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铜山区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1.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0万平米,是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里面建有城市干道网、大型宫殿建筑群、青铜器铸造作坊、绿松石器作坊、祭祀活动区等区域,是公元前二千年前半叶最大的中心性城市。这表明当时()A.专制王权正式形成 B.社会动员能力较强C.社会贫富开始分化 D.尊天敬祖意识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里面建有城市干道网、大型宫殿建筑群、青铜器铸造作坊、绿松石器作坊、祭祀活动区等区域”可知,二里头遗址的城市规模较大,这说明当时存在大量的人力参与城市营造,由此可得出当时的社会动员能力较强,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专制王权形成的信息,其次,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尚未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贫富分化的信息,其次,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祭祀天地主线的信息,无法得出尊天敬祖意识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周人认为周以小国推翻了虔诚敬天的商王朝,原因在于文王有德,“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要获得“厥邦厥民”,须“王惟德用”。这表明周人()A.反对天命观念 B.推崇儒家民本思想C.借助神权统治 D.深化国家兴衰认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周朝时期。根据材料“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王惟德用”可知,周人认为天命应该降在有德者身上,认识到统治者与人民的依存关系,体现了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这说明周人深化了对王朝兴衰的认识,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人对天命观念理性的认识,并不是反对天命观念,排除A项;此时并未产生儒家的民本思想,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的德行,并不是借助神权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3.战国时期,秦国蜀守张若在修建成都城时,将秦都城咸阳的空间模式实施于蜀,成都北门则被命为“咸阳门”。其继任者李冰在治水活动中,采取蜀地多种民间仪式沟通天地人神来推动治水。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蜀地民众政治认同 B.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C.稳定蜀地的社会经济秩序 D.消除区域间的文化隔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国蜀守张若按照秦都城咸阳的空间模式修建成都城,目的是要让百姓意识到蜀地处在秦国的治下,这实际上是要强化蜀地民众的政治认同,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张若和李冰是要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材料主要体现秦国历任蜀守采取措施强化蜀地民众的政治认同,排除B项;秦国蜀守张若在修建成都城无法体现稳定蜀地的社会经济秩序,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无法消除区域间的文化隔阂。故选A项。4.汉武帝时曾规定,由国家任命的盐官招募民间盐民,并向盐民提供器具,其它费用由盐民自理,生产出来的盐由盐官收取,国家统一销售。这一做法()A.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B.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C.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曾规定,由国家任命的盐官招募民间盐民,……生产出来的盐由盐官收取,国家统一销售。”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政策,这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职能,C项正确;盐铁官营打击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排除A项;国家垄断经营盐铁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秩序,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国家垄断经营盐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5.下面两幅图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朝时期运河图。从图中可知,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加强 B.政治中心的转移C.海上贸易的兴盛 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隋唐至元朝。根据材料“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及所学可知,元朝的政治中心位于大都,改变大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大大缩短了航程,便利了南方财赋北运的需要,适应了国家统治中心转移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的信息,民族关系与大运河改道关系不大,排除A项;元朝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有利于南粮北运,这与大运河改道关系不大,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唐朝官方共有“十部乐“,只有两部起自中原,其余八部皆来自外域,其中西域就有五部,占有半壁江山,唐帝国以其广纳百川的气度,把胡舞的乐器、编舞、舞曲、歌曲融入汉舞中,在不失传统文化前提下,散发出迷人的异国情调。这反映出当时()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B.对外政策开放包容C.中外文化互相借鉴 D.音乐形式丰富多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帝国以其广纳百川的气度,把胡舞的乐器、编舞、舞曲、歌曲融入汉舞中,在不失传统文化前提下,散发出迷人的异国情调”,可以看出唐帝国对西域文化的吸收融合,但并不失传统文化,说明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无法得出对外政策的特点,排除B项;西域也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不能用“中外交流”表述,排除C项;材料通过中原同西域的文化交流,来突出中华文化的特色,音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7.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了宋朝()A.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 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 D.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反映”,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重用和褒扬武将中符合儒学伦理道德要求的性情“仁厚”者”,宣扬“儒将”价值导向,可以得出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守内虚外意思是防卫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胁,而导致边境空虚的国策。守内虚外的措施不仅仅只有崇文抑武,还有分化事权等措施,A项夸大范围,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门第观念,排除C项;崇文抑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但是材料只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引导,不体现结果即社会价值取向是否发生了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8.宋朝山水画强调画家必须对自然物象进行直接的观察、体悟,将内心的精神状态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这样才可以把握山水的无穷变化和山水的不同性格及规律。宋朝山水画的这一特点主要源于()A.市民阶层的壮大 B.理学思想的渗透C.科举制度的完善 D.战乱频繁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朝的山水画突出画家的精神世界,借山水画表达其内心情感,体现了理学思想中对个人道德的追求,B项正确;市民阶层壮大主要影响风俗画,而不是山水画,排除A项;科举制度完善主要体现在文人集团壮大,与山水画创作没有关联,排除C项;宋朝国内相对安定繁荣,促进了其书画艺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9.