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1.“家”字在春秋以前仅有两个意思,分别是氏族宗庙、宗族。而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导致“家”的含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逐步瓦解 B.宗法制趋向完善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各国变法的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生产力大进步,推动者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革,逐渐产生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出现“家”含义变化的现象,C项正确;A项主要影响诸侯关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变法的影响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应从经济因素考虑,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到三国时期,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户主是户内的成年男性。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到三国时期伦理纲常逐渐地渗入到基层户籍管理中,C项正确;三国时期成年男性成为户主,不能说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排除A项;三国时期户籍管理制度处于发展中,排除B项;女性地位低只反映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据《元丰九城志》《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期的人口统计(单位:户)如下图。据此可推知当时()A.江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B.北方人口增长更加明显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D.人口流动激化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人口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期相比初期人口增加,且南方人口多于北方,反映出江南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南方人口增长更加明显,排除B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4.康熙帝晚年曾回忆说,当年辅政大臣索尼、鳌拜等人“迫朕杀”与之有怨的尚书苏纳海,他“并未依其言降旨”,索尼、鳌拜等依然宣称是其“旨意”,将苏纳海处绞。这一故事反映出康熙时期()A.专制皇权逐渐发展 B.朝廷决策缺乏效率C.军机处的权力扩大 D.内阁掌握政务大权〖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索尼、鳌拜等人在诛杀苏纳海时虽然没有得到康熙帝的同意,但依然要借助康熙帝的名义对苏纳海进行了绞杀,这说明只有借助皇权的名义才能完成对苏纳海的迫害,从而说明这一时期专制皇权是逐渐发展的,A项正确;索尼、鳌拜等人打击政敌必须借助皇帝的名义,说明专制皇权发展,并不能说明朝廷决策缺乏效率,而且康熙帝对诛杀苏纳海是不同意的,排除B项;军机处是雍正帝时才设立的,排除C项;康熙帝时期的内阁并不掌握政务大权,它始终也不是国家正式一级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为19世纪80年代中国国民总收入及部门收入统计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中国部门数量(千两白银)百分比(%)农业222994166.79非农业采矿业47800合计11088161.43合计33.21制造业1280003.84贸易2200006.59政府业务1640004.91其他54901616.44总计3338757100A.经济结构受到西方影响 B.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C.洋务运动目标基本实现 D.抵制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国采矿业、制造业、贸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经济结构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发生一定程度改变,A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业占中国国民总收入66.79%,非农业占中国国民总收入33.21%,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洋务运动目标基本实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抵制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A项。6.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A.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了使无产阶级加入到革命斗争中来,李大钊等人歌颂劳动者的价值,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十月革命”,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发生的时间为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与材料时间1918年11月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7.1941年,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收到来自干部、士兵和老百姓共5万多篇稿件(如下图所示)。这一写作运动()“冀中一日”写作运动部分来稿内容摘编◎站岗的60多岁老大伯坐在树荫底下,鼻孔里断断续续地哼着一首抗日歌曲。◎七八岁的孩子挺着胸膛站岗,见到生人,先问识字牌上的字,再检查通行证。◎一位八路军战士回家探亲,儿子称其“爹同志”,父亲回称“儿子同志”◎民众学习“唯物史观、中国革命与###”,识字“保卫麦收”“努力春耕”等A.抓住了抗日战争形势好转的时机 B.广泛传播了土地革命的方针C.增强了根据地军民政权认同感 D.有效提高了根据地文化水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中,干部、士兵和老百姓踊跃投稿,描述了抗日根据地在###领导下,团结抗日、移风易俗、发展文化教育等情况,刻画出了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欣欣向荣的局面,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政权认同感,C项正确;1941年抗日战争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且“抗日战争形势好转”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A项;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排除B项;发起“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是为了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史实,对于提高根据地文化水准直接作用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8.一份档案中记载了湖北省某地的地名变迁: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上述记载可以用于研究当地()A.农业合作化的进程 B.所有制结构的调整C.城乡间差距的缩小 D.城市化发展的状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可知当地已经由农村转变为城市建制,D项正确;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已经完成,排除A项;农村、城市建制的改变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无关,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9.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教育强调孩子对法律和公共生活的熟悉。据记载,儿子会在法庭集会时跟父亲去听公共辩论;若父亲是议员,则儿子可以跟父亲前往元老院,坐在大门旁边见习。这说明古罗马()A.教育过程重视经验的积累 B.强调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C.重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古罗马重视以真切参与实践来加强对后代的教育,这是重视经验积累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弘扬传统文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证明此时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这些法律规定()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C.