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任期的流官管理。雍正帝令其悉心办理,“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鄂尔泰在云贵地区大力推行,“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令其自首为上,勒献次之”。鄂尔泰的这一做法()A.是对民族地区管理的政治探索B.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C.彻底实现行省制的全国性普及D.提升了民族区域自治水平2.[2023·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期末考试]清代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同时许多地区出现“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的问题;许多地方志中出现围湖围江成田、进山毁林垦荒的记载。这表明康乾时期()A.急需变革政治制度B.贫富悬殊,矛盾重重C.社会生态危机显露D.高产作物引进激化矛盾3.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以判断,“行中书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中枢秘书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4.北宋理学家“二程”说:“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这表明“理”是()A.物体的自然属性B.忠孝等人伦道德规范C.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D.“圣人”的精神境界5.苏轼在《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中说:“昔仁宗皇帝覆育天下,无意于兵。将士惰偷,兵革朽钝,元昊乘间窃发,西鄙延安、泾、原、麟、府之间,败者三四,所丧动以万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A.冗官冗费的问题突出B.积弱的表现和原因C.庆历新政未发挥作用D.北宋边防压力巨大6.清初的密折制度规定,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这一制度的推行()A.确保了官员呈递奏折的权利B.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C.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D.大大降低了行政的效率7.下面为北宋“二府三司”制度的结构框架图。这一制度的设立,反映了()A.君权对相权的制约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C.宰相职权范围扩大D.中央加强控制地方8.[2023·河南许昌二模]宋初最高统治者重视《大学》和《中庸》,不仅亲自抄写,还赐予臣下学习。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赐进士王拱辰《大学》篇一轴。自后,登第者必赐《儒行》或《大学》《中庸》篇。宋统治者的做法()A.意在抬升理学的政治地位B.助推了儒学新形态的形成C.践行了“知行合一”理念D.打击了佛教、道教势力9.[2023·广西百色期末考试]下面为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政权创立的文字的特点和功用,据此可知()政权造字特点文字功用辽参照汉字,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刻石立碑;文学创作西夏“汉字型”文字,构造合理,表达清晰佛经、法律、字典、经史著作金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用以科举;翻译经史著作A.书法开始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B.汉字演变由繁杂到简化的历程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D.文字演变反映了政权分裂对峙10.《辽史》记载,辽太祖曾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据此可知,此时辽国()A.民间宗教信仰盛行B.心学占据主导地位C.官方接受儒家文化D.推行无为而治理念11.元代科举分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考两场,要求相对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严格,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种族分配。这表明元朝()A.以科举制度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主要手段B.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C.统一后全面推行汉化政策D.注重协调各民族间的关系12.[2023·重庆市三模]五代时期的官僚冯道历仕四朝,侍奉过十个皇帝,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的声望。到了北宋时期,有人则评价其“道相四朝,而偷生苟禄,无可旌之节”。这种评价的变化反映了宋代()A.世家大族特权的弱化B.国家统一得以实现C.传统政治伦理的重建D.社会风气重文轻武13.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廷璋奏称:近来粤、闽贸易番舡(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舡,亦多有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这反映出()A.官员对“海禁”政策的否定B.国内丝绸价格的上涨C.中外“丝—银”贸易的终结D.中外市场联系的弱化14.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A.维护封建统治的使命感B.继承传统儒学的教育观C.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D.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15.有学者指出: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意在说明()A.清代的戏曲艺术已经臻于成熟B.京剧是全国最流行的剧种C.京剧是戏曲融合与创新的结果D.清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16.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朝见乾隆帝,虽然没有达到开放通商的预期目的,但对大清王朝的军队设施以及海防布置有了很深的了解。他们甚至在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测定了清朝的海岸线。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使然B.政府的国防意识淡薄C.英国的海上优势明显D.天朝上国的傲慢心态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材料二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强化专制集权的表现。(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4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婚姻现象出处(唐)文宗欲以真源、临真二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二而今之世俗每不能然。将娶妇,惟问资装之厚薄,而不问其女之贤否;将嫁女,惟问聘财之多少,而不问其婿之何如。[宋]应俊《琴堂谕俗编》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宋]朱彧《萍洲可淡》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到宋朝婚姻观念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留都的地位。