明成祖朱棣简任解缙等人入职文渊阁,以备顾问,阁臣品秩不过五品。弘治年间,丘濬以礼部尚书入阁,朝位班次上,定丘濬位居吏部尚书王恕之上,至此,阁臣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任阁职十六年,“政事一决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表明明朝内阁()A.政治地位提升 B.取得法定的地位C.具有决策的权力 D.有效制约了皇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由材料明成祖朱棣“阁臣品秩不过五品”到弘治年间“位居吏部尚书王恕之上”可知,内阁阁臣官秩品级提高,因此,内阁政治地位的提升的说法符合题意,A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只是给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B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B项;内阁仅仅是内侍结构或者顾问机构,不是决策机构,没有决策权,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法有效制约皇权,排除D项。故选A项。10.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总领新疆军政事务。伊犁将军设立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 B.消除民族矛盾 C.加强边疆管理 D.促进经济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1762年的新疆。根据材料“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总领新疆军政事务。”可知,伊犁将军的设置有利于加强清王朝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C项正确;伊犁将军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与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消除民族矛盾”表述有误,排除B项;伊犁将军负责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与促进经济交流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朝士人虽仍把读书习儒当成人生努力的方向,但同时又强调个体于世间生活中自食其力、持产固志的重要性,进而以通融豁达的择业观念认可经商治生惠及公私的必要价值。这反映了当时()A.读书习儒促进阶层流动 B.个性解放增强独立意识C.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念 D.殖产兴业推动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根据材料“以通融豁达的择业观念认可经商治生惠及公私的必要价值”可知,当时士人对经商的认可,这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主要是由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人们的择业观念的变化,没有涉及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强调择业观念的变化,没有涉及个性解放,排除B项;殖产兴业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A.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 B.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等国人重视文物搜集,“以证吾国之文明”,20年代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说明我国近代在文物观念上注重文化自信,并关注国家命运,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经过重视文物搜集,进行考古发掘,推翻西方谬论,而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只是表象,非深层反映,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学术界推翻西方学者的谬论,没有体现出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排除B项;近代我国文物观念与民主意识觉醒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所示为8—14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由此可知中世纪欧洲()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A.封建王权力量不断加强 B.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C.政教合一局面正式形成 D.教权与王权的依存与斗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56年至1378年(欧洲)。据材料“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可知,这一时期教皇和欧洲世俗统治者之间相互依存;据材料“卡诺莎之辱”、“阿维农之囚”可知,教皇和欧洲世俗统治者在斗争,“卡诺莎之辱”体现的是斗争中教权处于上风,“阿维农之囚”体现的是斗争中王权处于优势,综合起来,教权与王权的依存与斗争的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卡诺莎之辱”体现的是王权与教权相比,王权比较弱势,无法得出封建王权力量不断加强,排除A项;“阿维农之囚”体现的是王权高于教权,“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的说法片面,排除B项;政教合一即政权与教权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材料无法体现中世纪欧洲政教合一局面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4.12—13世纪西班牙的阿拉伯文化尤其繁盛,许多来自英法等国的学子在科尔多瓦等大学求学,阿拉伯文化所带来的冲击正是从西欧诸大学蔓延开去,与基督教神学思想相悖的世俗精神和对个人价值思考的个体精神慢慢在学校、城市乃至整个西欧社会汇聚。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影响了欧洲思想解放 B.沟通了东西方文化C.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 D.成为西方文化源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世界古代西欧。根据材料“与基督教神学思想相悖的世俗精神和对个人价值思考的个体精神慢慢在学校、城市乃至整个西欧社会汇聚”可知,阿拉伯文化与西欧的基督神学思想不同,更加强调个体精神和世俗精神,对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起到一定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没有涉及东西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的发展特征,排除C项;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是某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方向图。根据所学,推断它发生在()A.16—19世纪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世界)。据图中“黑奴运至美洲”“欧人移民北美”等路线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了亚洲、欧洲、非洲移民美洲的情况,这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移民轨迹,发生在16-19世纪,A项正确;黑奴贸易在19世纪末已基本结束,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等时间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6.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D.国际政治旧秩序的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至1976年(非洲)。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主要结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1960-1976年,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这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结果,C项正确;1960-1976年,国际政治格局仍是美苏两极格局,国际政治旧秩序并未彻底瓦解,这些不是非洲各国接管西方企业的原因,排除AD两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非洲独立运动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宋时期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唐宋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摘编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材料二(明清)市镇是商业与手工业中心,是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地。