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指出,农业可以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获得更多产品,从而使生活资料在当时条件下逐渐增加。有了产品剩余,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从而产生国家政权。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国家诞生的根源是()A.生产力的发展 B.农业与手工业分离C.私有制的出现 D.阶级间对立的加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生产工具改进推动农业发展,出现剩余产品,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进而产生国家政权,因而国家产生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唯物史观,A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加速私有制产生,出现阶级对立,因而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私有制出现、阶级对立加剧是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源,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大部分马其顿人和希腊南部的人都认为马其顿人不属于希腊人,但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刚踏上亚洲土地,就祭祀了他传说中的父系及母系祖先一希腊神话人物赫拉克勒斯及阿喀琉斯。亚历山大此举主要是为了()A.通过血缘认同增强凝聚力 B.在亚洲传播古希腊文化C.激发希腊人的文化优越感 D.论证希腊神话的真实性〖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军队大多为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祭祀传说中他父系及母系祖先,意在通过血缘认同,团结希腊人,增强军队凝聚力,A项正确;传播古希腊文化是手段以及客观效果,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亚历山大祭祀他传说中的父系及母系祖先,并不能体现希腊人的文化优越感,排除C项;神话不具有真实性,排除D项。故选A项。3.公元前13世纪,受西奈字母影响的22个线形字母成为腓尼基通用的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比当时流行的任何一种文字都简便易写,从而受到腓尼基商人的普遍欢迎。这表明,腓尼基字母的产生与使用()A.是文明的出现标志 B.加强了文明间的交流C.适应了贸易的需求 D.使区域语言得到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这种文字比当时流行的任何一种文字都简便易写,从而受到腓尼基商人的普遍欢迎”可得出腓尼基字母更简便,适应了当时商业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腓尼基字母并不是文明出现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字母对交流的影响,排除B项;当时的区域语言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4.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埃及位于尼罗河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所以“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的说法正确,A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与古代印度无关,排除C项;汉谟拉比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与罗马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它“不受经济价值的限制”,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A.强调了神权至上 B.蕴含着人本观念C.协调了社会矛盾 D.维护教会的权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突出人的生命和安全高于“神有物”,这体现了人本观念,B项正确;根据材料“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说明神权并不至上,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民法大全》实施的意义,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维护罗马奴隶主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是建于9世纪、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规模宏大的羽蛇神金字塔。这座金字塔()A.和埃及人一样用金字塔作为陵墓 B.功用是祭祀神灵或者观察天象C.是古代美洲人与洪水斗争的成果 D.彰显玛雅人职业世袭及等级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建于9世纪、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规模宏大的羽蛇神金字塔。”及所学可知,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祭祀神灵或观察天象,B项正确;埃及人用金字塔作为国王法老的陵墓,排除A项;金字塔不是古代美洲人与洪水斗争的成果,排除C项;彰显玛雅人职业世袭及等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发展壮大。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据此可知,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A.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 B.全面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C.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建立者克洛维为巩固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自己的亲兵和官吏,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并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使得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根据材料信息“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可见,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兰克王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彻底消除”此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法律思想B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与广袤土地,还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维护和强化了世俗王权的统治C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A.A B.B C.C D.D〖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可以看出其受中华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的是履行的义务和惩罚措施,排除A项;西欧的庄园制不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B项;应是俄罗斯文化受罗马帝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9.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可知,地产买卖双方名义上为领主与陪臣的关系,实际上是土地买卖关系,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土地不能直接买卖,说明西欧的封建制度仍然在起作用,而不是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发展方向的信息,B项错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契约制度,D项错误。10.关于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B.都属于中古时期的文明成就C.都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D.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三种制度都是等级制度,都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的集中,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三则材料都不是专制集权政治体制,排除A项;第三则材料不是中古时期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第二则材料不是亚洲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哥伦布有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马可·波罗游记》,他经常翻阅,并做了264处边注。这些边注给人的总印象是:哥伦布最关心东方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物产,特别是香料、药材和珠宝。可见,哥伦布远航()A.得到葡萄牙王室大力支持 B.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C.急需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D.