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尚书》中塑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君主形象,即文王的圣王形象和纣王的暴君形象。《周书》中也有成王祭祀上帝,行籍田之礼,亲率百官、农夫播种百谷,共同劳作的记载。周人这些做法旨在A.确立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 C.构建政治认同 D.体现家国一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新政权,推行了多项定国方针,从《尚书》和《周书》中可以看出,周人从政治舆论、民生两个方面确立民众对新王朝的政治认同,C项正确;确立君主集权是在战国时期提出,秦朝最终确立,排除A项;西周通过将天命与道德相结合,加强民众对周王朝的认同,而非强化祭祀活动,排除B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体现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图所示为一份考古发现的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据此可知,当时()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白丁课户见输女娘子年十三岁小女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寡计布二丈五尺计麻三斤计租二石四十四亩已受二十亩水业二十三亩□分一亩居住园宅合应受田一项三十一亩八十七亩未受A.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B.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考古发现的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可知,户主邯寿寿合应受田131亩,但现实却是有一半多的地未受,这表明当时的土地制度即均田制已存在危机,其原因主要是大中小地主大量兼并国有土地,这反映出当时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D项正确;材料描述乡籍相关信息,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破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的权力问题,排除B项;乡籍记录是做为征收赋税及徭役的主要依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对土地交易的严控,排除C项。故选D项。3.朱熹对柳宗元等人关于郡县与分封的观点进行了评述:“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他认为“专以封建”恐“意外另生弊病”,而“专以郡县”也“不可恃以为固也”。朱熹的这一观点A.是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B.折射出官僚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C.认为秦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 D.印证革新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中央不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郡县制符合集权的时势发展趋势。朱熹认为“专以封建”和“专以郡县”,即过度分权和集权都不能使国家稳固,只有把集权与分权互相协调,才能化解两者的弊端,这是基于北宋以来集权与分权的思考,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朱熹对分权与集权的观点,未体现出官僚集团内部矛盾,排除B项;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排除C项;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取得平衡,是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革新地方行政制度,且并未强调其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4.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如设巡检司,专司盘查;派兵驻扎,以资防守。清政府采取的这些举措A.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C.体现出民族交流趋于多元化 D.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贯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如设巡检司,专司盘查;派兵驻扎,以资防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西南地区土司制度为流官制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势力,并进行户籍普查核实地方赋税,主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改土归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间融合,但实施改土归流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因为土司世代为官,独霸一方而导致的生灵涂炭及对朝廷叛服无常的弊端,而非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排除A项;民族交流趋于多元化与材料中国家政策的目的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说明民族平等政策的信息,而是国家加强对边疆的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5.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进口洋针量为8.57亿枚,19世纪80年代升至19.58亿枚,增加了一倍多。1890~1894年的年均进口量为26.94亿枚。1879年的一份报告也说:“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并且似乎已经大量地代替了土货。”这说明当时()A.土洋结合成为大众的消费主流 B.近代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民众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贸易结构出现根本逆转〖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中“升至19.58亿枚,增加了一倍多”“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等信息可知,造成洋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在于洋针的性价比高,说明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土洋结合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是材料无法体现土洋结合成为大众的消费主流,排除A项;近代自然经济解体与农产品商品化和耕织分离相关,材料并不涉及,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贸易结构,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排除D项。故选C项。6.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为必修课。1938年,钱穆将其讲义编为《国史大纲》一书。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具备一定国史知识才是合格的国民"。据此可知,《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A.激发国人抗争精神 B.冲击旧史学观念C.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D.弥补通史的不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以及钱穆主张“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可知,在国难当头之际,钱穆主张认识祖国历史,热爱祖国文化,以激励保种抗日之心,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新旧史学的比较,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钱穆为代表的史学家的史学主张,排除B项;虽然《国史大纲》的编撰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材料无法体现出《国史大纲》的撰写是为了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材料体现的是《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激发国人抗争精神,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此认识,材料主要体现《国史大纲》的撰写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毛泽东的这一判断缘于()A.国民革命的形势 B.武装斗争的环境C.抗日战争的需要 D.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可知,1933年8月,正值国民党军队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受当时武装斗争的环境影响,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中共苏区的主要敌人是国民政府,排除C项;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所示为我国1990、1992、1994、1996年四个年度的部分商品价格变动情况。