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1页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2页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3页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4页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十分重视并推进乡村教育改革。政策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见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改革的中心力量,发挥着关键作用。乡村教育离不开乡村老师,乡村教师的问题也是乡村教育现存的问题。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有助于解决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帮助其提升个人素质与专业发展水平。乡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小觑。职业倦怠指的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累或耗竭的状态。乡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会对个体身心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工作失去动力,这种现象必然会影响其教育工作从而波及受教育者。相比城区教育,乡村教育仍受限于多方面资源的缺失,部分乡村教师也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积极的职业认同和优异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势下,缓解乡村教师职业倦怠就成了当务之急。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对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进行调查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改善这一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基于本课题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到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次调查丰富了职业倦怠理论研究,为教师职业倦怠相关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1.2.2实践意义首先,调查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态的现状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身心状态,提高乡村教师的生命质量,减少职业倦怠给乡村教师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能引起社会各界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视,减少外界对乡村教师的偏见,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最后,乡村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有利于教师获得工作热情与责任心,坚定教育信念,推进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而推进乡村教育改革。1.3研究方法1.3.1文献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需求,搜集乡村教师职业倦怠为主题的相关文献材料,对文献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比较分析后,整理出能为本课题提供一定借鉴意义的内容,为之后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对于文献资料中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的问题,得出个人的看法。1.3.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当前社会调查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详细、完整、易于控制的特点得到了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可。根据本课题调查研究的需要,笔者决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本问卷采用匿名填报方式。该问卷是笔者在其他相关研究者问卷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需要改编而成。对宜兴市五所乡村小学教师发放200份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对乡村小学职业倦怠的现状等进行分析。1.3.3访谈法访谈法能够简单而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信息,针对基本内容进行调查。笔者通过与乡村小学教师的正面交流,能够更为深入直接地了解到乡村教师对于职业倦怠的认识程度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2文献综述2.1概念界定2.1.1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J.Freudenberger)提出,他认为的职业倦怠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重的工作需求时极易产生的一种情绪性耗竭症状。之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兰(C.Maslach)和杰克逊(S.E.Jackson)认为职业倦怠是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以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他们把职业倦怠划分为三个维度,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核心成分,指的是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易怒、烦躁、不稳定,对未来感到没有希望。非人性化是指个体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表现出冷漠和疏远,没有耐心。低成就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认为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及缺乏成功的经验。[1]2.1.2教师职业倦怠专家表示,教师、医护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丧失兴趣,缺少动力,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身心疲惫。根据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教师年龄和教龄、个人角色定位、个人成就感、人格、社会等因素的直接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迈克古瑞指出,“教师职业倦怠这一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育业”,并预言,“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教师职业倦怠症状是一个教师不能顺利挺身应对社会工作重重压力时的一种自然极端心理反应,是一个教师在长期的重压力工作体验下所逐渐产生的工作情绪、态度和工作行为的一种衰竭变化状态,典型症状主要是教师工作中的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职业兴趣的逐渐丧失以及工作情感的逐渐疏离和冷漠。