具有明显的经济动因〖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哥伦布最关心的是东方的地理位置和物产,特别是香料、药材和珠宝,可知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寻找东方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具有明显的经济动因,D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葡萄牙王室对航海行为的支持,排除A项;哥伦布远航并未绕过好望角,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因素,而非宗教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12.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当时A.人们纷纷追求奢侈与享乐 B.人文主义思潮盛行C.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法律成了一纸空文〖答案〗B〖解析〗材料“奢侈消费在(15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文艺复兴的开展等角度得出15世纪的欧洲崇尚奢侈的消费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故选B;文艺复兴运动限于知识分子和社会上层,故“纷纷”表述太绝对,排除A;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限于“上流社会”,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效果,排除D。13.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这()A.打破了拉美殖民地经济的孤立状态 B.表明美洲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加速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D.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可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一方面限制了殖民地的发展,另一方面使西班牙获得了高额的利益回报,加速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对殖民地的限制,而非打破拉美殖民地经济的孤立状态,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对美洲的限制,没有体现出美洲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对殖民地的限制与获得巨额回报,与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A.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C.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可以看出,孔多塞强调人们在用理性批判宗教愚昧和教皇权威之后继续批判政治压迫与君主专制,即启蒙运动中欧洲思想家用平等、自由、法治、天赋人权、权力制衡等思想批判专制制度,A项正确;思想家的目的是批判专制统治,不是纯洁信仰,他们也没有进行教会改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专制王权的批判,而不是对教会腐败的讥讽,排除C项;思想家主要进行思想的启蒙,并没有进行暴力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5.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在1689年否决了下院提出的《三年法案》,1693年再次否决此法案直到1694年才迫于对外战争需要签署此案。这表明当时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B.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C.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明显 D.议会改革未能实现目标〖答案〗B〖解析〗国王威廉三世多次对《三年法案》行使否决权,说明当时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故〖答案〗为B项;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一成果没有被破坏,排除A项;当时尚未形成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议会改革的目标是限制王权,但如果法律赋予国王行使某种权力,则不在限制之列,所以这一现象与改革目标是否实现无关,排除D项。16.导致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简表年份1801182118311841占比70%60%55.7%51.7%——摘编自艾莎·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A.工业革命 B.商业革命 C.圈地运动 D.光荣革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根据材料“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简表”可知,从1801年至1841年,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不断减少,说明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农民进入城市,推动城市化的进程,A项正确;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英国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非洲第一个政党——埃及祖国党成立时,响亮地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上述两个口号分别属于A.自由主义、沙文主义 B.种族主义、爱国主义C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D.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暴露了美国向拉美扩张的野心,1879年埃及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反映了争取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两个口号分别属于扩张主义和民族主义,C项正确;自由主义和美国插手拉美事务不符,A项错误;门罗主义不是种族主义,B项错误;美国干涉拉美事务并不属于理想主义,埃及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民族压迫与人文主义不符,D项错误。18.有人说:“《***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宣言》A.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B.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C.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D.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宣言。该观点认为《***宣言》能够让历史重新沸腾起来,是说《***宣言》对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而不是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表达《***宣言》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的内容,故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故选A。19.改革前,土地贫瘠的非黑土地区的地主们主张带土地解放农奴,由农奴交付巨款赎买;黑土地区的地主则希望解放农奴时不带土地,或只是赎买少量土地。1861年,沙皇改革法令规定,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但“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据此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A.地主阶级无法达成共识 B.沙皇政府权威严重下降C.统治集团利益得以维护 D.农民并未获得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政府综合不同地区地主的主张,颁布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法令,规定农民解放时要高价赎买一块地主划定的份地,反映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维护了统治集团的利益,C项正确;地主阶级“无法”达成共识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农奴制改革使沙皇政府权威严重下降,排除B项;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20.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这主要得益于A.蒸汽技术的新发明 B.信息技术的新发现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 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初,且主要成果为电气技术的运用。结合材料20世纪初以及有轨电车、立体城市可知,C项正确;蒸汽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错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均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BD两项错误。21.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纸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A.经济全球化趋势 B.非洲殖民体系崩溃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答案〗D〖解析〗“解放者”“民族起义”“收回运河主权”“独立年”以及地点说明这一主题是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D正确;题干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题干不仅仅涉及非洲地区,排除B;政治多极化主要体现在新兴力量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等,显然题干与此不符,排除C。