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4 望海潮 扬州慢 含解析_第1页
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4 望海潮 扬州慢 含解析_第2页
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4 望海潮 扬州慢 含解析_第3页
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4 望海潮 扬州慢 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4望海潮扬州慢课后篇巩固提升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霜雪矍铄烟柳画桥羌管弄晴B.戍角 暮蔼 金碧辉煌 户盈罗绮C.黍离 针贬 山青水秀 三秋桂子D.梳装 豆蔻 十里荷花 破涕为笑答案A解析B项,蔼—霭。C项,贬—砭,青—清。D项,装—妆。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树绕堤沙云:像云一样茂密的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到处是C.异日图将好景 图:描绘D.因自度此曲 度:谱写,作曲答案A解析A项,“云”,高耸入云。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天堑无涯天堑变通途 B.C.异日图将好景此事异日再议 D.答案A解析A项,“天堑”前者指钱塘江,后者指长江。B项,“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C项,“异日”,改日,他日。D项,“罗绮”,借指丝绸衣裳。4.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C.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D.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秦观、周邦彦、岳飞、陈亮、陆游等。答案D解析D项,秦观和周邦彦以婉约见长。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中,在描写杭州郊外钱塘江周围的风景时,词人柳永很注重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其中“”写出了树木围绕江堤的静态美,“”则写出了江水澎湃的动态美。

(2)在柳永《望海潮》中,通过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的句子是“,”。

(3)在《望海潮》中,词人很注意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进行写景和叙事,其中上阕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风景为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主要为虚写,如提到杭州两种典型的植物的“,”两句就是很好的例子。

(4)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反衬今日扬州的荒凉景象的诗句是“,”。

(5)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答案(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诉衷情近 [宋]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远水生光”与“残阳”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作者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答案A解析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7.词的上阕中描写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词的上阕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②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宋]姜夔①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②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③,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侧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B.“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C.“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景色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具体化。D.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答案C解析C项中“景色凄凉”错误。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景色宜人,此处以乐景衬哀情。9.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白头”二句写自身年岁渐老之寥落,有慨叹年老而功名未立的惆怅之情。②“乘肩小女”句写词人观灯,唯有小女相随作伴,与贵家子弟出游的前呼后拥形成反差,抒写困穷自乐之意,借以解嘲,亦含激愤。③“花满市,月侵衣”句,词人由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起少年时灯夕同游之乐事,有风光依旧而物是人非的悲慨。解析“巷陌”两句写权贵们观灯的盛大场面。“笼纱未出马先嘶”,仅以七字概括了这些贵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派,气象华贵。“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这是词人晚年贫寒落拓生活的写照,也是当时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际的缩影。这两句正为“笼纱”句反衬:贵家子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乘肩小女”多义,在此无需多加解释),其冷暖自知,悲欢异趣,固有不同矣。下阕写身世悲感。先承上阕写元宵灯市的繁华,以“花满市”三字总括。接着以“月侵衣”三字补述花好月圆的良辰,并带出“老来悲”的哀叹。“少年”句则是哀情。以乐景写哀,则倍增其哀。结尾二句写夜深灯散,春寒袭人,游人逐渐归去,表现了词人在沙河塘上目送游人缓缓而归,顿生孤寒寂寥之感。回答时,抓住重要的意象分点回答词人的情感。三、语言运用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①;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③,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参考答案①李白的清新俊逸②东坡的旷达豪放③秋风萧萧、雨雪霏霏的深秋严冬解析第①处,前面说“求之于诗”,可见后面是用诗来形容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要根据西北文化的特点进行推断,前面已经说“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要根据“杜甫的沉郁顿挫”而联系李白,李白的七绝是“清新飘逸”的;第②处,前面说“求之于词”,这是用词来形容两种文化,前面说“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这是用婉约派来形容江南文化,那后面自然是用豪放派来形容西北文化,且后面已经给出了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此可知应填写“东坡的旷达豪放”;第③处,前面说“求之于时序”,可见后面应是用与时序有关的自然现象来形容这两种文化,前面说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再结合后面“王安石的朗肃内敛”可知,西北文化应是“深秋”或“严冬”,涉及的景可以是萧萧秋风,可以是霏霏雨雪。11.依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参考答案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解析解答时,应首先准确理解词句的意义,再结合自己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词句所表现的情景。12.下面这则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家长会邀请函尊敬的家长:您好!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了解您的孩子进入高三以来在校的思想表现与学习情况,帮助指导孩子发展,兹定于2021年4月15日在我校高三各班教室举行家长会。要求各位家长必须按时参加,和我们共同商榷管理对策,促进孩子的成长。我们期待您的准时参加,并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