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和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行中书省B.宣政院、中书省C.司隶校尉、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2.“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C.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4.下列革命(战争)就其性质而言与众不同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内战D.俄国十月革命5.人们对服饰审美的变化反映历史变迁,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B.文艺复兴深入C.工业革命展开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这20年是澳门繁荣,稳定发展的20年。对澳门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关键作用的是()A.“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求同存异”方针的倡导 D.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奋斗。这首歌创作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8.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渗入”。他提出的一系列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A.“铁幕”演说的发表B.美苏冷战的开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立9.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寄托着人们对命运的期望和对人生的关注,正确的宗教信仰能指导、修正、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①道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④基督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③10.“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以下关于“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B.跳出了百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长征中的阶段性胜利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D.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充分体现毛泽东灵活的战略战术11.《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A.开商埠 B.设使馆 C.建教堂 D.加工厂12.美国《时代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下面两幅图中,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苏关系恶化B.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14.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中世纪各主要文明实现封建化的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哪一改革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的?后来,谁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日本的大化改新是效仿哪个国家的制度?改革对日本有何重大影响?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已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750年之后,帝国帝都在哪个城市?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15.这次革命从发明珍妮机开始,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为资本主义的巩固打下了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进行?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专门管辖。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D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会出现“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故选B。3、B【解析】

据题干“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这段话不能说明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B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4、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项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5、A【解析】

据“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君主权力受限。英国君主权力受限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6、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故A符合题意;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与题干无关,故BD选项排除;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C选项排除。故选A。7、C【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旋律激昂,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它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激励我们为祖国崛起而奋斗。它的作词者是田汉、作曲者是聂耳。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中国人民正在抗日,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歌曲。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8、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之后,美国开始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其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伊斯兰教在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所以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③。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首先要掌握世界三大宗教包含哪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不在世界三大宗教之列。10、D【解析】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四渡赤水出奇兵”充分体现毛泽东灵活的战略战术,故D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A;渡过金沙江,使红军跳出了百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长征中的阶段性胜利,排除B;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排除C。故选D。1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B项符合题意;分析题目,选项A是《南京条约》的内容,C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规定的,D项表述错误,本题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使中国人民看清了清政府罪恶的嘴脸,决心要用武装斗争的方式起来推翻它,《辛丑条约》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另外,《辛丑条约》的影响也是学生掌握的重点。12、D【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才代表中国;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故图片一对中国贬低、妖魔化;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而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中,尼克松任总统后,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所以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中苏关系恶化,故A不合题意;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故B不合题意;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不是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是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德国在西线发动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14、(1)查理.马特改革教会(2)效法中国的制度。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都城:巴格达原因:①哈里发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②《古兰经》既是宗教经典,也是国民必须遵守的法律(答对其中一点就给分)【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因此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查理.马特改革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的。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会在当时拥有大量的土地,神权与王权相互勾结,教会控制了西欧的思想文化,成为中世纪欧洲的最大的封建主。(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因此日本的大化改新是效仿中国的制度进行的改革。第二小问,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都城设在巴格达。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制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同时全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