促进了英国民主的发展 D.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禁止将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呈给罗马教廷,《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法律至上原则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11.瑞士画家贾科梅蒂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指示者》,没有精致的五官和表情,小脑袋,细长腿,躯体消瘦。这个瘦骨嶙峋的引路人站得笔直,头转向右边,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前方,左手高高扬起,仿佛在诉说人类的苦难、脆弱和无助。这幅作品的创作风格()A.注重表达人的感情 B.侧重揭示社会现实C.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感受 D.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没有精致的五官和表情,小脑袋,细长腿,躯体消瘦。这个瘦骨嶙峋的引路人站得笔直,头转向右边,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前方,左手高高扬起,仿佛在诉说人类的苦难、脆弱和无助”,并结合所学可知,瑞士画家贾科梅蒂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指示者》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现代主义绘画风格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感受,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里,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等,C项正确;“注重表达人的感情”属于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A项;“侧重揭示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B项;“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属于古典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D项。故选C项。12.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试图用“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实施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A.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 B.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至上C.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D.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答案〗B〖解析〗题干为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实行部分粮食禁运,但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说明虽然处于冷战期,但为了本国利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会与苏联进行商业贸易,体现出国家利益至上,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反映苏联粮食紧张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全球性粮食危机,排除C项;两个国家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体现其受国家利益影响而不是冷战思维,排除D项。故选B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材料二清末民初,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答案〗(1)服务对象不同,前者是普通民众,后者是皇室、贵族;主要功能不同,前者功能多样,后者单纯休闲娱乐;管理机构不同,前者是国家政府机构,后者是宫廷机构;经费保障不同,前者是政府和民间共同承担,后者是单一的皇室经费。(2)社会环境: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相对稳定,森林公园建设有一定进展;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森林公园建设停滞。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推动森林公园建设的有利因素;但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社会阶层分化较大,又制约森林公园建设的发展。政府力量: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以政府力量推进了森林公园建设;但各地政府对中央政令的落实情况不一,又制约了森林公园建设的推进。思想观念: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风尚的传入,国内城市规划理论的传承革新,推动了森林公园建设的进步;但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认知有限,使其难以融人大众生活。(3)人民至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解析〗(1)差异:根据材料一“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和“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可推出服务对象不同,前者是普通民众,后者是皇室、贵族;根据材料一“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可推出主要功能不同,前者功能多样,后者单纯休闲娱乐;根据材料一“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和材料一“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可推出经费保障不同,前者是政府和民间共同承担,后者是单一的皇室经费和管理机构不同,前者是国家政府机构,后者是宫廷机构。(2)因素:可从社会环境、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社会环境方面,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相对稳定,森林公园建设有一定进展;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森林公园建设停滞。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推动森林公园建设的有利因素;但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社会阶层分化较大,又制约森林公园建设的发展。政府力量:根据材料二“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可见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以政府力量推进了森林公园建设;但各地政府对中央政令的落实情况不一,又制约了森林公园建设的推进。思想观念:根据材料二“清末民初,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和材料二“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可推出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风尚的传入,国内城市规划理论的传承革新,推动了森林公园建设的进步;但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认知有限,使其难以融人大众生活。(3)先进理念:根据材料三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民至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学革命逐步将人从自然的物质约束与神的道德约束中解放出来,新的历史观随之登上舞台。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普遍规律的追求;二是对普遍价值的追求。