康熙时,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15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布政使司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内地被分为18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北部边疆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等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则采取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分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地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摘编自张崇琛《简明中国古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行政区划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历史影响。(6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南宋楼璹创作《耕织图》进呈宋高宗始,此后以此为蓝本问世了数十套《耕织图》,创作者或为官员、士绅,或为宫廷画师。在流传、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常常以政令的形式推向民间。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清朝康熙皇帝于1696年命宫廷画师焦秉贞重绘,亲撰序文并题诗的《康熙御制耕织图》。该图共46幅,耕图和织图各23幅,分别描绘了耕和织的生产全过程。图1、图2为其中两幅。——据王加华《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耕织图》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解析:据材料,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土司世袭管理具有一定的地方割据性质,改流后打破了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A项正确;府厅州县是行省制的内容,没有创新地方管理制度,B项错误;材料主旨并非行省制普及,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D项错误。答案:A2.解析:清代康乾时期,社会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同时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多“游手好闲者”,地少人多,人地矛盾激化;围湖围江成田、进山毁林垦荒等造成环境生态问题,C项正确;材料谈的是社会经济、生态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贫富悬殊,排除B项;高产作物引进对清代社会来说利大于弊,D项错误。答案:C3.解析:据材料“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行省制,是元朝中央的派出机构,故选A项;行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不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排除B项;行中书省是元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制度,不是地方自治机构,排除C项;宣政院是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排除D项。答案:A4.解析:据“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可看出,“理”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据“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可看出,“理”是社会的根本法则,故选C项;材料表明“理”还是人类社会的法则,排除A项;材料还表明“理”是自然界的法则,排除B项;“二程”认为“理”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人人必须遵守,而不是“圣人”的精神境界,排除D项。答案:C5.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仁宗皇帝时,无意于用兵,导致将士疏于训练,军备废弛,西夏乘机进攻,使数万人丧生,反映了宋朝统治者不重视军事,导致其在民族战争中处于劣势,体现了宋朝积弱的表现及原因,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冗官冗费问题,排除A项;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整顿官僚机构,且材料中将失利原因主要归于仁宗,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北宋边防失利的原因及表现,排除D项。答案:B6.解析: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使得皇帝对行政体系的掌控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密折制度的实行是为了方便皇帝掌控,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7.解析:北宋时期设置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权,后演变为“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即度支、盐铁和户部,因此这一制度的设立反映了君权对相权的制约,故答案为A项,B项错误。“二府三司”制度的形成是分割宰相权力的结果,C项错误。设立这一制度是为了加强皇权,而不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项错误。答案:A8.解析:魏晋以来,佛道大兴,冲击儒学主流地位。依据材料来看,宋代统治者重视儒家典籍,这有利于复兴儒学,推动学者建构新的儒学体系,B项正确;宋初理学尚未形成,排除A项;“知行合一”理念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答案:B9.解析:根据表中内容可知,辽夏金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结合所学可知,这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汉字字形演变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的文字演变与政权关系无关,排除D项。答案:C10.解析:材料反映了辽国统治者学习中原王朝的文化制度,接受儒家文化,故选C项。答案:C11.解析:元朝科举分左右榜,既照顾了蒙古人、色目人的利益,又照顾了北方汉人、南人的利益,这体现出对民族关系的协调,故答案为D项。仅由材料无法推断科举制度是元朝协调蒙汉关系的主要手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元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的结论,故B项错误。元朝统一后没有全面推行汉化政策,故C项错误。答案:D12.解析:根据材料,五代时历仕四朝的冯道,在当世被称赞,在北宋时他却受到抨击,批判他“偷生苟禄,无可旌之节”。结合理学观念可知,北宋时忠君观念强化,传统政治伦理得到重建,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C13.解析:据题意可知,乾隆时期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和中国出洋的商船都有所减少,导致丝绸等不能外输,国内市场上的外国货物数量减少、价格上涨,说明海禁政策下中外市场联系弱化,D项正确;材料中现象主要是由闭关锁国、“海禁”造成的,但没有明确表露出官员对“海禁”政策的否定,A项排除;材料表明国内市场上的洋货价格上涨,排除B项;据材料,中外“丝—银”贸易受到冲击,但并未终结,排除C项。