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需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可知,注重农业耕作技术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工具,故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耕作技术进步,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投入,故排除D项。2.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统治者经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消除社会矛盾 B.维护社会稳定C.实现土地国有 D.防止地方割据〖答案〗B〖解析〗根据“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限制土地兼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消除社会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限制土地兼并并不意味着实现土地国有,也不能防止地方割据,排除CD。故选B。3.秦朝《工律》中有这样的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每年至少应当校正一次。由此可见A.手工业完全由官府控制 B.政府对手工业严格管理C.秦朝手工业分工十分细 D.秦朝制定刑罚过于严苛〖答案〗B〖解析〗材料“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每年至少应当校正一次”反映出秦朝严格规定了器物制作标准,同时对衡器定期校正,由此可知,秦朝政府对手工业管理十分严格,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不代表官府垄断,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情况,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关于手工业的规定,而刑罚严苛主要是针对犯罪,二者主旨不符,故排除D。4.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据统计,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赋税制度发生变化C.农业经济比较发达 D.南方经济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可知,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国家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地区,故D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地位的提高,没有体现出农业经济发达,故C错误。5.下图是北宋时期不同时段政府征收的商税税额变化简图(单位:万贯)。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A.商业管理较唐代更规范 B.着手实施重商主义政策C.商品经济日渐发展繁荣 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衰退〖答案〗C〖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北宋政府征收的商税税额不断提升。这说明北宋商品经济日渐发展繁荣,故C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商业管理的情况,故A错误;中国古代未实行过重商主义政策,故B错误;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衰退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6.乾隆25年,为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官府仅保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清政府采取上述措施主要是为了A.维持天朝上国的威严 B.扩大朝贡贸易体系C.严格地限制对外贸易 D.禁绝中外之间联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为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可知,清政府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的目的是为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正确;闭关锁国并不能维护天朝上国的威严,排除A;闭关锁国不利于朝贡体系的扩大,排除B;闭关锁国是禁止官民私自出海,而非禁绝中外联系,排除D。7.下表是英国历史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注:价格指数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情况),表格显示的这一变化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A.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上升 B.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下降C.贸易中心逐渐转移 D.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逐步走高的价格指数可知,当时的英国正经历着价格革命,这场革命使得西欧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而资本主义则获得了加速发展,故选D;价格革命使得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而非上升,排除A;商业资产阶级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多,其实力是有所提升,而非下降,排除B;材料表现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8.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18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荷兰的世纪”主要依赖于()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商业贸易 D.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荷兰在17世纪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主要是由于它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故选C;早期新航路开辟时期,崛起的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荷兰,排除A;殖民扩张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共同因素,不是荷兰的主要依赖的方式,排除B;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应该是英国,排除D。9.“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这体现了工业革命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C.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D.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答案〗B〖解析〗“这样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这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B正确;材料没有世界市场形成、人们生活节奏和人们出行的信息,故ACD错误。10.在并购高峰年份(1898-1902年),美国被兼并的企业总数达到2653家,其中仅1898年因并购而消失的企业就达1028家。这表明当时美国A.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 B.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C.调整了生产组织形式 D.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答案〗C〖解析〗1898-1902年,美国被兼并的企业总数达到2653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垄断组织发展的结果,这表明当时美国调整了生产组织形式,故C正确;严重经济危机、瓜分世界狂潮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错误;材料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无关,故D错误。11.1913年,熊希龄在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时宣布:“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这一举措A.有助于民间资本的发展 B.打破了官僚资本的垄断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确保了政府的经济收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并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来看,这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正确;官僚资本产生于国民党统治时期,B排除;该措施与抵制外国资本无关,C排除;材料主要表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放手,而不是政府收入问题,D排除。故选A。12.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地区有426家民营工厂和企业迁到四川、湖南、广西、陕西等省。到1942年底,转移到后方的工厂发展到5266家,其中直接服务于军事的工厂有3195家,占工厂总数60.67%。民族工业内迁的主要作用是A.阻止日军对沿海的资源掠夺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C.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障碍 D.推动海外华侨投资国内的产业〖答案〗B〖解析〗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内迁有利于为抗战胜利保存物质力量,故选B项;民族工业内迁并不能阻止日军对沿海的资源掠夺,且和扫除民族工业发展障碍无关,排除AC;民族工业内迁并不是为了推动海外华侨投资国内产业,主要是为抗战做准备,排除D项。故选B。13.1910年12月15日,《申报》上刊登了两版广告,主要涉及保险、补品、酒器、洋行、药物、机器等方面的内容。这反映了A.报刊宣传服务于实业建设B.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趋势C.追求洋货已成为社会潮流D.百姓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答案〗B〖解析〗《申报》刊登的广告内容主要涉及保险、补品、酒器、洋行、药物、机器等方面,这些广告都是针对当时民众的生活进行宣传的,说明当时的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趋势,故选B项;保险不属于实业建设,故A项说法有误,故排除;当时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趋势,但不能说明追求洋货成为社会潮流,故排除C项;广告涉及的内容还有机器,并不能说明当时百姓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故排除D项。14.