22.列宁指出,“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专政,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国家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据此可知,列宁强调巴黎公社()A.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 B.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C.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 D.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可知,列宁认为巴黎公社使工人阶级掌控了国家政权,实现了对国家前所未有的控制,这正是无产阶级专政本质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与国家管理成本和民族国家并同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D两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巴黎公社尚未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排除B项。故选C项。23.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答案〗A〖解析〗“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现出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国际事务也有西方国家所掌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世界市场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明冲突的内容;D选项错误,这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不符的。24.2019年2月15日,特朗普借美墨边界墙问题绕过国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众议长佩洛西和民主党领袖舒默立即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紧急状态声明是对美国宪法的“巨大暴力”,“这是一位失望的总统在夺权”。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A.众议院与参议院已分道扬镳B.总统享有紧急法令发布权C.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D.三权分立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特朗普绕过国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结果遭到众议院和在野党的反对,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众议院与参议院的意见分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没有说明总统享有什么权力,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材料二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根,那之后,便向四面八方传播。正象(像)农业革命以部落取代狩猎社会那样,现在部落社会又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化到达欧亚的边嶂地区时,欧亚中心地区的部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文明对外传播的路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文明传播的基本方式。(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欧洲人“向外拓展”的理由。〖答案〗(1)特点: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2)传播;从大河流域逐渐向外传播,逐渐波及欧亚大陆。方式;区域性武力扩散,贸易往来,人口迁移。(3)理由: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社会对金银的渴求;西欧掀起向东方寻金(包括香料)的热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人文主义的推动;向外传播基督教的热情。〖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一“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可得出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根据材料一“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可得出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可得出多元性。【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第一小问途径,根据材料“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根”“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可得出从大河流域逐渐向外传播,逐渐波及欧亚大陆。第二小问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文明的传播方式有区域性武力扩散、贸易往来、人口迁移等。【小问3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三“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可得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根据材料三“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可得出人文主义的推动;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社会原因是西欧社会出现“寻金热”;宗教原因是传播天主教的热情。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长期受到封建领主们的压榨和勒索,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西欧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答案〗(1)内容: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反对领主任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2)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和教皇势力进行斗争。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小问1详析】内容:根据材料“由于长期受到封建领主们压榨和勒索,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可知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根据材料“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可知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根据材料“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可知反对领主任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材料“西欧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和教皇势力进行斗争。影响:根据材料“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是新思想的鼓吹者、未来新社会的憧憬者,但并不是激进的社会改革家。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认为“促进罗马教廷的改革和促使教皇的进一步完善要比路德所要求的那样废除他们好得多”。他们宣称“在我没有看到更好的教会以前,我容忍这个教会”。——摘编自杨毓初《试论文艺复兴运动的共性和个性》材料二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工商业者不允许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无益的宗教活动中。同时,在西欧那样一个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新教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摧毁某一地区的天主教会为前提,而天主教会是一个拥有强大政治和经济势力的社会利益集团,要想摧毁并取代它,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没有锐利的斗争锋芒,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因此,新教思想家们号召信徒们“用百般武器来讨伐”天主教,“并用他们的血来洗我们的手”。这给了平民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农民们利用这个武器来从各个方面反对诸侯、贵族、僧侣”。——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对比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者”对待天主教会的态度,并分析他们鼓吹“新思想”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教思想家”对待天主教会的态度,并分析上述态度形成的原因。〖答案〗(1)态度:批判教会,但不主张推翻教会。意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有利于解放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2)态度:摧毁天主教会的统治。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解放的发展;天主教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解析〗(1)态度:依据材料“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得出批判教会,但不主张推翻教会。