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课件_第1页
第三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课件_第2页
第三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课件_第3页
第三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课件_第4页
第三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A:研究微生物的途径:(群体)培养物: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利于研究、应用、重复结果)B:利用显微技术进行研究显微技术包括显微标本的制作、观察、测定、分析及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无菌技术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单细胞(单孢子)分离选择培养分离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一、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保持无菌的方法

高压蒸气灭菌高温干热灭菌棉塞超净工作台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接种操作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菌落菌落或菌苔是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细菌菌落特征剖面图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细菌菌落特征正面图菌落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培养平板培养平板(平板):指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稀释倒平板法

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稀释摇管法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稀释倒平板法:无菌水、梯度稀释、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灭过菌的培养皿。注意要稀释得当。分离出单个菌落以后,重复上述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Pourplate稀释倒平板法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涂布平板法Spreadplate无菌水、梯度稀释涂布平板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平板划线分离法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稀释摇管法用于分离严格厌氧菌。先将一系列盛有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与空气隔开。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用于细胞大的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的纯化分离。稀释法:经高度稀释后,同一个稀释度的试管中大多数(95%以上)表现不生长,很可能得到的是纯培养。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四、单细胞(单孢子)分离

单细胞分离: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单细胞分离法的难度与细胞或个体的大小成反比。个体较大的可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个体较小的则需采用显微操作仪。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五、选择培养分离

当某一种微生物所存在的数量与其他微生物相比非常少时,单采用一般的平板稀释方法几乎是不可能分离到该种微生物的,故需采用选择培养分离法。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如要分离高温菌,可在高温条件进行培养;要分离某种抗生素抗性菌株,可在加有抗生素的平板上进行分离。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2、富集培养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条件: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以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为例。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六、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保藏期间微生物不死亡、不污染、不会因发生而丢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许多国家都设有相应的菌种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菌种保藏菌种保藏:就是根据菌种特性及保藏目的的不同,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

对于生产中使用的菌种保藏培养基,要求比较丰富的氮源,以防止菌种退化变质。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菌种保藏方法连续移接改变条件(干燥、低温、缺氧、缺乏营养等)使菌株的代谢水平降低,乃至完全停止,达到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的状态,而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保藏,有的可保藏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在需要时再通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使保藏物恢复活力。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传代培养保藏是微生物保存的基本方法。琼脂斜面、半固体琼脂柱和液体培养等。橡皮塞封口或用石蜡覆盖,并放置低温保存。4℃保存。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2、冷冻保藏代谢作用停止。细胞体积大者要比小者对低温更敏感,而无细胞壁者则比有细胞壁敏感。其原因是低温会使细胞内水分形成冰晶,从而引起细胞,尤其是细胞膜的损伤。速冻及快速解冻可减少损伤;还可加一些保护剂,如0.5%左右的甘油或二甲亚砜可透入细胞,并通过降低强烈的脱水作用而保护细胞;大分子物质因此在采用冷冻法保藏菌种时,一般应加入各种保护剂以提高培养物的存活率。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3、干燥保藏法沙土管保存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是最常用的二项微生物干燥保藏技术。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沙土管保存一般将菌种接种至斜面,培养至长出大量的孢子后,洗下孢子制备孢子悬浮液,加入无菌沙土试管中,减压干燥,直至将水分抽干,最后用石蜡、橡胶塞等封闭管口,置冰箱保存。此法主要适用于产孢子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放线菌等,保藏时间相对较长。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是将加有保护剂的细胞样品预先冷冻,使其冻结,然后在真空下通过水的升华作用除去水分。达到干燥的样品可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的密闭环境中置低温保存,从而使微生物处于干燥、缺氧及低温的状态,生命活动处于休眠,可以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用水升华的方式除去水分,手段比较温和,细胞受损伤的程度相对比较小,存活率及保藏效果均不错,是目前使用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微生物保藏方法。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普通生物显微镜由三部分构成:照明系统:包括光源和聚光器。光学放大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是显微镜的主体,为了消除球差和色差,目镜和物镜都由复杂的透镜组构成。机械装置: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制,用于固定材料和观察方便。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分辨率重要性能参数。显微镜物象是否清楚不仅决定于放大倍数,还与显微镜的分辨率(resolution)有关。分辨率是指显微镜(或人的眼睛距目标25cm处)能分辨物体最小间隔的能力。分辨率的大小决定于光的波长和镜口角以及介质的折射率。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分辨率肉眼分辨率一般只有0.25mm光学显微镜分辨率0.18μm电子显微镜可达0.2nmR=0.5λ/nsinα/2式中:n=介质折射率;α=镜口角(标本对物镜镜口的张角),nsinα/2

=镜口率介质空气水香柏油α溴萘折射率11.331.5151.66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

