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蚌埠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一历史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良诸古城是一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据此可知,良渚文明()A.具国家初始形态 B.城墙筑造技术发达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文明程度领先全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建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能组织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活动,反映出良渚文明初具国家形态,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良诸古城城墙筑造技术的发达,排除B项;氏族制度不复存在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列举其他地方情况,不能得出良渚文明的文明程度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汉武帝时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了推恩令C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D.实施盐铁专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B项正确;据所学,最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度的是汉高祖而非汉武帝,排除A项;据所学,设立刺史监察地方与“众建诸侯”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实施盐铁专卖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并非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3.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这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有效避免了宰相专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斗争的过程,最终以明太祖废除丞相、从体制上废除相权告终,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裁抑相权加强的是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项;据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而非明代废除丞相制度,排除B项;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过程,本质上是皇权强化的过程,不是避免宰相专权,排除D项。故选C项。4.唐初推行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小农经济逐渐走向了瓦解C.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人丁税 D.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后期,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向田亩为主转变,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松弛,D项正确;据所学,实行不抑兼并政策的不是唐朝是宋朝,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逐渐走向了瓦解,排除B项;据所学,直到清朝雍正帝时,封建国家才废除了人丁税,排除C项。故选D项。5.自秦朝以来,历代监察官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大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二千石的郡国官员和地方宗族豪右,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削弱官员的行政权 B.有效的防止了腐败行为C.使监察官掌握了行政权 D.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从秦朝开始,封建国家任用秩轻位卑的监察官监察地方高官和豪强,因其方便控制,有利于提升监察效果,D项正确;据所学,监察官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让其以小御大旨在便于控制而非削弱官员的行政权,排除A项;据所学,君主专制体制下,监察官的效能有限,不能防止腐败行为,排除B项;使监察官掌握了行政权与“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反映了北宋时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变动的情况,据此可知()时间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人数全国农村劳动力人数江南在全国占比980890672163671755.40%10782856844423400826.70%11023227693461905606.90%A.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B.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南迁C.北宋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 D.政治中心南迁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全国占比明显增多,有利于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南方劳动力增多的原因在于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南迁,排除B项;据所学,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江南劳动力增多不能说明其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排除C项;据所学,北宋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并未南迁,排除D项。故选A项。7.现存最早的密折是康熙朝的。康熙帝创立密折是希望通过暗中指定少数亲信,不时把地方上的所见所闻秘密进行汇报,以及时了解地方民情、掌握地方大员动态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而拥有秘密奏事权的局限于康熙帝的亲信官员。据此可知,密折制()A.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C.是中央管辖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通过指定亲信秘密汇报地方见闻,以保证皇帝及时了解地方民情和官员动态的密折制,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A项正确;据所学,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是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排除B项;此材料没有对比其它途径,不能说明密折制是中央管辖地方的最有效途径,排除C项;据所学,军机处直到雍正帝时才设立,排除D项。故选A项。8.《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一书从“三个改变”论述了一个民族的崛起,即人心的改变、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的改变。有关近代中国“三个改变”说法正确的是()A.林则徐、魏源等主张维新变法 B.洋务派迈出近代化第一步C.维新派最先倡导发展资本主义 D.近代中国的改变始于人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洋务派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说法符合史实,B项正确;据所学,主张维新变法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并非林则徐、魏源,排除A项;据所学,最先倡导发展资本主义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领导人洪仁玕,并非维新派,排除C项;据所学,近代中国的改变始于器物而非人心,排除D项。故选B项。9.某场战争使“清廷的藩属丧失殆尽”,“中国作为传统东亚秩序中心的角色进一步瓦解”。该战争可能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廷丧失了朝鲜等藩属,导致中国在东亚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项正确;据所学,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并未使清政府丧失越南、朝鲜等藩属,排除A、B项;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中国已丧失了传统东亚秩序中心的角色,排除D项。故选C项。10.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同治十一年(1872),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力倡由官方招商购置轮船,同时许以运漕之利,发展由官方控制的轮运事业即轮船招商局。这一做法()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倾向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C.逐步的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 D.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在李鸿章倡议下成立的轮船招商局,一度分商洋漕运之利,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D项正确;李鸿章等人从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而非反对封建统治,排除A项;据所学,洋务运动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排除B项;据所学,洋务派建立轮船招商局等做法最后以破产告终,未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该时期毛泽东形成的革命思想是()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工农武装割据C.以城市为中心思想 D.开展工人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实践中发现,农村的人力、粮食和武装斗争等是***和中国革命生存、发展并取得胜利的条件,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项正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的武装斗争,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的核心和主旨,排除A项;以城市为中心思想与“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开展工人运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解析〗根据“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得出在抗战时期推行的这一政策,有利于团结抗战力量,因此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B项正确;当时已经没有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项;国民革命1927年已经失败,排除C项;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是要抗日,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排除D项。