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编制说明_第1页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编制说明_第2页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编制说明_第3页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编制说明_第4页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编制说明 1 2 13 15 15 16 16 16 161不断提升,并出现新类型成熟的温拌剂产品,原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不够完整,技术有限公司与标准技术归口单位签订了修订本标准的项目执行计划书,进一步完善温拌剂标准技术内容,推动温拌剂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该工作由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主持修订,计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接到标准修订计划任务后,立即着手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进行人员分工。编制组提出标准修订的原则、编写思路,广泛收集国内外温拌剂产品数据,调研并研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技术论本标准由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主持修订,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产品厂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科研高校等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协助,取得了大量的工程应用数据、试验数据和标准修订建议,保证了标准的修订质量。协作单位主要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浙江皇星化工有限21总体负责,起草标准编制大纲和章节内容框23负责修订第4、5、6章,调研温拌剂相关标准45负责修订附录E,参与确定温拌剂技术指标6789参与修订第5章,负责部分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做好与温拌剂的国标、行标等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衔接,保证本标准与现行有关温拌剂的国标、行标等相关标准内容协调统一。本标准为产品标准,从保证产品质量的均匀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对掺加温拌剂的沥青产品等角3为便于温拌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起草的条文应明晰、规范,试验方法标准修订的条文及指标进行了充分的技术论证或试验验证,广泛调研温拌剂生产单位、施工应用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科研高校等,并严格进行试验,依标准必须能够满足工程上对温拌剂产品的基本性能要求,同时也必须考虑试验验证样品的代表性,使国内市场上大部分产品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同时能够引导温拌剂产品不断改进、完善,提高产品性能,在工程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修订后的标准框架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温拌剂类型、112234剂剂44剂剂料2.增加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温度剂剂2.删除了降黏型温拌剂含水率试验方料52.增加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温度6近几年来随着温拌剂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按照其工作机理温拌技术可以归入三类主要技术类型:①降黏型:该方法是将较低熔点的有机添加剂加入到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从而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粘度。目前成功应用的时起润滑作用,从而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降低10℃~30℃。在熔点以下时会在沥青胶结料中形成一种网格状结构,因此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②表面活性剂型:该类温拌剂又分为“干法”(直投)添加型和“湿法”(与沥青预混)添加型。该类型温拌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混合料性力的作用下,温拌剂俘获混合料及空气中极为微量的水分,从而在沥青内部形成大量结构性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在拌和过程中将避免沥青胶结料的团聚效应,能够显著增强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时的拌和工作性。压实时,在钢轮压路机的振动碾压和胶轮压路机的揉搓碾压作用下,润滑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集料位置调整和骨架结构更易于形成,保证压实效果。压实终了时,在机7械撕扯力以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胶团润滑结构逐渐散失,其中的表面活性类化学物质发生界面转移,转移至沥青与集料交界面上,形成化学锚固结构,加强集料与沥青胶结料的粘结性能。③矿物发泡型:该方法是采用一种粉末状的多孔含水矿物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将其加入,多孔含水矿物释放的微量水使沥青发生连续的微发泡反应,泡沫和微量水起到润滑作用使混合料在较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拌和温度可低10℃~30℃。实际上该温拌剂是一种含有综合考虑到温拌沥青不是一个产品,正文中以掺加温拌剂的沥青结合料代8根据本次修订增加的内容,补充了矿物发泡型温的技术要求。除国标外,编写组广泛调研了有关温拌剂其他相关标准,如上海本次修订增加了降黏型温拌剂的闪点指标有利于安全性,由于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较高,以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着火事故,所以增加了闪点指标;增加密度指标是要求降黏型温拌剂的化学组成为低熔点窄分布的碳氢化合物,有利于与沥青有很好的相容性,产品的组分分布太宽,则密度范围也变大,不利于温拌剂在沥青中分散溶解;而且国标和地方标准中都有闪点和密度这两项指标。