这些数据的变动年份1990199219941996社会商品零售(占比%)政府定价29.85.97.26.3政府指导价17.21.12.41.2市场调节价53.093.090.492.5农产品收购(占比%)政府定价25.012.516.616.9政府指导价23.45.7414.1市场调节价51.681.879.379.0生产资料销售(占比%)政府定价44.618.714.714.0政府指导价19.07.55.34.9市场调节价36.473.880.081.1A.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C.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D.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我国1990、1992、1994、1996年四个年度的部分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可知,1990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执行计划价格的商品比重越来越小,执行市场价格的商品越来越多,这说明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得到认可,结合这一时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史实可知,这种价格的变动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宏观调控,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开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9.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任何公民对某项提议或法律不满意,便可以对其提出意见;如果意见被公民大会采纳,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原提议人要接受惩罚;反之,则继续使用。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公民需遵循谨慎的司法原则 B.贵族垄断行政的局面被打破C.公民权利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D.民主政治机制实施较为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任何公民对某项提议不满意,便可以对其提出意见;如果意见被采纳,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对原提议人处以惩罚;反之,则继续使用”可知,古代雅典公民对法律的指控并非毫无顾忌,这有利于保证法律的庄严性,也限制了民主的随意使用,这也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过程中机制较为完善,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公民对国家事务行使正当行政权利,并不是司法原则,也未体现贵族的权力,排除A项和B项;公民对法律提出意见是在行使权利,只是不能随意行使,因此受到一定的制约,且材料中也未涉及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10.16世纪后期,西班牙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英、法、荷等国,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17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干脆把纺织原料——羊毛输往国外,其总量(每年)达40000捆。这可用来说明A.西班牙成为当时欧洲的商贸中心 B.西班牙拉开争夺世界霸权的序幕C.西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激烈争夺 D.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的经济根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后期,西班牙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英、法、荷等国,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大量贵金属涌入西班牙,西班牙物价飞涨,西班牙将掠夺的黄金白银用于奢侈消费,没有转化为资本,导致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的动力不足,结果西班牙成为一个长期只能出口羊毛、矿产品和转口香料贸易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经济的衰退,而非成为当时欧洲的商贸中心,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时,西葡两国就已经开始了争夺世界霸权,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出欧洲列强对世界市场激烈争夺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1.洛克认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和体育三个方面,因此他提出了“三育并重、体育为先”的主张。他说,“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主张实质上A.丰富了体育运动的人文内涵 B.反映出资产阶级的求实精神C.提高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D.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洛克认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和体育三个方面,因此他提出了‘三育并重、体育为先’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英国,把绅士培养好,对于政权的建立、巩固与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出于资产阶级竞争活动的需要,洛克关于绅士体育教育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英国资产阶级积极向上的求真务实精神,B项正确;洛克关于绅士体育教育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育运动的人文内涵,也提高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但这与材料设问中的“实质”不符,排除A项和C项;洛克所生活的时代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2年6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危机应对小组(GCRG)发布第二份关于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最新报告,称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级。报告称,估计94个国家的16亿人至少面临其中一项危机局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B.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D.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根据材料“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级。报告称,估计94个国家的16亿人至少面临其中一项危机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新冠疫情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西方对俄实施的全面制裁,这些因素使得二战以来通过协调与合作促进经贸自由发展的机制遭遇挑战,食品、能源和市场价格冲击这些传统社会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者地区,而演变成了全球的共性问题,D项正确;A项“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新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秉持人性恶的理念,新教教徒不信任政府并警惕膨胀的权力,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相继制定的州宪法、《独立宣言》乃至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契约理念。而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这样,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摘编自牛霞飞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材料二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到思想价值观念层面,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摘编自郑博旺《###与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因素,并归纳###为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基本内容:新教理念;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实用主义。

积极影响:强化了美国人对自由、平等、民主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转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培育了美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精神,使美国政治制度充满活力;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牢固的合法性基础;有利于美国政治制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2)因素:传统政治文化的阻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公民文化知识程度低导致民主觉悟不高。

