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_第1页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_第2页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_第3页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_第4页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6-2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总题数:28,分数:28.00)

1.大病痍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

•A.左金丸

•B.理中丸

•C.小建中汤

•D.小半夏汤

•E.枳术丸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2.“培土生金”法体现在下列哪方中

•A.补中益气汤

•B.百合固金汤

•C.参苓白术散

•D.四君子汤

•E.人参蛤蛤散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作用。用于脾虚夹湿证。

3.阿胶的禁忌证是

•A.血虚眩晕

•B.吐血蚓血

•C.阴虚燥咳

•D.阴虚失眠

•E.纳差便酒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解析]脾胃虚弱者忌服阿胶,纳差便滤多为脾胃虚弱。

4,强心比引起心脏中毒,最多见且早见的症状是

•A.房性早搏

•B.心房扑动

•C.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D.室性早搏

•E.三联律

(分数:1.00)

A.

B.

C.

D.V

E.

解析:

5.下列哪项增加心脏的压力负荷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严重贫血

•C.主动脉瓣狭窄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

6.慢性支气管炎中常见的病理变化错误的是

A.上皮杯状细胞增生

•B.周围肺泡腔中持续蛋白渗出

•C.黏液腺增生、肥大

•D.管壁淋巴细胞浸润

•E.纤毛倒伏、脱落

(分数:L00)

A.

B.V

C.

D.

E.

解析:

7.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

•A.肝细胞脂肪变性

•B.肝细胞胞浆疏松化

•C.肝细胞气球样变

•D.嗜酸性小体形成

•E.肝细胞点状坏死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

8.可预防血栓形成的解热镇痛药是

•A.扑热息痛(酷氨酚)

•B.阿司匹林

•C.布洛芬

•D.保泰松

•E.消炎痛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解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血栓素由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

的功能,防止血栓形成。

9.原发性肺结核病的原发灶多位于

•A.左右肺的肺尖部

・B.左肺下叶

•C.右肺下叶

•D.肺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E.肺上叶下部近肺门处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解析]结核杆菌随空气吸入而到达通气良好的支气管系统的末端,所以病变常出现于肺叶的边缘区,

即靠近胸膜处,一般只有一个,以右肺上叶下部、下叶上部为多见。

10.可出现第一关卡效应(首过效应)的给药方式是

•A.口服

・B.肌注

・C.静脉注射

・D.舌下给药

•E.直肠给药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渗出液对机体的有利作用

・A.带来多种抗体、补体及杀菌物质

・B.体腔内纤维素渗出并发生机化

・C.稀释毒素及有害刺激物

•D.纤维素形成可限制细菌蔓延

・E.纤维素渗出有利于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分数:1.00)

A.

B.,

C.

D.

E.

解析:[解析]渗出液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纤维蛋白渗出过多,不能完全吸收时发生机化,则可引起组织

粘连。

12.补阳还五汤为活血化瘀之剂,其君药为

•A.黄英

・B.当归尾

•C.红花

•D.桃红

・E.川茸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解析]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黄以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

13.干姜与生姜同用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生化汤

•E.逍遥散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14.红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菌体细胞壁的合成

•B.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C.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D.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E.影响细菌核酸的合成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解析]红霉素的抗病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即能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

酶、组织肽链延长,从而终止蛋白质合成。

15.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是

•A.安定

•B.氯丙嗪

•C.丙米嗪(米帕明)

•D.左旋多巴

•E.利血平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解析]氯丙嗪可阻断黑质一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16.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血磷无明显升高,是由于

•A.甲状腺素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B.甲状旁腺素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C.血钙无明显降低

•D.溶骨作用增强

•E.甲状腺促进肾小管对磷的排泄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17.下列贝类药,不具有制酸止痛的作用的药物是

•A.瓦楞子

•B.海蛤壳

•C.石决明

•D.牡蛎

•E.乌贼骨

(分数:1.00)

A.

B.

C.V

I).

E.

解析:[解析]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作用,无制酸止痛作用。

18.蟾酥内服的用量是

•A.0.015〜0.03g

•B.0.3〜0.6g

•C.0.1—0.2g

•D.0.002-0.004g

•E.以上都不是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

19.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偏于解毒,后者偏于化痰

•B.前者偏于透表,后者偏于宣肺

•C.前者偏于化痰,后者偏于解毒

•D.前者偏于止咳,后者偏于解表

•E.前者偏于宣肺,后者偏于清热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解析]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作用。桑菊饮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

20,下列除哪项外,均应首选青霉素

•A.破伤风

•B.白喉

•C.鼠疫

•D.大叶性肺炎

•E.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

2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门脉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机制

•A.小叶中央静脉受压

•B.门静脉分支阻塞

•C.小叶下静脉受压

•D.肝血窦受压、闭塞

•E.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形成异常吻合支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