它不像县城和府城那样带着某种僵化、凝围的惰性;相反,它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的。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城市变化的表现和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市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市镇繁荣的原因。〖答案〗(1)表现:出现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打破了城市商业时间的限制;乡村集市有相当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经济职能加强。影响: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推动城市管理体制与理念的转变;促进宋朝的城市化;促进市民阶层形成。(2)特点:工商业发达(以经济功能为主);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原因: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表现:根据材料中的“唐宋时期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可得出出现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根据材料中的“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可得出打破了城市商业时间的限制;根据材料中的“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可得出乡村集市有相当发展;根据材料中的“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可得出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中的“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可得出城市经济职能加强。

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可得出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根据材料中的“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可得出推动城市管理体制与理念的转变,促进宋朝的城市化;根据材料中的“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可得出促进市民阶层形成。

【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明清)市镇是商业与手工业中心,是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地。”可得出工商业发达(以经济功能为主);根据材料中的“它不像县城和府城那样带着某种僵化、凝围的惰性;相反,它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的。”可得出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根据材料中的“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可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中的“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可得出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原因:根据所学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等知识,可得出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历史价值。〖答案〗(1)特点:连续性;多元一体;包容性;凝聚性(完整性)。(2)历史价值:强调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构建和谐社会和价值体系。〖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可得出连续性;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可得出多元一体;根据材料一“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可得出包容性;根据材料一“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可得出凝聚性(完整性)。

【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可得出强调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可得出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根据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构建和谐社会和价值体系。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之后,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这一时期文化交流不只限于希腊—马其顿人的直接统辖之地,而且包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近代哥白尼才能达到的高度。东方的拱形建筑风格也被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师们所吸收,希腊语成了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少的当地人用希腊语写了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大大丰富了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宝库。——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等材料二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辛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今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英)马垦西《泰西新史揽要》材料三1914年开始的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国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显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期文化交流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欧洲之兴”起到的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战争本身……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答案〗(1)特点:以希腊文化主导;范围广;多元交融;成果巨大;双向性。(2)主要政治活动:发动对外战争;颁布《民法典》。作用: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传播启蒙思想;加强了各国的民族认同感,民族意识不断增强;推动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或答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3)解读: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的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得出以希腊文化主导;根据“这一时期文化交流不只限于希腊—马其顿人的直接统辖之地,而且包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得出范围广;根据“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文学、数学的结合”得出多元交融;根据“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近代哥白尼才能达到的高度。”得出成果巨大;根据“东方的拱形建筑风格也被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师们所吸收,希腊语成了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少的当地人用希腊语写了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大大丰富了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宝库。”可得出双向性。【小问2详析】本题是列举、影响类的材料分析题。主要政治活动:根据“兵于外”得出发动对外战争;根据“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得出颁布《民法典》。作用:根据“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可得出传播启蒙思想;从民族意识觉醒的角度可得出加强了各国的民族认同感,民族意识不断增强;根据所学可得出推动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小问3详析】本题是认识类的材料分析题。解读:根据“1914年开始的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可得出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根据“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显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可得出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结合两幅图片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