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运输方法运费运输方法运费肩挑34.0驴车18.0公路汽车30.0轻便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A.近代铁路获得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A〖解析〗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的费用低许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原因,A项正确;B项易错选,因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而表面理解,注意表格中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其同样不能作为得出C、D两项的依据。15.列宁针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指导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并提出处在相对弱势的无产阶级国家可以采取“退却和随机应变的策略”。下列符合他这一“策略”的是A.实行农业集体化 B.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C.实行余粮收集制 D.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答案〗D〖解析〗根据“处在相对弱势的无产阶级国家可以采取‘退却和随机应变的策略’”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新经济政策中杰出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故选D;实行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A;BC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16.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工业企业颁发“蓝鹰”标记,上面写着“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等话语,以资表彰鼓励。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管理的表现之一,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其主要措施是()A.实行“以工代赈”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C.发展“混合经济”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其主要内容是国家规定最低的住房、医疗、工资和教育等标准,通过税收缩小贫富差距,最大限度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等。福利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得到大力发展完善。所以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其主要措施就是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排除A项;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和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资本主义企业所有权已经分散,大量的小额股票持有者已变成了股份企业的共同占有者,这就是“人民资本主义”,材料不体现“人民资本主义”,排除B项;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材料不能体现市场调节,只体现了国家政策调节,排除C项。故选D项。18.1966年10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决议,批准了《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生产条例》,两个文件的核心是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这表明,当时苏联()A.正在实施经济领域的改革 B.工业生产取得巨大的成就C否定对经济进行集中管理 D.发生了严重社会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66年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共中央通过两个文件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这是苏联在经济领域的改革,说明正在实施经济领域的改革,A项正确;材料中的两份文件表明苏联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与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无关,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排除C项;当时苏联并未发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19.到1952年底,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占0.7%,私人资本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这种现状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 B.多种经济成分阻碍经济恢复C.经济恢复取得卓越成效 D.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52年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分散经营,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小农经济占主导,故排除A;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且多种经济成分均为经济恢复做出了相应贡献,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成分和结构情况,没有涉及经济成效情况,故排除C。20.据统计,1952年至1978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7%,而1979年至1984年平均每年递增6%。此变化主要得益于()A.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 B.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C.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9年以后,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B项正确;“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84年我国还未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21.1984年,中国政府全面放开小商品价格,同时取消了布票:1985年,粮食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同时,取消了国有和集体企业超产部分的价格限制,企业产品形成双轨并行的价格局面。上述举措A.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C.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D.进一步壮大了国有企业规模〖答案〗C〖解析〗据材料“全面放开小商品价格,同时取消了布票”“取消了国有和集体企业超产部分的价格限制,企业产品形成双轨并行的价格局面”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破计划经济的约束,让社会和市场去寻找供求关系,有利于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故选C;AB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2.邓小平同志谈道:“上海开放了,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由此可知,浦东的开发()A.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B.推动沿海开始建立经济技术开放区C.使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A〖解析〗邓小平的言论说明,浦东的开发和开放能够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格局,说明浦东开发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A正确;浦东开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B、C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是在21世纪初,排除。23.1968年7月1日,欧共体各国取消了与规定税率间的差距,共同体内部关税消除,与此同时,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欧共体这一做法()A.推动了成员国统一市场的发展 B.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总体发展C.巩固了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D.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欧共体各国取消了与规定税率间的差距,共同体内部关税消除,与此同时,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可以看出,欧共体形成了统一的关税,这有利于欧共体统一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欧共体关税的统一有利于欧共体成员国及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而非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关税的统一主要涉及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关系不大,而且当时欧洲尚未开启政治一体化进程,排除C项;当时欧共体的发展只是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并没有动摇美国的这一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24.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成立的宗旨是:取消贸易障碍,增加投资机会,对知识产权提供适当的保护,促进三边的、地区的以及多边的合作。目标是在15年内消除所有贸易壁垒。该经济组织是()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三边的”“15年内消除贸易壁垒”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三边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提出了“15年内消除所有贸易壁垒”的目标,C项正确;欧盟是欧洲国家间的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非单纯的经济组织,排除A项;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与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排除B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组织,没有“在15年内消除所有贸易壁垒”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25.2020年11月15日,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此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它的成立()A.