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9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的国家外部表现形式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同盟,周朝实行分封制,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由“方国联盟”到“众星拱月”表明()A.大一统局面初步形成 B.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更紧密C.王朝版图急剧地扩张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为有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可以看出通过分封制确定的君臣关系,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为有力,D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初步形成是在秦朝,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分封制,未涉及宗法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与商朝相比,对地方的控制力更强,排除C项。故选D项。2.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侵权的精灵倾向于把所有的权力集中于-一个部门,从而创造真正的专制——而不论政府采用何种形式。权力欲和滥权的倾向支配着人类的心灵;对此,公正衡量足以说服我们这项结论的正确性。”对此麦迪逊主张()A.人民主权论 B.权力制衡机制C.联邦制原则 D.社会契约学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麦迪逊反对权力集中于一个部门而造成的专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机制,防止了权力集中于某一部门,B项正确;人民主权思想体现在众议院的议员和总统是民选的,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中央与地方各州的关系,排除C项;社会契约说是指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了国家,规定了统治者和臣民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材料未涉及此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3.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军队战斗力强悍,但他也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干赏蹈利”,只能称之为“盗兵”。荀子称秦军为“盗兵”的原因是()A秦军过于注重功利 B.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C.秦军实行连坐制度 D.秦国地处边陲民风彪悍〖答案〗A〖解析〗材料“隆势诈,尚功利,干赏蹈利”的意思是,秦军过于注重功利,A项正确;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攻战是秦军战斗力强悍的原因之一,而不是荀子所说的“盗兵”的原因,排除B项;连坐制度是地方基层社会的管理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风彪悍的问题,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是集中到……代之以科举制。由此可知,隋朝的制度创新()A.维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便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D.消除了阶级差别〖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由吏部负责九品以上地方官的任免、考核,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掌握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并未涉及对儒学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隋朝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同鉴别官员道德水平的关系,排除C项;消除了阶级差别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5.在西方国家政府中,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这反映了文官制度()A.政治上处于中立 B.贵族化色彩浓厚C.具有稳定的传统 D.提高了官员素质〖答案〗C〖解析〗根据“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可得出文官实行长任制,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因此具有稳定的传统,C项正确;文官有政治中立的特征,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贵族色彩,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素质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宗教对法律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由此可知,宗教()A.有利于树立法律权威性 B.引导了西方的价值观C.推动了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 D.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可知宗教推动了近代西方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法律的权威性,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了宗教对于法律产生的影响,但不仅仅局限于公正性,还有其他属性,排除D项。故选C项。7.明朝建立后,在中央不设专门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有关民族问题的大政方针概由皇帝亲自决定,具体的民族事务则分别交给中央和地方的各个职能机构来处理,其“地方职能机构”指的是()A.大鸿胪 B.大都护府 C.理藩院 D.土司和羁縻都司卫所〖答案〗D〖解析〗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土司和羁縻都司卫所是明朝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机构,D项正确;大鸿胪是汉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A项;大都护府是唐朝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机构,排除B项;理藩院是清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反映了中法两国在20世纪40-60年代的关系变化。由此可说明()时间中法两国关系的变化1949年10月法国政府因中国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拒绝承认新中国1954年中法两国总理首次会晤打开两国关系新起点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法国总统想借中国力量把美国赶出亚洲1964年1月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B.国家利益可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C.中法国家利益一致 D.美国的国际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法两国从敌对到合作,建立正常的关系,这是基于两国的国家利益而决定的,反映出国家利益可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B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没有瓦解,排除A项;一致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针对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9.鸦片战争后,在实体银两、银币流通同时,在商业活动中又产生了一种只作为计算单位的虚银两,如汉口的洋例银、天津的行化银、征收关税的海关两等。这些虚银两的产生()A.削弱了清政府中央权威 B.适应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D.开启了中国金融近代化〖答案〗B〖解析〗羁片战争后,随着汉口、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洋例银,行化银、海关两等虚银两的产生适应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虚银两的产生对清政府的影响,排除A项;虚银两只是一种计算单位,与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无关,排除C项;“开启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二战后初期,许多国家都需要大量的美元填补其财政赤字和支付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但由于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美国无法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发钞票,这就形成了“美元荒”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被冲击 B.