措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观念社会化;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独立的政治人格;法制建设与民主发展并举,实行依法治国。(3)认识:中美政治文化与中美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中美的政治行为及其他社会行为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的作用;中美政治文化不仅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民族性,也具有联系性——源于世界发展的共生互动;中美政治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历来是与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密不可分的。〖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可知,新教理念;根据材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可知,自由主义;根据材料“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可知,民族主义;根据材料“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可知,实用主义。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可知,强化了美国人对自由、平等、民主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转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根据材料“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可知,培育了美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精神,使美国政治制度充满活力;根据材料“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可知,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牢固的合法性基础;根据材料“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可知,有利于美国政治制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2)因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政治文化的阻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公民文化知识程度低导致民主觉悟不高等。措施:根据材料“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可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据材料“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可知,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观念社会化;根据材料“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可知,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独立的政治人格;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可知,法制建设与民主发展并举,实行依法治国。(3)认识:根据材料“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中美政治文化与中美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中美的政治行为及其他社会行为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的作用;其次,中美政治文化不仅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民族性,也具有联系性——源于世界发展的共生互动;最后,中美政治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历来是与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密不可分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摘编自谢霄男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远古到周礼的确立是传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次价值革命。阐述: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逐渐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非逻辑性的价值观念,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夏朝尊命,商朝尊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被动地进行价值思维,并未清晰认识到人才是价值主体。西周建立后,才逐渐实现价值主体由自然,鬼神到人的转换。周人所尊之礼,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其形式表现为礼仪.仪式,其内容则表现为贯彻血缘宗族和政治等级原则的“亲亲”和“尊尊”。“亲亲”强调宗族血缘关系,而“尊尊”则是周礼的核心,强调等级关系.这样周礼从内容到形式实现了统一,形成了一套“别贵贱,序尊卑”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也是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始终的正统价值观念要素。这次价值革命经历了由远古的价值观念到夏尊命、商尊神的价值意识自觉发展,再到周礼的价值主体转换而确立以礼为规范的价值体系的过程。〖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的概括和论述能力,要做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示例:论题:远古到周礼的确立是传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次价值革命;阐述: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逐渐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非逻辑性的价值观念,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夏朝尊命,商朝尊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被动地进行价值思维,并未清晰认识到人才是价值主体。西周建立后,才逐渐实现价值主体由自然,鬼神到人的转换。周人所尊之礼,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其形式表现为礼仪.仪式,其内容则表现为贯彻血缘宗族和政治等级原则的“亲亲”和“尊尊”。“亲亲”强调宗族血缘关系,而“尊尊”则是周礼的核心,强调等级关系.这样周礼从内容到形式实现了统一,形成了一套“别贵贱,序尊卑”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也是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始终的正统价值观念要素。这次价值革命经历了由远古的价值观念到夏尊命、商尊神的价值意识自觉发展,再到周礼的价值主体转换而确立以礼为规范的价值体系的过程。(考生也可提炼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司马光知谏院“以言事为职”,开始了他为时五年的谏官生涯。改革科举考试是司马光进谏的重要方面,是其吏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宋承唐制,先考辞赋,后考其他。司马光在《论举选状》中明确提出,科举选人应“以德行为先”,其次是经术,再次是政事(政治见解),最后才是艺能(辞赋)。“明经”一科向来考五经、九经的背诵能力,所以一些擅长背书的人往往高中,有治国安邦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反而会落选。司马光主张多出一些分析性的考题,把“明经”一科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当时的考官出题不求实际、只求奇巧,“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使得百分之八九十的应试举人交白卷,偏离了科举取士的本意,而起了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反作用。司马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抨击,明确提出应重选命题官,用“通经术、晓大义”的人来命题。——摘编自宋衍申《司马光知谏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答案〗(1)主张:改变先考辞赋,后考其他的做法,以德行为先;改革明经科,重点考察实际能力;重选命题官,避免出偏题、怪题。(2)评析:强调官员的德行为先,有利于提高官员道德素质;改革明经科,有利于选拔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官员,提升治理水平;命题结合实际,有利于发现真正的人才,保证科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信息,由材料内容“宋承唐制,先考辞赋,后考其他。司马光在《论举选状》中明确提出,科举选人应“以德行为先”,其次是经术,再次是政事(政治见解),最后才是艺能(辞赋)”可知司马光改变先考辞赋,后考其他的做法,以德行为先;改革明经科,重点考察实际能力;结合材料“司马光主张多出一些分析性的考题,把“明经”一科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司马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抨击,明确提出应重选命题官,用“通经术、晓大义”的人来命题”可知司马光重选命题官,避免出偏题、怪题。