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扬州地区部分县达标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扬州地区部分县达标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扬州地区部分县达标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扬州地区部分县达标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扬州地区部分县达标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扬州地区部分县达标名校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相互交融的局面。下列能够说明唐朝民族和睦的史实A.遣唐使来华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日本D.玄奘西行天竺2.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材料中的“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是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家庭联产承包制度3.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数项目量时间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均肉类产量(公斤)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25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持续增长B.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C.农业集体化运动促进生产力发展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4.“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出现重工业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首先发生在英国 D.汽车开始广泛运用5.1937年9月的一天,自陕西省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方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督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局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B.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6.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美国冷战政策C.以工代赈——《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D.英国议会——欧洲共同体——联合国7.1929年,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你知道与之相关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8.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拿破仑对内的建设,有些是有永久的价值的,而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是A.以法律形式明确约束国王权力B.奠定法国在欧洲大陆主导地位C.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D.强化监督职能以维护共和政体9.13世纪时,有人公开主张大地球形理论。首次证实这一理论的是()A.亚历山大东征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麦哲伦船队的航行 D.达·伽马的远航10.1924年9月,吴佩孚成为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见图)。但两年后,他却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11.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进出口)1980年1990年2000年2015年381.41154.44722.939600引进外资1984年1990年2000年2015年270.51028.95935.61262.7A.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对外开放逐步扩大12.哈特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排列了世界上对人类文明发展和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查士丁尼入选其中。你认为查士丁尼入选的理由是①他是拜占庭帝国最强有力的皇帝②他建立了拜占庭帝国③他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④他率军多次打退了“十字军”的东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作者凌青《林则徐的后裔》在诗中表达的信息不包括A.虎门销烟扬我国威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C.香港回归洗雪国耻D.改革开放国力增强14.《作坊中的日本》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对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消化进化”的重要事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并收取赋税B.这一重大事件最终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C.倡导“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D.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15.著名思想家顾准在论及古希腊政治制度时说:“直接民主只能行使于‘城邦’。”其主要的依据是城邦A.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B.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意识C.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 D.有利于形成人文主义的观念16.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7.请将下列四个人物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该是A.资产阶级革命B.思想解放运动C.近代文学艺术D.国际工人运动18.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可见,香港、澳门的回归根本得益于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B.港澳同胞回归心切C.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D.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19.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哥伦布不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此观点意在强调A.哥伦布最早到达了美洲B.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C.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行D.欧洲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20.在世界近代史中,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使其不断完善的是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B.欧美资产阶级革命C.第一次工业革命 D.各国资产阶级改革21.如图是小史在学习中列举的史实,由此推测其学习主题是A.唐朝的边疆治理B.宋朝的文人政治C.元朝政府的统治D.明朝的君主专制22.主席在2018年上合青岛会上说:“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以下史实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北约、华约对峙③欧盟的建立和发展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A.陕西西安 B.浙江河姆渡 C.山东大汶口 D.云南元谋24.观察下图——向“距离”挑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推断出“某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B.依据①和③推测②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C.电气时代促使飞机和汽车研制成功是发电机的发明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二战后,亚非国家自行举行的第一次国际会议是_____26.观察下图,请将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方框里。A被称为“全希腊学校”的城邦B军事实力最强的希腊城邦C希腊文明的发源地27.1776年,《______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1862年,林肯颁布了《________》,宣布解放黑人奴隶.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M可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古代篇)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其中出现在黄河流域的有.(将文物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材料二:东晋南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课官吏的标准,还特别注意流民的安置和小农因破产而再流亡的问题。这一时期,北方早已使用的铁犁、牛耕在这里也已经普及。南朝时期,各地农业普遍有所发展,典型的如扬州三①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依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状况如何。分析其原因(近代篇)材料三:在半殖民地条件下,中国农业一方面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某些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另一方面在装备和技术上并无重大变革,以致地力耗竭,收成下降。——《百度百科》结合材料三,说出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受到冲击的原因。(现代篇)材料四:在和农户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地方干部同意为农户提供土地和农机,收获之后农户上缴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作物作为回报。……这种制度保证了国家对粮食、棉花和其他作物的需求得到满足。农户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种地,只要按合同交够数量,剩余产品便可以自用或拿到集市上出售。——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四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9.(6分)大国崛起,因素众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各方面的巨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心(思想)的变化,下面两个人物就是引起人心巨变的代表。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笫一位诗人。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根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巨变”的两件重大事件。材料二:英囯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材料二中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而确立?根据材料二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要驯服他们,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从布什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总统的权利是受到限制的,你知道把美国总统送进笼子里的美国早期法律是哪部?该法律体现哪一政治原则?材料四:然而到19世纪60年代,俄国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资本的年代》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关键弱点”是什么?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解决后的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根本变化?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到日本)的,从此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1868年,一位日本官员话根倨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人为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进行了改革,改革中日本学习“西洋文明”的内容有哪些?这次改革对日本发展有何积极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3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不属于民族关系,属于对外交流的典型事例。ACD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与吐蕃之间的关系,能够说明唐朝民族和睦,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区分“对外交往”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外交往是与他国之间的交往,民族交往是在本国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2、A【解析】

