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届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届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届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届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我说过,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比如,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华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都反对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摘编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文化的意义,在于总结人类生活实践的历史经验、引导实践主体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改变世界和改易人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类新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文化人”,造就新时代的实践主体。马克思认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个人的充分发展”是“最大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就必须培养兼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素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深刻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常与变;“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我们要在具体实践中把“两个结合”的思想内化,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现实主体的德性,形成新时代实践主体的浩然正气、崇高境界和思想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化成天下”,体现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过程。人类社会有机体是一定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与文化形态相互交织、互动的整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之中,渗透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之中,引导中华民族创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创新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等问题的普遍智慧和生机活力,是“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的文化表达。从人类文明史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扬弃人类在“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等历史阶段的文明成果,不断创造“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提供化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精神危机等尖锐挑战的中国方案,回答人类走出资本主义、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摘编自杜运辉《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旦在中华文明基础上思考问题,就理解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明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华文明这一观点。B.中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来源不同,二者又在理论色彩、深度诸方面存在差异,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提供了可能。C.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借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生产力关系的论断,从历史角度把握中国的常与变,去造就新时代实践主体。D.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指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现代文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个结合”是一种规律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理解。B.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这是二者“结合”的必然性的结果。C.“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形态的重要内容,事关文化创新创造。D.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扬弃人类一些文明成果,体现出人与物的辩证统一。