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实验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实验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实验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实验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实验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实验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维码)扫一扫、(朋友)摇一摇、(红包)抢一抢……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此便捷的交流方式主要得益于()A.网络技术的发展B.生物技术的突破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D.航天技术的提高2.法国《世界报》在2011年罕见地推出98页的“中国世纪特刊”,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也坦承: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国际舆论的密切关注表明中国A.成功加入世贸组织B.跻身发达国家行列C.国际影响力在扩大D.注重国际舆论宣传3.下列图片中的文物能够共同印证A.佛教文化交流B.古代中国艺术成就C.古代中外交流D.中外民族间的交融4.2006年2月27日,当局执意抛出“终统论”,再次试图挑衅两岸关系、分裂国家,这一行径遭到普遍反对。下面对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③曾经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抗战胜利后回到祖国怀抱④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④5.在历史长河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由重要的历史人物来领导、推动。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连线正确的是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佟麟阁﹣﹣“七七事变”抗日③邓世昌﹣﹣甲午战争④康有为﹣﹣戊戌变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初三同学王明正进行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相关材料,由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古代民族关系 B.古代对外交往 C.古代经济发展 D.古代制度的更新7.“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这主要体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上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战争 D.“一五”计划8.请欣赏漫画《祸水东引》,漫画中英法两国旁观希特勒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打算“让他进攻苏联”。这反映出英法一直都在推行A.门户开放政策B.冷战政策C.绥靖政策D.不抵抗政策9.一部反映楚汉战争时期的电视剧,其中的一幕情节是,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这一情节()A.基本符合历史场景B.严重违背史实,当时中国没有佛教C.应当取材于正史记载D.应当是民间传说10.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联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鸦片战争B.《马关条约》的签订——戊戌变法的兴起C.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11.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共十四大作出了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12.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使美国A.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B.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D.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五一”黄金周,小明准备同家人去西安旅游。他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华清池景观的介绍,其中提到了曾经在此发生的西安事变。小明不清楚这段历史,请你向他介绍一下西安事变的史实。14.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并将其解释为民族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探寻中华民族的“追梦之旅”吧!西汉时形成的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是什么?在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则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请问中国“破碎的梦”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1927年,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用自己的炽热,再次诠释了“中国梦”,一个富强的梦,彻底摆脱贫穷落后。这个梦开始于哪次重要的会议?1997年、1999年,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回归,是“中国梦”的升华。无数华人在观看现场直播时,不禁潸然泪下。百年耻辱一朝雪,这得益于哪个英明的基本政策?15.香港、澳门和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二战后,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的?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微信如此便捷的交流方式主要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2、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舆论的密切关注表明中国国际影响力在扩大。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无关;故选C。3、C【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城记》是研究古代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东罗马金币在洛阳的不断发现印证了丝路当年的繁华以及洛用在国际交流中的核心地位:登封少林寺是古代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产物。三者都可以为古代中外交流的历史提供实证,故C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均不全面;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此题选C。4、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归。所以曾经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抗战胜利后回到祖国怀抱;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5、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佟麟阁是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牺牲的将领,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牺牲的将领;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连线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6、A【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域地区与汉朝的来往,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融洽相处,被称为“天可汗”,南宋时期,少数民族女真建立的金与汉族建立的南宋处于战争和对峙局面,由此可知,题干图片描述的是古代的民族关系,A符合题意;题干图片不属于中外交往,B不符合题意;古代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与题干的内容无关,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A【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建国初期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因此A正确。三大改造是从1956年开始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属于建国初期。因此B错误。抗美援朝和一五计划与农民无直接关系,因此CD错误。综上故选A。8、C【解析】

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左侧的两人分别是英法,右侧的人是法西斯德国,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暂时的和平,企图祸水东引,把法西斯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但是很快英法的绥靖政策遭到失败,1939年法西斯德国突袭波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部反映楚汉战争时期的电视剧,其中的一幕情节是,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这一情节严重违背史实,当时中国没有佛教。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兴建了白马寺存放佛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1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组织的建立。欧洲联盟的建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没有因果关系,故D符合题意,ABC存在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1、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党中央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A项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决策;B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改革;C项是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上的内容。故选D。12、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美国独立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在二战后。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936年12月12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地点西安过程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的关键。它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4、(1)丝绸之路(2)鸦片战争(3)洋务运动(4)南昌起义(5)遵义会议(6)十一届三中全会(7)一国两制【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时形成的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是丝绸之路。(2)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天朝大国之梦破碎。(3)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用工业及民用工业,开启了经济的近代化,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4)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5)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遵义会议上,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富强的梦”。(7)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1999年,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回归,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国力强大的表现,是在一国两制正确的方针指导之下实现的。15、(1)1997年、1999年(2)英国、葡萄牙(3)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4)日本;中日《马关条约》(5)能结合美国南北战争讲到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等即可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随后,中英、中葡经过谈判,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1997年7月,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9年12月,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题答案:1997年;1999年。(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关于香港的割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关于澳门的侵占: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通过向明朝官员行贿,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葡萄牙人趁火打劫,欲将澳门据为己有。1843年,澳门葡萄牙人向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要求改变澳门为中国内港的现状,改由葡萄牙士兵驻防整个澳门半岛。1844年葡人擅自在凼仔的西沙建造炮台。1845年11月,玛丽亚二世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允许所有外国商船来澳自由贸易。1849年3月,葡人公开关闭中国设在澳门的海关,拆毁税馆,驱逐驻守澳门的中国海关官员。在分阶段占领澳门半岛后,葡萄牙人又先后于1851和1864年强行将凼仔、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完全侵占了整个澳门地区。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从此,澳门成为有不平等条约为依据的葡萄牙管治地区。本题答案:英国;葡萄牙。(3)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提出的前提。香港、澳门和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本题答案:一国两制。(4)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