故选B项。13.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美国的这一做法()A.实质上体现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造成了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C.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扭转了国共两党内战的局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支持国民政府内战,其标榜自由、民主的援助,实质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A项正确;据所学,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最终破产,并未造成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排除B项;据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直到1953年才提出,排除C项;据所学,1948年美国的援助未能扭转国民政府的颓势和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是画家力群在1947年创作的版画《人民代表选举大会》,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A.表明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建立 B.反映了新中国民主制度完善C.为新中国的民主积累了经验 D.说明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进行的人民代表选举和政权建设为新中国的民主积累了经验,C项正确;据所学,政治协商制度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建立,排除A项;据所学,新中国直到1949年10月才成立,排除B项;据所学,标志着人民成为了国家主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15.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对中国的敌视、孤立和封锁。为了迅速打开外交局面,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求同存异 D.一边倒〖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中国)。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针对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环境,为了迅速打开外交局面,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团结社会主义国家,D项正确;“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党政府的半殖民地外交,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势力,排除B项;“求同存异”是为了促进万隆会议和亚非国家团结提出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表中的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策略是()人均产量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千克538.3千克4千克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A引进外资,设立经济特区B.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C.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D.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建国初期,为改变钢铁等重工业落后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的策略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据所学,引进外资,设立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做法,排除B项;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策略,与改变重工业落后局面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过武王、成王、康王三世的分封,西周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战略交通要道上,周人封国最多最密。晋(成王弟叔虞的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国)、曹(武王弟叔振铎的封国)、鲁(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齐(协助武王灭商的功臣姜尚的封国)都在这条交通线上。在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开国重臣召公,使其建立燕国;在南方江汉之地,周王则分封汉阳诸姬以监视南土。此外,黄帝、尧等的后裔亦得到分封。——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材料二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这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摘编自《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材料三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统一后建立的政治制度,分析其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行政区划的主要划分原则,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以姬姓贵族为分封主体;分封的贵族色彩浓厚;分封的地域特点是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姬姓贵族多分布于战略要地。(任答三点)(2)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官僚是维护皇权的工具(或为皇权服务)。(任答两点)(3)原则:犬牙交错。历史作用: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任答两点)〖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在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战略交通要道上,周人封国最多最密”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分封的对象、依据、分布和目的等角度思考可知,以姬姓贵族为分封主体,分封的贵族色彩浓厚,分封的地域特点是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姬姓贵族多分布于战略要地。【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政治制度,由材料二“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等信息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问特点,由材料二“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结合所学可知,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据材料二“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可知,官僚是维护皇权的工具(或为皇权服务)。【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原则,由材料三“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可知,犬牙交错。第二小问历史作用,由材料二“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政治、民族和国家治理等角度思考可得出,行省制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刺州史。都督府都督、羁縻刺州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主要方式,简析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制度,简述其意义。〖答案〗(1)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任答两点)意义: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任答两点)(2)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任答两点)(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任答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方式,由材料一“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刺州史”等信息可知,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一“都督府都督、羁縻刺州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民族和国家治理等角度思考可得出,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二“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等方面总结回答。【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制度,由材料三“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等信息可知,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结合所学,从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开发等角度思考可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我们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道光年间我们受了重大的打击,才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自强运动。