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对“两个结合”的具体内容展开论证,条理清晰。B.材料一第四段运用排比,既突出中华文明全面、跨越式发展,也增强了论证气势。C.材料二引用马克思、习近平相关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进行了深入论证。D.材料二第四段在论证时侧重人类文明史角度,揭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意义。4.材料一第四段使用“拼盘”“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等词语,请整体分析其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二者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分别通过哪些内容来表明有关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太行山上的夜莺关仁山他像一只夜莺,走到哪里哪里就亮起来。周合伟出生在保定市阜平县吴王口村,笔名冷山。冷山个头不高,白白的脸庞,大大的眼睛,自带微卷的黑发,朴素中透着贵气,孤独中透着文气,厚实,庄重,飘逸。他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后在景德镇创办了陶艺公司。冷山虽然不是纯粹的油画家,但是他有文化情怀,回故乡搞文化扶贫的想法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应该抓住的机遇。几年前他在景德镇聚餐,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自己的家乡阜平,去看望骆驼湾和顾家台的困难群众,冷山激动了好几天:“阜平要变了,我应该为老家做点事。”他并不匆匆,而是细细准备,虽然艺术乡建自己是个新兵,但时代的条件和机遇不可错过。二○一九年正月,雪花飞扬,龙泉关镇刘俊亮书记带冷山到了黑崖沟。看见这高山、这村庄、这山坡上的樱桃园、这高耸的大桥,他眼睛一亮,双手有些颤抖,仿佛未来激动人心的日子已经在眼前展开。这一刻,他想承担点什么,既是黑崖沟需要自己,也是自己需要黑崖沟。妻子常常责怪他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难道不好吗?尽管理想主义时代结束了,但是阜平红色的文化滋养了他,用他的知识回报故乡,是他心中永久的理想。回到家,冷山把这个想法一说,家里即刻炸了锅。父亲差点儿栽倒,大声吼:“你个大学生,毕业以后在外混得好好的,回黑崖沟扶贫?你的前途不就完了吗?”冷山梗着脖子犟:“你说啥是前途?”父亲喊道:“啥叫前途?前途就是有钱就图。啥叫理想?理想就是有利就想!”他的声音里有杂音,呼噜呼噜的。冷山对父亲的话失望至极,他的脑袋像撞上了什么东西,顿时一阵迷糊。母亲深深叹息一声,坐在炕沿儿上,默默无语。丈夫的意见,她也有同感,毕竟贫困之家培养个大学生不容易,既然在城市里已经安家生子,就过一种世俗而幸福的生活。听说他回到黑崖沟文化扶贫,母亲的心也彻底乱套了。扶贫,当娘的没有意见,为人行善,是他们祖上的家风,如今家里过上了好日子,不就是靠党和政府扶贫吗?土地流转、菌菇大棚,这可是政府干的事,你一个个人怎么扶贫?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儿子的选择,在她看来不可思议。冷山脸色慌慌地站在屋里,懵了。父亲喊:“咱把丑话说前头,你要是任性胡来可不行!”他呼呼喘着,内心是心疼的、难过的。一瞬间,冷山心中是孤单的,孤单不是寂寞,而是无奈的寂寥。其实,景德镇那里有许多让他牵肠挂肚的事,公司怎样继续经营?家庭怎么处理?女儿培养怎么办?这些都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人生有得就有失。屋里沉默了,房间弥漫着看不清的白气。冷山望着纠结的母亲,母亲的脸又幻化出奶奶的模样。他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村里一户邻居,常常找奶奶借盐吃,奶奶从来没有让人家空过手。那人前脚刚走,小冷山仰着脖子问:“奶奶,他家为啥老借盐?借了也不还!以后不能再借他们啦!”奶奶训斥他:“你不懂,人家不到穷得活不下去的地步,怎么会张嘴借盐呢?”小冷山接着问:“她为啥不管别人家借?我家也不富裕啊!”奶奶微笑着说:“傻孩子,也就奶奶心眼儿好,别人不会借给她!”此时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奶奶就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小山村的人心。奶奶去世的时候,乡亲们都来参加葬礼。奶奶留给自己的是一笔精神财富:自强,悲悯,助人。对弱者的体恤和帮助,不正是你今天要追求的吗?山里天黑得早,这些折磨、狂热、犹豫使冷山彻夜难眠。他一骨碌爬起来,独自沿着村子走了几圈儿,两眼迷迷瞪瞪。表面来看,村里人以为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看破红尘、自命不凡的家伙!其实不然,他只是要完成一种精神的还乡。在南京读大学的时候,冷山读了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虽然出身贫穷,平凡却不平庸,不甘受命运摆布,在苦难中奋起,即使失败了,也有勇气面对生活的担当,获得了劳动者的尊严。自己虽然也是草根,生活的路有困难,有坎坷,但不绝望,不气馁。虽然开了公司,也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从小到大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跟着父母,唯一不缺的一样东西,就是爱,爱让他充实,让他富有。他到黑崖沟文化扶贫,带给乡亲们的不是钱,是人的精神,是美好情怀,是爱心!风停在唇边,突然没有安全感,需要大山的拥抱,但冷山有了莫名的兴奋。他不要那一套泛泛之谈,他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做一个创造历史的人!天亮了,村里最后一遍鸡叫,冷山回家了,见到父亲,他不再与父亲争吵。父亲是勤劳的,他敬重父亲。如果他是一棵成材的树,父亲就是土壤、铺路石,是泥土里的根,他慢慢就会想通的。冷山内心已经决定:回到阜平,回到黑崖沟。因孩子老婆都在南京,春节一过,冷山就准备开车回南京了。母亲佝偻着腰望他,他摇下车窗向母亲招手,汽车缓缓离开,他远远地看见母亲头顶飘着一柱灰白的炊烟。