战后各国间商贸竞争激烈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弊端 D.西方由此陷入了经济滞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导致美元的发行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这表明该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C项正确;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遭到冲击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美元荒”的现象无法说明战后各国间的商贸竞争情况,排除B项;西方陷入经济滞胀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黼”。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这表明唐宋以后的养老制度建设旨在A.兼顾物质精神需要 B.服务于高龄人口C.强调以人为本理念 D.突出宣传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宴请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可知,这些高调养老制度建设做法目的是宣传儒家尊老思想,突出了宣传教化的功能,D项正确;兼顾物质精神需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服务于高龄人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强调以人为本理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助,有利于()A.美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体现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C.缓和社会阶级的矛盾 D.提高弱势群体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5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对待贫困问题上,采取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罗斯福实行新政,实施社会救济和保险,以此缓解社会阶级矛盾,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缓解经济危机造成破坏,不能说综合国力增强,排除A项;该措施是针对危机造成的社会矛盾紧张而实施的,不是为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弱势群体的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3.“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之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一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材料旨在说明贫富差别的出现()A.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 B.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分离 D.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贸易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家庭财产差别所带来的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导致了氏族公社的瓦解,A项正确;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重在强调贫富分化的出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民以食为天,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食物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下列属于古代发明的食物储备技术的是()A.机械通风 B.冷冻链条 C.化学保藏 D.腌制风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发明的食物储备技术是窖藏、冷藏和腌制风干,D项正确;ABC项都是现代食物储备技术,排除ABC项。故选D项。15.如今很多地方政府采纳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对各个方向交通车辆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最优算法自动控制各个方向红绿灯的关闭与点亮,提高路网和路口通行能力。由此可见()A.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B.科技杜绝了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C.科技推动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 D.信息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应用现代智能交通控制技术,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人工智能应用于现代交通运输管理,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A项正确;“杜绝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排除C项;D项结论太大,材料只涉及智能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16.2018年以来,美国挑起贸易战,给中美两国都带来了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一直在为加征的关税买单。数据测算显示,最新一轮的加征关税,将让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损失200美元。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同样受到冲击。这反映出()A.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 B.中美两国经济势均力敌C.美国文化输出的失败 D.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不仅给中国,也给美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明显的损害,还冲击了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反映出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美两国经济势均力敌,排除B项;材料与美国文化输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保障人权、发展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它过分强调“仁”而缺少“法”,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很有可能造威社会秩序的紊乱与国家的动荡。反观法家。虽然过于迷信权术与酷刑,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猛药”。另一方面,法家认为“治民无常”,主张变法,这也有利于执政者的施政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摘编自李锦鸿《从<孟子>和<韩非子>看儒家与法家的价值观》材料二仁义、礼制是治国之本,法令、刑罚是治国之末。刑罚的作用在于惩戒犯罪,使人民不敢肆意作恶而犯法。礼义的作用在于教化人民遵守道德规范不作恶不犯法,在细微的小事上也符合人伦道德。“是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苟免。是治之贵贱者也。先仁而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者也。”治国要注重以道德和礼义教育人民,使人民有羞耻心,自觉向善。——摘编自韩丽华《中国古代礼义思想的教化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与法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义的教化作用。〖答案〗(1)异:儒家强调仁,以民为本;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主张变革;同:都强调制度与秩序;(2)作用:教化民众,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治理国家的有效策略;能够缓和社会矛盾。〖解析〗【小问1详析】异:根据“对保障人权、发展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是值得肯定的。”