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7名篇名句默写任务名篇名句默写课件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7名篇名句默写任务名篇名句默写课件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7名篇名句默写任务名篇名句默写课件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7名篇名句默写任务名篇名句默写课件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7名篇名句默写任务名篇名句默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广为流传,常被人引用、借鉴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和文质兼美的诗句、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名篇名句”,或揭示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人物的情貌,富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意深刻,是提升我们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名篇名句默写的前提是理解语境,关键是写对字形,写准词序。从2023年新高考卷开始,名篇名句出现了具有应用性、开放性与灵活性的题目,这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考情分析与命题特点卷别第(1)题第(2)题第(3)题(开放式默写)说明2023新高考Ⅰ卷《报任安书》《李凭箜篌引》小刚临摹诸葛亮的画像两诗一文新高考Ⅱ卷《五代史伶官传序》《临安春雨初霁》小刚创作历史小说《正气歌》两诗一文2022新高考Ⅰ卷《拟行路难》《短歌行》李白称谢灵运为谢公三诗新高考Ⅱ卷《归园田居》(其一)《蜀相》唐宋诗词里出现的“京华”三诗2021新高考Ⅰ卷《屈原列传》《答司马谏议书》古诗中常出现的“杜康”两文一诗新高考Ⅱ卷《归园田居》(其一)《伶官传序》古典诗词中出现的“落木”两诗一文命题规律1.从命题方式看,近年一直有情境式默写题型,从2021年开始,第(3)小题采用开放式命题的形式;2023年,本题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体现了考查的新意。2.从考查内容看,重点考查我国古代名人名作中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意深刻的句子。3.从篇目选择和难度看,诗文并重,以高中为主;覆盖范围广,不回避生疏的句子,难度中等。复习建议1.对高考要求背诵的诗文全面复习,做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熟知文意和技巧特征。2.不要死记硬背,而要以篇目为中心,做到篇目过关,对文中重要的手法弄通弄透,弄清楚段落层次和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重要意象和手法以及重要的文化知识。3.反复默写,做到手到、眼到、心到,以强化记忆效果。4.学用结合,能够将文中的名句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学案64精准解答名篇名句默写题复习目标:1.了解名篇名句默写题的类型。2.掌握解答名篇名句默写题的方法。一、识题型,破解三类情境(一)“限定式情境”的五个设题角度“限定式情境”是说题目给定的情境是唯一的,只能在此情境下,根据指定的篇目,找出符合的语句,填入横线处。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情境的准确限定性,选句的唯一性。通观近年名篇名句默写所设的语境,不外乎如下几类:1.以句意解释设境命题者对所考查的句子在句意上有明显的提示,并在题干中注明句子的出处。这种情境式默写,关键考查对句意的准确把握。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通过绵延的山峰、倒挂的松树描绘出蜀道高险奇绝的景象,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

(2)黄庭坚的《登快阁》中“

,

”两句,描写的意境辽远阔大、空明澄澈。清代学者张宗泰评此两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

(3)《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了阿房宫内宫人焚香、烟雾缭绕的景象,反映了统治者生活之奢靡。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以手法技巧设境命题者把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手法技巧上,要求考生根据对手法技巧的理解来调动相关的记忆。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2)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了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3)姜夔《扬州慢》中“

,

”两句将扬州城昔日街道的繁华与现在的凄凉情形相比,对比强烈。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3.以内容关联设境这类情境式默写,给出的提示语不是对所填句子的解释,而是所填句子前后句的意思,需要关联起来思考。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

,

”两句描绘其景色。

(2)据《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听闻柳永的《望海潮》,欣然有慕于“

,

”两句所写景致,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3)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不仅不同情,反而还讥笑她,她却只能“

,

”。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静言思之躬自悼矣4.以观点主旨设境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将考查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关键句子上,让考生思考整篇文章的主旨,或某一个重要段落的中心句。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的创作意图在于借古讽今,杜牧在文末以“

,

”两句告诫人们若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2)《五代史伶官传序》以感叹起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

,

”的观点,醒人耳目。

(3)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

,

”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5.以迁移运用设境命题者设置的情境,不再局限在文本内容,而是将诗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为情境,让学生调用所掌握的知识融合思考,得出所要默写的语句。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是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

(2)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可以借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的话。

(3)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

,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二)“开放式情境”的三种话题由头“开放式情境”填写的语句并不是固定某两句,而是符合情境前提下的若干句,只要能写出其中两句即可。这类情境式默写的特点是:情境具有话题性,选句开放,答案不唯一。仔细分析题干的情境,我们可以发现“诗词意象”“文化词语”和“作品主题”是三种常用的话题由头。1.诗词意象诗词中的意象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以“意象”为牵引,串联相关名句是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题的新考法。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辽宁考区,考查“落木”一词,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除教材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古城疏落木,荒戍密寒云”(杜甫《南极》),“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杜甫《客亭》),“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杜甫《秦州杂诗》),“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白居易《浔阳三题·湓浦竹》),等等。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意象的名句。(1)杜鹃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③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④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⑤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葬花吟》(2)扁舟①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②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③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④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柳永《迷神引》⑤数声横笛,一叶扁舟。——秦观《风流子》(3)菊花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②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秋望》③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④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⑤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2.文化词语这类词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有着长期的文化积淀,在古诗词中大量出现,成了一个地域、一种情感、一种文化的标志。以文化词语设题,使名篇名句默写更具人文色彩。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福建等考区)的“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是)三秦”“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等等,都可以是此题的答案。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文化词语的名句。(1)清明(节日类)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②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③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④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⑤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2)折柳(风俗类)①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其一)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诗》④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3)洛阳(地理类)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②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③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崔颢《辽西作》④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崔颢《渭城少年行》⑤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3.作品主题主题是诗文的灵魂,抓住主题,也就领会了诗文的核心,因此学生可以以“主题”归类,归纳一类名句的背诵。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其中以身许国是许多仁人志士的选择,自从霍去病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后,唐宋诗词中就有大量“

