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1页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2页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3页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4页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中国境内人类的迁徙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答案】DB.早期国家形态的产生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政治更迭得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项正确;这一时期不是早期A项;BB项;CC项。故选D项。2.下列表格材料反映我国古代()东晋南朝时期汉水流域移民来源今省份河南侨县数17所占比陕西四川18山西安徽甘肃河北山东合计34257819218.4736.9519.572.175.437.618.691.09100重(%)1••••2)“侨县所在今地”1995年第4期。(3)“侨置前所在今地”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3册“西晋时期”的有关图幅A.南方地理优越C.北方人口南迁【答案】CB.北方战乱频繁D.南方社会稳定【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从这一点看,四川和安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南方。由此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汉水流域移民来源有至少76%来自北方地区。因此,题干表格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北人南迁,C项正确;南方地理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和南方社会稳定,是促使北人南迁的原因,与题干表格“人口迁移(结果)”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3.下面是对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是全国经济重心B.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C.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D.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A项符合题意,选A项;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4时期北民南迁的原因是(A.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答案】D)B.北方地区的气候异常寒冷D.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安定“”民为躲避战乱迁移到南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江南的自然条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方气候,而是强调其为避乱南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重视农业,排除C项。故选D项。5.某学习小组围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开展主题探究学习,设计如下表格,适合①和②两处的选项是()结论民族融合史实入中原,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A.短暂统一;东晋B.政权分立;前秦C.政权分立;东晋D.开放革新;北魏【答案】C【详解】由表格史实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再到东晋十六国,再C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不是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排除A项;前秦属于十六国之一,排除B项;北魏属于北朝的朝代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述正确的是(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⑤统治者比较重视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之所以能够得到开发,主要原因包括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战乱相对ABCD项。故选A项。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面食营养价值高C.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D.南方经济的发展【答案】C“”CABD项。故选C项。8.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③南方政局稳定,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较北方安定,易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较北方安定,易于发展。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更替,南方政局稳定的说法不准确,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许多地区“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文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地区环境优美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答案】CB.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统治者进行改革【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北方人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成为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江南地区环境优美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北方人带去的先进生产技术,排除B项;统治者的改革不是江南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0.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不休,南方比较安定。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纷纷南迁,为南方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主要提示了(ꢀꢀ)A.江南开发的原因C.江南开发的结果【答案】AB.江南开发的表现D.人口迁移的方向【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说北方人民纷纷南迁,为南方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对江南开放原因的分析,A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江南开发的表现、结果以及人口迁移的方向,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同是一个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3)上述材料综合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什么影响?(4)通过上面的分析,你有何感想?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有何借鉴之处?【答案】(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2)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江南已逐渐得到开发。(3)江南地区从未开发到得到了开发;从贫穷到富足。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4)1)依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知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依据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农业方面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手工业方面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2)结合所学知识,秦汉时期,北方黄河流域是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江南地区尚未得到显著开发,而魏晋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充实了劳动力,再加上南方相对安定等因素,江南逐渐得到显著开发。(3这种现象的影响是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4)第一问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积极开发,社会经济才能进步和发展。第二问具有开放性,如南方得到显著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工具,充实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政府鼓励发展生产;南方相对安定等等,由此可以得出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我们要维护社会的稳定,要大力进行科技创新,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政府政策鼓励发展生产等等。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宋书》材料三……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了新鲜血液。(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材料三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请任举一例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这种发展有何历史影响。1)农业生产落后,生产水平较低。(2)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4)表现: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等。影响:为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依据材料一“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生产水平较低的生产状况。(2)依据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3)依据材料三“东汉末年,中原地区连年征战,许多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了新鲜血液”分析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4)依据所学可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等。影响:为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12022·北京·中考真题)下图文材料说明()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答案】C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朝青瓷莲花尊”“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C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排除B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王导是琅琊郡临沂县人,他曾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正人伦,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司马睿览奏后,听从了王导的建议。该上书反映了()A.王导主张健全法制C.东晋朝廷重文轻武【答案】BB.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D.司马睿善于向平民纳谏【详解】根据材料“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可知,该上书反映了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B项正确;题干材料阐述的兴办学校从重要性,没有涉及健全法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东晋重视教育,没有涉及轻视武将,排除C项;王导出身琅琊王氏,是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镇军司马王裁的儿子,不是平民,排除D项。故选B项。32022·河南·中考真题)317一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A.生产技术的进步B.环保意识的增强C.水利工程的兴修D.自然条件的优越【答案】A“317一58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由火耕水耨这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的是生产技术的进步,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环保意识增强、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优越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42022·湖北宜昌·“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的大交融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C.社会相对安定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答案】C“”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ABD项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5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优越C.民族交融加深【答案】BB.大量人口南迁D.海外贸易拓展【详解】根据“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得出是指南方经济发展,B项正确;A排除A项;C项是北民南迁的表现,排除C项;当时海外贸易并没有拓展,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62018·全国·的浪潮。与此同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1)①吴;②东晋。南京。(2)政权分立(3)北方人南迁,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依据图片可知,魏、蜀、①三个政权呈三角形同时存在,可知反映的是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汉,史称蜀汉;222称吴王。2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