[2]2.2国内外研究现状乡村教师是教师中的一个部分,研究乡村职业教师职业倦怠必然从教师整体职业倦怠现状入手。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最早提出“职业倦怠”一词。而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正式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早期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基本上是定性研究,其中马斯拉奇为早期科学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通过反复阅读众多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归纳分析得出国内外众多教学研究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集中在测量内涵、过程、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2.2.1国外研究现状2.2.1.1关于职业倦怠内涵的研究对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学者们并没有统一的科学认识,他们大多不同样的视角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概念体系进行科学组织和理论延伸。以弗登伯格为主要代表的心理临床研究观点从心理临床的科学视角充分理解倦怠症的现象,他把这种职业倦怠现象看出来只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或不健康症状。他认为的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体过分追求自我设定,或个体设定了不现实目标的结果,是个体忽视了个体需要,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高从而产生的疲惫不堪的状态。[7]以马勒诗(Maslach)和佩斯(Pines)等人为代表的的社会心理学观点,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由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由于感情资源耗尽、透支而产生的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的状态。去个性化指个体在工作中带有负面情绪,不能很好地进行工作的同时对身边人冷漠、疏远的状态。低成就感是指个体不能获得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消极自我评价导致自信心缺失,否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另外有奎内思(Crens)为代表的组织观点,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工作期望不现实而导致的幻想破灭的表现。过多刺激会催生职业倦怠,而缺乏挑战性的刺激会加剧职业倦怠的程度。[7]2.2.1.2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过程模式的研究总结起来,各国学者用不同的划分依据将教师职业倦怠分为三种过程模式:一是应激过程模式。这种模式将教师的职业疲劳分为4个主要阶段:热情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师们工作积极、进取;停滞时期的教师,工作缺少积极和主动性;挫折时期教师疲惫不堪,工作成就感减弱,并努力避免这个问题;冷漠时期,这一阶段教师倦怠程度最大,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影响。二是倦怠水平模式。该模式根据倦怠的水平和程度将倦怠划分为3级:一级倦怠程度较低,通过适当的休息或放松能够恢复正常。二级倦怠时个体情绪耗竭、低效能感、去个性化表现明显,状态不易恢复。三级倦怠较为剧烈且难以恢复,此时个体出现身心问题。三是经验的阶段模式。此模式在服务行业中最为常见,它从情感衰竭就开始了,然后是去个性化和低成就的感觉。[2]2.2.1.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具的研究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研究成果较多。其中,马勒诗的职业倦怠问卷MBI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具有代表性,该问卷由三大测量标准组成: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具有公正性和精确性。除此之外其它学者根据研究也编制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如佩斯的S-MBM问卷等。但这些测量工具都因缺乏信度或效度检验,职业倦怠与其它心理疾病区分度不明显等问题,备受质疑。2.2.2国内研究现状2.2.2.1关于职业倦怠内涵的研究我国学者刘维良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个人能量和资源被外界过度索求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状态。教师的个体内部资源有限,容量也有限,当外界过多索取时,教师个体就容易产生身心问题。另外黄先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因教学压力导致的教师在心理上、行为上、情感上出现的极端反应之一[11]。2.2.2.2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具的研究

我国西南师范大学的赵玉芳和毕增重首次引入职业倦怠测量工具,他们运用量表进行的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是我国首次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量化研究。为我国后来研究学者提供了借鉴意义。之后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国香、刘长江和伍新春对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更符合中国教师特色的研究量表。[3]此外,我国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李冰、湖南科技大学蒋会平等人以马勒诗的职业倦怠模型为基础,采用访谈的方式,结合理论与教师实际,编制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的问卷包括感情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和生理问题的解决等维度。通过统计分析,该问卷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因此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2]2.2.2.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学者通过研究将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集中在社会、组织和个人三大方面。社会因素方面,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肩负责任重大,使得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还同时是学生的“导师”、父母”、“朋友”……整个社会赋予了教师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同时工资待遇过低、社会地位不高、教育质量下降的不良归因等问题造成了很多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组织因素方面,国外学者大多认为,学生问题、工作压力、角色冲突、权利缺失等问题等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个人因素方面,年龄、性别、婚姻和教育程度等都会对个体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人格特点与个性倾向、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等个人因素都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2]2.3研究述评综合以上,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各国学者关于教师职业倦息的研究采用多学科视角,涉及教育学及心理学内容。