取消了原有含水率指标,一是从多年的检测和应用中发现降黏型温拌剂几乎都是蜡类产品,该类型温拌剂生产时产品不存在水分,储存时也不吸水,二是试验室检测显示该类温拌剂的水分含量几乎是零,所以含水率这项指标没有实际控制产品质量的意义,因此取消含水率指标。在试验验指标检测结果与国标的技术要求非常接近,所以这两指标的技术要求与国标保持一致。灰分和熔点的检测结果与以往降黏型温拌剂的检测结果基本一样,且指标℃℃9指标℃℃指标℃%℃%0℃%℃%0℃%℃%0℃%℃%0温拌剂的技术要求;除国标外,编写组广泛调研了温拌剂其他相关标准,如《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标准》(DG/TJ08—2083—2018)上海地方标准、准关于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个别技术指标要求有所区别,胺值和pH值两项指标的要求基本一致。在试验验证过程中搜集了3家公司的产品进行测试,检测围内,且能控制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质量,该类型温拌剂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指标-指标“干法”添加型“湿法”添加型400~560%≥设计值-≥设计值--%≥设计值-----指标%-%-%-矿物发泡型温拌剂主要是一种合成沸石,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铝钠水合物,当矿物发泡型温拌剂与沥青同时加入混合料中时,它会释放水分,使沥青发泡,定了矿物发泡型温拌剂的技术要求;除国标外,编写组广泛调研了温拌剂其他相关标准,如上海地方标准《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标准》(DG/TJ08—2083—2018)中也规定了矿物发泡型温拌剂的技术要求。国标和上海地方标准和pH值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国标的技术要求非常接近,所以这三项指标的技术要求与国标保持一致;碱性矿物发泡型温拌剂有利于沥青与集料的黏附,酸性则降低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效果,所以要求矿物发泡型温拌剂保持碱性状态,剂技术指标增加了粒度要求,粒度较小时有利于温拌剂的水分挥发,在混合料中充分发泡,起到降黏、润滑作用;试验表明温拌剂的粒度过大,沥青的发泡矿物发泡型温拌剂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沸石类,《温拌沥青混凝土》(GB∕T《洗涤剂用4A沸石》(QB/T1768—2003)中灼烧失量的测定,试验温度为GmbH公司生产的Aspha-min产品试验方法,试验温度为800±10℃,试验时间法,试验温度为700℃,试验时间为30min,样品质量为1-3g。综合以上信息,指标%-指标%wt%-%wt%-掺加温拌剂的沥青结合料指标主要用于温拌剂产品的验证,原标准中关于掺加温拌剂的沥青结合料的技术要求,大部分指标都是满足原沥青技术要求,只有软化点和布氏黏度指标规定与原沥青有所区别,考虑到验证的简约可操作性,本次修订只对有特殊要求的指标(软化点和布氏黏度)进行保留,用于验原标准中关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大部分指标都是满足原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只有空隙率规定有所区别,考虑到标准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取消温拌沥青混合料其他指标,保留空隙率指标要求,同时增加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温度要求,用试件成型温度限值和空隙率限值两项指标验证温拌剂的降温效果。在实际工程中温拌沥青混合料应为符合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三、主要试验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或预期的经济效目前用于沥青路面建设、养护的沥青混合料主要是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是指沥青与矿料在高温170℃~185℃条件下拌和的混合料。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运输及摊铺过程中出现的有害气体排放、过多能耗以及热老化等问题,逐步被人们所关注;而冷拌沥青混合料,尽管在环保、能耗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由于其路用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只能用于沥青路面的养护、低交通量路面、中重交通量路面的下面层和基层。鉴于此,如何保留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良好的特点并克服其存在的问题,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何保留冷拌沥青混合料在环保、节能等方面优势的同时克服其性能尚有差距的不足,这便成为调研了解到,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政路桥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集团、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东南大学以及各省交科院等,从条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和实体应用工程,成功应用于重载交通的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及奥运工程道路,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上海完成了东滩一期启动区温拌道路施工、延安东路隧道和长江西路隧道设计都采用了温拌沥青,速、江西永武高速、深圳新彩通道、湖南常吉高速、云南普碳公路、包头青山类减少近60%,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环保效益是非常明显的;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可降低燃油消耗30%以上;沥青混合料拌和时,沥青裹附在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厚度在10um左右,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且有氧气的情况下,沥青老化严重是难以避免的,而温拌可大幅度降低沥青的老化程度,有效延长料的废气排放量明显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鉴于环境保护、碳排放要求及对施CO2%1NOXmg/m3mg/m3mg/m3mg/m3mg/m3mg/m3从温拌剂的需求来看,目前沥青混凝土主要应用于公路建设、城镇道路建设和公路养护领域中,近年来在我国公路建设强有力的拉动下,我国沥青混凝公路养护的增多,以及国家对“绿色公路”、“节能环保”、“碳中和”,“碳达峰”、环保要求等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热拌沥青混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