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2024·柳州)旧桂系军阀岑春煊是清末有名大吏,岑任两广总督期间推行“富国强兵”之策,大兴“办学育才”“选将练兵”。辛亥革命后,曾参与讨袁护国、护法。岑春煊的这些行为(C)A.埋下辛亥革命失败的隐患B.是一种政治投机的行为C.一定程度上利于社会转型D.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解析]材料指出岑春煊在晚清和民国初期两个阶段的举措,晚清时期推行的“富国强兵”之策,大兴“办学育才”“选将练兵”有利于教育和军事的近代化,而在辛亥革命后参与的护国、护法等则有利于政治民主化,故而有利于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反映岑春煊有利于民国政治的民主化,而不是埋下辛亥革命失败的隐患,排除A项;材料反映岑春煊两个阶段都有利于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而不是政治投机行为,排除B项;民主共和观念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逐步传播的,而材料也提到岑春煊任清末的两广总督,与D项的时间不符合,排除。2.(2023·济南)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C)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 B.宪政体制的实践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D.社会共识的崩解[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派和革命党的相互斗争,实质上属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而不是现代性国家的构建和宪政体制的实践,排除A、B两项;材料未体现社会共识的崩解,排除D项。3.(2024·开平)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毋忘国耻”的标语在全国各处都可以看到。如图为1915年马星驰发表的漫画,画面中“困兽犹斗”四个字从左到右,通过改笔形式以空白部分凸显“岂怕战乎”四个字。作者特意在下方标注读法:“困兽犹斗,况今日之中国岂怕战乎”。这体现出(B)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中国反日浪潮涌动C.民国政治转型艰难 D.国人坚决参加一战[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入中国山东半岛,并提出“二十一条”(1915年)。面对日本咄咄逼人之势,中国民间反日浪潮涌动,甚至不惜与日本一战,该材料和漫画正是这一现象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反日浪潮涌动,A项在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材料体现了中国反日浪潮涌动,“政治转型”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反日浪潮涌动,而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4.(2023·河池)1921—1922年,北洋政府以与各国一律平等作为参与华盛顿会议的先决条件,并提出了撤销有害中国主权行动、修改限制中国自由行动之现存条约等要求,对此华盛顿会议原则上予以接受。这表明当时北洋政府(A)A.寻求提高国际地位 B.摆脱英美外交控制C.重塑远东政治格局 D.废除列强在华特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下降,于是北洋政府利用一战战胜国的身份,积极寻求提高国际地位的机会,在参与华盛顿会议之前,提出了材料中的要求,A项正确;以当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实力,暂时还不能实现B、C、D选项中的要求,排除三项。5.(2024·长沙)下图为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籍贯:中国山东)的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厘米、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面有刻有时间“1914”“1918”字样,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枚勋章(A)A.是中国劳工参加一战的历史见证B.是对中国军队加入一战的肯定C.见证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血腥残酷D.是中、英两国友好交流的见证[解析]通过材料和所学分析,这枚勋章是英国政府为肯定中国劳工张全杭在一战期间远赴欧洲战场为协约国赢取胜利所作出的贡献而颁发的。同时也是中国劳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见证,A项正确;一战期间,中国只派遣了劳工加入协约国,中国军队并没有直接参加一战,排除B项;战争勋章只是对为战争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的一种荣誉的表彰,并不能见证战争的血腥残酷,排除C项;这枚勋章是英国政府颁发给张全杭的个人荣誉勋章,不是中英两国政府友好交流的见证,排除D项。6.(2023·南阳)汉冶萍公司在1914年初除新建的大冶铁厂外,还兴建了5个钢铁厂;龙关铁矿公司、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上海和兴钢铁公司、扬子江机器公司,在汉口的炼铁厂也都在1916年至1919年间建立起来。促使这一时期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国民政府的政策鼓励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的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A项正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存在时间是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排除B项;自然经济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解体,甲午战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排除C项;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起到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7.