炊烟缓缓散到空中,消失在山顶,一股说不出来的温暖和甜蜜,刹那间涌上他的心头,忍不住鼻子一酸,几乎要哭了。永远叫我动情依恋的太行山啊!等着我,我很快就回来啦!(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把冷山比作夜莺,蕴含颂扬之意,“亮起来”暗示他的文化扶贫工作将取得成效,有助于家乡人民摆脱文化贫穷。B.曾经的理想主义时代结束了,但冷山把用知识回报故乡作为自己的理想,赋予了“理想主义”新的时代内涵。C.父亲对“前途”“理想”两个词语的解释充满了现实意味,他对冷山的决定是不理解的,也是坚决反对的。D.冷山准备开车回南京时看到炊烟,几乎要哭了,因为他感动于家乡的温暖和甜蜜,也因家人的反对内心充满委屈。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对冷山的外貌描写,彰显了冷山独特的气质,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展现了人物执着坚定的性格特征。B.冷山扶贫的想法遭到父亲和母亲的反对,这里通过外在冲突的描写强化了冷山内心的矛盾,反映了他做决定的艰难。C.文中将奶奶比作照亮了小山村人心的蜡烛,体现奶奶为人行善、甘于奉献的精神,而这也是冷山决定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尽力的原因之一。D.本文的语言具有写实性和抒情性的特点,将叙事、抒情结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好地彰显了精神扶贫这一主题。8.本文第四段写冷山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去他的家乡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本结尾写冷山离开故乡的场景,体现了他对太行山的一片深情。学校“光影翰墨”社团想将这场面拍成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填写以下表格。(6分)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背景音乐特点(4个字)(1分)①远镜头苍山起伏,村庄错落,白云悠悠,炊烟袅袅特写镜头:人物神情(10字以内)(2分)②画外音(60字以内)(3分)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成公十六年九月,晋人执季文子①于苕丘。公还,待于郓,使子叔声伯②请季孙于晋。郤犨③曰:“苟去仲孙蔑而止季孙行父,吾与子国,亲于公室。”对曰:“若去蔑与行父,是大弃鲁国而罪寡君也。若犹不弃,而惠微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晋君。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若朝亡之,鲁必夕亡。以鲁之密迩仇雠,亡而为雠,治之何及?”郤犨曰:“吾为子请邑。”对曰:“婴齐,鲁之常隶也,敢介大国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请若得所请吾子之赐多矣又何求?”范文子谓栾武子曰:“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谋国家不贰,图其身不忘其君。若虚其请,是弃善人也。子其图之!”乃许鲁平,赦季孙。(节选自《左传·成公》)材料二:子叔声伯如晋谢季文子,郤犨欲予之邑,弗受也。归,鲍国谓之曰:“子何辞苦成叔之邑,欲信让耶?抑知其不可乎?”对曰:“吾闻之,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夫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其不存也,亡无日矣。譬之如疾,余恐易焉。苦成氏有三亡:少德而多宠,位下而欲上政,无大功而欲大禄,皆怨府也。其君骄而多私,胜敌而归,必立新家④。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旧;因民,非多怨民无所始。为怨三府,可谓多矣。其身之不能定,焉能予人之邑!”鲍国曰:“我信不若子,若鲍氏有衅,吾不图矣。今子图远以让邑,必常立矣。”(节选自《国语·鲁语》)【注】①季文子:季孙行父,与后文的仲孙蔑,均为鲁国重臣。②子叔声伯:鲁国大夫,又称仲婴齐。③郤犨:又称苦成叔,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后文出现的范文子与栾武子,均为晋国重臣。④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这里指卿大夫。新家,即封新大夫。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承寡君之命A以请B若得C所D请E吾子F之赐G多矣H又何求?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文中指给予,与《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思相同。B.相,文中指辅助,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相”意思不同。C.谢,文中指谢罪,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意思相同。D.衅,文中指征兆、事端,与《齐桓晋文之事》“将以衅钟”的“衅”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叔声伯认为仲孙蔑和季孙行父都是关乎鲁国兴亡的重臣,失去二人鲁国势必灭亡,一旦鲁国灭亡,对于晋国而言就增加了外部仇敌的力量。B.范文子认为应该释放季孙行父,是因为季孙行父是鲁国重臣,对于这样地位尊贵的人,应该放他走,以维护晋国“重义”的名声。C.子叔声伯认为郤犨很快就会败亡,其原因有:缺少德行却多受晋君宠爱,地位不高却想干预国政,没有大功却要丰厚的俸禄。D.鲍国反思自身,为声伯的见识所折服,他表示自己不能像声伯一样见微知著,深谋远虑,也相信声伯可以保持住尊贵的地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谋国家不贰,图其身不忘其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鲍国谓之曰:“子何辞苦成叔之邑,欲信让耶?