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这反映了()A.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B.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C.人口迁徙带来了新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D.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如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迁徙的原因多样性,非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的民族大迁徙仅涉及的是欧洲,排除B项;各个区域文化在当时虽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并未完全形成新的文化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2.考古学者徐旭生曾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以下考古研究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英国学者罗林生通过“贝希斯顿铭文”破解了楔形文字B.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找到了古代希腊遗址C.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甲骨卜辞证实了《史记》中商史可信D.中国学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天文学方法认定武王克商之年〖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出土文物和传说相互印证的关系,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出土文物和传说相互印证的关系,排除。3.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承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从这段材料可以得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客观原因()A.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C.海运比陆运更安全,载重更大,成本更低 D.官方使节、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材料“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承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体现的是当时航海技术的进步对于海外交往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运河陆运的比较,得不出海运比陆运更安全,载重更大,成本更低,排除C项;官方使节、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是材料的表现,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中华文化圈的集中创制时期,其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材料和如图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特点是()A.中华文化圈具有多样性特点 B.巴蜀文化圈深刻改变了后世文化思想C.各个文化圈都互不交流 D.中华文化圈自黄种人诞生之初就存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从地图中所体现的诸多文化圈可以看出,在中华大地上有诸多的起源地,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圈具有多样性特点,A项正确;仅从材料的内容并不能得出巴蜀文化圈深刻改变了后世文化思想,排除B项;从各个圈的分布可得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交集,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排除D项。故选A项。5.李世安《世界文明史》中说:“阿拉伯文化是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不断发展的。统一广阔的帝国,正处于东西方交往的连接地带,密切而便利的文化交流,使得各种文化能够进行较多的碰撞、融合,这让阿拉伯文化表现出强大的整合力和创造力。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阿拉伯文化繁荣起来。”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阿拉伯人具有先进的学习能力B.阿拉伯地区文化是东西方最繁荣的文化C.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帝国处于东西方交流连接地带D.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传承与复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国。材料“正处于东西方交往的连接地带,密切而便利的文化交流,使得各种文化能够进行较多的碰撞、融合”体现的是阿拉伯帝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于其文化的助推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非阿拉伯人的学习能力和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排除AD项;阿拉伯文化繁荣是材料的表现之一,且最繁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故选C项。6.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说明()A.族群混杂造成了美洲社会动荡B.殖民者的殖民活动使区域族群发生了巨大变化C.美洲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D.近现代社会的移民使当地文化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以来的美洲。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体现的是西葡通过在美洲的殖民扩张,欧洲文化、美洲当地文化及非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当地多元一体的独特美洲文化,D项正确;材料与美洲社会动荡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之间的变动,非族群,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洲的移民规模,排除C项。故选D项。7.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这反映了()A.罗马法典文明与统治区域的扩大相适应B.罗马法系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C.罗马人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事务纠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罗马。材料“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体现的是罗马法伴随着罗马的扩张而不断发展,说明的是罗马法典文明与统治区域的扩大相适应,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邦人法规的借鉴,排除C项;D项是万民法的特征,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8.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B.促进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统一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强调的是基督教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督教的文化符号作用,排除A项;基督教对近代科学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神权与世俗文化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9.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这说明()A.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B.时空观念是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C.美洲文化的落后在于高山海洋的阻隔 D.文化最原始的部落必然会受到外来侵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材料“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强调的是文明之间的交流对于本民族文明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历史研究的思维,排除B项;C项强调的是文明交流的阻碍因素,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项。10.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材料表明:15世纪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B、C项正确。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最佳。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11.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是()A.以人为本,仁者爱人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C.家国情怀,天下担当 D.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的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境界,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及家国情怀的说法,强调的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排除ABC项。故选D项。12.如表是美国不同时期移民来源。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时期来源比例来源比例来源比例1901—1920欧洲85%亚洲4%拉丁美洲4%1961—1970欧洲33%亚洲13%拉丁美洲39%1981—1990欧洲10%亚洲38%拉丁美洲47%A.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B.亚洲拉丁美洲移民比例在升高C.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移民 D.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种族歧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表可得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且各个时期移民的来源是不同的,从1901年移民多来自欧洲,到1990年移民多来自拉丁美洲,从本质上说明了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亚洲拉丁美洲移民比例在升高”是表中表达出来的现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种族歧视”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3.