正是得益于科学理性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普遍人性的探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由此形成了新价值观或道德观,即卢梭、伏尔泰等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历史规律信念、新道德观念与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物质财富的增长共同孕育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进步观。黑格尔强化了国家主义意识,马克思推动了世界主义理想。这些观念激励着人们为理想而奋斗,进而转化成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摘编自张文涛《西方历史观念的未来向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新的历史观"提取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观点:新史观与近代化相互促进。论述:新史观是近代化的产物。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成果,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途径;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历史观念的更新。新史观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黑格尔国家意识的强化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世界主义观念则促进了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综上所述,新史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世界的近代化发展相辅相成。(“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处理即可。由材料“历史规律信念、新道德观念与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物质财富的增长一道,孕育出影响深远的历史进步观”体现了世界近代化对历史观的影响;材料“这些观念激励着人们为理想而奋斗,进而转化成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强调历史观对世界近代化的影响。因此,可以拟定观点:新史观与近代化相互促进。论证环节,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科学革命、新的研究途径、经济发展等推动历史观念的更新,而新史观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黑格尔的国家主义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改变近代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结论环节,强调新史观与这一时期世界的近代化发展相辅相成。15.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瑞棻为推进变法维新奏上《请推广学校折》,阐述了当时教育制度中教学内容偏差、学业广而不精、重理论轻实践、读书只求登科以及培养人才数量有限等弊病,并总结出新式学堂设立二十多年来国家还是不能获得真正人才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建议。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重点提到了其在奏折中请建京师大学堂的建议,对他提出“一经五纬”即省府县开设学堂体制、设立藏书楼、创立仪器院、开设译书局、广立报馆和选派游历等教育改革方案,大部分予以批准并立即着手准备,教育改革之风由此席卷全国,最后体现在百日维新期间修改考试制度和建立全国学校体系的全面努力中。——程妙洪、吴小丽等《戊成变法中<请推广学校折>的主要思想与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中李瑞棻教育改革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成变法中李瑞棻教育改革思想的意义。〖答案〗(1)特点:以培养服务于国家的人才为中心,系统性强;注重解决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制度建设与规划。(2)意义:有利于改革的推进及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清末学术教育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有利于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瑞棻为推进变法维新奏上《请推广学校折》,阐述了当时教育制度中教学内容偏差、学业广而不精、重理论轻实践、读书只求登科以及培养人才数量有限等弊病,并总结出新式学堂设立二十多年来国家还是不能获得真正人才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以培养服务于国家的人才为中心,系统性强;注重解决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根据材料“……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重点提到了其在奏折中请建京师大学堂的建议,对他提出‘一经五纬’即省府县开设学堂体制、设立藏书楼、创立仪器院、开设译书局、广立报馆和选派游历等教育改革方案,大部分予以批准并立即着手准备……”,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理论与实践并重;根据材料“……教育改革之风由此席卷全国,最后体现在百日维新期间修改考试制度和建立全国学校体系的全面努力中”,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重视制度建设与规划。【小问2详析】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进教育近代化、改善清末学术教育环境、缓解清王朝统治危机等方面简析戊成变法中李瑞棻教育改革思想的意义。如:有利于改革的推进及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清末学术教育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有利于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二十世纪的东北亚,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前半个世纪烽火连绵,战乱频仍,每一次战争都导致了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停滞倒退。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战火在东北亚蔓延了整整半个世纪。战争的间隔时间相当短,长不过10几年,最短的仅隔5年。不仅频率快,而且规模大,甚至出现了像朝鲜战争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投入兵力也最多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后半个世纪当然也潜在着危机但相对安宁,东北亚各国都获得了和平建设的大好时机,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也最有前途的地区之一,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只要东北亚各国人民认真总结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教训和经验,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开创一个各方面差异虽大但能密切合作,共同繁荣的区域化经济结盟的新模式。相信这一模式的出现,将对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摘编自黄定天《二十世纪的东北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制约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因素。〖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对于殖民地的争夺;殖民主义者与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矛盾;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的对抗与较量;美国等大国的插手使地区冲突升级。(2)因素东北亚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东北亚各国之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政治矛盾;东北亚各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及生活方式差异较大;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很大;美国通过驻扎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渗透对这一地区施加影响。