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2022版(附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_第1页
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2022版(附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_第2页
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2022版(附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_第3页
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2022版(附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_第4页
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2022版(附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肺结核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胸闷、胸痛2咳嗽、咳痰3体重减轻4发热、盗汗5咯血6教育需求7焦虑8抗

结核治疗

初步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胸闷胸痛的程度。

2体重和营养状况:有无营养不良的表现,恶液质、贫血貌。

3基础生命体征:发热的时间特点、有无夜间盗汗现象。

4心理状况:有无焦虑、烦躁易怒。

5神志和精神状况。

6胸闷胸痛的程度,缺氧的症状体征,呼吸的形态和节律。

7两肺情况:听诊呼吸音。

8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量,色,性状。

9女性有无月经失调。

10胸廓:有无桶状胸,胸廓塌陷,胸廓饱满,气管移位。

11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痰找抗酸杆菌,胸片,肺CT。

12家族史,过敏史,职业史。

13是否有其它疾病,是否服过抗结核药。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2进食和睡眠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等。

4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5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6病情及主要症状: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发热、盗汗、咯血。

7氧疗的效果。

8血常规、血生化、血沉、痰找抗酸杆菌、痰培养、胸片、肺CT、PPD试验、心电图。

9肺功能的测定。

10使用抗结核药的效果和副作用。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和活动

1.1按传染病房护理常规做好呼吸道隔离。

1.2保持室内空气清晰,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注意保暖。

1.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咯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康复期应鼓励病人体育锻炼,

劳逸结合,以不疲劳为度。

1.4病室物体表面、地面、墙面应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

1.5患者应痰入痰杯,予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弃去。

2饮食

2.1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尤其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

并注意钙和铁的补充。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2.2大咯血时应禁食,小咯血时进温凉的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4止咳排痰

4.1协助患者排痰,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咯血时,指导患者勿屏气,轻轻将血咳出,床边备吸

引器,必要时吸氧。

4.2痰液粘稠者多饮水。按医嘱用止咳化痰药:如沐舒坦、富露施等,必要时雾化治疗,并观

察其疗效。

5用药护理:观察抗结核药(INH、RFP、EMB、PZA、SM)的副作用:如流感样症状、胃肠

道症状(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听神经损害、视神经炎、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血小

板减少、尿酸增高、周围神经炎等。

6咯血窒息的护理(见咯血的急救流程)

教育

1做好呼吸道隔离。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痰液用纸巾包好后焚烧,

清洗双手。餐具煮沸消毒,使用公筷,预防传染。被褥、衣物烈日下暴晒六小时以上。外出

戴口罩。

2居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清晰,温湿度适宜。

3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

4合理安排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呼吸道感染。

5要全程、规律、合理使用抗结核药。

61〜2周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月后复查胸片或肺CT等,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二肝炎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活动无耐力2营养失调3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出血4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身体的虚弱程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基础生命体征。

5皮肤黏膜情况:有无肝病面容、皮肤瘙痒、黄疸、肝掌、蜘蛛痣、瘀斑、瘀点。

6腹部体征:腹水、肝脾肿大、肝区疼痛。

7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厌油,胃纳情况、有无腹胀,腹痛。

8大小便颜色、性质、尿量。

9意识和精神状况。

10实验室检查结果: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HBVDNA等。

11家族史、过敏史、用药史。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

2神志水平:有无肝性脑病、定向力、人物、时间、地点、计算力。

3心理状况:长期的病程需要激励乐观的态度。

4病情及主要症状

4.1恶心呕吐,腹胀,胃纳情况。

4.2乏力。

4.3腹部体征:腹围、腹痛、腹胀情况。

4.4尿量、大小便颜色。

4.5黄疸消退情况。

4.6出血情况: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HBVDNA。

6辅助检查:肝脏磁共振、B超。

干预措施

1活动与休息

1.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

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

与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1.2生活与护理:病情严重者需要协助病人做好进食、沐浴、入厕等生活护理。

2饮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1肝炎急性期:宜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2

2.2黄疸消退期:食欲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少量多餐,应避免暴饮暴食。

2.3肝性脑病先兆时,应限制动物蛋白质的摄入。

2.4各型肝炎病人均应禁酒,不宜长时间摄入高糖高热量食物,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如牛

奶,豆制品)的摄入,避免进食过酸过辣,刺激性食物。

3观察胃肠道症状:观察病人的食欲,有无恶心呕吐,泛酸等症状。

4评估病人的营养情况:每周测体重,评估每天进食量,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水平。

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和勇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6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每天1〜2次,肝性脑病者严禁肥皂水灌肠。

7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8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9正确记录尿量。

10甲戊肝炎做好消化道隔离,乙肝做好血液体液隔离。

11并发症的观察。

11.1出血。

11.2肝性脑病。

11.3肝肾综合征。

11.4自发性腹膜炎。

教育

1对病人的指导:慢性乙型肝炎可反复发作,诱因常为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酗酒、不合理用