论题:人口迁徙与商路开辟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阐述:亚欧民族大迁徙影响了亚欧大陆的文化发展。中国和印度在保持各自文化传统的同时,部分吸收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因素,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西欧国家的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相互结合,形成了欧洲的新文化,为近代欧洲文化形成奠定基础;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了东欧。经中国西北和中亚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中国的丝绸与缫丝技术及中医药学等传入西方;西方的许多物质文化传入中国,佛教传入后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融汇东西艺术风格的佛教石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综上,人口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转型,商路开辟促进了文化交流,两者共同推动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述题。时空是世界古代史(亚欧)。以亚欧的民族迁徙、古代的丝绸之路,结合文化的交流分析,得出论题:人口迁徙与商路开辟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阐述:从亚欧民族迁徙带来的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交流的内容分析即可。首先说明亚欧民族大迁徙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得出部分吸收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因素,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其次说明亚欧民族大迁徙对西欧以及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即可。最后说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地位;说明丝绸之路中东西方交流的内容即可。最后总结,得出人口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转型,商路开辟促进了文化交流,两者共同推动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铜山区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1.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0万平米,是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里面建有城市干道网、大型宫殿建筑群、青铜器铸造作坊、绿松石器作坊、祭祀活动区等区域,是公元前二千年前半叶最大的中心性城市。这表明当时()A.专制王权正式形成 B.社会动员能力较强C.社会贫富开始分化 D.尊天敬祖意识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里面建有城市干道网、大型宫殿建筑群、青铜器铸造作坊、绿松石器作坊、祭祀活动区等区域”可知,二里头遗址的城市规模较大,这说明当时存在大量的人力参与城市营造,由此可得出当时的社会动员能力较强,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专制王权形成的信息,其次,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尚未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贫富分化的信息,其次,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祭祀天地主线的信息,无法得出尊天敬祖意识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周人认为周以小国推翻了虔诚敬天的商王朝,原因在于文王有德,“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要获得“厥邦厥民”,须“王惟德用”。这表明周人()A.反对天命观念 B.推崇儒家民本思想C.借助神权统治 D.深化国家兴衰认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周朝时期。根据材料“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王惟德用”可知,周人认为天命应该降在有德者身上,认识到统治者与人民的依存关系,体现了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这说明周人深化了对王朝兴衰的认识,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人对天命观念理性的认识,并不是反对天命观念,排除A项;此时并未产生儒家的民本思想,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的德行,并不是借助神权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3.战国时期,秦国蜀守张若在修建成都城时,将秦都城咸阳的空间模式实施于蜀,成都北门则被命为“咸阳门”。其继任者李冰在治水活动中,采取蜀地多种民间仪式沟通天地人神来推动治水。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蜀地民众政治认同 B.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C.稳定蜀地的社会经济秩序 D.消除区域间的文化隔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国蜀守张若按照秦都城咸阳的空间模式修建成都城,目的是要让百姓意识到蜀地处在秦国的治下,这实际上是要强化蜀地民众的政治认同,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张若和李冰是要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材料主要体现秦国历任蜀守采取措施强化蜀地民众的政治认同,排除B项;秦国蜀守张若在修建成都城无法体现稳定蜀地的社会经济秩序,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无法消除区域间的文化隔阂。故选A项。4.汉武帝时曾规定,由国家任命的盐官招募民间盐民,并向盐民提供器具,其它费用由盐民自理,生产出来的盐由盐官收取,国家统一销售。这一做法()A.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B.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C.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曾规定,由国家任命的盐官招募民间盐民,……生产出来的盐由盐官收取,国家统一销售。”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政策,这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职能,C项正确;盐铁官营打击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排除A项;国家垄断经营盐铁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秩序,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国家垄断经营盐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5.下面两幅图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朝时期运河图。从图中可知,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加强 B.政治中心的转移C.海上贸易的兴盛 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隋唐至元朝。