根据材料“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以及是“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可以分析出该制度应为政治协商制度,正确选项为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确立,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之一,但是它不是精英参政,而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没有变化,这说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故B符合题意;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持续增长与题干不符,故A不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农业集体化运动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4、B【解析】

根据材料“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B正确。工业革命中就出现了重工业,故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汽车的问题,故排除D项。故选B。5、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9月”和内容“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影响;B项指的是1935年日本对华北地区的侵略产生的影响;C项指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37年9月,国民党提交了国共合作的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方式是军内合作,共产党的军队改变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由此可以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6、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可知,“废藩置县”是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的层次结构与题干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C。7、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故B项正确。元谋人发现地点是云南元谋县,A项错误。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于半地穴式房屋,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C项错误。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D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的知识,需要把握原始人类遗址的地点,知识的熟练识记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拿破仑法典即《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确定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C项符合题意;A项为英国的《权利法案》,B项为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共和政体为法国大革命确立的政体,拿破仑建立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ABD项均与法典无关,故选C。点睛:解题时可直接分析题干关于拿破仑《民法典》的影响,或分析选项,排除与法国《民法典》无关的国家或史实即可。9、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大地球形的理论。故选项D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达•伽马是葡萄牙的著名航海家,他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解析】

1926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主要目的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军阀统治,革命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因此根据材料“吴佩孚”“1924年、两年后从中国政坛上消失了”可以判断出是北伐战争,C正确;辛亥革命主要结束的是清王朝的反动统治,A排除;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B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排除。故选C。11、D【解析】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80年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额度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且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故D符合题意;题干图表信息没有涉及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故AB不合题意;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2、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最强有力的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的土地,使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故①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故③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君士坦丁一世建立了拜占庭帝国,“十字军”的东征在1096---1291年,而查士丁尼生卒年为公元483—565年,故④不合题意。故含有②④的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3、B【解析】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题干“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粤海销烟扬我威”反映的虎门销烟。“粤”是广东的简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到达广州,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但悲港岛易英徽”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反映的香港回归。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洗雪了百年国耻。故材料反映了ACD三项相关史实。材料中没有人民解放战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4、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646年开始,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并收取赋税,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A符合题意;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5、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希腊半岛上没有大平原,山地占80%,有20%到30%的土地是可耕地,希腊半岛支离破碎的地形使希腊城邦形成了小国寡民的特点。因为地中海沿岸多为岛屿,地形多山脉,平原少,不适宜农耕,古希腊人只能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殖民活动发展海外贸易来解决人地矛盾和生存问题,所以工商业发达。商业活动最主要的要求和特点是商品交易的双方或多方主体是平等和自由的,因此民主政治成为希腊众多城邦首选的政治制度。可知,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民主政治成为希腊众多城邦首选的政治制度,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开放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B【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都属于思想解放的范畴,因此这个专题应该是思想解放运动;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8、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可知,此内容反映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根本得益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一国两制”适合国情、港澳同胞回归心切、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9、B【解析】依据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反映了人类的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哥伦布不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反映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奠定了欧洲和美洲的交流,促进了美洲和欧洲的交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0、C【解析】

抓住题干关键词“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推动城市化进程,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影响使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如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的是思想基础,BD项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1、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的管理,在(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仔细观察小史在学习中列举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学习主题是元朝政府的统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2、B【解析】

依据题干“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①不符合题意。北约、华约对峙反映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对抗,故②不符合题意。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二战后欧洲国家的团结与联合,故③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反映了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③④。23、D【解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因此D项符合题意。陕西省西安的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都比元谋人遗址时间晚,都不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化石遗址,因此排除ABC,综上故选D。24、C【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图片信息体现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气时代”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促使飞机和汽车研制成功是内燃机的发明,因此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C;而其余三项ABD叙述都是正确的。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万隆会议【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6、左B,中上A,中下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图中中间、上面的城邦是雅典城邦,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位于最左面的是斯巴达城邦,它崇尚武力,是军事实力最强的希腊城邦。位于图中中间、下面的是克里特岛,它是希腊早期文明的发源地。所以左B、中上A、中下C。27、《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析】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诞生;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①③。(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变化原因: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④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国。⑤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3)半殖民地条件下,中国农业一方面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某些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另一方面在装备和技术上并无重大变革。(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重视水利的兴修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其中出现在黄河流域的有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的①③。(2)结合“材料二:东晋南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课官吏的标准,﹣﹣﹣﹣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可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开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的地方。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结合材料三,半殖民地条件下,中国农业一方面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某些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另一方面在装备和技术上并无重大变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受到冲击的原因。(4)结合材料可知,这种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重视水利的兴修等。29、(1)文艺复兴,启蒙思想运动。(2)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英国和平地实现现代化。(3)1787年联邦宪法,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4)农奴制危机(或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废除农奴制改革(或1861改革)。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5)“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等。日本摆脱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6)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法律保障,改革开放。【解析】

(1)据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各方面的巨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心(思想)的变化,下面两个人物就是引起人心巨变的代表。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笫一位诗人。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影响“人心巨变”的两件重大事件是文艺复兴,启蒙思想运动。近代欧洲促进思想解放的运动分别是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其次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2)据材料“英囯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