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瓷板画教学的策略探索1_第1页
小学瓷板画教学的策略探索1_第2页
小学瓷板画教学的策略探索1_第3页
小学瓷板画教学的策略探索1_第4页
小学瓷板画教学的策略探索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文章以瓷板画文化的传承教育为切入点,将瓷板画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既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又传播瓷板画蕴涵的人文思想,使学生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使小学美术教育焕发新的活力。关键词:瓷板画;美术教学;核心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广大美术教师一项新的实践任务。德化作为“世界陶瓷之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区,民窑的典型代表。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始烧于唐,闻名于宋,鼎盛于明清”的德化窑,以“中国白”和民窑青花为代表,奠定了德化不可撼动的中国瓷都地位,并以其独特的瓷种和丰富的产品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在全球享有盛誉。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其中,瓷板画作为集艺术与传统烧瓷工艺于一身的德化传统艺术,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既传承德化陶瓷彩绘文化,又传播瓷板画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使学生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一、实地参观,感受陶艺魅力德化是中国的三大古瓷都之一,被称为“世界陶瓷之都”,制作陶瓷的历史悠久,2011年8月13日,德化又荣获“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瓷城的大街小巷,处处散发着古韵“瓷香”。东边有演绎着祭祀文化的祖龙宫、屈斗宫古窑址以及当代国际陶瓷艺术中心月记窑,西边有号称德化陶瓷产品“大观园”的陶瓷街,南面有矗立着巨型瓷雕“渡海观音”的瓷都广场,北面有德化陶瓷博物馆、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园内有全长4.7千米的陶瓷文化景观长廊等,千年不熄的窑火孕育着浓厚的文化因子。多姿多彩的陶艺作品已是瓷都人美化家居的必需品,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几件精美别致的瓷器。陶瓷博物馆、瓷厂展览厅更是陶瓷的世界,既有古香古色的传统陶瓷工艺品,又有美轮美奂的现代陶瓷工艺品。欲将瓷板画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亲身感受陶艺、瓷板画的独特魅力。如带领学生参观中国瓷板画写生创作基地——亿加艺品有限公司,参观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顺美陶瓷体验馆,目睹晶莹剔透、如脂似玉的“中国白”,端庄典雅、古色古香的“青花瓷”,晶莹澄亮、优雅宁静的“蓝釉彩”,艳丽夺目、精美华贵的“富贵红”。有美观实用、功能多样的日用瓷,古朴典雅、神韵天成的仿古陶,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工艺品……通过对陶瓷艺术历史的学习以及对陶瓷艺术名作的欣赏,了解德化陶瓷艺术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陶瓷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德化县陶瓷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深厚宏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产生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艺术素养和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对陶瓷艺术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陶瓷艺术的情感。如此,学生在陶瓷的海洋里遨游,置身于陶瓷文化中,在耳濡目染、亲力亲为中感受陶艺魅力。二、学校与厂家结合,丰富教学资源千年窑火孕育了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家家户户都与陶瓷、瓷板画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么是父母在瓷厂里工作,要么是亲朋好友在瓷厂里就业。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被教师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要素。一是“走出去”。通过让学生走进陶瓷厂家分组进行参观、调查、访问,收集到许多有关德化瓷板画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初步认识德化瓷版畫的制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瓷版画艺术的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到实体厂家参观、访谈,了解瓷板画的生产流程和技法,釉上彩瓷板画或釉下彩瓷板画不同形式的手工绘画、上釉,高温烧制等。二是“请进来”。邀请校外知名陶瓷艺人,如德化县的国家、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具有娴熟陶艺技艺的家长到校讲课、指导,参与学生的瓷板画制作,让他们知道陶瓷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文明之一。通过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到陶瓷的独特魅力。陶瓷艺术作品除了具有美的特征,还有打动人的情感,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三是通过多种方式搭建有效平台,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展交流活动。如举办德化县中小学瓷板画创作展示,瓷板画创作分享实践经验活动等。学生完成的陶艺作品运送到瓷厂的烧窑车间烧制成品。学校用学生的瓷板画作品装饰校园,充实陶吧的陶艺作品展示柜台。三、采用灵活教学方式,挖掘创作潜能将瓷板画本土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建立瓷板画学习社团,营造自由、轻松的环境氛围,采用多样化活动设计,对学生进行各项素质锻炼。教师根据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以陶瓷艺术文化传承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水平,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瓷板画不同绘画形式,展现多元绘画风格。