药、感染、不良情绪等。应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慢性

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应做到:

1.1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

1.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恢复期病人可参加散步,体操等轻微体育活动,待体力完全恢复

后参加正常工作。

L3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戒烟酒。

L4不滥用药物。

1.5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如病人的食具,用具,洗漱用品应专用,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

可用3%漂白粉消毒后弃去,病人应自觉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唾液、

血液及其他排泄物污染环境。家中密切接触者,可行预防接种。

1.6定期复查:急性肝炎病人出院后第一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一到二个月复查一次,半

年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定期复查一到二年。慢性肝炎病人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肝

功能,病毒的血清学指标,肝脏B超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指标。

2预防疾病指导: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重点在于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严

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食品卫生和食具消毒,乙型肝炎预防重点则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

传播。

3预防接种: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

止发病,母亲HBsAg阳性者,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立即注射高滴度抗一HBV-IgG及乙肝疫苗。

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体温过高2腹泻3组织灌注无效4疼痛:腹痛5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身体的虚弱程度。

2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及末梢循环情况、体温及发热的伴随症状。

3体重和营养状况。

4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5神志和精神状况。

6大便的次数、量、性状。

3

7腹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

8胃肠道症状,有无恶心呕吐等。

9有无脱水貌:口干、舌燥、眼眶凹陷等。

10个人的卫生习惯,有无不洁饮食饮水史。

11既往腹泻史。

12细菌性痢疾的诱因。

13实验室检查:血象、粪便检查等。

14家族史、过敏史、用药史。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血压的变化及末梢循环情况。

2进食和睡眠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4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5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6病情及主要症状

6.1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情况、大便的性质。

6.2发热程度、热型及伴随症状。

6.3腹部体征:腹膜刺激征、肠鸣音。

6.4皮肤弹性、色泽、出血点、有无脱水貌。

6.5神经系统症状:有无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抽搐、瞳孔的变化。

6.6重型菌痢的观察:中毒性肠麻痹、中毒性休克、水电解质紊乱。

6.7中毒性菌痢的观察:休克型、脑型(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惊厥、周围循环衰竭

等症)、混合型。

7用药的效果。

8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粪便检查、血培养、血肝功能、肾功能、大便

培养等。

9辅助检查:结肠镜、X线检查等。

10特异性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

11同食者有无群发。

干预措施

1休息

1.1病人严格实施肠道隔离,急性期病人腹泻频繁、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避免烦躁、

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减轻不适。

1.2频繁腹泻伴发热、疲乏无力、严重脱水者应协助病人床边排便,以减少体力消耗。

1.3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

L4休克的患者,予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专人监护。

L5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流通。

2饮食

2.1严重腹泻伴呕吐者可暂禁食,静脉补充所需营养,使肠道得到充分休息。

2.2能进食者,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者

半流质食物,避免进食生冷、多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3少量多餐,病情好转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4腹泻的观察及护理

4.1密切观察排便的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症状。

4,2采集含有脓血、黏液部分的新鲜粪便作为标本,及时送检,以提高阳性率。疑似中毒性

菌痢者,如尚未排便,可灌肠或做肛门拭子采取标本送检。

4.3加强肛周皮肤的护理,每次便后清洗,每日用1:5000高锦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肛周

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使用皮肤保护膜,防糜烂。

4.4排便伴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若发生脱肛,用手轻揉局

部,以助其回纳。

4.5严重腹泻者,维持体液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

5发热的观察及护理

5.1嘱多饮淡糖盐开水、茶水、果汁或口服补液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

5.2每天监测体温,采用冰袋降温、温水擦浴等给予降温。

5.3遵医嘱给予退热剂(休克者忌用)或亚冬眠疗法,高热惊厥者可用镇静剂。

6组织灌注量改变的护理

6.1专人护理,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各一次,若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烦躁、脉细速、尿少、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6.2给氧、保暖,调高室温,加盖棉被或放置热水袋于足部,改善周围循环。并持续监测血

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观察氧疗效果。

6.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及时用药,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利于观察病情和调整补液速度。

6.4遵医嘱予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治疗。

6.5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7颅内高压的护理

7.1专人监护,并详细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深度

及节律变化和抽搐情况。

7.2保持病室安静,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以免诱发惊厥。

7.3注意安全,防止病人跌倒,予床栏使用,抽搐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垫于上下齿之间,或

使用牙垫以防舌咬伤。

7.4一旦发生呼吸衰竭立即给予大流量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做

好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各种抢救器械与药品的准备。

7.5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利尿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以迅速解除脑水肿、脑疝。