要根据显微镜和样品的特点来制备。主要讲述光学显微镜的制样。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活体观察压滴法:将菌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后立即进行显微镜观察。悬滴法:在盖玻片中央加一小滴菌悬液后反转置于特制的凹载玻片上后进行显微镜观察,为防止液滴蒸发变干,一般还应在盖玻片四周加封凡士林。菌丝埋片法:将无菌小块玻璃纸铺于平板表面,涂布放线菌或霉菌孢子悬液,经培养,取下玻璃纸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对菌丝的形态进行观察。插片法: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2、染色观察固定的目的: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坡片上。增加细菌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方法有酒精灯火焰加热和化学固定二种。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细菌染色法死菌正染色负染色:简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

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等

活菌:用美蓝或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等作活菌染色

姬姆萨染色法染色观察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微生物类群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这里主要介绍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和古生菌

真菌

藻类

原生动物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一、细菌和古生菌

细菌的形态和排列古生菌原核生物的细胞大小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细菌的形态和排列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旋菌(Spirlla)其他形状的细菌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球菌(coccus)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ArrangementofSphericalBacterialCellsdiplococci

streptococci

tetracocci

sarcinae

staphylococci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单球菌(显微镜下示意图)单球菌(singlecoccus)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双球菌(显微镜下示意图)双球菌(doublecoccus)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Micrococcus–aerobic,gram-positive,cellarrangesmainlyinpairs,orirregularclusters.Theyareoftenyellow,orangeorredincolour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上:显微镜效果下:电镜照片

四联球菌(Micrococcuslactis)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八叠球菌(Sarcinaureae)八叠球菌(显微镜下示意图)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葡萄球菌左:电镜照片右:显微镜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Staphylococcus-facultativelyanaerobic,gram-positive,usuallyformirregularclusters,nonmotile,catalasepositivebutoxidasenegative,fermentglucoseanaerobically.staphylococcistaphylococci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链球菌链球菌(显微镜下示意图)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链球菌(电镜照片)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Streptococcus-facultativelyanaerobicormicroaerophilic,catalasenegative,gram-positive,Cellarrangesinpairsorchains,usuallynonmotile,

Afewspeciesareanaerobicratherthanfacultative.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核菌(绿色的就是结核杆菌)杆菌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动物宿主细胞感染杆菌濒临死亡

电镜照片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链杆菌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链显微镜下的链杆菌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螺旋菌(Spirlla)

弧菌(vibrio)

螺菌(spirllum)

螺旋体(spirochaeta)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Vibrio,SpirillumandSpirochetevibriospirillumspirochete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显微镜下的螺旋菌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幽门螺旋菌左:显微数码摄像右:结构示意图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放线菌的分布与生活方式放线菌一般分布在含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生物碱性的土壤中。107个/g左右能看到:北方春季深层黑土地的白丝能闻到:泥土特有的“泥腥味”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ChainofconidiosporesAgarsurfaceSubstratemyceliumAerialhyphaeVarioustypesofspore-bearingstructuresonthestreptomyces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模式图)气生菌丝孢子丝分生孢子基内菌丝固体基质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基内菌丝(Substratemycelium)

又称营养菌丝,功能是吸收营养,直径0.2-1.2um长度100-600um,色素可有可无。基内菌丝放线菌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气生菌丝(Aerialmycelium)

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

气生菌丝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孢子丝(Reproductivemycelium)

当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孢子的形状及在气生菌丝上排列的方式随种而异。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Varioustypesofspore-bearingstructuresonthestreptomyces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放线菌孢子丝类型直形弯曲丛生成束单轮生无螺旋

开环钩形原始螺旋形松螺旋

紧螺旋螺旋单轮生无螺旋两级轮生螺旋两级轮生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放线菌的菌落形态菌落质地硬而且致密,菌落小而不广泛延伸菌落表面呈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接种针难以挑取,有时可挑碎,有时可将整个菌落挑起。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2、古生菌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细菌电子显微镜照片3、原核生物的细胞大小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用测微尺测细菌大小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细菌细胞的大小细胞的大小是细菌分类特征不同细菌细胞大小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龄细胞大小不同细菌细胞大小还与营养等因素相关细胞大小的测量结果只是近似值或平均值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二、真菌

霉菌

酵母菌

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FungiFilamentousfungi2.Unicellularfungi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霉菌霉菌即丝状真菌,有分枝与不分枝、无隔菌丝(根霉、毛霉)与有隔菌丝(青霉、曲霉)之分。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而组成。

在固体培养基上,真菌菌丝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第三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霉菌霉菌在发酵工业上广泛用来生产酒精、抗生素(青霉素、灰黄霉素)、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酸)、维生素等。在农业上用于饲料发酵、植物生长激素(赤霉素)、杀虫农药(白僵菌剂)等。另外,霉菌也是造成物品霉变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