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这些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四个“救国救民的方案”指的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指出这些方案体现怎样的时代主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近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答案〗(1)方案: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代主题:救亡图存。(2)内涵:爱国精神;忧患意识;反抗精神;自强不息等。(任答两点)主要因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国人民的努力与奋斗;中国历史上爱国传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复兴的使命。(任答三点)〖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自强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据材料一“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结合所学可知,戊戌维新运动;据材料一“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可知,义和团运动;据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第二小问时代主题,综合材料一和所学可知,近代救国救民方案体现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时代内涵,由材料二“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是,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反抗精神和自强不息等。第二小问因素,综合材料二和所学,从政治、历史、思想、先进人士和组织等角度思考可得出,促进近代民族精神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国人民的努力与奋斗,中国历史上爱国传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民族复兴的使命。蚌埠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一历史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良诸古城是一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据此可知,良渚文明()A.具国家初始形态 B.城墙筑造技术发达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文明程度领先全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建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能组织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活动,反映出良渚文明初具国家形态,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良诸古城城墙筑造技术的发达,排除B项;氏族制度不复存在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列举其他地方情况,不能得出良渚文明的文明程度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汉武帝时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了推恩令C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D.实施盐铁专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B项正确;据所学,最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度的是汉高祖而非汉武帝,排除A项;据所学,设立刺史监察地方与“众建诸侯”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实施盐铁专卖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并非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3.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这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有效避免了宰相专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斗争的过程,最终以明太祖废除丞相、从体制上废除相权告终,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裁抑相权加强的是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项;据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而非明代废除丞相制度,排除B项;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过程,本质上是皇权强化的过程,不是避免宰相专权,排除D项。故选C项。4.唐初推行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小农经济逐渐走向了瓦解C.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人丁税 D.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后期,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向田亩为主转变,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松弛,D项正确;据所学,实行不抑兼并政策的不是唐朝是宋朝,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逐渐走向了瓦解,排除B项;据所学,直到清朝雍正帝时,封建国家才废除了人丁税,排除C项。故选D项。5.自秦朝以来,历代监察官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大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二千石的郡国官员和地方宗族豪右,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削弱官员的行政权 B.有效的防止了腐败行为C.使监察官掌握了行政权 D.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从秦朝开始,封建国家任用秩轻位卑的监察官监察地方高官和豪强,因其方便控制,有利于提升监察效果,D项正确;据所学,监察官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让其以小御大旨在便于控制而非削弱官员的行政权,排除A项;据所学,君主专制体制下,监察官的效能有限,不能防止腐败行为,排除B项;使监察官掌握了行政权与“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反映了北宋时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变动的情况,据此可知()时间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人数全国农村劳动力人数江南在全国占比980890672163671755.40%10782856844423400826.70%11023227693461905606.90%A.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B.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南迁C.北宋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 D.政治中心南迁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全国占比明显增多,有利于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南方劳动力增多的原因在于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南迁,排除B项;据所学,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江南劳动力增多不能说明其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排除C项;据所学,北宋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并未南迁,排除D项。故选A项。7.现存最早的密折是康熙朝的。康熙帝创立密折是希望通过暗中指定少数亲信,不时把地方上的所见所闻秘密进行汇报,以及时了解地方民情、掌握地方大员动态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而拥有秘密奏事权的局限于康熙帝的亲信官员。据此可知,密折制()A.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C.是中央管辖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通过指定亲信秘密汇报地方见闻,以保证皇帝及时了解地方民情和官员动态的密折制,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A项正确;据所学,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是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排除B项;此材料没有对比其它途径,不能说明密折制是中央管辖地方的最有效途径,排除C项;据所学,军机处直到雍正帝时才设立,排除D项。故选A项。8.《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一书从“三个改变”论述了一个民族的崛起,即人心的改变、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的改变。有关近代中国“三个改变”说法正确的是()A.林则徐、魏源等主张维新变法 B.洋务派迈出近代化第一步C.维新派最先倡导发展资本主义 D.近代中国的改变始于人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洋务派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说法符合史实,B项正确;据所学,主张维新变法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并非林则徐、魏源,排除A项;据所学,最先倡导发展资本主义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领导人洪仁玕,并非维新派,排除C项;据所学,近代中国的改变始于器物而非人心,排除D项。故选B项。9.某场战争使“清廷的藩属丧失殆尽”,“中国作为传统东亚秩序中心的角色进一步瓦解”。该战争可能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廷丧失了朝鲜等藩属,导致中国在东亚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项正确;据所学,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并未使清政府丧失越南、朝鲜等藩属,排除A、B项;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中国已丧失了传统东亚秩序中心的角色,排除D项。故选C项。10.