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电子教案(下)_第1页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下)_第2页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下)_第3页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下)_第4页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⑤阖F易工家大孽

《高等数学》

授课教案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姓名:李石涛

授课对象:1.化学工程与工艺0801—0803,应用化学0801,0802

2.高分子材料工程0801,0802;环境工程0801,0802

授课学时:128/64

选用教材—《高等数学》史俊贤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

基础部数学教研室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一周授课日期一09.2.18

授课章节:第六章6.1定积分元素法

教学目的:1、理解定积分元素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

的弧长)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纲栗:

一、定积分的元素法;

教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三、平面曲线的弧长、

施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设教学步骤:

1、复习定积分的概念,引出定积分的元素法;

2、举例讲解平面图形的面积

3、举例讲解平面曲线的弧长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1、复习定积分的元素法。

2、课后习题6-21、2、4、5o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一周授课日期一09.2.20

授课章节:6.2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定积分元素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

已知的立体体积)

教学重点: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教学难点: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教学内容纲栗:

一■、旋转体的体积、

教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施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过教学步骤:

1、复习定积分的元素法;

2、举例讲解旋转体的体积

3、举例讲解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3、复习定积分的概念。

4、习题1,14、5、7、8、10、13o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2一周授课日期一09.2.25

授课章节:6.3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定积分元素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物理量(变力做功、压力)。

教学重点:计算变力所做的功、压力

教学难点:压力

教学内容纲栗:

一、变力做功,

教二、引力、压力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步歌:

程1、复习定积分的概念及定积分的元素法

设2、举例讲解变力做功

计3、举例讲解压力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1、复习定积分的元素法。

2、习题6-31、2、3、4、5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2一周授课日期一09.2.27

授课章节:习题课

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定积分的元素法

教学重点: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变力做功、压力。

教学难点: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教学内容纲要:

一、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二、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三、处理课后习题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臊:

过1、复习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程2、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设3、处理课后习题

计4、课堂练习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变力做功、压力等求法。

作业:总习题6172题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3一周授课日期一09.3.4

授课章节:第七章7.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与向量乘法)

教学重点: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向量积的向量运算及坐标运算

教学内容纲要:

一、向量概念;二、向量的线性运算;三、空间直角坐标系;四、利用坐标作

向量的线性运算;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实教学步骤:

施1、引入向量概念

过2、重点讲解向量的线性运算

程3、介绍空间直角坐标系;引入向量坐标

设4、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计5、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向量概念、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模、方向角、

练习习题771、2、3习题7-21、2、3、4、5、6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3一周授课日期一09.3.6

授课章节:7.2数量积向量积

教学目的:

1、数量积、向量积;掌握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2、理解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

3、熟练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数量积、向量积、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教学难点:向量积的向量运算及坐标运算

教学内容纲要: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三、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骤:

过1、从实际意义引入两向量的数量积,导出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程2、重点讲解两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计算法

设3、从实际意义引入两向量的向量积,导出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计4、重点讲解两向量的向量积的坐标计算法;(结果及行列式计算法)

5、两向量的向量积的几何意义。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数量积、向量积、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习题7-27、8、9、10、11、12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4一周授课日期一09.3.n

授课章节:7.3平面

教学目的:掌握平面方程及其求法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方程的概念、会求其方程。

教学难点:平面方程及其求法方程;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

教学内容纲要:

一■、平面方程的概念;

二、平面点法式方程;

三、平面一般式方程

教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步骤:

1、平面方程的概念

2、重点讲解平面面方程的概念,平面点法式方程、平面一般式方程

3、两类方程的转化

4、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

5、两平面间的夹角,平面间特殊的位置关系。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内容平面方程的概念;点法式(对称式)方程;一般式方程

习题7-31、2、3、4、5、6、7、8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4一周授课日期一09.3.13

授课章节:7.4空间直线

教学目的:掌握直线方程及其求法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概念及其求法。

教学难点:直线方程求法

教学内容纲要:

一、直线方程的概念;

二、直线点向式(对称式)方程;

三、直线一般式方程

教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步臊:

1、直线方程的概念

2、重点讲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直线点法式(对称式)方程、直线一般式方程

、两类直线方程的转化

设3

、两直线间的夹角,直线间特殊的位置关系。

计4

5、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直线方程的概念,直线点法式(对称式)方程、直线一般式方程;两直线间的夹角,

直线间特殊的位置关系。

习题7-41、2、3、4、5、6、7、8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5一周授课日期一09.3.18

授课章节:7.5二次曲面与空间曲线

教学目的: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教学重点: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教学难点:二次曲面的方程。