抑知其不可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季文子最后能够重新回到鲁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永倅周敦颐虞部①赵抃君去濂溪湖外行,倅藩仍喜便乡程。九疑②南向参空碧,二水③秋临彻底清。诗笔不闲真吏隐,讼庭无事洽民情。霜鸿已到衡阳转,远绪凭谁数寄声。【注】①“永倅”即永州通判,周敦颐以虞部员外郎的身份调任永州通判,永州与周敦颐的故乡道州紧邻。②九疑:指九嶷山,在道州。③二水:指潇水与湘水,二水会合于永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因周敦颐即将到永州任职而替他感到高兴,可见二人关系亲厚。B.诗人认为道州九嶷山虽风景秀美,却远不敌永州潇水、湘水那般美丽。C.诗人与友人分别,表现出浓浓的不舍,他希望周敦颐到任后能频寄书信。D.尾联以“霜鸿已到”巧妙点明时节已为深秋,与上文“二水秋临”相呼应。16.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笔下周敦颐的形象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想象取道水路,归去时满心喜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有的人过分地爱树,“______,______”写出了他植者通过伤害自己所种的树来验看其是否成活的行为。(3)学校组织诗会,你引用古人的诗文“______,______”,来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月夜之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跫音就已经响起。①大地还是一片沉寂,随着日子的深入,使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擦拭着清新。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滑翔一段,激起如雪的水花和急速的波浪,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再冒出灰灰绿绿的身子来。这在冬天是难得一见的。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叫时光变得灵动起来。因为燕子、寿带、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当仁不让做起了主角。它们尽可能组成团队,斜斜地掠过空中,又急急降落在田野和山坡。②它们还喜欢选晴好的一个中午,在屋檐上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那些鸣叫有些嘈杂,但音色褪尽了凛冽天气里的喑哑和低沉,变得圆溜起来,把一个院子浸染得暖暖和和的。至于喜鹊,很明显,身子变圆润了,长长的尾巴翘得老高了,那么一上一下地抖动,颇有劲道,很骄傲的样子。③顶着“百舌鸟”光环,乌鸫每天不敢闲着,除了在觅食以外,就是反复练习和表演歌唱。各种唱法十分娴熟,声音婉转如在吟诵诗篇。④这位音乐家的天赋,“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这句诗的不吝赞美,真没有吹捧的意思。18.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擦拭着清新。B.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C.鸭子们的扑腾激起如雪的水花和急速的波浪。D.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叫时光变得灵动起来。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下列对其病句类型和语病修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成分残缺,可删除“使”,让积雪、溪流成为句子主语。B.②语序不当,“一个”表示数量,应放在“晴好的”之前。C.③句式杂糅,可改为“除了觅食”或“在觅食以外”。D.④中途易辙,在“入春解作千般语”前加“对于”或“对”。20.有人根据材料的场景画了一幅画,请为这幅画写一首题画诗,可化用材料中的诗句。要求:写五言四句,体现画面内容和意境,平仄不做要求。(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美国《发现》杂志报道称,①______。例如,猫每天可以睡16个小时,而大象每天只睡约2个小时。长颈鹿会在一整天内断断续续地打盹,每次持续时间约为5分钟。尽管长颈鹿每天的睡眠时间可能长达4.5小时,但据估计,其中只有30分钟是深度睡眠。动物中的捕食者一天中的睡眠时间很长,有安全睡眠场所的动物比露天睡觉的动物睡得更多。有些动物,如马骨骼适应能力强,②______。但是,它们在这种姿势下无法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要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它们必须躺下。那么,动物睡觉会做梦吗?有经验的兽医证实,动物睡觉时会四肢晃动、面部肌肉抽动和发声,③______。动物研究人员也指出,白天行为对动物做梦的影响与对人类的影响相似。非人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共同点是存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观察表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特点是大脑高度活跃。视觉活动、运动活动和代谢活动在这一时期都会增加。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下定义。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不超过50个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已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人工智能的崛起,还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或是生物科技的日新月异,科技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请你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验,从以下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1)描述一项你关注的科技进展,并分析它对社会发展的意义。