【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其“改变先考辞赋,后考其他的做法,以德行为先”的做法强调官员的德行为先,有利于提高官员道德素质;“改革明经科,重点考察实际能力”有助于选拔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官员,提升治理水平;“重选命题官,避免出偏题、怪题”说明这有助于选拔人才,保证科举的质量,根本上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16.[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意识到原子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意识到苏联刚刚建构起来的安全体系正面临着毁于一旦的威胁,意识到苏联凭借其巨大的牺牲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赢得的力量平衡将被无情地打破。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签署秘密决议,决定建设核能设施、研制原子弹。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动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建成并启动了核材料生产综合企业,为实现核计划、制造原子弹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另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1950年,苏联45%的铀矿来自东德,35%来自波兰,15%来自捷克斯洛伐克,4%来自保加利亚,只有33%来自苏联本国。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摘编自刘玉宝张广翔《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研发原子弹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的原因。〖答案〗(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破裂,走向对抗;美国核垄断与核威胁;维持二战后的力量均势;巩固苏联政权。(2)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提供了可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指导方针;建国以来的工业化成就为研制原子弹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为实施核计划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科学家们的努力。〖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签署秘密决议,决定建设核能设施、研制原子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破裂,走向对抗;根据材料“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意识到原子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意识到苏联刚刚建构起来的安全体系正面临着毁于一旦的威胁,意识到苏联凭借其巨大的牺牲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赢得的力量平衡将被无情地打破。”可知,美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以及为了维持二战后的力量均势,巩固苏联政权的需要。(2)原因:根据材料“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动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建成并启动了核材料生产综合企业,为实现核计划、制造原子弹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提供了可能,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指导方针,建国以来的工业化成就为研制原子弹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以及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为实施核计划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根据材料“截止到1950年,苏联45%的铀矿来自东德,35%来自波兰,15%来自捷克斯洛伐克,4%来自保加利亚,只有33%来自苏联本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以及科学家们的努力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徐光宪,浙江绍兴人,他的父亲精通算术和围棋,幼年时经常教他解数学问题和下棋,激发了徐光宪对数理化的兴趣。虽然妈妈是那个年代传统的中国妇女,但是教育子女很严格,从小便告诉他:“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1944年,徐光宪留学美国,努力完成了科研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经历层层阻碍回到祖国。他在北京大学讲授物理化学,物质结构、原子核物理导论、量子化学理论、分子光谱理论等12门不同的课程。此外,他还编写教材,希望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博士、硕士生。1972年,为改变我国稀土工业落后的面貌,徐光宪将研究方向转向稀土分离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了全新的“串级提取理论”,这在当时是世界首例。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稀土净化成本,解决了当时我国稀土深加工产品依赖进口的问题,被称为“中国稀土之父”。——摘编自澎湃新闻《“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矢志不渝,带领中国打破西方垄断的噩梦》(1)根据材料,概括徐光宪对中国科学事业所作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宪能够成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原因。〖答案〗(1)贡献:学成归国,给新中国科技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教授科学理论知识,为祖国培养大批科学人才;编写科学教材,有利于提高中国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提出关于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改变中国稀土工业落后面貌作出贡献。(2)原因:深受家庭的熏陶;留学美国的经历;个人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国家的大力支持。〖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1944年,徐光宪留学美国,努力完成了科研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经历层层阻碍回到祖国。他在北京大学讲授物理化学,物质结构、原子核物理导论、量子化学理论、分子光谱理论等12门不同的课程。”可知,学成归国,给新中国科技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根据材料“编写教材,希望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博士、硕士生。”可知,教授科学理论知识,为祖国培养大批科学人才,同时,编写科学教材,有利于提高中国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根据材料“1972年,为改变我国稀土工业落后的面貌,徐光宪将研究方向转向稀土分离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了全新的‘串级提取理论’,这在当时是世界首例。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稀土净化成本,解决了当时我国稀土深加工产品依赖进口的问题”可知,提出关于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改变中国稀土工业落后面貌作出贡献。(2)原因:根据材料“他的父亲精通算术和围棋,幼年时经常教他解数学问题和下棋,激发了徐光宪对数理化的兴趣。虽然妈妈是那个年代传统的中国妇女,但是教育子女很严格”可知,深受家庭的熏陶;根据材料“1944年,徐光宪留学美国,努力完成了科研工作。”可知,留学美国的经历;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经历层层阻碍回到祖国。他在北京大学讲授物理化学,物质结构、原子核物理导论、量子化学理论、分子光谱理论等12门不同的课程。此外,他还编写教材,希望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博士、硕士生。”可知,个人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根据材料“1972年,为改变我国稀土工业落后的面貌,徐光宪将研究方向转向稀土分离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大力支持。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尚书》中塑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君主形象,即文王的圣王形象和纣王的暴君形象。《周书》中也有成王祭祀上帝,行籍田之礼,亲率百官、农夫播种百谷,共同劳作的记载。周人这些做法旨在A.确立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 C.构建政治认同 D.