研究使学者充分认识到了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及教师教育改革的危害与负面影响,并使国内外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界定、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国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内涵研究不够充分与具体化,多将职业倦怠看成个体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是一种心理疾病或职业病,忽略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此外研究方法也不够多元,研究内容与范围较为狭窄,很少涉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加大本土化研究,编制适合中国教师特色的研究工具,形成本土化特色的相关理论仍是当前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身肩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意义。乡村教师又是教师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本研究以原有研究为基础,了解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3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3.1调查的基本情况3.1.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本调查以宜兴市新芳小学、宜兴市万石小学、宜兴市太华小学、宜兴市新庄小学教师为样本,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回收182份,有效问卷165份。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选取这4所乡村小学中的3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作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3.1.2调查的内容及操作根据研究需要,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个人基本资料,用于完善个人信息,调查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教龄、月收入等方面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设置问题调查乡村小学教师对于职业倦怠的认识、对自己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是否存在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等。目的在于对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有相对客观真实的了解,使笔者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次研究调查问卷于线上学校教师群中发放,之后笔者回收问卷并在问卷网中进行了电子统计。另外,笔者还对4所乡村小学中三位教师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于职业倦怠的认识、职业倦怠情况、对于教师工作的态度及变化。访谈采用录音形式,在访谈结束后对录音进行整理分析。3.2调查访谈结果概述3.2.1乡村小学教师基本情况表3-1乡村小学教师样本的性别分析性别人数百分比男6237.58%女10362.42%总计165100由表3-1可知,在调查的165名教师中,62.42%的教师都是女性教师,男教师只有62人,只占到37.58%,男教师人数和比例都相对较少。目前社会对于女性教师的普遍印象是教学有耐心,而男教师的教学会让学生更为坚强果敢。截止目前对于男女教师的性别研究,发现男教师的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教师。表3-2乡村小学教师的年龄样本分析年龄人数百分比30岁以下4829.09%30岁至40岁4527.27%40岁至50岁6438.79%50岁以上84.85%总计165100由表3-2可知,四所乡村学校中年龄较大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大,40岁至50岁教师占比接近40%,50岁以上占比4.85%,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接近退休年纪,还有部分以前分配的师范生目前年龄也多在40岁以上。教师中30岁以下仅48人,占比29.09%。一般情况下,职业倦怠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加深,但是随之进入老年阶段,这个现象会大幅度下滑,证明老年教师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成就感反而逐渐上升,相应的情绪衰竭程度和去个性化程度也会逐渐下降。宜兴市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一定老龄化问题,年轻教师的流失及乡村编制岗位较少导致了这一现状。虽然每年都会有固定数目的编制老师向乡村输送,仍无法短期解决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表3-3乡村小学教师的教龄样本分析教龄人数百分比3年以下2515.15%3年至5年4728.48%5年至7年4829.09%7年以上4527.27%总计165100由表3-3可知,15.15%的乡村小学教师教龄未满三年,其他教龄阶段人数占比接近,7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比27.27%,5年至7年教龄的教师占比29.09%,可以看出成熟型教师占比较多,新手教师占比较少。表3-4乡村小学教师收入状况分析月收入人数百分比3000以下4124.85%3000-45007545.45%4500-60004225.45%6000以上74.24%总计165100由表3-4可知,月收入在3000至4500这一区段的教师较多,占总体的45.45%,月收入超过6000的教师很少,仅占4.24%。教师的薪资水平对教师的工作状态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乡村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就难以吸引年轻教师到乡村任教。按表格情况分析,宜兴乡村小学教师月收入整体属于中等水平,对年轻教师群体仍存在一定吸引力。表3-5乡村小学教师收入满意度分析人数百分比非常满意1810.91%基本满意4929.70%无所谓2112.73%不满意7746.67%总计165100由表3-5可知,仅有10.91%的乡村教师对个人收入状况感到满意,29.70%的教师基本满意,所有调查的教师中,不满意收入状况的占多数,达到46.67%,由此可见,目前教师实际收入并未达到教师实际期望水平。3.2.2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情况表3-6乡村小学教师对职业倦怠的认识人数百分比从未了解3521.21%不太了解8249.70%一般了解3823.03%有仔细了解过106.06%总计165100由表3-6可知,21.21%的乡村小学教师从未了解过教师职业倦怠,49.70%的老师对于职业倦怠不太了解,仅有6.06%的教师仔细了解过教师职业倦怠。当今社会,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出现,而很多教师却没有对职业倦怠的正确认识,可能身上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状况而个人并未意识到且不清楚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应对。