7.6遵医嘱使用止惊药物,防止药物过量加重呼吸抑制。给予东良碧碱和呼吸兴奋剂,改善

脑组织血循环,兴奋呼吸中枢,但须防药物过量引起惊厥。

7.7药物作用与副作用的观察。

教育

1对病人的指导。

1.1菌痢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粪便消毒对于传染源的控制极为重要,应向病人及家属说

明。

1.2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坚持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菌痢。

1.3慢性菌痢的病人应避免进食生冷食物、暴饮暴食、过度紧张和劳累、受凉、情绪波动等

诱发急性发作。

L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洁食品,把住“病从口入”

关。加强体育锻炼,复发时及时治疗。

1.5慢性菌痢居家治疗时做好家庭隔离,食具、便具、床单等单独使用。食具每天煮沸消毒

15分钟,粪便消毒后再倒,便具及地面每天消毒擦洗一次。勤更换床单、内衣,洗后

暴晒或煮沸消毒,亦可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2疾病预防指导:

2.1做好饮食、饮水卫生、搞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理饮

食及消灭苍蝇)。

2.2从事服务性行业(尤其饮食业)者定期健康检查,发现慢性带菌者应暂时调换工作,接

受治疗。

2.3在痢疾流行期间,易感者可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提高机体免疫力。

四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发热2低血压休克3少尿4多尿5出血6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身体的虚弱程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5

3神志和精神状况,病程。

4基础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发热的时间、热型)。

5伴随症状:眼眶痛、头痛,腰痛,肾区有无叩痛(三痛),胸闷,尿量,两便颜色。

6两肺呼吸音,血氧饱和度。

7皮肤:有无酒醉貌,出血点(三红)、有无水肿。

8腹部体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9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10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

11家族史、过敏史。

12接触史:有无进食生水,野外活动等。

持续评估

1发热期:

1.1全身中毒症状:生命体征(发热的时间、热型)、“三红”、“三痛”等;

1.2胃肠道症状:食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1.3出血的症状。

2低血压休克期:面色、血压、肤温、皮肤弹性、尿量等,特别要注意有无脑水肿、DIC、AR

DS、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3少尿期:有无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顽固性呃逆、头痛、烦躁、嗜睡、昏迷、抽搐

等表现及24h出入量,出血情况,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变化,特别要注意有无尿毒症、酸

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及高血容量综合症及肺水肿的发生。

4多尿期:尿量、血压、电解质,特别注意有无继发感染和继发性休克的发生。

5进食和睡眠状况。

6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7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8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9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

10辅助检查:胸片、B超等。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和活动

1.1休息:早期要绝对的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1.2保持病室洁净、温暖、通风,安静。

2饮食:以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热量、优质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原则,肾功能损害

时要限制与•制品的摄入。

3氧疗、心电监护。

4疾病各个期的护理

4.1发热期的护理:

4.1.1按发热常规护理,禁止酒精擦浴;

4.1.2发热3〜4天后,要密切观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低血压;

4.1.3观察充血、渗出及出血的表现:有无“三红”、“三痛”的表现;

4.1.4胃肠道中毒症状的观察:食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1.5出血倾向的观察:皮肤瘀点瘀斑的分布、范围及有无破溃出血等;有无咯血、呕

血、便血;

4.1.6观察尿色尿量,及时送检,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4.2低血压期的护理:

4.2.1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注意保暖,备好抢救用物;

4.2.2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烦躁、澹妄、神志恍惚、脸色苍白、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

四肢厥冷、血压进行性下降、冷汗、唇周和(趾)苍白发维以及尿少等症;

4.2.3绝对卧床休息。

4.3少尿期的护理:

4.3.1严格控制液体量;

4.3.2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6

4.3.3密切观察有无尿毒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及高血容量综合症及肺水肿的发

生;

4.3.4透析者按透析常规护理。

4.4多尿期的护理:

4.4.1适当增加活动量;

4.4.2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4.4.3鼓励患者进食进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4.4注意观察有无继发性休克的发生。

4.5恢复期的护理:注意休息1〜3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劳动。

5并发症治疗的救护。(参见各急救流程)

5.1消化道大出血急救;

5.2感染性、继发性休克救护;

5.3心衰、肺水肿急救;

5.4ARDS救护;

6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7做好安全护理。

8做好基础护理。

教育

1对病人的指导:肾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故病人出院后仍应休息1〜3个月。生活要有规律,

保证足够睡眠,安排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逐渐增加活动量。

2预防疾病指导:应使群众意识到灭鼠和防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野外作业、疫区工作时应加

强个人防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鼠类或鼠的排泄物。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

物和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预防接种:重点人群可行肾细胞疫苗和地鼠肾细胞疫苗注射。

五麻疹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发热2.皮疹3高热惊厥4重型麻疹5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发病前1〜3周有无麻疹病人接触史,麻疹疫苗接种史,既往有无麻疹或其他急慢性疾病(如