教学内容纲要:

一、二次曲面;

二、空间曲面;

教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实教学步骤:

施1、曲面方程的概念

过2、重点讲解球面;椭球面;椭圆抛物面;锥面;柱面。

程3、空间曲线举例。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内容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球面;椭球面;椭圆抛物面;锥面;柱面。

习题7-51、2、3o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5一周授课日期一09.3.20

授课章节:习题课

教学目的:复习数量积、向量积;掌握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平面、直线方

程及其求法。

教学重点:数量积、向量积;掌握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平面方程和直线方

程;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判定条件;点到直线以及点到

平面的距离;

教学难点:向量积的向量运算及坐标运算;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点到直

线的距离;二次曲面图形

教学内容纲要:

一、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二、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教三、处理课后习题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骤:

过1、复习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程2、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设3、处理课后习题

计4、课堂练习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作业:总复习7-、二、三1、2、3、4、5、6、7、8、9、10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6一周授课日期一09.3.25

授课章节:第八章8.1多元函数二元函数的极限

教学目的: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和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的连续函数的

性质。

教学重点:二元函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定义域

教学难点: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纲要:

一、区域的概念;

二、二元函数的定义;

三、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学四、二元函数的极限;

实五、二元函数的的连续性

施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过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程教学步臊:

设1、介绍区域的概念(邻域,开集……)

计2、重点讲解二元函数的定义,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3、介绍二元函数的极限;二元函数的的连续性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区域的概念,二元函数的极限;二元函数的的连续性。

练习习题8-1K2、3、4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周授课日期09.3.27

授课章节:8.2偏导数8.3全微分

教学目的: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教学重点: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

教学难点: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教学内容纲要:

一、偏导数的概念;

二、二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

三、高阶偏导数;

学四、高阶偏导数;

实五、全微分计算。

施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过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程教学步臊:

设1、偏导数的概念,重点讲解偏导数的计算方法

计2、二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

3、高阶偏导数

4、全微分概念及计算。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偏导数的概念,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高阶偏导数,全微分概念。

习题8-21、2、3、4、5、6;习题8-33、4、5。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二周授课日期一09.4.1

授课章节:8.4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教学目的:掌握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求法,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

教学重点: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

教学难点: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

教学内容纲要:

一、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的定理8.5及其推广;

二、隐函数的偏导数求导公式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实教学步骤:

施1、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的定理8.5及其推广(重点讲解链式法则的意义与应用)

过2、隐函数的偏导数求导公式(重点讲解方程确定的二元隐函数求偏导数)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的定理,隐函数的偏导数求导公式。

习题8-41、2、3、4、5、6、7、8、9、10、11、12、13(1)、(3)、(5)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7一周授课日期一09.4.3

授课章节:8.5偏导数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概念,会求它们的方

程。

教学重点: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教学难点:曲面的切平面的建立

教学内容纲要:

一、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

二、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步骤:

施1、复习两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过2、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

程3、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习题8-51、2、3、4、5、6、7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8一周授课日期一09.4.8

授课章节:8.7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教学目的: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

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郎日乘数

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

题。

教学重点: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求法

教学难点:拉格郎日乘数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教学内容纲要:

一、极值;

二、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三、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

四、最大值和最小值;五、条件极值;六、简单的应用问题。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骤:

过1、极值概念

程2、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设3、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

计4、最大值和最小值

5、条件极值

6、简单的应用问题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极值;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大值

和最小值;条件极值;简单的应用问题。

习题8-71、2、3、4、5、6、7、8、9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8一周授课日期一09.4.10

授课章节:习题课

教学目的: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求法,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曲线的切线和法平

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

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郎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

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重点: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求法,求隐函数的偏导数;二元函数的极值;最大值

和最小值

教学难点: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

教学内容纲要:

一、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二、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三、处理课后习题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步骤:

1、复习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设2

、处理课后习题

计3

4、课堂练习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求法,求隐函数的偏导数;二元函数的极值;最大值和最小

作业总习题8—、二、三、1、2、3、4、5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9一周授课日期一09.4.15

授课章节:第九章9.1二重积分的概念

教学目的:理解二重积分概念、了解二重积分的性质,知道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

教学重点:二重积分概念、二重积分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重积分概念

教学内容纲要:

一、曲顶柱体体积;

二、二重积分定义;

三、二重积分几何意义;

四、二重积分的性质;

实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施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过教学步臊:

程1、曲顶柱体体积

设2、二重积分定义

计3、二重积分几何意义

4、二重积分的性质;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曲顶柱体体积;二重积分定义;二重积分几何意义;二重积分的性质;