得出儒家强调仁,以民为本;根据“主张变法,这也有利于执政者的施政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得出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主张变革;同:根据“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得出都强调制度与秩序;【小问2详析】作用:根据“礼义的作用在于教化人民遵守道德规范不作恶不犯法,在细微的小事上也符合人伦道德”得出教化民众,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治国要注重以道德和礼义教育人民,使人民有羞耻心,自觉向善。”得出是治理国家的有效策略;能够缓和社会矛盾。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宗羲定律”是一个具有超越历史学学科范围影响力的理论。这一论断源自于黄宗義的文章《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他在文章中列举了从租庸调、两税法到一条鞭法改革的情况。在他看来,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就加重一次。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的出发点都不是“减税”而是“并税”,也就是说,并不是从百姓的角度谢出发去限制国家增税的权力,而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确保财政收入。通过将正杂明暗诸头税合并为简单的税种征收,同时下令不得再征他税,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却无法解决百姓负担过重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和官员开征新税的权力从未被提及。——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历史上为何存在“黄宗羲定律”》材料二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民每年减负1335亿元,人均减负140元,农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农民负担的减轻既可以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又为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必然促使土地的相对集中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这无疑适应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取消农业税后随着农民收入的相对增加必然促使农民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费如教育,医疗等。同时,取消农业税必然促使农村经济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也利于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摘编自付春香、李秉文《取消农业税的效应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定律”的含义及存在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答案〗(1)含义: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原因:财政改革出发点是“并税”,缺乏对官僚阶层权力的约束;百姓缺乏基本权利;君主没有让渡权力的意识和需求。(2)意义: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含义:根据“他在文章中列举了从租庸调、两税法到一条鞭法改革的情况。在他看来,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就加重一次。”得出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原因:根据“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的出发点都不是……而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确保财政收入。”“尤其是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和官员开征新税的权力从未被提及。”得出财政改革出发点是“并税”,缺乏对官僚阶层权力的约束;根据所学可得出百姓缺乏基本权利;君主没有让渡权力的意识和需求等。【小问2详析】意义:根据“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民每年减负1335亿元,人均减负140元,农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得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根据“农民负担的减轻既可以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又为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必然促使土地的相对集中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得出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根据“同时,取消农业税必然促使农村经济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也利于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并结合所所学,可从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概括。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一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虽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已经有学校式职业教育的存在,但规模不大,职业教的主要模式仍然是学徒制。19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职业教育模式开始产生转变,学徒制逐渐衰退,学校模式开始成为其主要模式。而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式,由于其采用集中传授技术的班级授课方式,可为大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从而成为当时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各主要国家在19世纪中期先后建立大量职业学校,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摘编自马洁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职业教育之影响》(1)根据材料一,列举工业革命中“动力的革命”和运输的革命”的成就各一例,并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职业教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答案〗(1)动力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运输革命: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影响: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2)特点:以学校模式为主;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发展迅速。影响:有利于劳动者素养的提高;为工业革命培养了专业的人才;推动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动力革命: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来列举。运输革命:结合所学从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富尔顿发明的汽船列举。影响:根据材料一“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一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可知,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二“学校模式开始成为其主要模式”可知,以学校模式为主;根据材料二“由于其采用集中传授技术的班级授课方式”可知,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根据材料二“各主要国家在19世纪中期先后建立大量职业学校,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可知,发展迅速。影响: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劳动者素养的提高、为工业革命培养了专业的人才、推动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角度分析。20.在中世纪时期,法国.