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A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解析版)_第1页
第二单元测试A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解析版)_第2页
第二单元测试A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解析版)_第3页
第二单元测试A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解析版)_第4页
第二单元测试A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同步检测卷(A卷基础篇)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彷(páng)徨颓圮(qí)窒(zhì)息含情脉脉(mài)B.回溯(shuò)蹙(cù)眉煤屑(xuè) 梦寐(mèi)以求C.放诞(dàn)踱(dù)步两靥(yàn)蹑(niè)手蹑脚D.倭(wō)寇颤(chàn)动媛(yuàn)女真挚(zhì)诚恳【答案】D【解析】A(颓圮pǐ含情脉脉mò)B(回溯sù煤屑xìe)C(踱duó步两靥yè)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报怨凄婉俊峭不经之谈B.惦记泅渡暴燥一畴莫展C.刹时无奈泅渡莫明其妙D.徘徊敕造懊丧蓊蓊郁郁【答案】D【解析】A(抱怨峻峭)B(暴躁一筹莫展)C(霎时莫名其妙)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重温同学情,在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上,同学们谈笑自若,交流着毕业以来的境况。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从24秒开始倒数,代表着24节气,每个节气搭配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和一组符合意境的现代画面,这是中华文明中万物有灵的浪漫和春华秋实的生机。③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④科隆市新年夜发生的耸人听闻的群体犯罪事件,再度引发德国民众对外来难民的恐慌情绪。⑤她没精打采的,连头发都无心打理,有的头发直直地挂下来,有的则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⑥烫干丝是用豆干手工“剽”成的,非常精细,上面还撒着姜丝、虾米、花生碎和香菜,用香油、麻油、虾油、酱油等搅拌,别有风味。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答案】D【解析】①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这里同学聚会不是紧张或危急的情况,所以该成语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谈笑风生”。②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③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用在这里说明事物起的作用感情色彩有误。④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含有故意夸大的意思。这里没有夸大事实,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骇人听闻”。⑤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通过后面“连头发都无心打理,有的头发直直地挂下来,有的则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的描写可知这里使用正确。⑥别有风味;另有一种趣味或特色。分析可知,②⑤⑥使用正确;①③④使用错误。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荷塘月色》中,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__①__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__②__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__③__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__④__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这__⑤__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__⑥__喜悦,都是“淡淡的”。A.则

但是

/

才是

和B.而

/

而是

就是

还是C./

就是

或D.又

/

正是

或者【答案】B【解析】第一处和第二处,由前面的“相伴共生”和①②所在句应为相同句式,①对应后面的“而”,所以确定①处选“而”,②对应的前面没有使用关联词,所以此处也不必使用关联词,排除ACD。第六处“无论是……”应与“还是”搭配,排除ACD。5.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B.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C.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案】D【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修辞的特点,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选择。本题要求“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首先分析题干中句子的修辞手法,“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本是写“光与影和谐的组合”,这本是视觉的范畴,而“梵阿玲上演奏的名曲”却属于听觉范畴,作者借助听觉描述来展现视觉所见的美丽与和谐,这属于同感,也叫移觉。然后分析各个选项的修辞手法。A项,“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没精打采”是拟人,“是渴睡人的眼”是比喻;B项,“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使用比喻;C项,“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使用比喻;D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是描写荷花的香味,这是嗅觉,“渺茫的歌声”是听觉,这里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来展现荷花的清香,这也是通感。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B.学生如果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拙于理性表达,更可能失掉创新的能力。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D.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司机的安全意识。【答案】A【解析】B.“学生如果……”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学生”的前面。C.搭配不当,“高考改革”与“出台”不搭配,应在“高考改革”后面加上“方案”。D.“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由……造成的”两句杂糅。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①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②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③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⑤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⑥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A.⑥④①⑤②③ B.①⑤⑥④③② C.⑥①②⑤④③ D.③④①⑤⑥②【答案】A【解析】参见朱自清《荷塘月色》,⑥“这些树”承接上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先从大的范围描写,排除BD;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承接⑥“重重围住”,所以应紧跟⑥后,排除C;⑤句中的“烟雾”与①中的“烟雾”照应,,所以⑤在①后,排除C;“树色”“杨柳的风姿”都是整体描写;“树梢上的远山”“树逢里的灯光”属于细节刻画,且先远后近;因此②③排在①⑤后。8.“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上下联字数相等,语意相关,词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本题中,上联中表达了明月照耀下,花香缭绕,浮满小院。花香轻盈只能感觉,与“浮”字相称,给人以意境之美,一“送”一“浮”,用语精妙;A项,绿叶红花互文用法,同意并举,不能与上联中的“月送花香”形成对仗;B项,表达了微风轻佛下“斋”前竹影摇曳,朦胧诗意跃然纸上,一“摇”一“到”富有人情味,与上联对仗工整;C项,从词性对仗角度可知,“天明”不能与“小院”形成对仗;D项,从词性对仗角度“萤火”难与“花香”对仗,但“萤火”实写,却少了意境朦胧之美9.下列对《荷塘月色》作者感情变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微露主题思想的内涵。原来作者深夜去荷塘欣赏月色,是要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来平息心里的不宁静。B.中间部分以漫步为线索先写月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曲折而细腻地用景色的优美宁静来表现自己心情的宁静,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C.课文第三部分着重写作者对江南采莲的乐事的惦念。眼前死一般的寂寞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是写感慨的,又回到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了。D.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针对选项,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B项,由“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知,“热闹”与我无关,作者此时人生失意,抑郁惆怅,面对当时纷杂的时代不禁感到伤心失落。而荷塘中的青蛙如同快乐的天使,流离于世俗之外,只知道欢声叫嚷,一派纷繁热闹,不需要顾及什么烦恼。作者深深地羡慕它们,但终究自己还是自己,还是要面对显示,那些快乐与梦想远远不属于自己。可知“我”的心情并不宁静。10.根据《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判断下列外貌描写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③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④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A.①贾迎春②王熙凤③贾宝玉④贾探春B.①贾探春②王熙凤③林黛玉④贾惜春C.①贾惜春②李纨③林黛玉④贾迎春D.①贾惜春②王熙凤③贾宝玉④贾探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名著,对其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①句的相貌特征是“温柔沉默”,温和柔顺,沉默是金,三姐妹中秉性柔弱的非迎春莫属;第②句的相貌特征是美丑融合,丹凤眼、柳叶眉是美女的写照,写出其姿容俏丽;三角眼、吊梢眉是悍妇的特征,写出其刁钻狡黠,据此判断应是王熙凤;第③句,“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相貌特征是英俊潇洒,肯定是贾宝玉;第④句,“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从“顾盼神飞”可知这是能干的探春。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两个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文段二: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你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得众人一拥争去拾玉。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意思。(2分)①些须认得几个字些须:②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忖度:【答案】①一点儿;②推测,揣度