体现家国一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新政权,推行了多项定国方针,从《尚书》和《周书》中可以看出,周人从政治舆论、民生两个方面确立民众对新王朝的政治认同,C项正确;确立君主集权是在战国时期提出,秦朝最终确立,排除A项;西周通过将天命与道德相结合,加强民众对周王朝的认同,而非强化祭祀活动,排除B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体现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图所示为一份考古发现的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据此可知,当时()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白丁课户见输女娘子年十三岁小女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寡计布二丈五尺计麻三斤计租二石四十四亩已受二十亩水业二十三亩□分一亩居住园宅合应受田一项三十一亩八十七亩未受A.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B.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考古发现的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可知,户主邯寿寿合应受田131亩,但现实却是有一半多的地未受,这表明当时的土地制度即均田制已存在危机,其原因主要是大中小地主大量兼并国有土地,这反映出当时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D项正确;材料描述乡籍相关信息,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破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的权力问题,排除B项;乡籍记录是做为征收赋税及徭役的主要依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对土地交易的严控,排除C项。故选D项。3.朱熹对柳宗元等人关于郡县与分封的观点进行了评述:“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他认为“专以封建”恐“意外另生弊病”,而“专以郡县”也“不可恃以为固也”。朱熹的这一观点A.是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B.折射出官僚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C.认为秦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 D.印证革新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中央不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郡县制符合集权的时势发展趋势。朱熹认为“专以封建”和“专以郡县”,即过度分权和集权都不能使国家稳固,只有把集权与分权互相协调,才能化解两者的弊端,这是基于北宋以来集权与分权的思考,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朱熹对分权与集权的观点,未体现出官僚集团内部矛盾,排除B项;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排除C项;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取得平衡,是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革新地方行政制度,且并未强调其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4.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如设巡检司,专司盘查;派兵驻扎,以资防守。清政府采取的这些举措A.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C.体现出民族交流趋于多元化 D.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贯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如设巡检司,专司盘查;派兵驻扎,以资防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西南地区土司制度为流官制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势力,并进行户籍普查核实地方赋税,主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改土归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间融合,但实施改土归流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因为土司世代为官,独霸一方而导致的生灵涂炭及对朝廷叛服无常的弊端,而非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排除A项;民族交流趋于多元化与材料中国家政策的目的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说明民族平等政策的信息,而是国家加强对边疆的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5.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进口洋针量为8.57亿枚,19世纪80年代升至19.58亿枚,增加了一倍多。1890~1894年的年均进口量为26.94亿枚。1879年的一份报告也说:“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并且似乎已经大量地代替了土货。”这说明当时()A.土洋结合成为大众的消费主流 B.近代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民众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贸易结构出现根本逆转〖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中“升至19.58亿枚,增加了一倍多”“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等信息可知,造成洋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在于洋针的性价比高,说明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土洋结合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是材料无法体现土洋结合成为大众的消费主流,排除A项;近代自然经济解体与农产品商品化和耕织分离相关,材料并不涉及,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贸易结构,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排除D项。故选C项。6.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为必修课。1938年,钱穆将其讲义编为《国史大纲》一书。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具备一定国史知识才是合格的国民"。据此可知,《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A.激发国人抗争精神 B.冲击旧史学观念C.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D.弥补通史的不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以及钱穆主张“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可知,在国难当头之际,钱穆主张认识祖国历史,热爱祖国文化,以激励保种抗日之心,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新旧史学的比较,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钱穆为代表的史学家的史学主张,排除B项;虽然《国史大纲》的编撰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材料无法体现出《国史大纲》的撰写是为了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材料体现的是《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激发国人抗争精神,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此认识,材料主要体现《国史大纲》的撰写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毛泽东的这一判断缘于()A.国民革命的形势 B.武装斗争的环境C.抗日战争的需要 D.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可知,1933年8月,正值国民党军队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受当时武装斗争的环境影响,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中共苏区的主要敌人是国民政府,排除C项;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所示为我国1990、1992、1994、1996年四个年度的部分商品价格变动情况。这些数据的变动年份1990199219941996社会商品零售(占比%)政府定价29.85.97.26.3政府指导价17.21.12.41.2市场调节价53.093.090.492.5农产品收购(占比%)政府定价25.012.516.616.9政府指导价23.45.7414.1市场调节价51.681.879.379.0生产资料销售(占比%)政府定价44.618.714.714.0政府指导价19.07.55.34.9市场调节价36.473.880.081.1A.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C.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D.