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考试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考试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考试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考试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七年级历史A.民主推荐官员B.诸侯具有权利和义务试卷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C.各级官员的权力是世袭的D.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注意事项:5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现商朝青铜器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A.制作工艺高超B.种类丰富C.分布范围广泛D.数量众多6第I卷(选择题,共50分)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1“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①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②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③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过着群居生活④北京人懂得使用石器和火A.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D.促进了民族融合7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商周开创了井田制;西周时期国家上层建筑已相当完备,他们经常的工作就是向村社农民传达政府命令并组织农民从事生产活动;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的的。我国古代实现农业生产方面开始由粗放向精耕细作这一特点转变始于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如图中的一组文物可用于探究A.刀耕火种时期B.原始农耕时期C.夏朝建立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8•“……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以法治国,实现富国强兵B.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炭化稻粒猪纹陶钵骨耜人面鱼纹盆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鼓励耕织,促进民族交融A.原始农耕时的生产生活C.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B.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9.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都江堰水利工程D.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32020年4月4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A.顺应自然B.结构精巧C.功能齐全D.造福千秋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10.2020“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用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其中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4.下图反映该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既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的人;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由此可知A.汉武帝在实际上是实行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并没有发生改变C.汉武帝实际上在儒家仁义掩盖之下实行法治D.“独尊儒术”是为政治大一统寻找意识形态支撑15.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动乱,阶级对立。以下哪幅图片最能体现这一社会背景A.“杏坛礼乐”B.“尼山致祷”C.“退修诗书”D.“夹谷会齐”11.某生在历史自主学习过程中摘得A、B两组文字如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组:①《史记·“嬴政不改反酷刑法。②《汉书·“昔者,秦政力并万国畫有天下。”B组:①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秦郡县制时说:“失在于政,不在于制。”②近代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中国两千年之政豪政也。”A.两组材料的作者均主张推行郡县制A.B.B.两组材料的作者均否定了秦始皇的功绩C.“A组”材料中“秦政”的含义具有了“统治”之义D.“B组”材料中“秦政”的含义指的是秦朝的统治模式1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D.16“波斯(注:伊朗的古名)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17.据史书记载,某医学家对他的学生说……A.秦末农民起义B.牧野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下列属于他的医学成就的是13.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ABCD.“麻沸散”要问题是18.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法②巩固新的王朝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④废除严刑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西晋的统一14.有学者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在现实政治中,他相当依赖法家;他所用的大臣大多是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D.南北朝并立19.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文物图片文物信息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西南司马金龙墓。屏风板面自上而下分四层,每层划分区间,呈现出独立或连续的列女古贤人物故事,人物旁多有榜题和题记。故事和文字内容多取材籍文献。司马金龙为东晋皇室宗亲,随父司马楚之降附于北魏,深受宠信,死后夫妇合葬于山西大同。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摘编自山西省博物院文物介绍20.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叙述。据此可以确定的是A.提供了研究北魏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B.说明了北魏结束分裂统一北方C.展示了北魏漆器工艺的水平十分精湛D.突显了北魏绘画艺术水平高超24.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B.巩固自身统治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社会转型25.下图人物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A.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B.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C.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D.三足鼎立局面由此形成21.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①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②测算出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③写有数学著作《缀术》一书④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22.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①吴②东汉B.①商②南宋C.①吴②东晋D.①东魏②东晋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3“碰撞·融合——长城文化展2616分)面文物照片,并作了相关记录。此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278分)材料一秦朝汉朝(1)根据图12分)示例:图一考古推论出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图2考古推论出政治图3考古推论出图4考古推论出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非博士官所职,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思想家语者,……所不去者,医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2)根据图5、图6,简述传说与史实的关系?(4分)(3)从图7提供的信息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4分)(14分)材料二下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灰烬中的城60“三十六国使国家主权。——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4)根据图8提供的图文信息,写出青铜器的功能和价值?(4分)(5)简述图9工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2分)(1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在此“设官”的名称,“行使国家主权”意味着什么?综合材料4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813分)材料一观察下面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你最欣赏他的哪一项“汉化”措施?为什么?(6分)材料三(1)读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分)材料二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3时哪部农学著作?(3分)(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2分)(24分)材料三“其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