【解析】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这里知道贾母不喜女孩子多读书,就说自己认字很少;些须:一点儿;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这是黛玉思考揣摩该怎么回答宝玉的问话;忖度:推测,揣度。12.请用简洁的文字分条概括文段(二)的主要内容。每条不超10个字。(3分)【答案】①询问读书情况。②送黛玉表字。③宝玉摔玉。

【解析】文段内容为宝黛初会的情节,主要由三问引导情节。宝玉一见黛玉,最先问道:“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回答;接下来问有无表字,送“颦颦”二字给黛玉;最后问道“玉”的有无,引出摔玉的经典情节。故可概括为:询问读书情况、送黛玉表字、宝玉摔玉。13.结合文段(一)贾母对女子读书的态度,分析文段(二)中黛玉对宝玉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的原因,以及黛玉表现出的性格。(3分)【答案】①原因:贾母重男轻女,不赞成女子读书。②性格;敏感、谨慎。

【解析】分析贾母的话:“读的是什么书……”,很明显是不主张女子多读书的;黛玉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分析出贾母的心思:贾母重男轻女,不赞成女子读书;黛玉本是满腹才学,为顺应贾母的心思,就回答认识很少的字,由此看出黛玉的敏感、谨慎。14.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贾宝玉的形象特点。(2分)【答案】聪慧,叛逆(率性)

【解析】给黛玉取字的时候,能杜撰出《古今人物通考》一书并能马上编出典故,可见其“聪慧”;一听说黛玉没有玉,就率性而为,摔贾府上下视若珍宝的玉,这是和长辈及众人持相反态度,可见其叛逆。三、媒体文阅读(共3小题,共11分)文化领袖为何缺位丁东