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同治十一年(1872),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力倡由官方招商购置轮船,同时许以运漕之利,发展由官方控制的轮运事业即轮船招商局。这一做法()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倾向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C.逐步的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 D.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在李鸿章倡议下成立的轮船招商局,一度分商洋漕运之利,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D项正确;李鸿章等人从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而非反对封建统治,排除A项;据所学,洋务运动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排除B项;据所学,洋务派建立轮船招商局等做法最后以破产告终,未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该时期毛泽东形成的革命思想是()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工农武装割据C.以城市为中心思想 D.开展工人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实践中发现,农村的人力、粮食和武装斗争等是***和中国革命生存、发展并取得胜利的条件,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项正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的武装斗争,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的核心和主旨,排除A项;以城市为中心思想与“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开展工人运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解析〗根据“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得出在抗战时期推行的这一政策,有利于团结抗战力量,因此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B项正确;当时已经没有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项;国民革命1927年已经失败,排除C项;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是要抗日,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排除D项。故选B项。13.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美国的这一做法()A.实质上体现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造成了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C.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扭转了国共两党内战的局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支持国民政府内战,其标榜自由、民主的援助,实质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A项正确;据所学,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最终破产,并未造成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排除B项;据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直到1953年才提出,排除C项;据所学,1948年美国的援助未能扭转国民政府的颓势和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是画家力群在1947年创作的版画《人民代表选举大会》,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A.表明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建立 B.反映了新中国民主制度完善C.为新中国的民主积累了经验 D.说明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进行的人民代表选举和政权建设为新中国的民主积累了经验,C项正确;据所学,政治协商制度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建立,排除A项;据所学,新中国直到1949年10月才成立,排除B项;据所学,标志着人民成为了国家主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15.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对中国的敌视、孤立和封锁。为了迅速打开外交局面,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求同存异 D.一边倒〖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中国)。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针对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环境,为了迅速打开外交局面,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团结社会主义国家,D项正确;“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党政府的半殖民地外交,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势力,排除B项;“求同存异”是为了促进万隆会议和亚非国家团结提出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表中的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策略是()人均产量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千克538.3千克4千克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A引进外资,设立经济特区B.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C.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D.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建国初期,为改变钢铁等重工业落后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的策略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据所学,引进外资,设立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做法,排除B项;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策略,与改变重工业落后局面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过武王、成王、康王三世的分封,西周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战略交通要道上,周人封国最多最密。晋(成王弟叔虞的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国)、曹(武王弟叔振铎的封国)、鲁(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齐(协助武王灭商的功臣姜尚的封国)都在这条交通线上。在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开国重臣召公,使其建立燕国;在南方江汉之地,周王则分封汉阳诸姬以监视南土。此外,黄帝、尧等的后裔亦得到分封。——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材料二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这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摘编自《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材料三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统一后建立的政治制度,分析其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行政区划的主要划分原则,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以姬姓贵族为分封主体;分封的贵族色彩浓厚;分封的地域特点是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姬姓贵族多分布于战略要地。(任答三点)(2)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官僚是维护皇权的工具(或为皇权服务)。(任答两点)(3)原则:犬牙交错。历史作用: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任答两点)〖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在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战略交通要道上,周人封国最多最密”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分封的对象、依据、分布和目的等角度思考可知,以姬姓贵族为分封主体,分封的贵族色彩浓厚,分封的地域特点是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姬姓贵族多分布于战略要地。【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政治制度,由材料二“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等信息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问特点,由材料二“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结合所学可知,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据材料二“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可知,官僚是维护皇权的工具(或为皇权服务)。【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原则,由材料三“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可知,犬牙交错。第二小问历史作用,由材料二“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政治、民族和国家治理等角度思考可得出,行省制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刺州史。都督府都督、羁縻刺州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主要方式,简析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