〖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所学列强对东北亚的侵略得出帝国主义列强对于殖民地的争夺;结合所学东北亚地区的矛盾得出殖民主义者与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矛盾;结合所学东北亚地区的社会制度得出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的对抗与较量;结合美国的霸权主义的影响得出美国等大国的插手使地区冲突升级。【小问2详析】结合所学东北亚的社会制度得出东北亚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结合所学东北亚的矛盾得出东北亚各国之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政治矛盾;结合所学东北亚的历史传统得出东北亚各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及生活方式差异较大;结合所学东北亚经济发展程度得出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很大;结合所学美国的霸权主义影响得出美国通过驻扎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渗透对这一地区施加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先后任翰林院检讨、翰林院纂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等职。他作为有志于用世的读书人,乐于结交西方传教士,接受新的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书籍、参加农业试验,为朝廷提供解决民怨的对策等实现经世致用的抱负。他用算学之法治水治田,以天文历学适时农务,以强兵治赋、治赋明农将农业与国防关联,在屯田、水利方面的理论总结与实务探究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编撰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著作,如《屯盐疏》《种棉花法》《甘薯疏》等,特别是被称之为“农业百科全书”的《农政全书》的出版,既有他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后的总结,又有对前人典籍的广泛搜集与分类汇辑,无论种植养殖,抑或围田屯垦,有图有文,有章有法,普及推广价值明显,文化积累意义卓然。——摘编自吴平《<农政全书>编辑思想浅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启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答案〗(1)贡献:翻译和介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著书立说,系统总结整理传统科技;学以致用,探索农业科学研究的方法;传承普及中国科技文化。(答出四点)(2)原因:西学东渐的影响;明清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徐光启个人的经历和抱负。〖解析〗(1)贡献:根据所学可以得出徐光启翻译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根据材料“编纂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著作”可以得出“著书立说,整理总结传统科技”根据材料“参加农业试验,将农业与国防关联”可以得出“学以致用,探索农业科学研究方法”根据材料“对前人典籍的广泛搜集与分类汇编”可以得出“传承普及传统科技文化”。原因:徐光启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科学成就,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概括,外因就是当时中国处于西学东渐的阶段,西方传教士带来了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这一时期,明朝的商品经济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明末清初之际,经世致用的思潮兴起,对徐光启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内因就是徐光启个人的才能与抱负。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1.“家”字在春秋以前仅有两个意思,分别是氏族宗庙、宗族。而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导致“家”的含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逐步瓦解 B.宗法制趋向完善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各国变法的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生产力大进步,推动者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革,逐渐产生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出现“家”含义变化的现象,C项正确;A项主要影响诸侯关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变法的影响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应从经济因素考虑,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到三国时期,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户主是户内的成年男性。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到三国时期伦理纲常逐渐地渗入到基层户籍管理中,C项正确;三国时期成年男性成为户主,不能说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排除A项;三国时期户籍管理制度处于发展中,排除B项;女性地位低只反映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据《元丰九城志》《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期的人口统计(单位:户)如下图。据此可推知当时()A.江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B.北方人口增长更加明显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D.人口流动激化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人口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期相比初期人口增加,且南方人口多于北方,反映出江南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南方人口增长更加明显,排除B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4.康熙帝晚年曾回忆说,当年辅政大臣索尼、鳌拜等人“迫朕杀”与之有怨的尚书苏纳海,他“并未依其言降旨”,索尼、鳌拜等依然宣称是其“旨意”,将苏纳海处绞。这一故事反映出康熙时期()A.专制皇权逐渐发展 B.朝廷决策缺乏效率C.军机处的权力扩大 D.内阁掌握政务大权〖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索尼、鳌拜等人在诛杀苏纳海时虽然没有得到康熙帝的同意,但依然要借助康熙帝的名义对苏纳海进行了绞杀,这说明只有借助皇权的名义才能完成对苏纳海的迫害,从而说明这一时期专制皇权是逐渐发展的,A项正确;索尼、鳌拜等人打击政敌必须借助皇帝的名义,说明专制皇权发展,并不能说明朝廷决策缺乏效率,而且康熙帝对诛杀苏纳海是不同意的,排除B项;军机处是雍正帝时才设立的,排除C项;康熙帝时期的内阁并不掌握政务大权,它始终也不是国家正式一级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为19世纪80年代中国国民总收入及部门收入统计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中国部门数量(千两白银)百分比(%)农业222994166.79非农业采矿业47800合计11088161.43合计33.21制造业1280003.84贸易2200006.59政府业务1640004.91其他54901616.44总计3338757100A.经济结构受到西方影响 B.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C.洋务运动目标基本实现 D.抵制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国采矿业、制造业、贸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经济结构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发生一定程度改变,A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业占中国国民总收入66.79%,非农业占中国国民总收入33.21%,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洋务运动目标基本实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抵制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A项。6.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A.