谢泳丁:这些年,不断有画家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从中年的陈丹青,到老年的吴冠中,他们的言论非常真诚,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家很少见。巴金去世以后,文艺界很少有人再提“说真话”,我们习惯了做聪明人。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没有众望所归的文化领袖出现?谢:你提到文化领袖,我想起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他说的巨人,和我理解的文化领袖,可能比较接近。他们在本身的专业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同时,保持一贯的社会关怀。他们的声望,不是依赖于体制安排的官职或变相的官职,而是来源于公众对他们文化成就的敬意和人格力量的认同。公众往往把他们当作某种精神的象征。丁:在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孔子到朱熹,承担过文化领袖的角色。他们追求仕进,却绝不依附于政治权力。政府行为正确时他可以支持,政府明显的失误,他也敢于批评。在20世纪上半叶结束以前,中国也是出现过一些文化领袖的。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先后都成为某一时期的文化领袖。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有独立见解,敢说真话,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并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谢:近代中国,往往是政治家的主张左右了社会的文化导向。从孙中山、蒋介石到毛泽东,大体都是这样。胡适是民国时代中国知识界产生的一位文化领袖。政权易手,他已经离开大陆。但20世纪50年代,还是发起了对胡适的批判运动,在学术上、思想上肃清他的影响。这倒说明,我们没有低估他的实际影响力。可以说,到了50年代,纯粹的文化领袖已经缺位。丁: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出现了又一次思想解放。虽然还没有产生公认的文化领袖,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相当社会感召力的学者、艺术家,为民立言的作家,威望不低。如果假以时日,其中可能产生社会公认的文化领袖。可惜,历史进程不能假设。谢:文化领袖是自然形成的,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公众认同还有一个时间过程。路遥知马力。光凭一件事、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丁:我们处在新旧转换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文化的脚步相对滞后,恩格斯说的那种巨人还没出现,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平庸为荣,小胜则喜,娱乐至上,玩世不恭,精神上其实很空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领袖难以产生,也不奇怪。文化领袖的长期缺位,有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精神的飘移,在复杂多变的格局中失去定力。谢:当今中国的政治家,已经意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很想在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不谈文化领袖吧,起码也想推出一批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大师级人物。然而不论是一流的科学家,还是一流的艺术家,都不是政治权力打造出来的,也不是金钱堆积起来的。政府给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以高规格礼遇不是坏事,但政治家应当知道行政力量的有限性。丁:文化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广阔的天地、自由的空间,需要法治和宪政环境的保证。虽然政治权力和金钱的力量不能打造公众认可的文化领袖,但政治宽容却是文化领袖产生和存在的空气和土壤。索尔仁尼琴可以算是俄岁斯的文化领袖吧,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不得不背井离乡,到普京时代才受到应有的尊重。(节选自《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著)15.下列对文中“文化领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领袖有很高的专业成就,在重大问题上有独立见解,敢说真话。B.文化领袖的声望来源于公众的敬意和认同,与体制和官职毫无关系。C.文化领袖不反对正确的政府行为,也敢于批评政府明显的失误。D.文化领袖为民立言,被公众当作某种精神的象征。【答案】B

【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下列对文中‘文化领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文化领袖”的内容,再与选项的信息进行比对。做这道题,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迅速找到信息源。B项,“与体制和官职毫无关系”错误,根据原文“他们的声望,不是依赖于体制安排的官职或变相的官职”,可知“文化领袖”的声望不依赖于体制和官职,而不是“与体制和官职毫无关系”。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家相比,这些年画家对人文关怀的关注度更为显著。B.肃清胡适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影响的批判运动,影响了大陆纯粹的文化领袖的诞生。C.政府给予的高规格礼遇未必能打造出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大师级人物。D.索尔仁尼琴的背井离乡造成勃列日涅夫时代俄罗斯文化领袖的缺失。【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D项,“造成勃列日涅夫时代俄罗斯文化领袖的缺失”错误,根据原文“索尔仁尼琴可以算是俄罗斯的文化领袖吧,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不得不背井离乡,到普京时代才受到应有的尊重”,可知索尔仁尼琴不在俄罗斯,依旧可以算是俄罗斯的文化领袖,并不意味着勃列日涅夫时代俄罗斯没有文化领袖。17.请结合全文,概括由于哪些方面的因素致使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众望所归的文化领袖出现。(5分)【答案】①文化人自身因素:文化人缺乏在重大问题上发表独立见解、敢说真话的勇气。②政治因素:政治家的主张左右了社会的文化导向,缺乏文化领袖产生和存在的政治宽容。③时间因素:公众认同的文化领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来验证。④时代因素: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相对滞后的时代背景难以产生文化领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根据题目的信息筛选点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最后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题目要求结合全文,概括由于哪些方面的因素致使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众望所归的文化领袖出现。结合原文“巴金去世以后,文艺界很少有人再提‘说真话’,我们习惯了做聪明人”“在20世纪上半叶结束以前,中国也是出现过一些文化领袖的。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先后都成为某一时期的文化领袖。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有独立见解,敢说真话,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并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可知巴金去世以后,当今文化人习惯了做聪明人,很少有人再提“说真话”,缺乏在重大问题上发表独立见解、敢说真话的勇气,难以成为“文化领袖”。根据原文“近代中国,往往是政治家的主张左右了社会的文化导向”,可知在当今时代,政治家的主张左右了社会的文化导向,不仅没有为“文化领袖”的产生提供营养丰富的沃土,还导致了缺乏文化领袖产生和存在的政治宽容的结果。结合原文“文化领袖是自然形成的,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公众认同还有一个时间过程。路遥知马力。光凭一件事、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可以明确“文化领袖”的产生需要公众的认同,而这种认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来验证,短时间内,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根据原文“我们处在新旧转换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文化的脚步相对滞后,恩格斯说的那种巨人还没出现,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平庸为荣,小胜则喜,娱乐至上,玩世不恭,精神上其实很空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领袖难以产生,也不奇怪”,可知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这样的时代背景很难产生“文化领袖”。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共9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8.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答案】C

【解析】“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叶”和“舞女的裙”有相似之处,“舞女的裙”给人的感觉是舒展的,因此荷叶给人的感受也应是“舒然展放”。19.作者在描写荷塘时的精彩一笔是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