表明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有利于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C.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D.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5个亚太国家”“从此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结合所学,可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它的成立有利于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B项正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东盟发起,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它是一个经过多轮谈判制定而成的多边协定,很难说清楚哪个或者哪些国家发挥主导作用,排除A项;世界经济仍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发展,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中国只是成员国之一,而且它是由东盟发起,经过多轮谈判制定而成的多边协定,不能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另外材料也不体现中国影响力是否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平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师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控制了棉布贸易。印度棉布热引起了英国毛纺织业的破产和失业,1721年,政府颁布进口禁令。印度棉布更多地销往非洲、美洲等市场。因民众对棉布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力纺纱机、“骡机”等专利技术设各不断涌现,到18世纪80年代,英国生产的棉布出口额的94%销售到了之前印度棉布所占领的市场。英国对原棉需求量的急剧上升,使越来越多的非洲奴隶被运往美洲的棉花种植园。……19世纪,随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加强,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英国棉布便顺理成章地取代印度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摘编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种植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取代印度棉布主导地位的原因。〖答案〗(1)作用: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促进棉纺织业迅猛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促使中国棉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2)原因: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政府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棉布生产;生产技术的进步,大机器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拥有广阔殖民地和充足的原料;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印度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解析〗(1)“作用”,根据材料信息“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平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得出: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由材料信息“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得出:提高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由材料信息“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师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得出:促进棉纺织业迅猛发展、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由材料信息“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得出:促使中国棉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控制了棉布贸易”得出: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由材料信息“1721年,政府颁布进口禁令”得出:政府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棉布生产;由材料“因民众对棉布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力纺纱机、‘骡机’等专利技术设各不断涌现”得出:生产技术的进步,大机器生产;由材料信息“19世纪,随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加强,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得出:拥有广阔殖民地和充足的原料、印度传统经济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印度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1935年4月罗斯福总统建立了重新安置局,向贫穷农民、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及技术支持,该计划使12000万户无土地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其中也包括黑人农民。——摘编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材料二在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答案〗(1)内容:限制农业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缓和社会矛盾。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影响: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设备、技术和人才;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解析〗【小问1详析】内容:据材料一“限额耕种”“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可得限制农业生产,提供补贴;据材料一“向贫穷农民、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及技术支持”可得政府贷款,缓和社会矛盾。

特点:据材料中的政府、《农业调整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特点为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小问2详析】直接原因:依据材料二“在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影响:据材料二“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可得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设备、技术和人才;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军事企业始创于19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以民用企业求富,其重大成就为:1872年设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1877年设立于溧州的开平矿务局;1887年设立的漠河金矿;1880年修筑的唐山-胥各庄铁路(后扩展为天津-山海关铁路);1882年设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毁于战火,重建后更名为华盛纺织总厂);1889年设立的湖北织布官局。此外,还有火柴业、电报业局等。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低于同期全国增长幅度。——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及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特点和影响。〖答案〗(1)目的:实现“求富”,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意义: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与方式,推动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2)特点:重点建设东北工业基地;投资项目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未重视东南沿海地区。影响:初步改变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落后面貌,建设了一批新兴城市,推动了全国工业的均衡发展;没有利用东部沿海的经济优势,全国投资比例不均衡,造成生产效益不高。〖解析〗【小问1详析】目的:根据材料“以民用企业求富”可知民用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求富;根据材料“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可知其目的一定程度为了抵御列强经济侵略;根据材料“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结合所学可知其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军事企业燃料、运输问题。积极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民用企业引用西方先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促进经济近代化,有利于社会转型。【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分布在东北,同时兼顾中西部地区,未重视沿海地区。影响: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把重心放在东北同时兼顾内地,一方面有利于接受苏联援助,同时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工业均衡发展;根据材料“此时期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可知“一五”计划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和“上海、天津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低于同期全国增长幅度”可知,“一五”计划没有利用沿海经济优势,造成比例不均衡,生产效益不高。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创伤,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重建本国的经济。