表3-7工作中是否总感觉情绪不佳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2816.97%偶尔5533.33%经常5332.12%总是2917.58%总计165100从表3-7可见,在工作中从未产生情绪不佳的教师占少数,仅占16.97%,偶尔和经常产生不佳情绪的乡村教师占绝大多数,还有17.58%的教师总是感觉情绪不佳,根据翻阅其他文献资料,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中小学教师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之间起中介作用,所以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引发教师职业倦怠产生。表3-8工作量是否可以接受人数百分比可以7243.64%基本可以4728.48%不太可以2816.97%不可以1810.91%总计165100由表3-8可知,对待工作量43.64%的乡村教师表示可以接受,另外还有28.48%的教师基本可以接受,但除此以外,仍有10.91%的教师表示无法接受当前工作量。教师的工作量如果超出教师个人所能负荷,便容易引起工作压力和教师职业倦怠。表3-9您在工作中是否得到家人、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84.85%偶尔3320%经常7444.85%总是5030.30%总计165100由表3-9可以看出,其中有44.85%的教师经常能够得到支持,还有30.30%的教师群体表示总是能得到支持,20%的教师表示偶尔得到支持,仅有4.85%的教师表示从来没有得到支持,说明大部分教师的工作还是受到家人、学生家长和社会支持的。表3-10您是否感觉到工作很努力,但回报不明显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5332.12%偶尔6640%经常3420.61%总是127.27%总计165100由表3-10可知,有32.12%的教师从未感受到工作努力但回报不明显,40%的教师偶尔感受到回报不明显,此外,还有20.61%的教师经常感受到这一点,以及7.27%的教师总是能感受到工作很努力,但回报不明显。总体上,大部分教师还是认可自己的努力和回报的。表3-11是否因为学生影响个人心情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4326.06%偶尔6338.18%经常3219.39%总是2716.36%总计165100由表3-11可知,在调查的这些教师中,26.06%的教师的心情从来没有受到学生的影响,而有38.18%的教师偶尔会因为学生影响心情,19.39%的教师的心情经常受到学生影响,还有16.36%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影响。教师因为学生影响个人的心情,往往是将工作情绪带入了个人生活。表3-12是否感到和家长打交道是一件很累人的事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2313.94%偶尔6841.21%经常4929.70%总是2515.15%总计165100由表3-12可知,对于和家长打交道,42.21%的教师偶尔认为这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还有29.70%的教师经常这么认为,从来没感受到和总是感受到的教师相对较少,体现了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影响。表3-13和同事相处是否会产生矛盾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6438.79%偶尔4929.70%经常3621.82%总是169.70%总计165100由表3-13可知,38.79%的教师从来没有和同事相处产生矛盾,除此之外,教师和同事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点摩擦,29.70%的教师偶尔和同事产生矛盾,21.82%的教师经常会与同事产生矛盾。同事关系也是教师工作里不可避免的关系之一。表3-14既是教师、下属、同事,又要承担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的责任,是否感到扮演的角色太多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3722.42%偶尔7444.85%经常3219.39%总是2213.33%总计165100由表3-14可知,对于教师工作、生活角色多样化,22.42%的教师从来没有感到扮演的角色过多,同时44.85%的教师偶尔能感受到扮演的角色太多,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经常或总是能感受到扮演的角色过多。感到扮演的角色过多,往往是教师压力的一种体现。表3-15面对工作中的情绪问题,您可以处理得人数百分比很好3823.03%基本可以7747.27%有时可以2615.76%不好2414.55%总计165100由表3-15可知,对于教师工作中产生的情绪问题,有23.03%的教师认为个人可以消化得很好,47.27%的教师认为基本可以处理好情绪,此外还有15.76%的教师有时可以处理好,14.55%的教师无法处理好工作中的情绪。表3-16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感觉对工作失去了激情人数百分比从来没有4124.85%偶尔6338.18%经常4225.45%总是1911.52%总计165100由表3-16可知,在调查的这些教师中,24.85%的教师随着工作时间延长,从来没有感觉对工作失去激情,38.18%的教师偶尔感觉失去激情,也有25.45%的教师经常感到对工作失去激情,说明教师工作时间的持续性对教师教学状态存在影响。表3-17您心目中的教师地位和您目前所处的地位有没有很大出入人数百分比没有4124.85%有点6539.39%相差较大(比预想地位低)4024.24%相差较大(比预想地位高)1911.52%总计165100由表3-16可知,在调查的这些教师中,有24.85%的教师认为心目中的教师地位和目前所处地位没有很大出入,39.39%的教师认为有点出入,另外还有24.24%的教师认为比预想地位低,11.52%的教师认为比预想地位高。表3-18您认为产生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题)原因百分比工作任务重或压力大60%提升或升职空间有限76%薪资待遇与预期不符4264%学校管理缺失或环境不佳48%自己没做好职业规划24%个人工作能力有限36%教师工作与理想不符32%外部压力(来自学生家长或社会)48%其他4%由表3-16可知,在调查的这些教师中,76%的教师认为产生职业倦怠与个人提升或升职空间有限有关,另外薪资待遇与预期不符也是64%的教师认为产生职业倦怠的导火索,60%的教师认为工作任务重或压力大也会导致职业倦怠,还有48%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缺失或环境不佳及外部压力也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此外,个人职业规划、个人工作能力、教师工作与理想差距也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有着影响作用。表3-19您认为乡村学校应该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多选题)对策百分比建立社会支持系统60%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84%重视全体教师的培训提升72%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68%合理安排教师休假、旅游、集体活动,增加员工友谊56%关注教师工作、生活、家庭、心理情况56%由表3-19可知,在调查的这些教师中,84%的教师认为乡村学校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助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72%的教师认为学校应重视全体教师的培训提升,68%的教师认为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还有半数以上的老师认为合理安排教师休假、旅游、集体活动,增加员工友谊,关注教师工作、生活、家庭、心理状况,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3.2.3乡村小学教师访谈结果概述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为宜兴市4所乡村小学中的3位乡村教师。笔者依据访谈提纲,对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在访谈结束后对录音进行整理,访谈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对于教师工作的态度及变化,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个人职业倦怠情况。