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我国1990、1992、1994、1996年四个年度的部分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可知,1990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执行计划价格的商品比重越来越小,执行市场价格的商品越来越多,这说明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得到认可,结合这一时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史实可知,这种价格的变动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宏观调控,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开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9.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任何公民对某项提议或法律不满意,便可以对其提出意见;如果意见被公民大会采纳,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原提议人要接受惩罚;反之,则继续使用。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公民需遵循谨慎的司法原则 B.贵族垄断行政的局面被打破C.公民权利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D.民主政治机制实施较为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任何公民对某项提议不满意,便可以对其提出意见;如果意见被采纳,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对原提议人处以惩罚;反之,则继续使用”可知,古代雅典公民对法律的指控并非毫无顾忌,这有利于保证法律的庄严性,也限制了民主的随意使用,这也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过程中机制较为完善,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公民对国家事务行使正当行政权利,并不是司法原则,也未体现贵族的权力,排除A项和B项;公民对法律提出意见是在行使权利,只是不能随意行使,因此受到一定的制约,且材料中也未涉及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10.16世纪后期,西班牙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英、法、荷等国,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17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干脆把纺织原料——羊毛输往国外,其总量(每年)达40000捆。这可用来说明A.西班牙成为当时欧洲的商贸中心 B.西班牙拉开争夺世界霸权的序幕C.西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激烈争夺 D.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的经济根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后期,西班牙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英、法、荷等国,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大量贵金属涌入西班牙,西班牙物价飞涨,西班牙将掠夺的黄金白银用于奢侈消费,没有转化为资本,导致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的动力不足,结果西班牙成为一个长期只能出口羊毛、矿产品和转口香料贸易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经济的衰退,而非成为当时欧洲的商贸中心,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时,西葡两国就已经开始了争夺世界霸权,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出欧洲列强对世界市场激烈争夺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1.洛克认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和体育三个方面,因此他提出了“三育并重、体育为先”的主张。他说,“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主张实质上A.丰富了体育运动的人文内涵 B.反映出资产阶级的求实精神C.提高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D.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洛克认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和体育三个方面,因此他提出了‘三育并重、体育为先’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英国,把绅士培养好,对于政权的建立、巩固与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出于资产阶级竞争活动的需要,洛克关于绅士体育教育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英国资产阶级积极向上的求真务实精神,B项正确;洛克关于绅士体育教育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育运动的人文内涵,也提高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但这与材料设问中的“实质”不符,排除A项和C项;洛克所生活的时代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2年6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危机应对小组(GCRG)发布第二份关于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最新报告,称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级。报告称,估计94个国家的16亿人至少面临其中一项危机局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B.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D.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根据材料“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级。报告称,估计94个国家的16亿人至少面临其中一项危机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新冠疫情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西方对俄实施的全面制裁,这些因素使得二战以来通过协调与合作促进经贸自由发展的机制遭遇挑战,食品、能源和市场价格冲击这些传统社会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者地区,而演变成了全球的共性问题,D项正确;A项“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新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秉持人性恶的理念,新教教徒不信任政府并警惕膨胀的权力,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相继制定的州宪法、《独立宣言》乃至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契约理念。而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这样,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摘编自牛霞飞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材料二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到思想价值观念层面,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摘编自郑博旺《###与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因素,并归纳###为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基本内容:新教理念;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实用主义。

积极影响:强化了美国人对自由、平等、民主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转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培育了美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精神,使美国政治制度充满活力;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牢固的合法性基础;有利于美国政治制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2)因素:传统政治文化的阻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公民文化知识程度低导致民主觉悟不高。