,

”这样的名句,它激励我们要不怕牺牲,为国奋斗。其答案可以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也可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并序》),“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其二)],“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等等。这类名句填写,不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所能完成的,更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更符合高考的新要求。

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主题的名句。(1)理想志向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②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2)爱国情怀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渡易水歌》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⑥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⑧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三)生活式情境对考生语文学习情况好坏和语文素养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的。生活式情境默写题把名篇名句默写和语言运用相结合,创设了与考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情境,充分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023年高考卷的名篇名句默写题就体现了这一思想,考题设计紧密呼应新课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题

1.(2023·新高考Ⅰ卷)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示例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④功盖三分国名成(高)八阵图2.(2023·新高考Ⅱ卷)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

3.(2023·全国乙卷)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

,

。’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

示例

①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②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③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④星垂(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示例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③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④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对点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说,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因为“

,

”。

(2)《涉江采芙蓉》中的“

,

”两句,从彼处写起,通过视角的转化,强化了思念之情。

(3)古诗词中,“东风”一词既可指“东方刮来的风”,也可指“春风”,前者如“

”,后者如“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示例

东风不与周郎便东风无力百花残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

,

”既写出了词人如今境遇的萧条冷落,又表明了词人心志的坚定不移。

(2)民谚有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而《蜀道难》中“

,

”两句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它的高危险阻。

(3)自然永恒而人世沧桑,这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慨叹,如唐人诗句“

,

”。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示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张最近天天加班,早起晚睡。她借用《诗经》中的名句来调侃这种生活状态:“

,

。”

(2)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

,

”,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2019·北京卷)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2019·北京卷)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示例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二、写对字,确保默写得分1.记住生僻难写字有些名句中,有生僻字和笔画繁难的字,这些字往往成为名句默写的绊脚石,需要平时多记多写。动动手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凄楚的箫声的句子是“

,

”。

注意“壑”字的写法比较复杂,需要写清笔画,有的学生往往遗漏“”里面的一横,造成错字;“嫠”字不常用,也不常见,容易写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区分同音异义字默写出错多数是由于未准确区分同音异义字。辨清同音异义字的形义区别,有利于加深理解、准确记忆,是突破这一默写瓶颈的良方。动动手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

”。

注意“初嫁”,刚刚出嫁。不能写成“出嫁”。“姿”不能写成“恣”。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区别音近形近字默写出错,有不少是因为音近形近字。但音近形近字只是形近,毕竟有“异”,因此要发现字形的不同点,再联系意思进行区别,这一问题就可解决。动动手

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

注意“浆”,汁液;“桨”,船棹。“水浆”只能写“浆”,不能写成“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4.辨清音近义近字有些同音、近音字,意思相近、相同,但字形不同。默写时,还得依从原样书写,不得以同音、近音的近义词替代。在平时复习时,可对比识记。动动手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行路作喻,形象地论说积累的重要性。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要借助外力的语句是“

,

,

”。

注意这两句中“至千里”和“致千里”意思相同,但“至”和“致”不同,可联系语境,对比识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留意古今通假字古诗文中有不少通假字,在默写时,要按照古人的写法写。动动手

《论语·子罕》中“

,

,

”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这是孔子所说的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

注意“知”是通假字,同“智”,但默写时不能写成“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6.延续词序、句序还有一些词序、句序问题,现在看来似乎这样说可以,那样说也不错,但是我们要尊重古人用字造句的习惯,依照原作默写。动动手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错综复杂的特点。

注意“西东”只能写成“西东”,不能写成“东西”。高低冥迷不知西东7.不要漏、换虚词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由于虚词在意义方面表现不出来,对背诵不熟练的语句,默写时往往出现漏、换虚词的情况,需要注意。动动手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这两句是“

,

”。

注意在这里,“则”字常被遗漏,而且“矣”有的学生会误写成“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点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

,

”言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

(2)韩愈的《师说》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古之圣人益圣的原因是“

”,今之众人益愚的原因是“

”,对比深刻,批评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3)“故国”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诗人失意的时候想到它,得意的时候也想到它。如“

,

”。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示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聚之咸阳,

,铸以为金人十二”。

(3)江,在古诗词中一般指“长江”。“长江”意象经常引发古代文人墨客的关注,比如宋人的词句“

,

”。

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收天下之兵销锋镝示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也不足十步远;而“

”,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写出了音乐在低沉徘徊、短暂停顿之后,猛然爆发的一阵强音,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3)班超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自此,投笔从戎的爱国情怀,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示例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燕颔书生人共羡一朝投笔去平戎)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在运用夸张极言山峰高耸之后,李白先用“

”写出山崖的陡峭险峻,再用“

”形容山泉奔泻的迅猛。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再现了曹操当年写《短歌行》时的情景,展现了曹操意气风发、能文能武的英雄形象。

(3)很多古代诗歌中使用“女娲”这一意象,如“

,

”。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示例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唯恐五色石女娲补不牢/女娲炼五石天缺犹可补)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的句子是“

,

,而迁徙之徒也”。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两句是“

,

”。

(3)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借月表现思念的诗句有“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