结核、营养不良等)、近期是否服用过易发疹的药物、体重和营养状况。

2神志、瞳孔、基础生命体征。

3全身症状:有无咳嗽咳痰、流涕、咽痛、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喉头有无水肿、有无声

音嘶哑等。

4口腔黏膜有无科普利克斑。

5皮疹的形态(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初发稀疏,以后融合成暗红色),

发展时间(在发热后3〜4天开始出现,出疹3〜5天后逐渐消退)及发展过程(先出现于耳

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到达躯干四肢,最后手掌足底),出疹是否顺利,皮

疹有无破损及感染。

6肺部体征:有无胸闷气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维、肺部罗音等。

7心脏体征:心律、心率及有无杂音。

8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有无肿大。

9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10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IgM抗体和IgG抗体,病原学检查、心电图、X线等。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的变化。

2皮疹的形态、发展过程及转归。

3病情及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肺部罗音、心律、心率。

4精神状况。

7

5胃纳和睡眠状况。

6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7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8家长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能力。

9并发症的观察:部分患者可出现出血性皮疹、异型麻疹、中毒性和休克性麻疹。皮疹高峰全

身毒血症加重,高热,可继发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和活动

1.1病人应单间呼吸道隔离直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1.2病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避免吹对流风),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

60%,

1.3病人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止。

2饮食

2.1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稀饭等,少量多

餐,多喝开水和热汤,利于排毒退热和透疹。

2.2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4高热惊厥的处理

4.1控制惊厥,按医嘱使用抗惊厥的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等,注意观

察疗效和副作用。

4.2防止窒息和受伤:惊厥发作时要立即取平卧,头偏一侧,松解衣服和领口,及时清除口

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患者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

不要强力撬开,要专人看护,防止坠床和碰伤。

4.3及时吸氧减轻脑损伤。

4.4高热的护理:高热时予物理降温,如减少被盖、温水擦浴等,慎用退热剂,忌用乙醇擦

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还要注意观察热型,监测体温。体温不能骤降。

4.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监测神志、瞳孔、基础生命体征,以及惊厥的持续时间,

发作的频率以及伴随症状等。

5并发症的观察

5.1喉炎:表现为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症。可按医嘱予蒸汽雾化吸入,

使用抗菌的药物,严重者及早气管切开。

5.2肺炎:出疹期透疹不畅、疹色暗紫、持续高烧、咳嗽加剧、发绢、肺部罗音、鼻翼煽动

为并发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尚可导致心力衰竭。按医嘱予合理的抗菌治疗。

5.3心肌炎:表现为气促、面色苍白、发绢、心率快、听诊心音低钝、皮疹不能透发或突然

隐退,心电图示T波和ST段改变。应按医嘱及早使用强心的药物如西地兰,同时应用

利尿剂,重症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4脑炎:表现为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有脑电图异常。

6重型麻疹的护理

6.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基础生命体征,肺部体征,心脏体征,周围循环情况,以

及皮疹的形态,出疹是否顺利等。

6.2对症处理:如危重的患者可早期注射丙种球蛋白,高热的处理等。

6.3氧疗。

6.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皮肤黏膜的护理

7.1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和皮肤的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更衣一次,忌用肥皂。穿柔

软宽松的棉质的衣服。

7.2腹泻的患者要注意臀部的清洁。

7.3及时评估透疹的情况,勤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

7.4加强口鼻腔及眼部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滴抗生素眼液,及时的清除鼻痂,口腔

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含漱。

8

8预防感染的传播:接触的易感儿要隔离观察21天并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和

成人可接种麻疹减毒的活疫苗。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患者的玩具,书本,衣物要在日光下

暴晒2小时。

教育

1宣教隔离的目的,提高家长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讲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等,教会患者和家属

做好手的卫生。

2指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止。

3对于患儿,要指导家属做好饮食护理,鼓励多饮水,给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

4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解除隔离后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5指导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

6指导正确服用药物,用药注意事项的宣教等。

7指导患者和家属注意如何观察皮疹的形态及发展过程等,如有异常,及时于医务人员联系。

8心理避免紧张焦虑,家属要关心陪伴患儿,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9教会家长高热惊厥时的急救技巧。

六水痘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发热2皮疹3重症水痘4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询问发病前3周有无与水痘病人接触史,既往有无得过此病。

2基础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热型和伴随症状。

3皮肤黏膜情况:皮疹形态、皮疹分布、发展过程。

4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5全身症状:乏力、咽痛、咳嗽、头痛等。

6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病毒DNA检测、血常规等。

7家族史、过敏史。

8家庭用药情况。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热型、伴随症状,自觉症状。

2病情及主要症状:皮疹形态、皮疹分布、发展过程及有无继发感染,瘙痒,全身症状、乏力、

咽痛、咳嗽、头痛等。

3并发症的观察:重症水痘可并发水痘肺炎、脑炎、肝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等,尤其是婴