措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观念社会化;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独立的政治人格;法制建设与民主发展并举,实行依法治国。(3)认识:中美政治文化与中美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中美的政治行为及其他社会行为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的作用;中美政治文化不仅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民族性,也具有联系性——源于世界发展的共生互动;中美政治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历来是与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密不可分的。〖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可知,新教理念;根据材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可知,自由主义;根据材料“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可知,民族主义;根据材料“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可知,实用主义。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可知,强化了美国人对自由、平等、民主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转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根据材料“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可知,培育了美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精神,使美国政治制度充满活力;根据材料“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可知,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牢固的合法性基础;根据材料“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可知,有利于美国政治制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2)因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政治文化的阻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公民文化知识程度低导致民主觉悟不高等。措施:根据材料“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可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据材料“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可知,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观念社会化;根据材料“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可知,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独立的政治人格;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可知,法制建设与民主发展并举,实行依法治国。(3)认识:根据材料“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中美政治文化与中美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中美的政治行为及其他社会行为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的作用;其次,中美政治文化不仅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民族性,也具有联系性——源于世界发展的共生互动;最后,中美政治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历来是与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密不可分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摘编自谢霄男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远古到周礼的确立是传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次价值革命。阐述: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逐渐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非逻辑性的价值观念,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夏朝尊命,商朝尊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被动地进行价值思维,并未清晰认识到人才是价值主体。西周建立后,才逐渐实现价值主体由自然,鬼神到人的转换。周人所尊之礼,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其形式表现为礼仪.仪式,其内容则表现为贯彻血缘宗族和政治等级原则的“亲亲”和“尊尊”。“亲亲”强调宗族血缘关系,而“尊尊”则是周礼的核心,强调等级关系.这样周礼从内容到形式实现了统一,形成了一套“别贵贱,序尊卑”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也是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始终的正统价值观念要素。这次价值革命经历了由远古的价值观念到夏尊命、商尊神的价值意识自觉发展,再到周礼的价值主体转换而确立以礼为规范的价值体系的过程。〖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的概括和论述能力,要做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示例:论题:远古到周礼的确立是传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次价值革命;阐述: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逐渐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非逻辑性的价值观念,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夏朝尊命,商朝尊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被动地进行价值思维,并未清晰认识到人才是价值主体。西周建立后,才逐渐实现价值主体由自然,鬼神到人的转换。周人所尊之礼,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其形式表现为礼仪.仪式,其内容则表现为贯彻血缘宗族和政治等级原则的“亲亲”和“尊尊”。“亲亲”强调宗族血缘关系,而“尊尊”则是周礼的核心,强调等级关系.这样周礼从内容到形式实现了统一,形成了一套“别贵贱,序尊卑”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也是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始终的正统价值观念要素。这次价值革命经历了由远古的价值观念到夏尊命、商尊神的价值意识自觉发展,再到周礼的价值主体转换而确立以礼为规范的价值体系的过程。(考生也可提炼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司马光知谏院“以言事为职”,开始了他为时五年的谏官生涯。改革科举考试是司马光进谏的重要方面,是其吏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宋承唐制,先考辞赋,后考其他。司马光在《论举选状》中明确提出,科举选人应“以德行为先”,其次是经术,再次是政事(政治见解),最后才是艺能(辞赋)。“明经”一科向来考五经、九经的背诵能力,所以一些擅长背书的人往往高中,有治国安邦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反而会落选。司马光主张多出一些分析性的考题,把“明经”一科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当时的考官出题不求实际、只求奇巧,“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使得百分之八九十的应试举人交白卷,偏离了科举取士的本意,而起了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反作用。司马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抨击,明确提出应重选命题官,用“通经术、晓大义”的人来命题。——摘编自宋衍申《司马光知谏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答案〗(1)主张:改变先考辞赋,后考其他的做法,以德行为先;改革明经科,重点考察实际能力;重选命题官,避免出偏题、怪题。(2)评析:强调官员的德行为先,有利于提高官员道德素质;改革明经科,有利于选拔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官员,提升治理水平;命题结合实际,有利于发现真正的人才,保证科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信息,由材料内容“宋承唐制,先考辞赋,后考其他。司马光在《论举选状》中明确提出,科举选人应“以德行为先”,其次是经术,再次是政事(政治见解),最后才是艺能(辞赋)”可知司马光改变先考辞赋,后考其他的做法,以德行为先;改革明经科,重点考察实际能力;结合材料“司马光主张多出一些分析性的考题,把“明经”一科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司马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抨击,明确提出应重选命题官,用“通经术、晓大义”的人来命题”可知司马光重选命题官,避免出偏题、怪题。【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其“改变先考辞赋,后考其他的做法,以德行为先”的做法强调官员的德行为先,有利于提高官员道德素质;“改革明经科,重点考察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