低年级注重在瓷板上进行线描装饰画为主题的训练,中年级注重在瓷板上进行中国传统纹样、图案设计、本土陶瓷文化组图设计的训练,高年级加强在瓷板上进行中国画技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自主”与“合作”两个方面安排教学环节。首先是“自主”创作,让学生体验到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感,增进他们对泥土的深厚情感,获得出乎意料的收获。其次是“合作”探究,在互动交流、思维砥砺、智慧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吸纳,顿悟提升,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在“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一位执教“瓷画墨韵”项目陶艺(瓷盘)课的教师,以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巨匠童心”为知识核心,以德化陶瓷地方特色为文化依托,整节课围绕驱动问题“如何用水墨形式绘制瓷板画装饰校园主题墙”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欣赏对比、素质测评、构图体验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齐白石的作品,学习笔墨运用和经营位置的方法。另一位教师执教“瓷画墨韵”美术项目式学习活动二陶艺(瓷盘)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观赏校园里生态园的各种植物,完成一幅瓷画结合的瓷板画。通过欣赏感受、对比分析、构图体验、笔墨实践等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中国画艺术,并通过墨色在瓷盘中的神奇变化来找寻乐趣。在“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瓷盘上和纸上作画的区别以及瓷画结合的创作过程等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自行解决问题。一是观察取景,构图布局。就选取物象的局部,抓住形象特点的描绘,以形写神,表现生活的作品不拘泥于形式,在瓷盘中创作出富有魅力的意境和想象。二是合理调色,掌握技法。因水彩在瓷盘作画时,着色对学生来说较难把握,画之前先用水调和色料淡一些,先画主叶脉再画侧叶脉,中锋用笔,笔随意到,繁而不乱,画出叶子的正、侧、仰、反,最后中锋蘸浓一些的颜色来画叶脉,尽量一挥而就画出所选择的植物,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大小和前后关系,注意浓淡变化等。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一件件让人赞叹不已的瓷版画作品在灵巧的手下诞生了。自主与合作结合,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也给陶艺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创造潜能得到了有效挖掘,多彩的灵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四、阅读与动手结合,激发创作灵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愉悦心境;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可以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可以触类旁通,引发创新。显然,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在陶艺上的创作灵感,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学生一旦在阅读中获得陶艺创作的灵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验证自己的灵感,一次次地改进自己的设计,创作出完美的作品。例如,教师在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时,课前教师就指导学生去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和经典的童话故事,并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讲述几则有趣的动物故事。接着,教师一边讲一边画:“小动物,手中画,简单几笔变戏法。”栩栩如生的小猴子就呈现在瓷板上,教师又用很快的速度在瓷板上画出小鸟、小兔、小猪……瞬间,瓷板上变成了一幅“动物联欢会”画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水调出色料的浓淡,画点、线、面,分享水色游戏,初步探究用水彩在瓷板上画各种动物。最后,以四人小组为创作单位,发挥想象,共同探讨、绘画出各种造型的动物。由于有了阅读的铺垫,栩栩如生的动物呈现在了眼前就是一幅幅新颖有趣的瓷版画,有姿态万千的各種动物:憨态可掬的小猪,步履蹒跚的小鸭子,朝天仰望的大海龟,低头沉思的老牛……只有广博的阅读,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才能多识植物动物,遍览奇山秀水之貌;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增添自身以外的经历。如此,学生的创作之源才能涓涓流淌,而且浪花四射。在教学“认识陶瓷”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博物馆、美术馆、陶瓷艺人等进行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的收集,再组织学生进行“瓷艺作品”分享会。分享会上,学生收集的资料精彩纷呈。在博物馆内,学生发现了考古遗存,加深了学生对瓷画的了解以及对瓷画传承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瓷文化落地生根。在书籍里,学生找到了各种赞美瓷器词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以此让学生体会中国陶瓷艺人的瓷艺作品工艺之精华及创作的作品特异效果。在互联网上,学生了解了瓷以用途为据的种类:一是供欣赏或增加美感的装饰类瓷艺作品,如瓷盘;二是用于祭祀、祈福、怯灾、辟邪、驱毒的俗信类,如各种佛像;三是增加物品的美感,宣扬其他事物的设计类摆件。学生有备而“赏”,无形中提高了对美术欣赏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收集与展示,产生了对陶瓷艺术欣赏的兴趣。如在教授“探访古窑遗址”一课时,教师引用《玄女托梦教拱窑》的故事,让学生听故事学知识;又如在“陶瓷的生产工序”一课,在课程内容讲完后,玩猜谜游戏,亮出颜仁郁的唐诗《无题》“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麦黄正满绿针密,稻黄无际红云平。”让学生找诗里和陶瓷生产有关的内容,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