(2024·大连)清末,穿着西方服饰的中国人日渐增多;辛亥革命后,在许多通商口岸,人们“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必备洋服数套,以示维新”。但一般民众仍习惯穿着男式大襟长衫、对襟唐装、折腰长裤、女士斧口衫等。这体现出(B)A.辛亥革命清除封建残余不够彻底B.传统习俗仍有较大的社会影响C.中西服饰文化之间碰撞日益剧烈D.政府致力于保护近代民族工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日益西化,但由于传统文化根基深厚,不少民众仍习惯于穿着传统服饰,B项正确;传统服饰不属于封建残余的范畴,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存,并非剧烈碰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致力于保护近代民族工业,排除D项。8.(2024·阜宁)民国时期,上海某百货公司曾在报纸上刊文称:“鄙公司虽系统办全球货品,然宗旨首重国货,欧美货次之,日货则仅供市上之所需求耳。”不过,由于抵制日货的声浪如排山倒海而来,该公司只好再度声明:概将日本货品“完全收束不卖,宁愿牺牲血本,以示与众共弃之决心。”该公司态度变化源于(B)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C.南京临时政府的压力 D.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解析]根据“宗旨首重国货,欧美货次之,日货则仅供市上之所需求耳”“概将日本货品‘完全收束不卖’”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在晚清时期已经出现,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于1912年且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军事革命运动,不能直接推动企业抵制日货的经济行为,排除D项。9.(2023·濮阳)晚清时期,《万国公报》发表了《缠足论》《卫足说有感》《劝释缠脚说》《戒缠足丛说践入戒编是录跋》等文章抨击女性缠足的陋习。《申报》也曾专门针对女子接受教育的话题展开激烈讨论,积极为女子接受教育建言献策。这表明(B)A.政府的舆论政策较为宽松B.近代媒体助推女性的解放C.社会对女性认知彻底改变D.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解析]材料所示为近代媒体《万国公报》发表了《缠足论》《卫足说有感》等文章抨击女性缠足的陋习,《申报》也“积极为女子接受教育建言献策”,这说明近代媒体助推女性的解放,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主体是近代媒体,无法体现政府舆论政策宽松,排除A项;“彻底”一词说法绝对,排除C项;近代媒体发表相关文章有利于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而非政治地位,排除D项。10.(2024·沈阳)近代漫画家马星驰于1914年12月28日发表漫画《急起直追》(图),画面以一艘出洋远航的帆船为主体,船上满载货物。据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出口贸易迎来春天C.北洋政府大量投资 D.产业工人人数剧增[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漫画创作的时间为1914年,漫画中体现了国货出口增加,推动帆船前进的是“欧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正在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出口货物增加,A项正确;材料漫画的内容为出口贸易的增加,B项是漫画内容的概括,并非漫画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此时推动国货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一战,并非北洋政府的投资,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工人的增加,D项是材料现象产生的结果,并非材料现象的原因,排除。11.(2024·德州)下图为20世纪上半期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占比示意图。据图可知,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是基于(A)A.追求企业效益 B.发展社会经济C.改善工业布局 D.推动实业救国[解析]根据“20世纪上半期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占比示意图”可知,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因素,而市场的大小直接和企业效益有关,A项正确;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是基于本企业的效益,并非是发展社会经济,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是基于市场的大小,改善工业布局、推动实业救国均不是该企业区位选择的出发点,排除C、D两项。12.(2023·汉口)民国初期,实业团体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如表为部分实业团体的相关宗旨,下述宗旨的提出(C)部分实业团体的相关宗旨一览表。实业团体宗旨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群策群力,建设工业社会,企图工业发达为宗旨工业建设会政治革命,丕焕新猷,自必首重民生,为更始之要义;尤必首重工业,为经国之宏图中华实业团集合内地富商巨子,海外学士华……振兴实业,厚利民生,以普及全国为宗旨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旨在改变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C.体现了实业家的责任与担当D.受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中“建设工业社会”“自必首重民生……为经国之宏图”“厚利民生,以普及全国为宗旨”可知,大量的实业团体纷纷建立,是以振兴国家,改善民生为宗旨的,体现了实业家的责任与担当,C项正确;早在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已经兴起,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实业家振兴国家,改善民生的宗旨,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3.