意义:从对社会秩序分析,得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从对人性的解放分析,得出有利于解放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从人们的关注点分析,得出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2)态度:依据材料“而天主教会是一个拥有强大政治和经济势力的社会利益集团,要想摧毁并取代它,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没有锐利的斗争锋芒,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得出摧毁天主教会的统治。原因:依据材料“工商业者不允许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无益的宗教活动中”,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新教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摧毁某一地区的天主教会为前提”,得出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从文艺复兴的影响分析,得出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解放的发展;依据材料“农民们利用这个武器来从各个方面反对诸侯、贵族、僧侣”,得出天主教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记述了从17-19世纪英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进程。如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1624年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颁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水力纺纱厂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答案〗大事①: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理由: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大事②: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理由:推动蒸汽机在生产领域广泛运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具体时间不写或写错不扣分,其他与英国崛起有关的大事件亦可。)〖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9世纪英国。大事:根据材料“从17——19世纪英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进程。为材料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可知,17——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逐渐崛起为世界强国,除材料中描述的事件,还可以补充事件,如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以及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选择的理由为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选择理由为推动蒸汽机在生产领域广泛运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其他有关英国崛起的事件也可,言之有理即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指出,农业可以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获得更多产品,从而使生活资料在当时条件下逐渐增加。有了产品剩余,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从而产生国家政权。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国家诞生的根源是()A.生产力的发展 B.农业与手工业分离C.私有制的出现 D.阶级间对立的加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生产工具改进推动农业发展,出现剩余产品,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进而产生国家政权,因而国家产生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唯物史观,A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加速私有制产生,出现阶级对立,因而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私有制出现、阶级对立加剧是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源,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大部分马其顿人和希腊南部的人都认为马其顿人不属于希腊人,但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刚踏上亚洲土地,就祭祀了他传说中的父系及母系祖先一希腊神话人物赫拉克勒斯及阿喀琉斯。亚历山大此举主要是为了()A.通过血缘认同增强凝聚力 B.在亚洲传播古希腊文化C.激发希腊人的文化优越感 D.论证希腊神话的真实性〖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军队大多为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祭祀传说中他父系及母系祖先,意在通过血缘认同,团结希腊人,增强军队凝聚力,A项正确;传播古希腊文化是手段以及客观效果,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亚历山大祭祀他传说中的父系及母系祖先,并不能体现希腊人的文化优越感,排除C项;神话不具有真实性,排除D项。故选A项。3.公元前13世纪,受西奈字母影响的22个线形字母成为腓尼基通用的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比当时流行的任何一种文字都简便易写,从而受到腓尼基商人的普遍欢迎。这表明,腓尼基字母的产生与使用()A.是文明的出现标志 B.加强了文明间的交流C.适应了贸易的需求 D.使区域语言得到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这种文字比当时流行的任何一种文字都简便易写,从而受到腓尼基商人的普遍欢迎”可得出腓尼基字母更简便,适应了当时商业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腓尼基字母并不是文明出现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字母对交流的影响,排除B项;当时的区域语言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4.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埃及位于尼罗河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所以“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的说法正确,A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与古代印度无关,排除C项;汉谟拉比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与罗马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它“不受经济价值的限制”,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A.强调了神权至上 B.蕴含着人本观念C.协调了社会矛盾 D.维护教会的权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突出人的生命和安全高于“神有物”,这体现了人本观念,B项正确;根据材料“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说明神权并不至上,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民法大全》实施的意义,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维护罗马奴隶主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是建于9世纪、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规模宏大的羽蛇神金字塔。这座金字塔()A.和埃及人一样用金字塔作为陵墓 B.功用是祭祀神灵或者观察天象C.是古代美洲人与洪水斗争的成果 D.彰显玛雅人职业世袭及等级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建于9世纪、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规模宏大的羽蛇神金字塔。”及所学可知,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祭祀神灵或观察天象,B项正确;埃及人用金字塔作为国王法老的陵墓,排除A项;金字塔不是古代美洲人与洪水斗争的成果,排除C项;彰显玛雅人职业世袭及等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发展壮大。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据此可知,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A.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 B.全面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C.