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了使无产阶级加入到革命斗争中来,李大钊等人歌颂劳动者的价值,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十月革命”,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发生的时间为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与材料时间1918年11月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7.1941年,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收到来自干部、士兵和老百姓共5万多篇稿件(如下图所示)。这一写作运动()“冀中一日”写作运动部分来稿内容摘编◎站岗的60多岁老大伯坐在树荫底下,鼻孔里断断续续地哼着一首抗日歌曲。◎七八岁的孩子挺着胸膛站岗,见到生人,先问识字牌上的字,再检查通行证。◎一位八路军战士回家探亲,儿子称其“爹同志”,父亲回称“儿子同志”◎民众学习“唯物史观、中国革命与###”,识字“保卫麦收”“努力春耕”等A.抓住了抗日战争形势好转的时机 B.广泛传播了土地革命的方针C.增强了根据地军民政权认同感 D.有效提高了根据地文化水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中,干部、士兵和老百姓踊跃投稿,描述了抗日根据地在###领导下,团结抗日、移风易俗、发展文化教育等情况,刻画出了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欣欣向荣的局面,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政权认同感,C项正确;1941年抗日战争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且“抗日战争形势好转”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A项;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排除B项;发起“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是为了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史实,对于提高根据地文化水准直接作用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8.一份档案中记载了湖北省某地的地名变迁: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上述记载可以用于研究当地()A.农业合作化的进程 B.所有制结构的调整C.城乡间差距的缩小 D.城市化发展的状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可知当地已经由农村转变为城市建制,D项正确;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已经完成,排除A项;农村、城市建制的改变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无关,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9.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教育强调孩子对法律和公共生活的熟悉。据记载,儿子会在法庭集会时跟父亲去听公共辩论;若父亲是议员,则儿子可以跟父亲前往元老院,坐在大门旁边见习。这说明古罗马()A.教育过程重视经验的积累 B.强调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C.重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古罗马重视以真切参与实践来加强对后代的教育,这是重视经验积累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弘扬传统文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证明此时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这些法律规定()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C.促进了英国民主的发展 D.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禁止将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呈给罗马教廷,《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法律至上原则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11.瑞士画家贾科梅蒂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指示者》,没有精致的五官和表情,小脑袋,细长腿,躯体消瘦。这个瘦骨嶙峋的引路人站得笔直,头转向右边,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前方,左手高高扬起,仿佛在诉说人类的苦难、脆弱和无助。这幅作品的创作风格()A.注重表达人的感情 B.侧重揭示社会现实C.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感受 D.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没有精致的五官和表情,小脑袋,细长腿,躯体消瘦。这个瘦骨嶙峋的引路人站得笔直,头转向右边,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前方,左手高高扬起,仿佛在诉说人类的苦难、脆弱和无助”,并结合所学可知,瑞士画家贾科梅蒂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指示者》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现代主义绘画风格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感受,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里,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等,C项正确;“注重表达人的感情”属于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A项;“侧重揭示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B项;“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属于古典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D项。故选C项。12.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试图用“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实施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A.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 B.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至上C.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D.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答案〗B〖解析〗题干为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实行部分粮食禁运,但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说明虽然处于冷战期,但为了本国利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会与苏联进行商业贸易,体现出国家利益至上,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反映苏联粮食紧张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全球性粮食危机,排除C项;两个国家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体现其受国家利益影响而不是冷战思维,排除D项。故选B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材料二清末民初,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答案〗(1)服务对象不同,前者是普通民众,后者是皇室、贵族;主要功能不同,前者功能多样,后者单纯休闲娱乐;管理机构不同,前者是国家政府机构,后者是宫廷机构;经费保障不同,前者是政府和民间共同承担,后者是单一的皇室经费。(2)社会环境: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相对稳定,森林公园建设有一定进展;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森林公园建设停滞。