之后,笔者根据访谈内容,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三位老师中两位是语文老师,一位教龄7年,一位教龄5年,另一位是数学老师,教龄10年。三位老师均表示对教师倦怠的认识停留在初步,自己身上也有产生相应的职业倦怠现象,包括去个性化、情绪衰竭、自我成就感低。其中,教龄10年的数学老师及教龄7年的语文教师均表示对于教师工作产生了倦怠感,认为教师工作存在压力大、劳累、待遇低等问题。教龄5年的教师也提出自身出现了去个性化的现象,在工作中时常处于埋没个性,跟随大众的心理状态,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之一。问到三位乡村教师是否喜欢教师工作时,三位老师都表示了肯定,但同时他们认为自身状态比起刚工作时的热情已大大降低。通过访谈认识到学校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已成普遍现象。从访谈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宜兴市乡村小学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看法、工作压力的来源以及职业倦怠的现状,由此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宜兴市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宜兴市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4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归因分析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发现,目前宜兴市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还比较严重,主要存在教师压力过大、教师失去工作热情等问题。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多种多样,较为复杂,笔者经过整理归纳出了以下几种原因。4.1社会方面原因4.1.1社会压力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人们总是会以高出一般社会道德的标准来要求教师,教师但凡有所失误,很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被人们奉为楷模,人们却忽略了教师本身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普通人。家长对于教师要求严苛,在自己孩子学习成绩、校园关系出现问题时,往往先拿教师兴师问罪,导致教师长期处于焦虑、担忧的工作状态中,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要承担很多角色:他们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学生起着教育管理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的“保姆”和父母的代理人,时刻要负责照顾学生衣食住行;他们是教学岗位中的示范者和知识的引导者,需要做到学生问不倒;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社会对教师的多元性的角色要求,不仅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也给教师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4.1.2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此外,社会对于教师的评价体系缺少科学性,只看重成绩、名次、升学率,简单以排名来评价教师,只要教师教学成绩好,便认为他是优秀的教师。而缺失对教师的师德的培养。教师们沦为完成各项指标的工具。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要突出教师教育教学的实绩。4.1.3薪酬待遇偏低教师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思想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来教导他们,同时教师工作还是一项庞大而又见效缓慢的复杂工作,并不只是每天上好几节课那么简单,作为班主任工作更为繁重。不仅是教书育人,教师还要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如今形势下,无论是学制改革还是学时增减,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早晚自习的取消还是非义务教育阶段早晚自习的存在,都在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尽管如此,教师们仍任劳任怨地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着,但相比教师的辛勤付出,教师的工资待遇却是整体偏低,使得教师时常产生个人很努力,但回报不明显的感受,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导致教师工作效率的下降。4.2学校方面原因4.2.1学校所处地区原因乡村小学教师相比城市小学教师缺少地域优势及生源优势,乡村教师没有城市小学教师的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靠着普通工资度日,虽然国家呼吁教师工资不应当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但教师实际收入也比其他需求同等能力的行业低得多。乡村年轻教师很多是城里分配去乡村教学的,教师的上下学交通、住房也成为问题。4.2.2学校工作压力大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往往超过八小时,批改作业、备课、专业进修等都需要占用教师原定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教师为准备学校各种评比、考核和检查,还要额外花时间准备相关材料;为评职称,教师还要写论文、编教材、申报和研究课题等,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疲劳的积压,必然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繁杂的考评工作,使教师往往陷身于超负荷的工作之中,身心常常处在透支状态,但就是这样教师也不一定能获得学校的认可、同事的帮助、亲人的关怀。时间一长,负面情绪就容易迁移到自己的学生和同事身上,这也会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4.2.3学校教育资源和机会匮乏乡村学校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匮乏会导致教师的厌倦、不满,乡村学校目前总体情况还是相对落后的。有些较为偏僻的小学,因为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备落后,办公设备不足,甚至有些学校存在安保问题。另外,乡村学校信息闭塞,教师外出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很少,更缺少专家、名师的引领,教师工作成就感低并且发展空间小,容易引起教师职业倦怠。4.3教师职业性质及个人方面原因4.3.1教师职业性质首先,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是常人难以预料的。教师除了要进行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组织活动、个别辅导等日常教学工作外,在休息时间还要提升个人,进行教研活动、撰写论文、上公开课等等。这些工作几乎占满了教师的休息时间,使得教师身心俱疲。