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答案〗B〖解析〗据材料“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物质文化交流;而材料“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中原地区被“胡人”占领,民族矛盾有所激化,人们讳言与“胡”有关的事物,甚至官方也对西域传入的物种进行更名,这折射出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B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在宋朝之后逐渐衰落,而不是东晋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域物种(胡桃、胡瓜名字的改称),不属于经济作物种植,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而不是域外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并且对丝的生产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想象。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以上博物学家的认识说明了()A.相隔较远的各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但受地理因素和技术条件所限B.人口猛增对优良衣服材料的需求增加C.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对东方世界的好奇D.丝绸贸易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当时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和欧洲有一定的交流,但是通过老普林尼的记载来看,受地理因素和技术条件所限,对当时的中国认识较为肤浅,A项正确;受当时生产力的影响,人口猛增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当时东西方存在交流,非老普林尼对东方世界的好奇,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东西方交流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5.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A.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C.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可见《荷马史诗》对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并非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到伟大作品的教育功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史诗内容的准确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领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励各界学者”。材料二公元6—7世纪,阿拉伯人创造了伊斯兰教,完成统一,闯入亚、非、欧文明昌盛的旧世界,建立了横跨三洲的大帝国,用自己的宗教和语言统一当地居民,形成阿拉伯文明区,培育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历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阿拉伯文明的形成,特别能说明诸文明的交流对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特征,主要是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以阿拉伯语为其表现形式。但是,这种方这种文化,就其渊源、基本结构,本质特征来说,都不能说仅又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的创造。它是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波斯等古典诸文化综合而又发扬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化,是多种文明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阿拉伯人的贡献,主要是在教义学、教律学、语言等方面,而在哲学、科学、医学方面做出贡献的,大都是波斯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等。然而阿拉伯人长于学习,重视文化,提倡文化,在历史上起了巨大作用。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西欧的文化,起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正值西欧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已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阿拉伯文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各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印度的数字(有时也叫阿拉伯数字),特别是印度所发明的0这个具有巨大意义的数字,中国的三大发明,大约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阿拉伯人和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所作的贡献。〖答案〗(1)特征:融合与吸收其他文化;不断创新;尊重、重视人才;(2)阿拉伯人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一伊斯兰教;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区,培育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汇聚多种文明成果,促进多种文明和文化的交流。阿拉伯文化以把古希腊文明的成果翻译成阿拉伯文的方式保存了中世纪的文化成果,后传回西欧,促使西欧基督教文明的逐渐复苏,对中世纪的西欧文化起了呈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阿拉伯文化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促进了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的材料分析题。特征:根据“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可得出融合与吸收其他文化;结合所学可得出不断创新;根据“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励各界学者”得出尊重、重视人才;【小问2详析】本题是评价类的材料分析题。根据“阿拉伯人创造了伊斯兰教,完成统一,闯入亚、非、欧文明昌盛的旧世界,建立了横跨三洲的大帝国”可得出阿拉伯人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一伊斯兰教;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区,培育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根据“阿拉伯文明的形成,特别能说明诸文明的交流对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作用。”要得出汇聚多种文明成果,促进多种文明和文化的交流。根据“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得出阿拉伯文化以把古希腊文明的成果翻译成阿拉伯文的方式保存了中世纪的文化成果,后传回西欧,促使西欧基督教文明的逐渐复苏,对中世纪的西欧文化起了呈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根据“中国的三大发明,大约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可得出阿拉伯文化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促进了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17.古希腊罗马文化被欧美人誉为古典文化,是西方古代文化的精华和近现代文化的范本。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荣耀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荷马史诗》材料二从罗马艺术开展的历程看,由于起步远逊于希腊艺术文化,所以,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的取材、题材、风格和哲学思想等。——《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三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下-_篇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四《十二铜表法》保存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西方文化史》(1)《荷马史诗》出自哪一古老文明?这部著作有什么重要意义?你如何看待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证实你的看法。(2)根据材料四,归納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并思考,古希腊、古罗马为什么会有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答案〗(1)文明:古代希腊。意义:《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看法:材料二中“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的观点是片面的;材料二、材料三中的其他观点是正确的。证实: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2)缺陷: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原因:社会经济繁荣,人们有可能致力于文化发展;早期民主制度,促进文化的繁荣;国家扩张,融合各族优秀文明,取长补短;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聪明才智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文明,据所学可知,《荷马史诗》出自古代希腊。