(2024·南京)竹枝词是一种与乐、舞相结合的民歌形式。报人蔡寄鸥在民国初年创作了诸多作品,下表为其作品节选,观察表格,最契合其主题的是(B)女儿竹枝(24首)思想解放3首妆束新变5首男女爱情16首吟咏土风(32首)民风民俗7首休闲娱乐12首城市新态13首A.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B.时代变迁推动移风易俗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社会转型积重难返[解析]根据材料“思想解放、妆束新变、男女爱情、民风民俗、休闲娱乐、城市新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报人蔡寄鸥在民国初年创作的作品,体现了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主要得益于辛亥革命的影响。由此可知,最契合材料主题的是“时代变迁推动移风易俗”,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主要是移风易俗,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积重难返,排除D项。14.(2023·抚顺)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潮》杂志每期都以数篇评论为开头,不仅涉及文学、政治、哲学、社会问题,还涉及新诗、译作等,有时亦会增加《故书新评》《书报介绍》等专栏。另外,各种新书杂志的目录广告也占据了不少篇幅。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C)A.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 B.报刊宣传的价值导向C.思想解放的时代需要 D.广告功能的巨大变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潮》杂志每期都以数篇评论为开头,涉及文学、政治、哲学、社会问题等,此外,各种新书杂志的目录广告也占据不少篇幅,这些评论、新书目录广告均与思想解放有着密切的关系,C项正确;“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排除A项;报刊宣传的价值导向的出发点是思想改造,排除B项;仅从新书目录广告不能得出广告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结论,排除D项。15.(2024·武汉)1915年,陈独秀强调“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1920年,他又说:“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这一变化表明陈独秀(A)A.转换了观察社会的视角B.受到民主共和理念影响C.认识到工人力量的强大D.找到民主革命的新道路[解析]根据材料“1920年,他又说:‘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可知,反映了陈独秀对社会改造方式的认识,从伦理的觉悟到阶级斗争的转变,A项正确;民主共和理念不是“这一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认识到工人力量的强大,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民主革命的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排除D项。16.(2023·南通)毛泽东曾在《新青年》第三卷第2号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体育之研究》,文章提出体育目的在于“养生”“卫国”;体育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三育之间的关系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毛泽东的体育思想(C)A.彰显了党对体育的重视B.率先提出“全面发展”方针C.折射出深重的民族危机D.揭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序幕[解析]根据材料“体育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看到了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人思想落后,身体素质较差,民族危机深重,他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C项正确;《新青年》第三卷第2号发表于1917年,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此时是1917年,与“新中国”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3·湖南·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评析:知识分子批评女工工时太长,有害身体健康。批评女工工资过低、侵犯女工自由人权,批评资本家是剥削者和主张劳工神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国际上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重新选择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知识分子的批评建立在维护工人阶级合法权益基础上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社会进步。纱厂主批评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差距和工人素质低,认为工人待遇比其他阶层要好。20世纪初,受到一战的影响和政府的支持以及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企业的入侵。因此纱厂主的主张建立在中西资本主义发展差距和劳动者素质基础上,纱厂主主张发展实业来救国。综上分析,知识分子的批评和纱厂主的主张都有一定合理性,而且资本主义经济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当时湖南女工却置身事外,妇女届代表认为女工比起其他劳动者的待遇较好,因此,知识分子不能忽视工人的现实情况。同时,纱厂主对女工的剥削是确实存在的。那么,维护工人的眼前和长远利益和资本家的合法权益,则需要制定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