幼儿易并发水痘肺炎,病情较重。免疫力低下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死率高。要注意观察有

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颈项强直、喷射性呕吐、头痛等,观察神志、瞳孔及心脏体征等。

4有无其他疾病。

5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毒DNA检查、血常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等。

6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7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8自我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9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脑电图等。

10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和活动

1.1为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特别是高热时,如平卧位、半卧位、坐位等,着棉质的宽松舒适

的衣服。

1.2安置在整洁、温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单间隔离或同病种隔离。

2饮食

2.1高热时多饮水。

2.2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量多餐,以补

充机体的需要。

9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4皮肤黏膜护理

4.1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减少局部刺激;室内温度适宜,防止患者体温升高加重皮疹瘙痒而

引起不适。

4.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服宽松舒适,勤换内衣。

4.3疱疹无破溃,局部可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止痒;疱疹已破溃、有继发感染者,

局部用抗生素。

4.4剪短指甲,戴手套,避免抓破皮疹。

5发热护理

5.1监测体温变化,注意发热过程、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若体温过高可采取物理降温

或药物降温;评价降温的效果,观察降温过程中病人有无虚脱等不适出现。

5.2若体温过高可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降温时应注意:a、注意周围循环情况b、应用药

物降温时,要注意防止虚脱。

5.3供给充足的水分和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

5.4做好口腔护理,有黏膜疱疹者可用盐水漱口。

6用药护理

6.1发热者忌用阿司匹林,以防诱发Reye综合症。

6.2避免服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软膏。如使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患儿,一且接触

水痘患儿,应立即注射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0.4〜0.6ml/kg,如已发生水痘,肾上腺

皮质激素类药物争取在短期内递减,逐渐停药。

7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8预防感染的传播

8.1隔离患儿:隔离期为出疹前1〜2天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或出疹后7天止•易感儿接触后

应隔离观察3周。尽量避免易感儿、孕妇与水痘患儿接触。

8.2保护易感儿: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接触水痘患儿后立即使用解毒活疫苗,其保护率可达

85%~95%,并可持续10年以上。对正在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

病患儿以及孕妇和接触患水痘母亲的新生儿,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肌肉注射水痘-带

状疱疹免疫球蛋白125〜625U/kg,可起到预防作用。

教育

1为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特别是高热时,如平卧位、半卧位、坐位等,着棉质的宽松舒适的

衣服。

2安置在整洁、温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单间隔离或同病种隔离。

3多饮水。

4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量多餐,以补充

机体的需要。

5保持心情舒畅。

6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

7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是护理关键。剪短指甲,戴手套,避免抓破皮

疹,疱疹无破溃,局部可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止痒;疱疹已破溃、有继发感染者,

局部用抗生素。

8发热者忌用阿司匹林,以防诱发Reye综合症。

七甲型HN流感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发热2流感样症状3重型流感4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询问发病前7天有无接触传染期甲型HN流感病人或曾到过甲型1IN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2基础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节律、血压、血氧饱和度。

3流感样症状及体征:咳嗽、咽痛、头痛、流涕、全身酸痛、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

10

4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5原有基础疾病。

6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持续评估

1意识及生命体征。

2流感样症状及体征:乏力、咳嗽、咽痛、头痛、流涕、全身酸痛、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

3高危病例观察:如发现年龄<5岁(尤其年龄<2岁),年龄265岁,妊娠妇女,伴有以下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除高血压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

及神经肌肉系统、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为高危病例,应特别警惕,病死率高。要注

意观察有无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的表现,如意识障碍、发维、呼吸频率异常、血压下降、呼吸

困难、脉搏细速、动脉血氧分压<60nmiHg等。

4重症流感病例观察:重症流感病例为合并有肺炎、呼吸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

全或衰竭等并发症,病情危重,严重可导致死亡,应严密观察。如出现以下情况,应警惕:①

T>40℃或<35℃三天以上;②WBOZOXIO'/L或V4X107L或中心粒细胞CIXIO'/L;③BP

<90~60mmHg;④意识改变;⑤呼吸频率230次/分或W8次/分,脉搏》120次/分;⑥PaO2V

60mmllg;⑦血肌酢>106umol/L;⑧ALB<25g/L;⑨多肺叶浸润或出现空洞或病灶迅速扩散或出

现胸腔积液;⑩肥胖者。

5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等)、血清学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肝

肾功能、血气分析等。

6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7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8自我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9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

10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和活动:

1.1为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着棉质的宽松舒适的衣服。

1.2安置在整洁、温馨、通风良好的负压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同室。

2饮食:

2.1高热时多饮水。

2.2给予高蛋白质、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量多餐,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缓解紧张和恐惧心理,讲解隔离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4消毒隔离:

4.1做好呼吸道和接触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整个病区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

——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逆流。

4.2病房均有紫外线消毒。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程序做好二级防护,方可进入隔

离病房,并按照区域管理的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

腔和眼睛的防护。

4.3隔离病房配备有独立的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拍片机等抢救仪器设备。

4.4护理患者前后均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作用1—2分钟。

4.5病人的用过的物品,排泄物,物体的表面,地面,医疗器械等均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

规范》进行处理,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剂浸泡,一次性的物品焚

烧处理等等。

5发热护理:

5.1监测体温变化,注意发热过程、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

5.2若体温过高可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降温时应注意:a.注意周围循环情况;b.应用药

物降温时,要注意防止虚脱。C.评估降温效果。

5.3供给充足的水分和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

5.4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II

6病情观察及护理:HN流感患者严重可并发肺炎或低氧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MODS或MOF。

还可以突发心肌炎,引起猝死。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节

律,血压、血氧饱和度),肺部体征,呼吸道的症状,痰的性质、颜色、量,末梢循环,液

体出入量、CVP、血化验指标(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辅助检查(X线、

心电图)等

7用药护理:

7.1发热者按医嘱退热治疗。

7.2对于高危病例及重症病例按医嘱正确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轻症病例可以不

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7.3按医嘱应用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

7.4合并并发症时,按医嘱应用相应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8预防感染的传播:

8.1隔离患者:隔离至体温正常大于3天,流感样症状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8.2保护易感人群:对于直接接触HN流感患者的医务人员注射H岫流感病毒疫苗。

教育

1为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特别是高热时;如平卧位、半卧位、坐位等,着棉质的宽松舒适的衣

服。

2安置在整洁、温馨、通风良好的负压单间隔离病房。

3多饮水。

4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量多餐,以补充机

体的需要。

5保持心情舒畅。

6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

7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消毒隔离知识。

8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八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发热2腮腺肿大3化脓性腮腺炎4脑膜炎5健康需求

初始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身体的虚弱程度。

2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热型和伴随症状。

3体重和营养状况。

4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5神志和精神状况。

6询问发病前3周有无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史,既往有无得过此病。

7腮腺肿大情况:发展过程、肿大的范围、伴随症状。

8全身症状: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

9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的测定、血清学检查。

10过敏史。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热型、伴随症状,自觉症状。

2病情及主要症状:腮腺肿大的发展过程、肿大的范围。

3伴随症状:腮腺肿痛、吞咽困难等;全身症状: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

并发症的观察:

3.1脑膜炎:观察患者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有无高热、澹妄、抽搐、昏迷。

3.2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病人有出现发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可并发附

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睾丸炎多为单侧,约1/3的病例为双侧受累

12

3.3卵巢炎:发生于5%的成年妇女,可出现下腹痛。右侧卵巢炎患者可酷似阑尾炎。有时可

触及肿大的卵巢。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

3.4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和中上腹疼痛和压痛。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的测定、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抗体检

查、抗原检查、病毒分离等。

5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6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7自我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8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脑电图等。

9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和活动:

1.1采取舒适的体位,特别是高热时,如平卧位、半卧位、坐位等,着棉质的宽松舒适的衣

服。

1.2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将患者安置在整洁、温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单间隔

离或同病种隔离。

2饮食:

2.1高热时多饮水。

2.2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避免进食酸性饮料。注意口腔卫生,

餐后漱口。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4腮腺肿大的护理:观察腮腺肿大的发展过程,肿大的范围及伴随症状。

5发热护理参见发热的护理常规。

6药物作用及副作用的观察。

7病情观察。

教育

1指导病人做好呼吸道隔离。

2指导患者多饮水。

3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清淡的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量多餐,以补充机体的需

要。

4保持心情舒畅。

5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

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体温过高2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3意识障碍

初始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身体的虚弱程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意识和精神状况。

5发热开始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及其规律性,评估热型。

6发热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的症状:

6.1神经系统:有无乏力、嗜睡、澹妄、抽搐、昏迷,有无头晕、头痛、喷射状的呕吐,四

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有无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深浅反射、病理征、

尿潴留等),双瞳孔的情况。

6.2呼吸系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鼻塞、咽痛、有无结膜、咽充血及扁桃体

腮腺肿大,有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观察面色、口唇、肢端的颜色,两肺呼吸音,

血氧饱和度。

13

6.3循环系统:心率、心律、心音脉搏的强弱、血压,有无头晕、口干、心悸、胸闷,心脏

有无杂音,有无心律不齐,有无两慢一高(心率慢、呼吸慢、血压高)。

6.4消化系统:有无皮肤眼白发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大便的颜色、量、性

状,肠鸣音的情况。

6.5泌尿系统:观察尿色,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双肾区有无叩痛,有无

尿储留,大小便失禁等。

6.6皮肤粘膜与血液系统:皮肤粘膜有无苍臼、出血点、皮疹、瘀点、瘀斑。

7流脑的相关因素:

7.1最近有无接触流脑传染病患者。

7.2有无接受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7.3有无过度疲劳。

8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血沉、三大培养、胸片、B超、CT

等。

9家族史、过敏史。

10用药史。

持续评估

1意识、精神、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2热型、体温的变化情况。

3发热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的症状,同初始评估第6点。

4昏迷的观察。

5进食和睡眠情况。

6心理情况:有无焦虑恐惧等。

7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8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9降温、脱水等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与活动:

1.1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注意调节室温和环境适宜。

1.2评估病人是否穿着过多或盖被过于暖和,指导其正确穿衣或盖被,以利散热。

1.3病人寒战时宜给予保暖,预防感冒。

1.4出汗时及时擦身、更衣。

2饮食:

2.1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柔软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2.2指导患者了解摄取充足液体的重要性,除非有肾脏疾病或心脏疾病的限制,否则应保证

每日入水量在3000ML左右。对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缓解紧张恐惧心理。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要求监测体温,按医嘱做好物理或药物降温,掌握物理或药物降温的

禁忌症、适应症,观察降温的效果,实验室检查的变化。

5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脱水剂、激素等。

6亚冬眠疗法的护理:先上药物降温,后上物理降温;先撤物理降温,后撤药物降温。及时更

换冰帽冰袋,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翻身拍背吸痰。

7有人工气道者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8昏迷者做好相应的护理。

9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如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循环衰竭,颅内高压等。

10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11做好呼吸道隔离。

教育

1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柔软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摄入。

2体位/活动:衣着舒适,环境适宜,及时擦身、更衣;昏迷者去枕平卧位。

3心理:避免精神紧张。

4注意空气的流通,环境的温湿度适宜。

5注意保暖,注意手、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14

6药物知识的宣教,如脱水剂,激素等。

7高热抽搐,呼吸衰竭,脑疝的急救。

8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病人。

9易感人群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疫苗,密切接触者可用药物预防,如复方SMZ。

十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体温过高2抽搐、惊厥3呼吸衰竭4意识障碍

初始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身体的虚弱程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意识和精神状况。

5发热开始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及其规律性,评估热型。

6发热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的症状:

6.1神经系统:有无乏力、嗜睡、澹妄、抽搐、昏迷,有无头晕、头痛、喷射状的呕吐,四

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有无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深浅反射、病理征、

失语、听觉障碍、尿潴留等),双瞳孔的情况。

6.2呼吸系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观察面色、口

唇、肢端的颜色,两肺呼吸音;血氧饱和度。

6.3循环系统:心率、心律、心音脉搏的强弱、血压,有无头晕、口干、心悸、胸闷,心脏

有无杂音,有无心律不齐,有无两慢一高(心率慢、呼吸慢、血压高)。

6.4消化系统:有无皮肤眼白发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大便的颜色、量、性

状,肠鸣音的情况。

6.5泌尿系统:观察尿色,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双肾区有无叩痛,有无

尿储留,大小便失禁等。

6.6皮肤粘膜与血液系统:皮肤粘膜有无苍白、出血点、皮疹、瘀点瘀斑。

7乙脑的相关因素:

7.1最近有无接近传染病患者。

7.2有无接受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7.3最近所处环境的卫生、温度、空气如何,特别是蚊子情况。

8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沉、三大培养、胸片、B超、CT等。

9家族史、过敏史。

10用药史。

持续评估

1意识、精神、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2热型、体温的变化情况。

3发热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的症状,同初始评估第6点。

4亚冬眠疗法的观察: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两肺呼吸音,有无肌颤、体位性低血压,

局部有无冻伤等。

5昏迷的观察。

6进食和睡眠情况。

7心理情况:有无焦虑恐惧等。

8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9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10降温、脱水等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与活动:

1.1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注意调节室温和环境适宜。

L2评估病人是否穿着过多或盖被过于暖和,指导其正确穿衣或盖被,以利散热。

15

L3病人寒战时宜给予保暖,预防感冒。

1.4出汗时及时擦身、更衣。

2饮食:

2.1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柔软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2.2指导患者了解摄取充足液体的重要性,除非有肾脏疾病或心脏疾病的限制,否则应保证

每日入水量在3000ml左右。对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缓解紧张恐惧心理。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要求监测体温,按医嘱做好物理或药物降温,掌握物理或药物降温的

禁忌症、适应症,观察降温的效果,实验室检查的变化。

5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脱水剂、激素等。

6亚冬眠疗法的护理:先上药物降温,后上物理降温;先撤物理降温,后撤药物降温。及时更

换冰帽冰袋,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翻身拍背吸痰。

7有人工气道者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8昏迷者做好相应的护理。

9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如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循环衰竭,颅内高压等。