德国两个国家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走向了统一,另一个却走向了分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国德国王权自卡佩王朝(987~1328年)开始确止王位世袭制,历代法王都不必担心自己死后王权会落到其他家族的手中神圣罗马帝国采敢的“君主选举制"导致帝国长期陷于分裂局面。在该制度下,幸国中的强大势力并非是幸国皇帝,而是拥有选举并成为帝国皇帝的大贵族语言在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上,法语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在各个领域排挤掉拉丁语,1539年规定,必须用法语来撰写各种司法文件,这就宣告了法语为国语。民族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宗教战争导致德语几乎成为人们所不齿的语言.三十年战争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占了优势,不知不觉中法语成为德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德语与拉丁语的较量也持续了很长时间,在科学界,长期是拉丁语的天下。——摘编自百度百科等网络资料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德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论题:国家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国采用世袭继承法,使王权不断强化,同时保证王权的有效继承,使政治统治得以稳固。同时法国民族语言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最终法国走向了集权统一。德国因推行“君主选举制",使其王权受到限制,不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同时德国自身的民族语言并没有较好地发展起来,使其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感较弱,从而使其国家四分五裂。因此国家的发展与制度的选择及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解析〗论题:根据材料中所体现的两个方面,即王权与民族语言,可得出国家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开始确止王位世袭制,历代法王都不必担心自己死后王权会落到其他家族的手中”得出法国采用世袭继承法,使王权不断强化,同时保证王权的有效继承,使政治统治得以稳固。根据“1539年规定,必须用法语来撰写各种司法文件,这就宣告了法语为国语。民族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得出同时法国民族语言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最终法国走向了集权统一。根据“在该制度下,幸国中的强大势力并非是幸国皇帝,而是拥有选举并成为帝国皇帝的大贵族”得出德国因推行“君主选举制",使其王权受到限制,不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根据“德语与拉丁语的较量也持续了很长时间,在科学界,长期是拉丁语的天下。”得出同时德国自身的民族语言并没有较好地发展起来,使其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感较弱,从而使其国家四分五裂。最后总结得出因此国家的发展与制度的选择及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9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的国家外部表现形式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同盟,周朝实行分封制,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由“方国联盟”到“众星拱月”表明()A.大一统局面初步形成 B.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更紧密C.王朝版图急剧地扩张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为有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可以看出通过分封制确定的君臣关系,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为有力,D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初步形成是在秦朝,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分封制,未涉及宗法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与商朝相比,对地方的控制力更强,排除C项。故选D项。2.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侵权的精灵倾向于把所有的权力集中于-一个部门,从而创造真正的专制——而不论政府采用何种形式。权力欲和滥权的倾向支配着人类的心灵;对此,公正衡量足以说服我们这项结论的正确性。”对此麦迪逊主张()A.人民主权论 B.权力制衡机制C.联邦制原则 D.社会契约学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麦迪逊反对权力集中于一个部门而造成的专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机制,防止了权力集中于某一部门,B项正确;人民主权思想体现在众议院的议员和总统是民选的,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中央与地方各州的关系,排除C项;社会契约说是指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了国家,规定了统治者和臣民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材料未涉及此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3.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军队战斗力强悍,但他也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干赏蹈利”,只能称之为“盗兵”。荀子称秦军为“盗兵”的原因是()A秦军过于注重功利 B.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C.秦军实行连坐制度 D.秦国地处边陲民风彪悍〖答案〗A〖解析〗材料“隆势诈,尚功利,干赏蹈利”的意思是,秦军过于注重功利,A项正确;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攻战是秦军战斗力强悍的原因之一,而不是荀子所说的“盗兵”的原因,排除B项;连坐制度是地方基层社会的管理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风彪悍的问题,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是集中到……代之以科举制。由此可知,隋朝的制度创新()A.维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便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D.消除了阶级差别〖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由吏部负责九品以上地方官的任免、考核,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掌握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并未涉及对儒学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隋朝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同鉴别官员道德水平的关系,排除C项;消除了阶级差别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5.在西方国家政府中,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这反映了文官制度()A.政治上处于中立 B.贵族化色彩浓厚C.具有稳定的传统 D.提高了官员素质〖答案〗C〖解析〗根据“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可得出文官实行长任制,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因此具有稳定的传统,C项正确;文官有政治中立的特征,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贵族色彩,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素质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宗教对法律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由此可知,宗教()A.有利于树立法律权威性 B.引导了西方的价值观C.推动了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 D.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可知宗教推动了近代西方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法律的权威性,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了宗教对于法律产生的影响,但不仅仅局限于公正性,还有其他属性,排除D项。