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建立者克洛维为巩固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自己的亲兵和官吏,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并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使得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根据材料信息“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可见,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兰克王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彻底消除”此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法律思想B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与广袤土地,还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维护和强化了世俗王权的统治C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A.A B.B C.C D.D〖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可以看出其受中华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的是履行的义务和惩罚措施,排除A项;西欧的庄园制不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B项;应是俄罗斯文化受罗马帝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9.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可知,地产买卖双方名义上为领主与陪臣的关系,实际上是土地买卖关系,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土地不能直接买卖,说明西欧的封建制度仍然在起作用,而不是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发展方向的信息,B项错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契约制度,D项错误。10.关于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B.都属于中古时期的文明成就C.都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D.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三种制度都是等级制度,都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的集中,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三则材料都不是专制集权政治体制,排除A项;第三则材料不是中古时期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第二则材料不是亚洲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哥伦布有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马可·波罗游记》,他经常翻阅,并做了264处边注。这些边注给人的总印象是:哥伦布最关心东方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物产,特别是香料、药材和珠宝。可见,哥伦布远航()A.得到葡萄牙王室大力支持 B.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C.急需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D.具有明显的经济动因〖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哥伦布最关心的是东方的地理位置和物产,特别是香料、药材和珠宝,可知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寻找东方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具有明显的经济动因,D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葡萄牙王室对航海行为的支持,排除A项;哥伦布远航并未绕过好望角,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因素,而非宗教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12.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当时A.人们纷纷追求奢侈与享乐 B.人文主义思潮盛行C.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法律成了一纸空文〖答案〗B〖解析〗材料“奢侈消费在(15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文艺复兴的开展等角度得出15世纪的欧洲崇尚奢侈的消费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故选B;文艺复兴运动限于知识分子和社会上层,故“纷纷”表述太绝对,排除A;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限于“上流社会”,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效果,排除D。13.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这()A.打破了拉美殖民地经济的孤立状态 B.表明美洲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加速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D.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可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一方面限制了殖民地的发展,另一方面使西班牙获得了高额的利益回报,加速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对殖民地的限制,而非打破拉美殖民地经济的孤立状态,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对美洲的限制,没有体现出美洲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对殖民地的限制与获得巨额回报,与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A.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C.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可以看出,孔多塞强调人们在用理性批判宗教愚昧和教皇权威之后继续批判政治压迫与君主专制,即启蒙运动中欧洲思想家用平等、自由、法治、天赋人权、权力制衡等思想批判专制制度,A项正确;思想家的目的是批判专制统治,不是纯洁信仰,他们也没有进行教会改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专制王权的批判,而不是对教会腐败的讥讽,排除C项;思想家主要进行思想的启蒙,并没有进行暴力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5.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在1689年否决了下院提出的《三年法案》,1693年再次否决此法案直到1694年才迫于对外战争需要签署此案。这表明当时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B.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C.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明显 D.议会改革未能实现目标〖答案〗B〖解析〗国王威廉三世多次对《三年法案》行使否决权,说明当时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故〖答案〗为B项;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一成果没有被破坏,排除A项;当时尚未形成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议会改革的目标是限制王权,但如果法律赋予国王行使某种权力,则不在限制之列,所以这一现象与改革目标是否实现无关,排除D项。16.导致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简表年份1801182118311841占比70%60%55.7%51.7%——摘编自艾莎·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A.工业革命 B.商业革命 C.圈地运动 D.光荣革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根据材料“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简表”可知,从1801年至1841年,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不断减少,说明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农民进入城市,推动城市化的进程,A项正确;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英国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非洲第一个政党——埃及祖国党成立时,响亮地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上述两个口号分别属于A.自由主义、沙文主义 B.种族主义、爱国主义C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D.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暴露了美国向拉美扩张的野心,1879年埃及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反映了争取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两个口号分别属于扩张主义和民族主义,C项正确;自由主义和美国插手拉美事务不符,A项错误;门罗主义不是种族主义,B项错误;美国干涉拉美事务并不属于理想主义,埃及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民族压迫与人文主义不符,D项错误。18.有人说:“《***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宣言》A.