练习:习题971、2、3、4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9一周授课日期一09.4.17

授课章节:9.2二重积分的计算

教学目的:掌握二重积分的(直角坐标、极坐标)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二重积分的(直角坐标、极坐标)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教学内容纲要:

一、在直角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

二、在极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实教学步骤:

施1、在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计算公式推导

过2、例题

程3、在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计算公式推导

设4、例题;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直角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极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

练习:习题9-21、2、3、4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0一周授课日期一09.4.22

授课章节:9.4重积分的应用

教学目的:会用二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教学重点:二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

教学难点:二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

教学内容纲要:

一、曲顶柱体体积;

二、空间曲面面积;

三、平面薄板的质量与重心;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臊:

过1、曲顶柱体体积

程2、空间曲面面积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曲顶柱体体积;空间曲面面积;

练习:习题9一41、2、3、4、5、6、7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0一周授课日期一09.4.24

授课章节:习题课

教学目的:理解二重积分概念、掌握二重积分的(直角坐标、极坐标)计算方法;

会用二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教学重点:二重积分的(直角坐标、极坐标)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教学内容纲要:

一、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二、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三、处理课后习题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臊:

过1、复习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程2、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设3、处理课后习题

计4、课堂练习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二重积分概念、二重积分的(直角坐标、极坐标)计算方法;

作业:总习题9一、1、2、3、4、5;二、1、2、3、4、8;三、1、2、3、(1)、(2)、

(3)。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n一周授课日期一09.4.29

授课章节:第十章10.1常数项级数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的: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

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掌握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教学重点: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教学内容纲要:

一、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二、级数收敛的必栗条件;

三、级数的基本性质;

四、几何级数与级数

学P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施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过教学步臊:

程1、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设2、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计3、级数的基本性质;

4、几何级数、调和级数、P级数。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

的必要条件;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n周授课日期一09.5.1

授课章节:10.2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1)

教学目的: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

教学重点: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

教学难点: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教学内容纲要:

一、正项级数的概念;

二、正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

三、比较判别法;

四、比值判别法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施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过教学步骤:

程1、正项级数的概念

设2、正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

计3、比较判别法;

4、比值判别法。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

练习:习题1071、2、4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2一周授课日期一09.5.6

授课章节:10.2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⑵

教学目的: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教学重点: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教学难点: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教学内容纲要:

一、交错级数的概念;二、莱布尼茨判别法;

三、任意项级数的概念;

四、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

学五、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实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施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过教学步臊:

程1、交错级数的概念

设2、莱布尼茨判别法

计3、任意项级数的概念;

4、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

5、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交错级数的概念;莱布尼茨判别法;任意项级数的概念;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

与条件收敛的概念;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练习:习题1073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2一周授课日期一09.5.8

授课章节:10.3露级数

教学目的: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理解赛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

并掌握幕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教学重点:赛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森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

教学难点:森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

教学内容纲要:

一、函数项级数的概念;

二、赛级数;

三、露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臊:

过1、函数项级数的概念

程2、赛级数

设3、幕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赛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幕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

练习:习题10-21、2、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3一周授课日期一09.5.13

授课章节:10.3赛级数展开

教学目的:了解赛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会求一些赛级数在收敛

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常数项级数的和;掌握,,sinMCOsx,ln(l+x)和

(1+“)”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露级数。

教学重点:e',sinx,cosx,ln(l+x)和(l+a)。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教学难点: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赛级数

教学内容纲要:

一、赛级数的运算;

二、泰勒级数;

三、函数展开为纂级数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臊:

过1、赛级数的运算

程2、泰勒级数

设3、函数展开为赛级数(直接与间接展开法);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6工,sin龙,cosx,ln(l+x)和(1+a)”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练习:习题10-31、2、3、4、5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3一周授课日期一09.5.15

授课章节:习题课

教学目的: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

尼茨判别法;掌握氟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掌握e、,sinx,cos龙,ln(l+x)的麦

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幕级数。

教学重点: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莱布尼茨判别法;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

间;",sinx,cosx,ln(l+x)和(1+。厂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教学难点: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幕级数

教学内容纲要:

一、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二、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三、处理课后习题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骤:

过1、复习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程2、重点讲解讲授课件上的示例

设3、处理课后习题

计4、课堂练习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莱布尼茨判别法;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

6工,sinx,cosx,ln(l+x)和(1+a).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作业:总习题10一、二、三、1、2、3、5、6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14周授课日期09.5.20

授课章节:第十一章11.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教学重点: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

教学难点:通解

教学内容纲要:

一、微分方程的概念;

二、解、阶;

三、通解、特解;