答案:D14.解析:材料中张载“横渠四句”体现了张载以国家为己任,为国为民,顾炎武的“保天下”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两者共同反映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选C项;材料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保天下”可知,两者侧重于人的社会责任,而非强调维护封建统治,排除A项;儒家教育观强调有教无类,而材料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排除B项;“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可知并未追求个人名誉,排除D项。答案:C15.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可知京剧是戏曲融合与创新的结果,故选C项;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广大民众对京剧艺术的态度,排除B项;清朝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排除D项。答案:C16.解析:清朝军情被英国人轻而易举地掌握,体现了清朝举国上下国防意识的淡薄,选择B项;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外国人与华经商贸易,反映出对外来势力的警惕和防范,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现象主要是由清政府的漠视和疏忽造成的,排除C项;清政府的疏忽、漠视态度与“天朝上国的傲慢心态”不符,D项错误。答案:B17.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从兵权钱三个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兵的方面,杯酒释兵权,削弱地方节度使兵权,又设立禁军,拱卫京师,为了防止武将造反,实行更戍法,兵将轮换,互不相识;在钱的方面,宋太祖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余钱上收;在权的方面,宋太祖要求文官担任知州,知州下设通判监督;据材料二“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央宋太祖设二府三司和参知政事为副相,以此分散相权,加强君权;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抑制武将,重文抑武。第(2)问,根据所学可知,经过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朝地方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据材料二“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并结合所学宋太祖削弱相权的相关知识可知宋代相权削弱,君权强化。答案:(1)表现:杯酒释兵权,削弱地方节度使兵权;设立禁军,拱卫京师;实行更戍法,兵将轮换,互不相识;设转运使,把地方余钱上收;文官担任知州,并设通判监督;分散相权,加强君权;重文抑武。(10分)(2)趋势:地方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相权削弱,君权强化。(4分)18.解析: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将嫁女,惟问聘财之多少”及“择过省(省试)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可知,唐朝到宋朝婚姻观念从注重门第到门第观念淡化,注重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第二小问原因,首先表明,唐宋婚姻观念的变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反映。结合所学,唐代上承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兴盛,到了唐代士族阶层衰落,但影响力仍然较大,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依然流行。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宋代之所以重视当下的经济状况,是因为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财富观念加强,促使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经济地位为重。另外,宋朝重文,士人社会身份地位高,科举制度更为完善,从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使得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因此,人们的择偶标准也以当下政治、经济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答案:变化:注重门第到门第观念淡化,注重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或答重视科举士子与财富)。(4分)原因:唐宋婚姻观念的变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反映。唐代士族阶层衰落,但影响力仍然较大,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依然流行。宋朝时,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促进了婚姻观念对门第的淡化。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财富观念加强,促使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经济地位为重。宋朝重文,士人社会身份和地位高,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也促使婚姻观念发生了注重门第到注重科举才能的转变。(8分)19.解析:本题考查清代行政区划改革。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中“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改布政使司为省”得出清承明制,略有损益;根据“内地被分为18省”得出分化内地为省;根据“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内蒙古则采取盟旗制”得出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根据“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得出突出满洲地位。第(2)问影响,依据材料“为中国现代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从行政区划设置、国家统一以及民族交流等方面归纳回答。答案:(1)特点:清承明制,略有损益;分化内地为省;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满洲地位。(8分)(2)影响:奠定现代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流;保持中华民族文明的多样性。(6分)20.解析:据材料“清朝康熙皇帝于1696年命宫廷画师焦秉贞重绘,亲撰序文并题诗的《康熙御制耕织图》”可知,该画作形成于1696年,即17、18世纪之交,其主要的倡导者是康熙皇帝,可以得知当时社会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康熙御制耕织图》的内容即“耕”和“浴蚕”即“织”,可知当时的农业仍然固守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西方国家在17、18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在欧洲各国确立。根据以上内容的对比,我们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