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B.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C.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D.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宣言。该观点认为《***宣言》能够让历史重新沸腾起来,是说《***宣言》对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而不是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表达《***宣言》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的内容,故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故选A。19.改革前,土地贫瘠的非黑土地区的地主们主张带土地解放农奴,由农奴交付巨款赎买;黑土地区的地主则希望解放农奴时不带土地,或只是赎买少量土地。1861年,沙皇改革法令规定,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但“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据此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A.地主阶级无法达成共识 B.沙皇政府权威严重下降C.统治集团利益得以维护 D.农民并未获得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政府综合不同地区地主的主张,颁布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法令,规定农民解放时要高价赎买一块地主划定的份地,反映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维护了统治集团的利益,C项正确;地主阶级“无法”达成共识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农奴制改革使沙皇政府权威严重下降,排除B项;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20.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这主要得益于A.蒸汽技术的新发明 B.信息技术的新发现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 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初,且主要成果为电气技术的运用。结合材料20世纪初以及有轨电车、立体城市可知,C项正确;蒸汽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错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均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BD两项错误。21.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纸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A.经济全球化趋势 B.非洲殖民体系崩溃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答案〗D〖解析〗“解放者”“民族起义”“收回运河主权”“独立年”以及地点说明这一主题是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D正确;题干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题干不仅仅涉及非洲地区,排除B;政治多极化主要体现在新兴力量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等,显然题干与此不符,排除C。22.列宁指出,“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专政,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国家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据此可知,列宁强调巴黎公社()A.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 B.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C.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 D.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可知,列宁认为巴黎公社使工人阶级掌控了国家政权,实现了对国家前所未有的控制,这正是无产阶级专政本质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与国家管理成本和民族国家并同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D两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巴黎公社尚未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排除B项。故选C项。23.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答案〗A〖解析〗“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现出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国际事务也有西方国家所掌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世界市场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明冲突的内容;D选项错误,这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不符的。24.2019年2月15日,特朗普借美墨边界墙问题绕过国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众议长佩洛西和民主党领袖舒默立即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紧急状态声明是对美国宪法的“巨大暴力”,“这是一位失望的总统在夺权”。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A.众议院与参议院已分道扬镳B.总统享有紧急法令发布权C.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D.三权分立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特朗普绕过国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结果遭到众议院和在野党的反对,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众议院与参议院的意见分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没有说明总统享有什么权力,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材料二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根,那之后,便向四面八方传播。正象(像)农业革命以部落取代狩猎社会那样,现在部落社会又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化到达欧亚的边嶂地区时,欧亚中心地区的部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文明对外传播的路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文明传播的基本方式。(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欧洲人“向外拓展”的理由。〖答案〗(1)特点: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2)传播;从大河流域逐渐向外传播,逐渐波及欧亚大陆。方式;区域性武力扩散,贸易往来,人口迁移。(3)理由: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社会对金银的渴求;西欧掀起向东方寻金(包括香料)的热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人文主义的推动;向外传播基督教的热情。〖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一“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可得出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根据材料一“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可得出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可得出多元性。【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第一小问途径,根据材料“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根”“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可得出从大河流域逐渐向外传播,逐渐波及欧亚大陆。第二小问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文明的传播方式有区域性武力扩散、贸易往来、人口迁移等。【小问3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三“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可得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根据材料三“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可得出人文主义的推动;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社会原因是西欧社会出现“寻金热”;宗教原因是传播天主教的热情。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长期受到封建领主们的压榨和勒索,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西欧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