22.急慢惊风均可使用的平肝熄风药是

A.羚羊角

•B.天麻

•C.白藐藜

•D.钩藤

•E.娱蚣

(分数:1.00)

B

C

D

E

解析:[解析]天麻甘、平。归肝经。善息风止痊,且甘润不烈,作用平和。急慢惊风均可使用。

23.主治气阴不足之证,用药虽仅三味,但一补养、一清润、一收敛。指的是哪个方剂的配伍特点

•A.玉屏风散

•B.生脉散

•C.牡蛎散

•D.玉液汤

•E.增液汤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解析]生脉散组成为: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大补肺气,麦冬清心火而生津液,五味子收敛耗

散的肺气。

24.流脑皮肤出血点的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血小板减少

•C.细菌外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D.细菌内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E.细菌毒素致血管扩张

(分数:L00)

A.

B.J

C.

D.

E.

解析:

25.四神丸的组成是

・A.吴茱萸、骨碎补、肉豆蔻、五味子

・B.肉豆蔻、五倍子、补骨脂、吴茱萸

•C.补骨脂、白豆蔻、吴茱萸、五味子

•D.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山茱萸

・E.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补骨脂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

26.下述各类药物不属于佐药范畴的是

・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B.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C.引经药

・D.用以消除或减低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E.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佐药:有三种作用。一是协助治疗兼证:二是缓解或消除君、臣药的烈性或毒性;三是反佐,

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27.具有明显减慢心率和抑制肾素释放作用的药物是

•A.利血平

•B.硝普钠

・C.普蔡洛尔

•D.卡托普利

•E.胧屈嗪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

28.治疗甲状腺危象,应选择的药物是

•A.小剂量碘

•B.大剂量碘

•C.甲状腺素

•D.小剂量放射性碘

•E.大剂量放射性碘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二、(总题数:11,分数:22.00)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分数:2.00)

(1).“在液为涎”的脏是(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为涎,可润泽口腔,助吞咽和消化。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

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涎液分泌剧增,口涎自出,故说脾在液为涎。

(2).应于长夏的脏是(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分数:2.00)

(D.“中精之府”指的是(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解析]胆汁来源于肝之精气所化生,贮藏于胆。胆内贮藏清净之胆汁,其味苦,色黄绿,浓缩并泄

于小肠,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故《灵枢•本输》称“胆者,中精之府。”胆汁的化生和排泄,依赖于肝

的疏泄功能。

(2).“水谷之海”指的是(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解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饮食物经胃初步消化,形成食

糜之意。饮食入口,经过食管进入胃中,胃加以接受、容纳,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经过胃

的腐熟,形成食糜,下传于小肠。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E.气消

(分数:2.00)

(1).情志为病,过喜则(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解析]喜则气缓,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其致病是指暴喜过度,

可使心气涣散不收,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2).情志为病,过悲则(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解析]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见到精神萎靡不振,气短

乏力等。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水轮”

•E.“肉轮”

(分数:2.00)

(1).黑珠属肝,称(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解析]黑珠属肝,称“风轮”,因肝属风主筋•筋之精为黑睛。

(2).瞳仁属肾,称(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解析]瞳仁属肾,称“水轮”,因肾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仁。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分数:2.00)

(1).调摄精神属于(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解析]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

抗邪能力的关键。增强体质要注意调摄精神、调理饮食起居、锻炼身体、适应自然规律以及适当的药物预

防等方面。

(2).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解析]不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病,都有不同的传变途径及发展规律。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的“务必

先安未受邪之地”,也是对既病防变法则的应用和发挥。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热者寒之

(分数:2.00)

(1).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于(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塞因塞用:指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失运导致的腹胀满闷

等症状,应用补脾益气法治疗,使脾气健运,则胀满自除。

(2).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解析]热因热用: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如由于阴邪内盛,格阳

于外,致阳气上浮,反见面红等假热证候,顺从这种假热而用热性药治疗。

•A.虚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阴阳两虚证

(分数:2.00)

(1).阴盛格阳引起的病理变化是(分数:LOO)

A.

B.

C.V

D.

E.

解析:[解析]又称格阳,是指阳气虚弱之极,阳不制阴,阴寒独盛于内,逼迫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

顺接,相互格拒的病理状态。其病的本质是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出现假热之象,表现面红、颊热、脉大

等热象,故称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引起的病理变化是(分数:1.00)

A.

B.

C.

D.V

E.

解析:[解析]又称格阴,是指邪热盛极,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里,不能外达于四肢,格阴于外的病理状

态。其病的本质是热盛于里,格阴于外,出现假寒之象,表现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寒象,故称为真热假寒

证。

•A.白附子

•B.竹沥

•C.菖蒲

•D.冰片

•E.牛黄

(分数:2.00)

(1).中风痰迷,便秘脉实宜选用的药物是(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解析]竹沥对热咳痰稠,坡具卓效,亦可用于痰热蒙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