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猫》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细腻的心理刻画;

3.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细腻的心理刻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猫吗?(图片出示)瞧,这些猫真可爱!其实,不仅我们喜爱猫,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都喜欢与猫结友: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和猫一起散步;海明威在猫的陪伴下完成著名小说《战地钟声》;英国首相丘吉尔为猫立下遗嘱……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在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他的猫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由图片、名人与猫的趣事引入,到郑振铎先生家“永不养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设置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曾积极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和各种反帝爱国运动。

三、预习检测

四、默读,感知养猫经历

(过渡语:让我们深入文本,仔细聆听作者和猫之间的动人故事,感受郑振铎先生的家庭琐事。请大家明确要求,默读文章,圈划重点语句,完成相关任务。)

1.在预习三读的基础上,再次默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重点语句。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自学提示:概括文章内容一般方法“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表现了/表达了……"

格式:人物+事件及结果)

学生交流明确:文中的句子是“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自己的话概括: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本文围绕作者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又按时间顺序排列,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亡失---复得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五、自学,探究特点各异

(过渡语:作者笔下的三只猫各有怎样的特点和命运呢?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2.跳读,体会情感波澜起伏找出作者养猫过程中表示心情的语句,大声朗读体会作者养猫之乐。

(自学提示: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用“□"圈出写猫来历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猫的语句(外形、性情);用“—"划出猫在“我”家地位语句;用“○"圈住写猫结局的语句。)

(生互相交流,师引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在那里晒太阳"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吃得胖胖的"

在家中的地位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小结:

作者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三只猫,让我们体会到他们虽外形不同,性情各异,但他们同样有生命之美,然而它们的结局都是死亡或失踪。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猫的命运之悲。

六、品读,体会情感波澜起伏

(过渡语:过程总是快乐的,作者在养猫的过程中也曾有过短暂的快乐,但每一次失去也让他无比痛心,文中作者的感情波澜起伏,你能从文中划出生动细腻描写心理的句子吗?)

3.找出作者养猫过程中表示心情的语句,大声朗读体会作者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以读代析,体会作者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小结:

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要“率真"。读这些句子,我们真的体会到了那种平淡中的哀愁。

七、思考,明主旨,悟哲理

(过渡语:三次养猫,情趣不同,结局不同,心情也不同。对于前两只猫,失之痛,是因为爱之深。对于第三只猫,“我们”一直不曾喜爱过,可是它的死亡让“我"最难过,仅仅是因为它死了吗?)

4.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的多”这是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小组可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主旨: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主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但在思想上他却又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而《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明确:

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通过三只猫的故事,发出深切的悔恨,呼吁社会平等、公道,呼吁人们同情弱小,谴责霸权。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与郑振铎同时代的鲁迅、郁达夫等很多作家都是严于律己,勇于自省,敢于揭开自己心灵的疮疤,呼吁人们勇敢追求平等自由,同情弱小,谴责霸权。

八、拓展延伸,谈启示

(过渡:其实,作者不仅仅是在写猫,而是借第三只猫被我的偏见,我的主观臆断冤死后的忏悔,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同情无辜。这个事件,是不是也引发我们的反思呢?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启示。)

5.从这个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谈。

角度提示:

A.家人对猫的不同态度;

B.“我"处理事件时的态度;

C.人类与猫的强弱对比;

D.“我”过后的反思。

学生交流:

1)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判断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2)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应该弄清事实,实事求是,冷静处理。

3)无论对待谁,都应该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4)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或事物时,应该平等、友爱,不应该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虐待他们。

5)生活中,要严于律己,要勇于自省。

九、梳理小结

文章以猫写人,用猫的世界折射世态人情。作者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人物曲折的情感波澜,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告诉我们应该平等待人,尊重生命,不断自省,防止因为私心、偏见造成悲剧。(学生归纳,教师引导)

十、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生动细致描写猫的语句;

2.运用圈点勾画、做摘录与概括的方法,课外阅读夏丐尊的《猫》、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