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的人,是因为太坚信“付出就要有结果”,而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C.本文以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类比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以化水为虹,化蛹为蝶,生动形象地阐发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D.本文借助于比喻用比、反问等修辞方法,借助语言的流畅,使文章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读来亲切、感人。E.从内容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信念的旷达和对名利追求的淡泊。口语交际训练13.假如你是一名接待人员,需要对来访人员的自然情况(包括姓名、年龄、职业)进行登记,你该如何询问?母校校庆前夕,你正在参加技术培训,无法脱身前往,请你给负责联络的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说明原委。参考答案一、1.A解析:B.“蕊”应读“ruì”;C.“殍”应读"piào”;D.“陌”应读“mò”。2.A解析:“行迹可疑”应为“形迹可疑”。“行迹”指行动的踪迹,“形迹”指举动和神色。3.C解析:“收做”指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收拢”指合拢。闪烁,亮光忽明忽暗,晃动不定,不能用来形容万家灯火通明的景象。稀疏,分散,间隔大;疏落,含“零落”意,形容细而散的灯光更贴切。柔静,含“柔和”意,可形容光线。4.A解析:B.“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褒义,与语境不合;C.“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贬义,与语境不合;D.“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5.D解析:A.“喜欢招待客人”与“好客”语意重复;B.“底气足”与“谨慎”相矛盾;C.句式杂糅,删掉“如潮”。二、6.骨肉离散,举目无亲,漂泊无依,感觉被时代抛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根据“父亲走了以后,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天各一方”“我感到自己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