第二小问意义,据所学,《荷马史诗》的意义在于,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第三小问看法,首先,阅读材料二、三,了解其中包括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一一分析,可得出材料二中“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的说法绝对,观点片面,材料二“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和材料三“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下一篇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是正确的;最后,据题意,用所学史实,加以证实,即石拱门、穹顶等罗马建筑,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缺陷,由材料四“《十二铜表法》保存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可知,罗马法的缺陷在于,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第二小问原因,综合材料四和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角度思考作答可得出,古希腊、古罗马社会经济繁荣,人们有可能致力于文化发展,古代希腊早期民主制度,促进文化的繁荣,古罗马的扩张融合了各族优秀文明,取长补短,以及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聪明才智等。18.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材料一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对陆路贸易的补充。《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鼎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最大区别。〖答案〗(1)区别:唐代只是陆上丝绸之路补充,宋代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原因: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宋代宽松的经济政策(或重农不抑商政策);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运用;陆上丝绸之路的阻塞。(2)主要作用:促进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为欧洲资本主义拓展了海外市场。最大区别:前者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后者没有;前者促进了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了灾难,后者是双方受益;前者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推动了世界日益成为整体,后者交往有限。〖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的材料分析题。时空唐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区别:根据“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对陆路贸易的补充”得出唐代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宋代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宋朝时期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政府不直接管控经济,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根据“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可得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得出陆上丝绸之路的阻塞;根据所学,可从相关技术条件概括,可得出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运用。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的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第一小问主要作用:根据“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得出促进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根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得出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根据所学可得出为欧洲资本主义拓展了海外市场。第二小问最大区别:结合所学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概括,可得出前者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后者没有;根据所学,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概括,得出前者促进了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了灾难,后者是双方受益;结合所学,从影响角度概括,可得出前者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推动了世界日益成为整体,后者交往有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调查团先后视察了当地的甘蔗种植园、猪仔馆、制糖厂以及囚禁华工的“官工所”,他们还收集到1176份口供证词。下表为综合其它华工史料,对所见的459份口供所进行的信息整理。年龄段人数出洋前职业人数出洋地点人数籍贯人数1一10岁4耕田84澳门354广东38211一20岁142做小生意106汕头38福建4921一30岁216做工87厦门30其它2831一40岁71其它26其它1441一50岁20未说明156未说明2351—60岁1出洋前职业未说明5——摘编自张书《晚清古巴华工出洋原因再析一以古巴华工口供为中心的考察》等材料二吾人对此可敬可爱之中国人,正宜尊仰之,感谢不逞也。如无此数千华人助战,及在野工艺厂当工之华……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摘编自古巴驻德公使奇沙礼《华工赞助古巴独立史略》材料三19世纪五十年代初,旧金山附近五百万英亩低洼地常年浸涝,荒废无用。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州的农业季节工人,华工占75%。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摘编自(美)乔治.西华《从社会经济方面看中国移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古巴华工三个特点,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说明美洲华工的历史贡献。〖答案〗(1)①遭受残酷剥削。原因: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国穷民弱。②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原因:古巴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③出洋前职业较多,以小生产者为主。原因:列强侵略,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④出洋地点集中在澳门及汕头、厦门等通商口岸。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华工相关条款的规定;出洋便利,列强可节省成本。⑤在籍贯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或广东和福建是输出华工最主要的地区)。原因:接近澳门、厦门等出洋口岸;这些地区受列强侵略早,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等较多;列强在当地宣传拐骗力度大;当地有下南洋的传统等。(2)政治上,为美洲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经济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上,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一“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得出遭受残酷剥削,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国穷民弱方面回答。根据材料一“11-20岁人数有142人,21-30岁人数有216人”可知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巴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等方面分析作答。根据材料“出洋前职业是做小生意106人、做工87人”可知出洋前职业较多,以小生产者为主;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列强侵略,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方面思考作答。另外还可从地域方面概括特点,如出洋地点集中在澳门及汕头、厦门等通商口岸。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是西方国家在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华工相关条款的规定;出洋便利,列强可节省成本等方面思考作答。在籍贯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或广东和福建是输出华工最主要的地区)。原因:接近澳门、厦门等出洋口岸;这些地区受列强侵略早,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等较多;列强在当地宣传拐骗力度大;当地有下南洋的传统等。【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可知,政治上,为美洲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根据材料“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可知,经济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上,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这反映了()A.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B.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C.人口迁徙带来了新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D.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如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迁徙的原因多样性,非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的民族大迁徙仅涉及的是欧洲,排除B项;各个区域文化在当时虽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并未完全形成新的文化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2.考古学者徐旭生曾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以下考古研究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英国学者罗林生通过“贝希斯顿铭文”破解了楔形文字B.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找到了古代希腊遗址C.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甲骨卜辞证实了《史记》中商史可信D.中国学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天文学方法认定武王克商之年〖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出土文物和传说相互印证的关系,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出土文物和传说相互印证的关系,排除。