在恢复本国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二是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三是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前共产主义国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它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度发展尤为迅速。——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的因素。〖答案〗(1)举措: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意义: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预防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总额的增长;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2)因素: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方式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举措:根据“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及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根据“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及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根据“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即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意义:根据“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可知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预防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总额的增长;通过建立国际性的货币金融组织和国际性的贸易组织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小问2详析】因素:根据“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可知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可知指令性经济的垮台;根据“在前共产主义国家”即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根据“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可知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根据“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可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方式的发展。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需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可知,注重农业耕作技术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工具,故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耕作技术进步,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投入,故排除D项。2.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统治者经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消除社会矛盾 B.维护社会稳定C.实现土地国有 D.防止地方割据〖答案〗B〖解析〗根据“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限制土地兼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消除社会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限制土地兼并并不意味着实现土地国有,也不能防止地方割据,排除CD。故选B。3.秦朝《工律》中有这样的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每年至少应当校正一次。由此可见A.手工业完全由官府控制 B.政府对手工业严格管理C.秦朝手工业分工十分细 D.秦朝制定刑罚过于严苛〖答案〗B〖解析〗材料“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每年至少应当校正一次”反映出秦朝严格规定了器物制作标准,同时对衡器定期校正,由此可知,秦朝政府对手工业管理十分严格,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不代表官府垄断,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情况,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关于手工业的规定,而刑罚严苛主要是针对犯罪,二者主旨不符,故排除D。4.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据统计,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赋税制度发生变化C.农业经济比较发达 D.南方经济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可知,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国家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地区,故D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地位的提高,没有体现出农业经济发达,故C错误。5.下图是北宋时期不同时段政府征收的商税税额变化简图(单位:万贯)。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A.商业管理较唐代更规范 B.着手实施重商主义政策C.商品经济日渐发展繁荣 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衰退〖答案〗C〖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北宋政府征收的商税税额不断提升。这说明北宋商品经济日渐发展繁荣,故C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商业管理的情况,故A错误;中国古代未实行过重商主义政策,故B错误;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衰退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6.乾隆25年,为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官府仅保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清政府采取上述措施主要是为了A.维持天朝上国的威严 B.扩大朝贡贸易体系C.严格地限制对外贸易 D.禁绝中外之间联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为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可知,清政府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的目的是为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正确;闭关锁国并不能维护天朝上国的威严,排除A;闭关锁国不利于朝贡体系的扩大,排除B;闭关锁国是禁止官民私自出海,而非禁绝中外联系,排除D。7.下表是英国历史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注:价格指数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情况),表格显示的这一变化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A.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上升 B.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下降C.贸易中心逐渐转移 D.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逐步走高的价格指数可知,当时的英国正经历着价格革命,这场革命使得西欧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而资本主义则获得了加速发展,故选D;价格革命使得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而非上升,排除A;商业资产阶级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多,其实力是有所提升,而非下降,排除B;材料表现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8.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18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荷兰的世纪”主要依赖于()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商业贸易 D.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荷兰在17世纪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主要是由于它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故选C;早期新航路开辟时期,崛起的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荷兰,排除A;殖民扩张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共同因素,不是荷兰的主要依赖的方式,排除B;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应该是英国,排除D。9.“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这体现了工业革命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C.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D.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答案〗B〖解析〗“这样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这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B正确;材料没有世界市场形成、人们生活节奏和人们出行的信息,故ACD错误。10.在并购高峰年份(1898-1902年),美国被兼并的企业总数达到2653家,其中仅1898年因并购而消失的企业就达1028家。这表明当时美国A.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 B.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C.调整了生产组织形式 D.