其次,教师工作有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过去教师工作被大众认为是“铁饭碗”,但随着教育改革,教师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很多地方取消编制,为的就是让教师竞争上岗,削弱教师工作的“铁饭碗”性质。日常工作中,教师承担着沉重的工作负担,但教师劳动的具有长期性,付出的多但短时间内很难获得成效的显现,长期的看不到成果可能会导致教师个人成就感低的状况,从而使教师丧失职业热情和兴趣。此外,教师的职业也存在许多特殊性,平时多与学生和同事接触,工作重复而单调,会使教师缺乏与外界社交的机会,同时教师之间又存在的竞争关系,导致同事之间总是难以敞开心扉。长此以往,教师长期的心理问题堆积就容易诱发职业倦怠的产生。4.3.1教师个人方面原因很多教师个人缺少心理调控能力,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压力无法积极应对,难以适应乡村教育职业环境。还有很多乡村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但个人不会主动地进行心理健康维护,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多教师无法抑制个人的消极情绪,也会加重问题的严重性。此外,教师的个人性格差异、生活态度、婚姻等因素也多多少少的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一个性格开朗且富有自信心的教师就很少出现职业倦怠状况,反之不自信,性格内向的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让教师避免职业倦怠的侵扰。一段幸福的婚姻也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热情与更好的抗压能力。5改善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对策与建议5.1社会方面5.1.1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不能光重成绩、排名等。针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以评促教,实行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教师评价要以师德为重。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推进理论学习的系统化、经常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其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勉励乡村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治学、以德任教、以德育人,为人师表,做好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应该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及时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让每位教师在自我反思与调节中成长,实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总而言之,只有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使评价机制人性化起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真正乐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真正乐于学习。5.1.2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全国抽样调查显示,乡村小学高级教师的平均月工资为4511元,而县城小学高级教师仅有4318元,月均少193元。政府要切实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乡镇津贴补贴、艰苦贫困地区补助等政策,改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在继续执行原有工资待遇政策的同时,也需要确保乡村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切实保障乡村教师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住房条件。应妥善解决乡村教师就医、子女就学等生活实际问题,减轻负担的同时也能吸引新鲜血液来到乡村任教,在乡村实现个人价值。政府及乡镇党委在制定设计相关中小学重大决策时,应听取乡村教师的意见与心声,让优秀乡村教师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同时也能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5.2学校方面5.2.1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工作环境是缓解乃至消除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教师确定恰当合理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减少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积极为教师“松绑”减压,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配备充裕的教育资源、配备基本教学设施和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等。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农村小学领导自身不仅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任劳任怨,奋发图强:而且对教师要二视同仁,处事公平合理、公正无私,不拉帮结派,以自身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教师们树立可敬的榜样,引领教师积极工作,开拓进取。同时,还要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多关心、了解教师们的心理状态、业务能力、生活状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排忧解难,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使教师愉快工作,让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学校对他们成长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照顾,从而使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减轻小学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压力。总之,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工作环境,是有效解决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5.2.2为乡村教师提供教育资源和晋升机会对于教师的晋升,要拓展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渠道,改善学校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为长期在乡村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教师提供多一些的职称评定机会,应该进一步制定符合乡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的特殊标准,切实保障乡村教师的权益。除职称外,还可以为乡村教师提供一些职业发展通道,比如在竞选“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时向乡村学校倾斜,并“搭建阶梯式成长平台,确保持续性培养”。政府也应该制定向乡村教育倾斜的政策,完善乡村教师的工作激励机制。让年轻有为的乡村教师能够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都获得学习与深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获得教育资源的互换,加强乡村教师对于学习的热爱与追求,养成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5.3教师方面5.3.1指导教师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乡村小学教师面临着职业压力,很多教师身上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状况,这容易引发教师的心理问题,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各级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确保教师心理健康。