学四、初始条件

实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施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过教学步臊:

程1、微分方程举例

设2、解、阶

计3、通解、特解;

4、初始条件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微分方程的概念;解、阶、通解、特解、初始条件。

练习:习题1172、3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4一周授课日期一09.5.22

授课章节:11.2一阶微分方程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纲要:

一、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

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三、一阶微分方程的应用

学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施教学步臊:

过1、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

程2、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设3、一阶微分方程的应用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练习:习题11-21、2、3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15周授课日期一09.5.27

授课章节:11.3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教学目的: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微分方程:y⑺=/(幻,<+/(乂丁')和了'=/(,'')

教学重点: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y⑺=/(幻,了=/(x,y)和y〃=/(%,')

教学难点: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y"=/(,y')

教学内容纲要:

一*=/(x).

、9

教于(/).

--、y"=x,9

—=—、/=/(%V)

过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设教学步歌:

计1、*=/(%)2、y"=/(x,V)3、y"=/(y,V)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降阶法解下列微分方程:*=/(尤),y"+'(x,V)和y"=/(y,y')

练习:习题11-31、2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6一周授课日期一09.6.3

授课章节:11.4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教学目的: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

微分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教学难点: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纲要:

一、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二、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实教学步骤:

施1、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过2、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

法。

练习:习题11一41、2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17周授课日期09.6.10

授课章节:11.5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教学目的:理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会求自

由项为£(%);/*;匕(%)e"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了解自由

项含正、余弦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

教学重点: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教学难点: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纲要:

一、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二、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实教学步骤:

施1、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过2、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会求自由项为

P"⑴;;pn(x)e"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

练习:习题11一51、2、3、4

教学后记:

时间: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一18一周授课日期一09.6.17

授课章节:习题课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理解线性

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

解法

教学重点: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

微分方程

教学难点: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教学内容纲要:

一、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二、处理课后习题

采用的教学形式:讲授

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实教学步骤:

施1、复习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过2、处理课后习题

程3、课堂练习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复习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

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作业:总习题11一、二、三

教学后记:

时间:

武术教案

班级人数日期课次第1次

一、学习基本手型、手法、步型、1、使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基本练习功

课的步法等法,并掌握练习的技术要领。

基本二、学习三路长拳第一段1一4动2、通过长拳学习,了解套路动作结构、

内容路线及特点。

3、提高学生柔韧、灵敏、平衡素质。

重点重点:手型、步型、手法、腿法

难点难点:三路长拳中的虚步亮掌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队形:△△教师

2、师生问好

5,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O体育]

4、安排见习生XXXXXXXXXXXXXX

教法:宣讲法

1、绕田径场慢跑二圈(2X400m)组织:1、成两列纵对慢跑,队伍整齐,

准2、徒手操(4X8拍)速度适中

备(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8'

部(3)俯背运动(4)弓步运动

分(5)仆步压腿(6)正压腿(7)膝教法: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关节运动(8)踝、腕关节运动要求:准备活动充分

一、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组织:集体练习

36,1、手型:教法:

基拳:拳握紧,拳面平、直腕1、简介本课程基本功练习内容

本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屈紧扣于2、详细讲解手型、步型等的动作要点及

部虎口处演练技巧并示范

分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

步型:弓、马、仆、虚、歇、丁步,

坐盘,插步,盖步

武术教案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2、手法:3、学生模仿,教师纠错

冲拳:出拳快速有力,寸劲做好拧腰、4、学生练习基本功法,教师指导

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1、纠正易犯错误,继续练习

架拳: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2、学生再练习

推掌:挺胸、收腹、立腰、出掌快速要求:仔细观察记忆,认真练习

有力,有寸劲组织:集体练习

本32,

亮掌:抖腕、亮掌与转头同时完成教法:

3、步型:弓、马、仆、虚、歇、丁、1、教师示范并讲解练习要领

坐盘2、学生跟练

4、步法:击步、垫步等3、学生自练,教师口令提示

二、三路长拳第一段1-4动4、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

特点:姿势挺拔,动作舒展,快速有5、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1、集合整队组织:集体练习

2、师生放松教法:

(1)静力性放松1、教师提示并口令指挥

束5,

(2)抖动四肢放松1、学生放松

3、课后小结2、教师总结

4、师生再见3、提示课外练习注意事项

要求:积极放松

场地布置田径场

器材及设备

武术教案

班级人数日期课次第2次

一、正侧压腿、正侧踢腿、里合腿、1、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并掌握

课的外摆腿腿法练习的正确方法。

基本二、三路长拳5-8动2、继续学习长拳套路动作,并能前后贯

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