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3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二、拓展资源

丛书:古诗三首(《元宵》《望织女》《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三、课型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在传统节日中抒发情思。宋代的王安石在春节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唐代的杜牧在清明节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形容悲伤的心态;唐代诗人林杰在七夕节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来表达美好愿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关于传统节日的三首古诗,开展传统习俗诗朗诵活动。

任务一:吟诵古诗,走进诗境

1.自读三首诗。

2.交流:这三首诗分别与什么节日有关?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三首诗分别与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有关。

任务二:读通古诗,理解诗意

(一)了解节日。

1.这三个节日中,你对哪个节日不太了解?

预设:寒食节

2.介绍寒食节。

节名,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前两天)。这个节日里,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二)读准字音。

1.了解了这三个传统节日后,读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全班交流易读错的字音。

《寒食》中注意“翃”“散"的读音。

《迢迢牵牛星》中“皎”“擢"“札”“脉"的读音。这首诗一共10句,里面用了

很多叠词,读起来让人感到情趣盎然。

《十五夜望月》中“栖”的读音。

(三)了解诗意。

诗句读通后,结合文中的注释自主学习三首古诗。

《寒食》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

诗意:在银河东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一条银河,但也只能相视无言。

《十五夜望月》

指导:“地白"是因为月光照在地上。

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秋思之情会落在谁家呢?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三首古诗分别与传统文化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一首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吧。

第二课时

任务三:多种方式体会情感

(一)复习古诗,体会情感。

——从《迢迢牵女星》这首诗中体会到了思念之情。

——从《十五夜望月》中体会到了怀念家乡之情。

——《寒食》这首古诗我不能很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指导:这些古诗我们有的是初步体会情感,有的古诗我们不能很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要想深切地体会情感,需要借助相关资料细细地品读。

(二)从字里行间和神话故事中品味情感。

《迢迢牵牛星》

1.联系《牛郎织女》的故事体会情感。

回忆学过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这个故事,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写出了织女的悲苦。

2.联系重点词语理解织女的悲苦。

诗表达的情感往往在字里行间,从诗句中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纤纤”指织女的手柔软细腻,“札札"是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不成章”“零如雨"“不得语”可以看出织女因为思念牛郎织不好布,以泪洗面,泣不成声。时间一天天过去,她心里默默地想着:天河很清澈,却阻隔着我和牛郎,我们彼此都能看得见呀,但是却不能在一起,连一句话也说不上。织女一会儿织布,一会儿看着天河的那一边,心中的忧伤化成流不断的泪水。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再读,读出这种感情,并背诵。

(三)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从哪里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点指导后两句。

——句中的“落”字用得特别好,它化无形为有形,又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到人间似的。

3.引出其他像这样委婉表达思亲之情的诗句。

——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结:

原来古代诗人都喜欢借助明月来表达思乡之情,这首古诗虽借助明月,但是却没有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来委婉表达,实在精妙!再读这首诗,读出委婉方式表达出的情感。

(四)借助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体会情感。

1.联系历史故事理解情感。

出示《寒食》资料: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通过这段资料,你体会到这首古诗表达的情感了吗?

预设:

——我觉得是对朝廷的一种不满,因为大家都在禁烟火,而皇宫却在点蜡烛。

——大家都不生烟火,皇宫却升腾烟雾,表达作者的不满情绪。

2.联系背景资料理解情感。

——岂止是不满,更是一种讽刺,为什么这里是“汉宫”而不是“皇宫"?“汉宫”就是汉朝的宫殿,当时的汉朝由于宠信宦官,导致灭亡。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引读:

(1)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权贵豪门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权贵豪门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而其他地方漆黑一片,作者是极度的不满——

(2)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独这些权贵豪门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作者心中是怎样的感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