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心理知识,帮助教师减压。通过教师心理调适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式有保证教师坚持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于工作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有助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使教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待工作也要保持热忱;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不好高骛远,追求尽心尽力、问心无愧才更重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良好的交际中教师能够主动调节个人的行为,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拥有好的身体素质,人们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的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休戚相关,拥有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饮食,能够有效缓解教师的身心压力,为教师的工作增加动力。5.3.2提高个人心理素养教师必须学习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个人心理素质改善。教师必须学会工作与生活的连接,学会享受生活和放松自己。试着主动打破封闭的工作方式,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个人的业余时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可以增加生活的趣味性。教师要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另外,教师还要增强与他人合作、沟通,与团体合作,积极参加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形成家校合力,与同事互帮互助。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多进行自我鼓励,肯定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增强自信心。教师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能帮助自我确立适当的目标并增加成功的可能性。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状况,现阶段存在社会压力过大,教师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教师薪酬待遇偏低,学校工作压力大,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和机会缺少,教师缺少心理调适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笔者提出据此从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提出了相应改善对策,包括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为乡村教师提供教育资源和晋升机会,指导教师提高自身心理调适能力,提高个人心理素养这些对策。受限于具体情况,笔者的调查范围不够广泛,本次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宜兴市四所乡村学校的小学老师,研究成果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阶段宜兴市乡村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此外,由于笔者科研能力的不足,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只关注到表面,不能深入挖掘,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分析及对策也可能存在问题,但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笔者会继续改善。参考文献[1]董逸帆.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山东:青岛大学,2020:[2]林莘.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长沙市五所小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3]庞裕兮.个案介入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9.[4]李丽.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以淮北市杜集区农村小学教师为例[D].江苏师范大学,2017.[5]唐维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以常熟市XX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20.[6]车丽娜,闫巧.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李保玉.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述评[J].科技视界,2014:17.[8]张峰,韩延伦.山东省乡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6.[9]张昌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缓解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12.[10]杨海燕,姚中源.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对HGY学区的案例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11]黄先郑,张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J].黑龙江告教研究,2018,36(07):130-133.附录附录1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老师们:你们好!我是徐州工程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四学生,为了调查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我设计了以下的问卷,问卷结果将统一处理,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的真实性,请您务必如实作答。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开始吧!1.您的年龄?()A.30岁以下B.30岁至40岁C.40岁至50岁D.50岁以上2.您的性别?()A.男B.女3.您的教龄?()A.3年以下B.3年至5年C.5年至7年D.7年以上4.您是否了解过关于教师职业倦怠?()A.从未了解B.不太了解C.一般了解D.有仔细了解过5.您的月收入?()A.3000元以下B.3000至4500元C.4500至6000元D.6000元以上6.您对自己的收入满意吗?()A.非常满意B.基本满意C.无所谓D.不满意7.工作中您是否总感觉情绪不佳?()A.从来没有B.偶尔C.经常D.总是8.工作量您是否可以接受?()A.可以B.基本可以C.不太可以D.不可以9.您是否因为学生影响自己的心情?()A.从来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