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台区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台区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台区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台区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台区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414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台区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2.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三公制 C.实施“推恩令” D.废除丞相制度3.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最佳的体系就是时代特征。下面是通过时间轴建构的中国古代史的时空定位图,其中③的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和内容或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条约名称内容或影响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北京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马关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辛丑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A.A B.B C.C D.D5.“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6.下面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A.打土豪,分田地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7.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袁隆平8.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9.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10.下表为历史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其内容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789年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文献:《人权宣言》……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1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这些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②消除了社会的贫富差距③带来了环境的变化

④提高了欧美各国大众文化水平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出现,使社会主义以及世界和平的力量得到巩固,在世界政治力量上,资本主义力量急剧衰弱,以前帝国主义领导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B.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推动苏联国际地位提高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材料一图A中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图B时期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和筒车。;宋朝也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如。图C中人物执政时期把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分析这些表现出现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经济发展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14.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借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后……到1763年英法战争结束时,英国已经建立了以北美殖民地为中心的庞大的第一帝国。第一帝国的建立表明英国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殖民帝国,为以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外部市场。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超越了其他各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分析说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所具备的条件。材料二:(苏联)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粮食产量,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前的1925—1927年期间平均每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均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畜牧业的状况更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苏联在工业方面实行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就。②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29—1933年美国经济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分析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政策的特点及实质。(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什么?综上所述,依据英美苏的改革,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15.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军队现代化建设”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党指挥枪,政治建军】材料一:

在军队建设方面,规定中国的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图A事件是哪一节日的来源?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田会议至新中国成立前,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的主要史实。【保家卫国,能打胜仗】材料二:

(2)选择上述人物中任意一位,简述其英雄事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强基固本,科技强军】材料三:

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细”“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据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3)简述图E事件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海军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屡战屡败,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海疆的原因。【内护人民,外助和平】材料四:(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人民军队主要担负的任务。综上所述,请你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提一条建议。

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稻谷遗存,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A项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使用的石器,北京人会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种不同的打制方法,排除A项;想象图不能作为证据,排除C项;曲辕犁反映的是唐朝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地方诸侯王问题,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唐太宗时期完善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三公制是中央政治制度,与题干强调的地方不符,排除B项;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根据题干年代尺结合所学可知,581-907年间的朝代的是隋朝和唐朝。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对外交往频繁,文教昌盛,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辛亥革命……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表现,就是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符合题意。材料不是从文化教育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A。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B。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排除D。故选C。6.B【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B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1958年,国家开始在农村地区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根据材料“为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贡献”,再结合所学可知,两弹元勋邓稼先一身从事原子弹研究,C项正确;铁人王进喜贡献在石油大会战中艰苦创业,排除A项;党的好战士雷锋为人民服务,排除B项;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属于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青岛属于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镇江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兰州属于内地。题干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故B符合题意;深圳属于经济特区,排除AD;青岛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排除C。故选B。9.D【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儒略历”“竞技场”“《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采纳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意见制定儒略历;圆形竞技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主题为古罗马文明,D项正确;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主要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文明成就主要是种姓制度、佛教等,古希腊的文明成就主要是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等。ABC项均与题干图片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0.C【详解】根据图示信息“时间:1789年”“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文献:《人权宣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的革命历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垒——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1791年制定宪法,所以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排除B项;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根据题干“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①正确;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但也出现了城市人口增长太快,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贫富分化加剧。③④正确。所以,①③④正确,A项正确;消除了社会的贫富差距,观点错误,过于绝对,②错误,BCD项都含有②,排除BCD项。故选A项。12.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出现,使社会主义以及世界和平的力量得到巩固,在世界政治力量上,资本主义力量急剧衰弱,以前帝国主义领导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但与题干强调的殖民体系瓦解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题干材料未涉及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殖民体系瓦解,未涉及推动苏联国际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13.(1)牛耕曲辕犁秧马《查士丁尼法典》(2)表现: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②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③商业和城市繁荣。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开发江南。(3)启示: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及充足的劳动力,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详解】(1)填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图A中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图B时期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宋朝也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秧马。图C中人物执政时期把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2)表现:根据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南朝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②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③商业和城市繁荣。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劳动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自然条件、社会政局环境、人民努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c,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开发江南。(3)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可以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原因等家角度进行分析,所以,使我们认识到: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及充足的劳动力,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14.(1)主要动力:英国在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的扩大迫使国内技术进行革新,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较早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早期的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2)①特点:工业与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具体措施:结合所学苏联工业化建设可得出,实行两个五年计划。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②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维护资本主义统治。(任选一个作答即可)(3)重要因素: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国家采取的对外政策、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等。认识:改革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治。【详解】(1)主要动力:根据材料一“到1763年英法战争结束时,英国已经建立了以北美殖民地为中心的庞大的第一帝国。第一帝国的建立表明英国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殖民帝国,为以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外部市场”并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进行分析,可得出主要动力是英国在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的扩大迫使国内技术进行革新,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条件: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从政治、资本、市场、原料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较早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早期的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2)①特点:根据材料二“(苏联)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粮食产量,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前的1925—1927年期间平均每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均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畜牧业的状况更差”分析数据变化可知,工业与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具体措施:结合所学苏联工业化建设可得出,实行两个五年计划。成就:结合所学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可得出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②直接原因:结合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可得出1929—1933年美国经济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可得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特点:结合美国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任选一个作答即可)(3)重要因素:结合所学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从国家的综合实力、外交政策、国家局势的变化着手分析,例如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国家采取的对外政策、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等。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分析可得出给我的启示是改革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治。15.(1)节日:建军节。主要史实:1934—1936年的红军长征,在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下,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等在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的主要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先后取得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人物及事迹: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