10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11做好虫媒隔离。

教育

1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柔软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摄入。

2体位/活动:衣着舒适,环境适宜,及时擦身、更衣;昏迷者去枕平卧位。

3心理:避免精神紧张。

4注意空气的流通,环境的温湿度适宜。

5注意保暖,注意手、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6药物知识的宣教,如脱水剂,激素等。

7高热抽搐,呼吸衰竭,脑疝的急救。

8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病人。

9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不吃霉变、不洁的食物,饭前便后洗手。

10做好饮食管理、水源管理、粪便管理,做好灭蚊工作。

11做好人和家畜的被动免疫。

十一艾滋病的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有感染的危险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恐惧4教育需求5活动无耐力

6社交孤立

初始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身体的虚弱程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意识和精神状况,基础生命体征。

5发病的时间.

6感染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的症状:

6.1神经系统:有无乏力、嗜睡、澹妄、抽搐、昏迷,有无头晕、头痛、喷射状的呕吐,四

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有无脑膜刺激征,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双瞳孔的

情况。

6.2呼吸系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观察面色、口

唇、肢端的颜色,两肺呼吸音,血氧饱和度。

6.3消化系统:有无皮肤眼白发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大便的颜色、量、

性状,肠鸣音的情况。

6.4皮肤粘膜与血液系统:皮肤粘膜有无苍白、出血点、皮疹、瘀点瘀斑。有无外阴疱疹病

毒感染,尖锐湿疣等。

16

6.5有无腹股沟等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6.6眼部有无视网膜炎,卡波西肉瘤。

7有无接触艾滋病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等。

8既往有无与艾滋病患者性接触史,有无共用针头或输注血制品等,有无同性恋异性恋,有无

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史。

9检查:血常规检查,免疫学检查,血清学检查,HIVRNA检测,CD4细胞的计数、胸片、B超、

CT等。

10家族史、过敏史、用药史、不良行为史。

持续评估

1意识、精神、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2感染症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3感染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的症状,同初始评估第6点。

4进食和睡眠情况。

5心理情况:有无焦虑恐惧等。

6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7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8抗病毒治疗,并发症治疗等的效果及副作用。

9检查:同初始评估第9点。

干预措施

1环境/体位与活动

L1感染发作者应卧床休息,无症状感染期可以正常工作,但应避免劳累。

1.2高热者参照高热的护理。

2饮食

2.1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柔软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2.2腹泻能进食者,应给予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

2.3鼓励病人多饮水、或给予肉汁、果汁。

94二母牛泠乃市||澈忸2食物

2.5不能进食、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缓解紧张恐惧心理。

4密切观察有无肺部、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等机会性感染的表现。

5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6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如卡胞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隐球菌性脑膜炎等。

7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长期卧床者防止压疮。

8安全护理:患者出现躁动不安、澹妄时,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栏、约束带

固定。

教育

1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柔软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摄入。

2心理:多与患者沟通,运用倾听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报复,自杀

的征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社会支持系统:鼓励亲属、朋友给病人提供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解除病人的孤独与恐惧感。

4注意保暖,保持手、口腔、皮肤、眼部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长期腹泻者注意

肛周皮肤护理。HIV感染者应减少或避免紫外线照射。

5药物知识的宣教。

6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病人。

7指导病人:使之充分认识本病的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及保护他人和自我健康监护

的方法。对HIV感染者实施管理,包括:

7.1定期或不定期的访视及医学观察

7.2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用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

7.3严禁献血、献器官、精液,性生活使用避孕套

7.4出现感染症状住院治疗

7.5已感染HIV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生育,以防止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哺乳期妇女应人

工喂养婴儿。

17

十二伤寒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发热2相对缓脉3玫瑰疹4肝脾肿大5白细胞减少6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7

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以判断身体的虚弱程度。

2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及末梢循环情况、体温及发热的伴随症状。

3体重和营养状况。

4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5神志和精神状况。

6皮肤粘膜,皮疹,黄染。

7腹部体征:腹痛,腹泻,肝脾大小,有无腹膜刺激症。

8胃肠道症状,有无恶心呕吐,大便的次数、量、性状等。

9个人的卫生习惯,有无不洁饮食饮水史。

10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肥达氏反应、血培养、大便培养等。

11家族史、过敏史、用药史。

持续评估

1初期:体温情况,伴随全身不适,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咽痛,咳嗽等症状。

2极期:

2.1发热、热型。

2.2消化道症状: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腹泻、右下腹有无压痛。

2.3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澹妄等。

2.4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或重脉、血压下降、循环衰竭。

2.5肝脾大。

2.6玫瑰疹。

3缓解期:肠道并发症。

4进食和睡眠状况。

5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