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答案〗C〖解析〗1898-1902年,美国被兼并的企业总数达到2653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垄断组织发展的结果,这表明当时美国调整了生产组织形式,故C正确;严重经济危机、瓜分世界狂潮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错误;材料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无关,故D错误。11.1913年,熊希龄在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时宣布:“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这一举措A.有助于民间资本的发展 B.打破了官僚资本的垄断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确保了政府的经济收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并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来看,这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正确;官僚资本产生于国民党统治时期,B排除;该措施与抵制外国资本无关,C排除;材料主要表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放手,而不是政府收入问题,D排除。故选A。12.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地区有426家民营工厂和企业迁到四川、湖南、广西、陕西等省。到1942年底,转移到后方的工厂发展到5266家,其中直接服务于军事的工厂有3195家,占工厂总数60.67%。民族工业内迁的主要作用是A.阻止日军对沿海的资源掠夺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C.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障碍 D.推动海外华侨投资国内的产业〖答案〗B〖解析〗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内迁有利于为抗战胜利保存物质力量,故选B项;民族工业内迁并不能阻止日军对沿海的资源掠夺,且和扫除民族工业发展障碍无关,排除AC;民族工业内迁并不是为了推动海外华侨投资国内产业,主要是为抗战做准备,排除D项。故选B。13.1910年12月15日,《申报》上刊登了两版广告,主要涉及保险、补品、酒器、洋行、药物、机器等方面的内容。这反映了A.报刊宣传服务于实业建设B.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趋势C.追求洋货已成为社会潮流D.百姓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答案〗B〖解析〗《申报》刊登的广告内容主要涉及保险、补品、酒器、洋行、药物、机器等方面,这些广告都是针对当时民众的生活进行宣传的,说明当时的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趋势,故选B项;保险不属于实业建设,故A项说法有误,故排除;当时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趋势,但不能说明追求洋货成为社会潮流,故排除C项;广告涉及的内容还有机器,并不能说明当时百姓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故排除D项。14.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运输方法运费运输方法运费肩挑34.0驴车18.0公路汽车30.0轻便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A.近代铁路获得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A〖解析〗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的费用低许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原因,A项正确;B项易错选,因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而表面理解,注意表格中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其同样不能作为得出C、D两项的依据。15.列宁针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指导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并提出处在相对弱势的无产阶级国家可以采取“退却和随机应变的策略”。下列符合他这一“策略”的是A.实行农业集体化 B.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C.实行余粮收集制 D.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答案〗D〖解析〗根据“处在相对弱势的无产阶级国家可以采取‘退却和随机应变的策略’”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新经济政策中杰出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故选D;实行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A;BC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16.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工业企业颁发“蓝鹰”标记,上面写着“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等话语,以资表彰鼓励。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管理的表现之一,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其主要措施是()A.实行“以工代赈”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C.发展“混合经济”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其主要内容是国家规定最低的住房、医疗、工资和教育等标准,通过税收缩小贫富差距,最大限度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等。福利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得到大力发展完善。所以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其主要措施就是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排除A项;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和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资本主义企业所有权已经分散,大量的小额股票持有者已变成了股份企业的共同占有者,这就是“人民资本主义”,材料不体现“人民资本主义”,排除B项;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材料不能体现市场调节,只体现了国家政策调节,排除C项。故选D项。18.1966年10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决议,批准了《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生产条例》,两个文件的核心是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这表明,当时苏联()A.正在实施经济领域的改革 B.工业生产取得巨大的成就C否定对经济进行集中管理 D.发生了严重社会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66年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共中央通过两个文件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这是苏联在经济领域的改革,说明正在实施经济领域的改革,A项正确;材料中的两份文件表明苏联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与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无关,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排除C项;当时苏联并未发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19.到1952年底,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占0.7%,私人资本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这种现状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 B.多种经济成分阻碍经济恢复C.经济恢复取得卓越成效 D.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52年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分散经营,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小农经济占主导,故排除A;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且多种经济成分均为经济恢复做出了相应贡献,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成分和结构情况,没有涉及经济成效情况,故排除C。20.据统计,1952年至1978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7%,而1979年至1984年平均每年递增6%。此变化主要得益于()A.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 B.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C.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9年以后,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B项正确;“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84年我国还未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21.1984年,中国政府全面放开小商品价格,同时取消了布票:1985年,粮食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同时,取消了国有和集体企业超产部分的价格限制,企业产品形成双轨并行的价格局面。上述举措A.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C.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D.进一步壮大了国有企业规模〖答案〗C〖解析〗据材料“全面放开小商品价格,同时取消了布票”“取消了国有和集体企业超产部分的价格限制,企业产品形成双轨并行的价格局面”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破计划经济的约束,让社会和市场去寻找供求关系,有利于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故选C;AB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2.邓小平同志谈道:“上海开放了,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由此可知,浦东的开发()A.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B.推动沿海开始建立经济技术开放区C.