3.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承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从这段材料可以得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客观原因()A.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C.海运比陆运更安全,载重更大,成本更低 D.官方使节、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材料“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承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体现的是当时航海技术的进步对于海外交往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运河陆运的比较,得不出海运比陆运更安全,载重更大,成本更低,排除C项;官方使节、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是材料的表现,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中华文化圈的集中创制时期,其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材料和如图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特点是()A.中华文化圈具有多样性特点 B.巴蜀文化圈深刻改变了后世文化思想C.各个文化圈都互不交流 D.中华文化圈自黄种人诞生之初就存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从地图中所体现的诸多文化圈可以看出,在中华大地上有诸多的起源地,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圈具有多样性特点,A项正确;仅从材料的内容并不能得出巴蜀文化圈深刻改变了后世文化思想,排除B项;从各个圈的分布可得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交集,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排除D项。故选A项。5.李世安《世界文明史》中说:“阿拉伯文化是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不断发展的。统一广阔的帝国,正处于东西方交往的连接地带,密切而便利的文化交流,使得各种文化能够进行较多的碰撞、融合,这让阿拉伯文化表现出强大的整合力和创造力。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阿拉伯文化繁荣起来。”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阿拉伯人具有先进的学习能力B.阿拉伯地区文化是东西方最繁荣的文化C.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帝国处于东西方交流连接地带D.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传承与复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国。材料“正处于东西方交往的连接地带,密切而便利的文化交流,使得各种文化能够进行较多的碰撞、融合”体现的是阿拉伯帝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于其文化的助推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非阿拉伯人的学习能力和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排除AD项;阿拉伯文化繁荣是材料的表现之一,且最繁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故选C项。6.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说明()A.族群混杂造成了美洲社会动荡B.殖民者的殖民活动使区域族群发生了巨大变化C.美洲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D.近现代社会的移民使当地文化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以来的美洲。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体现的是西葡通过在美洲的殖民扩张,欧洲文化、美洲当地文化及非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当地多元一体的独特美洲文化,D项正确;材料与美洲社会动荡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之间的变动,非族群,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洲的移民规模,排除C项。故选D项。7.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这反映了()A.罗马法典文明与统治区域的扩大相适应B.罗马法系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C.罗马人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事务纠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罗马。材料“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体现的是罗马法伴随着罗马的扩张而不断发展,说明的是罗马法典文明与统治区域的扩大相适应,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邦人法规的借鉴,排除C项;D项是万民法的特征,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8.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B.促进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统一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强调的是基督教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督教的文化符号作用,排除A项;基督教对近代科学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神权与世俗文化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9.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这说明()A.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B.时空观念是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C.美洲文化的落后在于高山海洋的阻隔 D.文化最原始的部落必然会受到外来侵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材料“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强调的是文明之间的交流对于本民族文明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历史研究的思维,排除B项;C项强调的是文明交流的阻碍因素,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项。10.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材料表明:15世纪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B、C项正确。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最佳。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11.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是()A.以人为本,仁者爱人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C.家国情怀,天下担当 D.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的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境界,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及家国情怀的说法,强调的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排除ABC项。故选D项。12.如表是美国不同时期移民来源。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时期来源比例来源比例来源比例1901—1920欧洲85%亚洲4%拉丁美洲4%1961—1970欧洲33%亚洲13%拉丁美洲39%1981—1990欧洲10%亚洲38%拉丁美洲47%A.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B.亚洲拉丁美洲移民比例在升高C.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移民 D.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种族歧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表可得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且各个时期移民的来源是不同的,从1901年移民多来自欧洲,到1990年移民多来自拉丁美洲,从本质上说明了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亚洲拉丁美洲移民比例在升高”是表中表达出来的现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种族歧视”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3.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答案〗B〖解析〗据材料“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物质文化交流;而材料“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中原地区被“胡人”占领,民族矛盾有所激化,人们讳言与“胡”有关的事物,甚至官方也对西域传入的物种进行更名,这折射出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B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在宋朝之后逐渐衰落,而不是东晋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域物种(胡桃、胡瓜名字的改称),不属于经济作物种植,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而不是域外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并且对丝的生产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想象。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以上博物学家的认识说明了()A.相隔较远的各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但受地理因素和技术条件所限B.人口猛增对优良衣服材料的需求增加C.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对东方世界的好奇D.