故选C项。7.明朝建立后,在中央不设专门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有关民族问题的大政方针概由皇帝亲自决定,具体的民族事务则分别交给中央和地方的各个职能机构来处理,其“地方职能机构”指的是()A.大鸿胪 B.大都护府 C.理藩院 D.土司和羁縻都司卫所〖答案〗D〖解析〗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土司和羁縻都司卫所是明朝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机构,D项正确;大鸿胪是汉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A项;大都护府是唐朝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机构,排除B项;理藩院是清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反映了中法两国在20世纪40-60年代的关系变化。由此可说明()时间中法两国关系的变化1949年10月法国政府因中国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拒绝承认新中国1954年中法两国总理首次会晤打开两国关系新起点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法国总统想借中国力量把美国赶出亚洲1964年1月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B.国家利益可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C.中法国家利益一致 D.美国的国际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法两国从敌对到合作,建立正常的关系,这是基于两国的国家利益而决定的,反映出国家利益可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B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没有瓦解,排除A项;一致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针对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9.鸦片战争后,在实体银两、银币流通同时,在商业活动中又产生了一种只作为计算单位的虚银两,如汉口的洋例银、天津的行化银、征收关税的海关两等。这些虚银两的产生()A.削弱了清政府中央权威 B.适应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D.开启了中国金融近代化〖答案〗B〖解析〗羁片战争后,随着汉口、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洋例银,行化银、海关两等虚银两的产生适应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虚银两的产生对清政府的影响,排除A项;虚银两只是一种计算单位,与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无关,排除C项;“开启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二战后初期,许多国家都需要大量的美元填补其财政赤字和支付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但由于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美国无法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发钞票,这就形成了“美元荒”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被冲击 B.战后各国间商贸竞争激烈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弊端 D.西方由此陷入了经济滞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导致美元的发行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这表明该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C项正确;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遭到冲击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美元荒”的现象无法说明战后各国间的商贸竞争情况,排除B项;西方陷入经济滞胀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黼”。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这表明唐宋以后的养老制度建设旨在A.兼顾物质精神需要 B.服务于高龄人口C.强调以人为本理念 D.突出宣传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宴请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可知,这些高调养老制度建设做法目的是宣传儒家尊老思想,突出了宣传教化的功能,D项正确;兼顾物质精神需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服务于高龄人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强调以人为本理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助,有利于()A.美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体现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C.缓和社会阶级的矛盾 D.提高弱势群体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5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对待贫困问题上,采取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罗斯福实行新政,实施社会救济和保险,以此缓解社会阶级矛盾,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缓解经济危机造成破坏,不能说综合国力增强,排除A项;该措施是针对危机造成的社会矛盾紧张而实施的,不是为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弱势群体的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3.“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之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一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材料旨在说明贫富差别的出现()A.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 B.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分离 D.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贸易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家庭财产差别所带来的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导致了氏族公社的瓦解,A项正确;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重在强调贫富分化的出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民以食为天,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食物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下列属于古代发明的食物储备技术的是()A.机械通风 B.冷冻链条 C.化学保藏 D.腌制风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发明的食物储备技术是窖藏、冷藏和腌制风干,D项正确;ABC项都是现代食物储备技术,排除ABC项。故选D项。15.如今很多地方政府采纳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对各个方向交通车辆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最优算法自动控制各个方向红绿灯的关闭与点亮,提高路网和路口通行能力。由此可见()A.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B.科技杜绝了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C.科技推动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 D.信息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应用现代智能交通控制技术,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人工智能应用于现代交通运输管理,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A项正确;“杜绝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排除C项;D项结论太大,材料只涉及智能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16.2018年以来,美国挑起贸易战,给中美两国都带来了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一直在为加征的关税买单。