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推动森林公园建设的有利因素;但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社会阶层分化较大,又制约森林公园建设的发展。政府力量: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以政府力量推进了森林公园建设;但各地政府对中央政令的落实情况不一,又制约了森林公园建设的推进。思想观念: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风尚的传入,国内城市规划理论的传承革新,推动了森林公园建设的进步;但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认知有限,使其难以融人大众生活。(3)人民至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解析〗(1)差异:根据材料一“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和“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可推出服务对象不同,前者是普通民众,后者是皇室、贵族;根据材料一“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可推出主要功能不同,前者功能多样,后者单纯休闲娱乐;根据材料一“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和材料一“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可推出经费保障不同,前者是政府和民间共同承担,后者是单一的皇室经费和管理机构不同,前者是国家政府机构,后者是宫廷机构。(2)因素:可从社会环境、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社会环境方面,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相对稳定,森林公园建设有一定进展;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森林公园建设停滞。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推动森林公园建设的有利因素;但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社会阶层分化较大,又制约森林公园建设的发展。政府力量:根据材料二“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可见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以政府力量推进了森林公园建设;但各地政府对中央政令的落实情况不一,又制约了森林公园建设的推进。思想观念:根据材料二“清末民初,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和材料二“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可推出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风尚的传入,国内城市规划理论的传承革新,推动了森林公园建设的进步;但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认知有限,使其难以融人大众生活。(3)先进理念:根据材料三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民至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学革命逐步将人从自然的物质约束与神的道德约束中解放出来,新的历史观随之登上舞台。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普遍规律的追求;二是对普遍价值的追求。正是得益于科学理性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普遍人性的探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由此形成了新价值观或道德观,即卢梭、伏尔泰等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历史规律信念、新道德观念与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物质财富的增长共同孕育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进步观。黑格尔强化了国家主义意识,马克思推动了世界主义理想。这些观念激励着人们为理想而奋斗,进而转化成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摘编自张文涛《西方历史观念的未来向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新的历史观"提取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观点:新史观与近代化相互促进。论述:新史观是近代化的产物。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成果,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途径;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历史观念的更新。新史观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黑格尔国家意识的强化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世界主义观念则促进了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综上所述,新史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世界的近代化发展相辅相成。(“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处理即可。由材料“历史规律信念、新道德观念与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物质财富的增长一道,孕育出影响深远的历史进步观”体现了世界近代化对历史观的影响;材料“这些观念激励着人们为理想而奋斗,进而转化成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强调历史观对世界近代化的影响。因此,可以拟定观点:新史观与近代化相互促进。论证环节,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科学革命、新的研究途径、经济发展等推动历史观念的更新,而新史观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黑格尔的国家主义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改变近代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结论环节,强调新史观与这一时期世界的近代化发展相辅相成。15.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瑞棻为推进变法维新奏上《请推广学校折》,阐述了当时教育制度中教学内容偏差、学业广而不精、重理论轻实践、读书只求登科以及培养人才数量有限等弊病,并总结出新式学堂设立二十多年来国家还是不能获得真正人才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建议。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重点提到了其在奏折中请建京师大学堂的建议,对他提出“一经五纬”即省府县开设学堂体制、设立藏书楼、创立仪器院、开设译书局、广立报馆和选派游历等教育改革方案,大部分予以批准并立即着手准备,教育改革之风由此席卷全国,最后体现在百日维新期间修改考试制度和建立全国学校体系的全面努力中。——程妙洪、吴小丽等《戊成变法中<请推广学校折>的主要思想与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中李瑞棻教育改革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成变法中李瑞棻教育改革思想的意义。〖答案〗(1)特点:以培养服务于国家的人才为中心,系统性强;注重解决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制度建设与规划。(2)意义:有利于改革的推进及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清末学术教育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有利于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瑞棻为推进变法维新奏上《请推广学校折》,阐述了当时教育制度中教学内容偏差、学业广而不精、重理论轻实践、读书只求登科以及培养人才数量有限等弊病,并总结出新式学堂设立二十多年来国家还是不能获得真正人才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以培养服务于国家的人才为中心,系统性强;注重解决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根据材料“……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重点提到了其在奏折中请建京师大学堂的建议,对他提出‘一经五纬’即省府县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