使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A〖解析〗邓小平的言论说明,浦东的开发和开放能够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格局,说明浦东开发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A正确;浦东开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B、C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是在21世纪初,排除。23.1968年7月1日,欧共体各国取消了与规定税率间的差距,共同体内部关税消除,与此同时,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欧共体这一做法()A.推动了成员国统一市场的发展 B.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总体发展C.巩固了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D.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欧共体各国取消了与规定税率间的差距,共同体内部关税消除,与此同时,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可以看出,欧共体形成了统一的关税,这有利于欧共体统一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欧共体关税的统一有利于欧共体成员国及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而非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关税的统一主要涉及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关系不大,而且当时欧洲尚未开启政治一体化进程,排除C项;当时欧共体的发展只是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并没有动摇美国的这一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24.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成立的宗旨是:取消贸易障碍,增加投资机会,对知识产权提供适当的保护,促进三边的、地区的以及多边的合作。目标是在15年内消除所有贸易壁垒。该经济组织是()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三边的”“15年内消除贸易壁垒”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三边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提出了“15年内消除所有贸易壁垒”的目标,C项正确;欧盟是欧洲国家间的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非单纯的经济组织,排除A项;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与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排除B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组织,没有“在15年内消除所有贸易壁垒”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25.2020年11月15日,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此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它的成立()A.表明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有利于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C.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D.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5个亚太国家”“从此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结合所学,可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它的成立有利于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B项正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东盟发起,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它是一个经过多轮谈判制定而成的多边协定,很难说清楚哪个或者哪些国家发挥主导作用,排除A项;世界经济仍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发展,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中国只是成员国之一,而且它是由东盟发起,经过多轮谈判制定而成的多边协定,不能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另外材料也不体现中国影响力是否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平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师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控制了棉布贸易。印度棉布热引起了英国毛纺织业的破产和失业,1721年,政府颁布进口禁令。印度棉布更多地销往非洲、美洲等市场。因民众对棉布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力纺纱机、“骡机”等专利技术设各不断涌现,到18世纪80年代,英国生产的棉布出口额的94%销售到了之前印度棉布所占领的市场。英国对原棉需求量的急剧上升,使越来越多的非洲奴隶被运往美洲的棉花种植园。……19世纪,随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加强,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英国棉布便顺理成章地取代印度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摘编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种植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取代印度棉布主导地位的原因。〖答案〗(1)作用: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促进棉纺织业迅猛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促使中国棉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2)原因: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政府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棉布生产;生产技术的进步,大机器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拥有广阔殖民地和充足的原料;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印度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解析〗(1)“作用”,根据材料信息“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平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得出: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由材料信息“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得出:提高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由材料信息“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师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得出:促进棉纺织业迅猛发展、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由材料信息“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得出:促使中国棉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控制了棉布贸易”得出: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由材料信息“1721年,政府颁布进口禁令”得出:政府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棉布生产;由材料“因民众对棉布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力纺纱机、‘骡机’等专利技术设各不断涌现”得出:生产技术的进步,大机器生产;由材料信息“19世纪,随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加强,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得出:拥有广阔殖民地和充足的原料、印度传统经济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印度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1935年4月罗斯福总统建立了重新安置局,向贫穷农民、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及技术支持,该计划使12000万户无土地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其中也包括黑人农民。——摘编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材料二在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答案〗(1)内容:限制农业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缓和社会矛盾。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影响: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设备、技术和人才;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解析〗【小问1详析】内容:据材料一“限额耕种”“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可得限制农业生产,提供补贴;据材料一“向贫穷农民、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及技术支持”可得政府贷款,缓和社会矛盾。

特点:据材料中的政府、《农业调整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特点为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小问2详析】直接原因:依据材料二“在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影响:据材料二“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可得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设备、技术和人才;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军事企业始创于19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