根据材料“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及所学可知,元朝的政治中心位于大都,改变大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大大缩短了航程,便利了南方财赋北运的需要,适应了国家统治中心转移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的信息,民族关系与大运河改道关系不大,排除A项;元朝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有利于南粮北运,这与大运河改道关系不大,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唐朝官方共有“十部乐“,只有两部起自中原,其余八部皆来自外域,其中西域就有五部,占有半壁江山,唐帝国以其广纳百川的气度,把胡舞的乐器、编舞、舞曲、歌曲融入汉舞中,在不失传统文化前提下,散发出迷人的异国情调。这反映出当时()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B.对外政策开放包容C.中外文化互相借鉴 D.音乐形式丰富多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帝国以其广纳百川的气度,把胡舞的乐器、编舞、舞曲、歌曲融入汉舞中,在不失传统文化前提下,散发出迷人的异国情调”,可以看出唐帝国对西域文化的吸收融合,但并不失传统文化,说明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无法得出对外政策的特点,排除B项;西域也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不能用“中外交流”表述,排除C项;材料通过中原同西域的文化交流,来突出中华文化的特色,音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7.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了宋朝()A.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 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 D.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反映”,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重用和褒扬武将中符合儒学伦理道德要求的性情“仁厚”者”,宣扬“儒将”价值导向,可以得出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守内虚外意思是防卫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胁,而导致边境空虚的国策。守内虚外的措施不仅仅只有崇文抑武,还有分化事权等措施,A项夸大范围,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门第观念,排除C项;崇文抑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但是材料只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引导,不体现结果即社会价值取向是否发生了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8.宋朝山水画强调画家必须对自然物象进行直接的观察、体悟,将内心的精神状态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这样才可以把握山水的无穷变化和山水的不同性格及规律。宋朝山水画的这一特点主要源于()A.市民阶层的壮大 B.理学思想的渗透C.科举制度的完善 D.战乱频繁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朝的山水画突出画家的精神世界,借山水画表达其内心情感,体现了理学思想中对个人道德的追求,B项正确;市民阶层壮大主要影响风俗画,而不是山水画,排除A项;科举制度完善主要体现在文人集团壮大,与山水画创作没有关联,排除C项;宋朝国内相对安定繁荣,促进了其书画艺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9.明成祖朱棣简任解缙等人入职文渊阁,以备顾问,阁臣品秩不过五品。弘治年间,丘濬以礼部尚书入阁,朝位班次上,定丘濬位居吏部尚书王恕之上,至此,阁臣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任阁职十六年,“政事一决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表明明朝内阁()A.政治地位提升 B.取得法定的地位C.具有决策的权力 D.有效制约了皇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由材料明成祖朱棣“阁臣品秩不过五品”到弘治年间“位居吏部尚书王恕之上”可知,内阁阁臣官秩品级提高,因此,内阁政治地位的提升的说法符合题意,A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只是给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B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B项;内阁仅仅是内侍结构或者顾问机构,不是决策机构,没有决策权,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法有效制约皇权,排除D项。故选A项。10.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总领新疆军政事务。伊犁将军设立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 B.消除民族矛盾 C.加强边疆管理 D.促进经济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1762年的新疆。根据材料“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总领新疆军政事务。”可知,伊犁将军的设置有利于加强清王朝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C项正确;伊犁将军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与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消除民族矛盾”表述有误,排除B项;伊犁将军负责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与促进经济交流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朝士人虽仍把读书习儒当成人生努力的方向,但同时又强调个体于世间生活中自食其力、持产固志的重要性,进而以通融豁达的择业观念认可经商治生惠及公私的必要价值。这反映了当时()A.读书习儒促进阶层流动 B.个性解放增强独立意识C.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念 D.殖产兴业推动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根据材料“以通融豁达的择业观念认可经商治生惠及公私的必要价值”可知,当时士人对经商的认可,这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主要是由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人们的择业观念的变化,没有涉及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强调择业观念的变化,没有涉及个性解放,排除B项;殖产兴业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A.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 B.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等国人重视文物搜集,“以证吾国之文明”,20年代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说明我国近代在文物观念上注重文化自信,并关注国家命运,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经过重视文物搜集,进行考古发掘,推翻西方谬论,而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只是表象,非深层反映,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学术界推翻西方学者的谬论,没有体现出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排除B项;近代我国文物观念与民主意识觉醒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所示为8—14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由此可知中世纪欧洲()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A.封建王权力量不断加强 B.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C.政教合一局面正式形成 D.教权与王权的依存与斗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56年至1378年(欧洲)。