数据测算显示,最新一轮的加征关税,将让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损失200美元。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同样受到冲击。这反映出()A.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 B.中美两国经济势均力敌C.美国文化输出的失败 D.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不仅给中国,也给美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明显的损害,还冲击了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反映出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美两国经济势均力敌,排除B项;材料与美国文化输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保障人权、发展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它过分强调“仁”而缺少“法”,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很有可能造威社会秩序的紊乱与国家的动荡。反观法家。虽然过于迷信权术与酷刑,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猛药”。另一方面,法家认为“治民无常”,主张变法,这也有利于执政者的施政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摘编自李锦鸿《从<孟子>和<韩非子>看儒家与法家的价值观》材料二仁义、礼制是治国之本,法令、刑罚是治国之末。刑罚的作用在于惩戒犯罪,使人民不敢肆意作恶而犯法。礼义的作用在于教化人民遵守道德规范不作恶不犯法,在细微的小事上也符合人伦道德。“是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苟免。是治之贵贱者也。先仁而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者也。”治国要注重以道德和礼义教育人民,使人民有羞耻心,自觉向善。——摘编自韩丽华《中国古代礼义思想的教化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与法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义的教化作用。〖答案〗(1)异:儒家强调仁,以民为本;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主张变革;同:都强调制度与秩序;(2)作用:教化民众,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治理国家的有效策略;能够缓和社会矛盾。〖解析〗【小问1详析】异:根据“对保障人权、发展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是值得肯定的。”得出儒家强调仁,以民为本;根据“主张变法,这也有利于执政者的施政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得出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主张变革;同:根据“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得出都强调制度与秩序;【小问2详析】作用:根据“礼义的作用在于教化人民遵守道德规范不作恶不犯法,在细微的小事上也符合人伦道德”得出教化民众,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治国要注重以道德和礼义教育人民,使人民有羞耻心,自觉向善。”得出是治理国家的有效策略;能够缓和社会矛盾。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宗羲定律”是一个具有超越历史学学科范围影响力的理论。这一论断源自于黄宗義的文章《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他在文章中列举了从租庸调、两税法到一条鞭法改革的情况。在他看来,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就加重一次。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的出发点都不是“减税”而是“并税”,也就是说,并不是从百姓的角度谢出发去限制国家增税的权力,而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确保财政收入。通过将正杂明暗诸头税合并为简单的税种征收,同时下令不得再征他税,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却无法解决百姓负担过重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和官员开征新税的权力从未被提及。——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历史上为何存在“黄宗羲定律”》材料二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民每年减负1335亿元,人均减负140元,农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农民负担的减轻既可以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又为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必然促使土地的相对集中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这无疑适应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取消农业税后随着农民收入的相对增加必然促使农民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费如教育,医疗等。同时,取消农业税必然促使农村经济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也利于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摘编自付春香、李秉文《取消农业税的效应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定律”的含义及存在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答案〗(1)含义: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原因:财政改革出发点是“并税”,缺乏对官僚阶层权力的约束;百姓缺乏基本权利;君主没有让渡权力的意识和需求。(2)意义: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含义:根据“他在文章中列举了从租庸调、两税法到一条鞭法改革的情况。在他看来,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就加重一次。”得出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原因:根据“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的出发点都不是……而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确保财政收入。”“尤其是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和官员开征新税的权力从未被提及。”得出财政改革出发点是“并税”,缺乏对官僚阶层权力的约束;根据所学可得出百姓缺乏基本权利;君主没有让渡权力的意识和需求等。【小问2详析】意义:根据“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民每年减负1335亿元,人均减负140元,农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得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根据“农民负担的减轻既可以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又为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必然促使土地的相对集中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得出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根据“同时,取消农业税必然促使农村经济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也利于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并结合所所学,可从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概括。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一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虽然在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