丝绸贸易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当时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和欧洲有一定的交流,但是通过老普林尼的记载来看,受地理因素和技术条件所限,对当时的中国认识较为肤浅,A项正确;受当时生产力的影响,人口猛增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当时东西方存在交流,非老普林尼对东方世界的好奇,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东西方交流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5.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A.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C.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可见《荷马史诗》对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并非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到伟大作品的教育功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史诗内容的准确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领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励各界学者”。材料二公元6—7世纪,阿拉伯人创造了伊斯兰教,完成统一,闯入亚、非、欧文明昌盛的旧世界,建立了横跨三洲的大帝国,用自己的宗教和语言统一当地居民,形成阿拉伯文明区,培育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历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阿拉伯文明的形成,特别能说明诸文明的交流对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特征,主要是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以阿拉伯语为其表现形式。但是,这种方这种文化,就其渊源、基本结构,本质特征来说,都不能说仅又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的创造。它是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波斯等古典诸文化综合而又发扬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化,是多种文明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阿拉伯人的贡献,主要是在教义学、教律学、语言等方面,而在哲学、科学、医学方面做出贡献的,大都是波斯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等。然而阿拉伯人长于学习,重视文化,提倡文化,在历史上起了巨大作用。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西欧的文化,起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正值西欧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已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阿拉伯文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各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印度的数字(有时也叫阿拉伯数字),特别是印度所发明的0这个具有巨大意义的数字,中国的三大发明,大约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阿拉伯人和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所作的贡献。〖答案〗(1)特征:融合与吸收其他文化;不断创新;尊重、重视人才;(2)阿拉伯人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一伊斯兰教;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区,培育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汇聚多种文明成果,促进多种文明和文化的交流。阿拉伯文化以把古希腊文明的成果翻译成阿拉伯文的方式保存了中世纪的文化成果,后传回西欧,促使西欧基督教文明的逐渐复苏,对中世纪的西欧文化起了呈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阿拉伯文化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促进了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的材料分析题。特征:根据“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可得出融合与吸收其他文化;结合所学可得出不断创新;根据“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励各界学者”得出尊重、重视人才;【小问2详析】本题是评价类的材料分析题。根据“阿拉伯人创造了伊斯兰教,完成统一,闯入亚、非、欧文明昌盛的旧世界,建立了横跨三洲的大帝国”可得出阿拉伯人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一伊斯兰教;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区,培育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根据“阿拉伯文明的形成,特别能说明诸文明的交流对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作用。”要得出汇聚多种文明成果,促进多种文明和文化的交流。根据“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得出阿拉伯文化以把古希腊文明的成果翻译成阿拉伯文的方式保存了中世纪的文化成果,后传回西欧,促使西欧基督教文明的逐渐复苏,对中世纪的西欧文化起了呈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根据“中国的三大发明,大约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可得出阿拉伯文化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促进了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17.古希腊罗马文化被欧美人誉为古典文化,是西方古代文化的精华和近现代文化的范本。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荣耀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荷马史诗》材料二从罗马艺术开展的历程看,由于起步远逊于希腊艺术文化,所以,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的取材、题材、风格和哲学思想等。——《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三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下-_篇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四《十二铜表法》保存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西方文化史》(1)《荷马史诗》出自哪一古老文明?这部著作有什么重要意义?你如何看待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证实你的看法。(2)根据材料四,归納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并思考,古希腊、古罗马为什么会有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答案〗(1)文明:古代希腊。意义:《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看法:材料二中“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的观点是片面的;材料二、材料三中的其他观点是正确的。证实: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2)缺陷: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原因:社会经济繁荣,人们有可能致力于文化发展;早期民主制度,促进文化的繁荣;国家扩张,融合各族优秀文明,取长补短;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聪明才智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文明,据所学可知,《荷马史诗》出自古代希腊。第二小问意义,据所学,《荷马史诗》的意义在于,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第三小问看法,首先,阅读材料二、三,了解其中包括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一一分析,可得出材料二中“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的说法绝对,观点片面,材料二“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和材料三“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下一篇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是正确的;最后,据题意,用所学史实,加以证实,即石拱门、穹顶等罗马建筑,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缺陷,由材料四“《十二铜表法》保存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可知,罗马法的缺陷在于,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第二小问原因,综合材料四和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角度思考作答可得出,古希腊、古罗马社会经济繁荣,人们有可能致力于文化发展,古代希腊早期民主制度,促进文化的繁荣,古罗马的扩张融合了各族优秀文明,取长补短,以及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聪明才智等。18.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材料一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对陆路贸易的补充。《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鼎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最大区别。〖答案〗(1)区别:唐代只是陆上丝绸之路补充,宋代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原因: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宋代宽松的经济政策(或重农不抑商政策);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运用;陆上丝绸之路的阻塞。(2)主要作用:促进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为欧洲资本主义拓展了海外市场。最大区别:前者促进了西欧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