(2)谈谈科技如何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以及你对此的看法。(3)展望未来,你认为科技将如何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并给出你的理由。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语文·答案(1~3题,6~7题,11~12题,15题,18~19题,每小题3分)1.C2.B3.A4.①“拼盘”“物理反应”“化学反应”,这些词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理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说明,通俗易懂,便于理解。②不是“拼盘”“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指出“结合”的状态,表明事物之间的高度融合,有机统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5.①侧重点:材料一侧重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必由之路。(1分)材料二侧重表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内涵(或实践方式)。(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②材料一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表明观点。(2分)材料二是从文化的意义出发,直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表现。(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D7.A8.①交代时代背景。写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看望骆驼湾和顾家台的困难群众,交代了国家实施扶贫政策这一背景,体现其时代意义。②突出人物精神。冷山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场景后,决定抓住时代的条件和机遇,“为老家做点事”,体现了他的积极敢为。③推动情节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冷山的家乡阜平,对他的内心有很大触动,激发他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推动后文中冷山要回家乡的情节。④彰显作品主题。习近平去冷山的家乡阜平这一情节,体现了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和作品的主题相契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舒缓轻柔。(1分)②眼含泪光,眼神沉静。(体现出不舍和坚定,各1分)。③巍巍太行,养育了大山的儿女。他们此时离开,只是为了更好地归航,不远的一天,他们定会完成精神的还乡,实现振兴家乡的梦想。(结合主题2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BEH(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A12.B13.(1)子叔婴齐接受国君的命令没有私心,为国家谋划也没有二心,为自己打算而不忘国君。(关键词“贰”“图”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鲍国问他说:“你为什么辞让苦成叔为你请封的城邑,是真的要辞让呢?还是知道他办不到?”(关键词“辞”“信”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①子叔声伯忠君爱国、忠于职守,为解救季文子据理力争。②季文子为人节俭、品行高洁,有较高的威望。(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成公十六年九月,晋国人在苕丘拘捕了季孙行父。鲁成公回来,在郓地等待,派子叔声伯向晋国请求放回季孙。郤犨说:“如果除掉仲孙蔑而留下季孙行父,我给您鲁国的政权,对待您比对公室还亲。”声伯回答说:“如果除掉仲孙蔑和季孙行父,这是彻底丢弃鲁国而惩罚寡君。如果还不丢弃鲁国,而承蒙您向周公求福,让寡君能够侍奉晋国国君。这两个人,是鲁国的社稷之臣。如果早晨除掉他们,鲁国必然晚上灭亡。鲁国是靠近晋国的仇敌,灭亡了以后就会变成仇敌,还来得及补救吗?”郤犨说:“我为您请求封邑。”声伯回答说:“婴齐,是鲁国的小臣,岂敢依仗大国以求取高官厚禄?我奉了寡君的命令前来请求,如果得到所请求的,您的恩赐就很多了,还有什么请求?”范文子对栾武子说:“季孙在鲁国,辅助过两个国君。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能不认为他是忠诚吗?相信奸邪而丢弃忠良,怎么对待诸侯?子叔婴齐接受国君的命令没有私心,为国家谋划也没有二心,为自己打算而不忘国君。如果拒绝他的请求,这是丢弃善人啊!您还是考虑一下吧!”于是允许鲁国讲和,赦免了季孙行父。材料二:子叔声伯去晋国谢罪并请求放回季文子,郤犨想请晋君封给他城邑以示笼络,子叔声伯不接受。子叔声伯回国后,鲍国问他说:“你为什么辞让苦成叔为你请封的城邑,是真的要辞让呢?还是知道他办不到?”回答说:“我听说,不是粗大的栋梁,不能承担重压。最重的压力莫过于国家,最好的栋梁莫过于有德行了。郤犨想插手晋、鲁两个国家的事务却又没有很高的德行,他的地位不会长久,败亡就在眼前。好比得了疫病,我担心他很快就会垮台的。郤犨有三个败亡的原因:缺少德行却受到太多宽信,地位不高却想干预国政,没有立过大功却要丰厚的俸禄,这些都会招来对他的怨恨。他的君主为人骄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