据材料“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可知,这一时期教皇和欧洲世俗统治者之间相互依存;据材料“卡诺莎之辱”、“阿维农之囚”可知,教皇和欧洲世俗统治者在斗争,“卡诺莎之辱”体现的是斗争中教权处于上风,“阿维农之囚”体现的是斗争中王权处于优势,综合起来,教权与王权的依存与斗争的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卡诺莎之辱”体现的是王权与教权相比,王权比较弱势,无法得出封建王权力量不断加强,排除A项;“阿维农之囚”体现的是王权高于教权,“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的说法片面,排除B项;政教合一即政权与教权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材料无法体现中世纪欧洲政教合一局面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4.12—13世纪西班牙的阿拉伯文化尤其繁盛,许多来自英法等国的学子在科尔多瓦等大学求学,阿拉伯文化所带来的冲击正是从西欧诸大学蔓延开去,与基督教神学思想相悖的世俗精神和对个人价值思考的个体精神慢慢在学校、城市乃至整个西欧社会汇聚。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影响了欧洲思想解放 B.沟通了东西方文化C.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 D.成为西方文化源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世界古代西欧。根据材料“与基督教神学思想相悖的世俗精神和对个人价值思考的个体精神慢慢在学校、城市乃至整个西欧社会汇聚”可知,阿拉伯文化与西欧的基督神学思想不同,更加强调个体精神和世俗精神,对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起到一定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没有涉及东西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的发展特征,排除C项;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是某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方向图。根据所学,推断它发生在()A.16—19世纪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世界)。据图中“黑奴运至美洲”“欧人移民北美”等路线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了亚洲、欧洲、非洲移民美洲的情况,这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移民轨迹,发生在16-19世纪,A项正确;黑奴贸易在19世纪末已基本结束,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等时间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6.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D.国际政治旧秩序的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至1976年(非洲)。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主要结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1960-1976年,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这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结果,C项正确;1960-1976年,国际政治格局仍是美苏两极格局,国际政治旧秩序并未彻底瓦解,这些不是非洲各国接管西方企业的原因,排除AD两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非洲独立运动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宋时期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唐宋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摘编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材料二(明清)市镇是商业与手工业中心,是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地。它不像县城和府城那样带着某种僵化、凝围的惰性;相反,它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的。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城市变化的表现和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市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市镇繁荣的原因。〖答案〗(1)表现:出现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打破了城市商业时间的限制;乡村集市有相当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经济职能加强。影响: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推动城市管理体制与理念的转变;促进宋朝的城市化;促进市民阶层形成。(2)特点:工商业发达(以经济功能为主);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原因: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表现:根据材料中的“唐宋时期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可得出出现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根据材料中的“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可得出打破了城市商业时间的限制;根据材料中的“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可得出乡村集市有相当发展;根据材料中的“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可得出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中的“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可得出城市经济职能加强。

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可得出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根据材料中的“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可得出推动城市管理体制与理念的转变,促进宋朝的城市化;根据材料中的“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可得出促进市民阶层形成。

【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明清)市镇是商业与手工业中心,是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地。”可得出工商业发达(以经济功能为主);根据材料中的“它不像县城和府城那样带着某种僵化、凝围的惰性;相反,它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的。”可得出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根据材料中的“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可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中的“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可得出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原因:根据所学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等知识,可得出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历史价值。〖答案〗(1)特点:连续性;多元一体;包容性;凝聚性(完整性)。(2)历史价值:强调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构建和谐社会和价值体系。〖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可得出连续性;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可得出多元一体;根据材料一“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可得出包容性;根据材料一“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可得出凝聚性(完整性)。

【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可得出强调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可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