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禅让制2、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中的“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要是说明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4、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为防止出现这种不自觉地越位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尚书令以制约三公

B、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C、明升暗降丞相的地位

D、重用侍从建立“中朝”5、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A、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C、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6、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7、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男女找对象时奉行“门当户对,资财相当”,否则即使感情深厚也会活活被父辈拆散。这种“门当户对,资财相当”的观念与下列哪一制度体现的观念基本相似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从坐而站到跪。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皇权的不断强化C、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D、相权的不断加强9、钱穆先生认为:古希腊在城邦制的发展中逐渐摆脱了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梭伦改革中组成“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B、克利斯提尼改革组成“五百人议事会”,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C、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陶片放逐法”和津贴制度打击了贵族势力,保障了民主10、《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九条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由此说明该法律的实质是A、重罪轻罚B、保护私有财产C、法律严酷D、保护未成年人11、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12、刘苏里认为: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导致它失败的因素,远远大于成功——南北邦之争、大小邦之争、农工邦之争,以及随时展开的新(西部)老(东部)邦之争。其中,有助于解决大小邦之争的措施是A、默认奴隶制继续存在B、议员产生及构成方式C、三权分立以制约平衡D、确定实行联邦制政体13、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规定:“由皇帝任命帝国的宰相”;第18条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及结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14、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15、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2年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并提出“物物归上主”。但是,“上帝”、“上主”、“天”都不能挽救太平天国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A、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太平天国领导者没有践行《天朝田亩制度》

C、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6、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最早在中国获得“设立工厂”特权的列强是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17、“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9、当代学者彭明在《五四运动在三次历史巨变中的地位和影响》中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20、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当时多数国家的认可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21、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推翻沙皇专制政府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22、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活动中.搜集整理了下列三幅历史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的探究主题最有可能是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B、社会主义理论有空想到科学C、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D、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23、依据逻辑进行推理,下图中画线部分应该是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24、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这里所指的“新的道路”是A、武装斗争 B、寻找革命的同盟军C、开展土地革命D、工农武装割据25、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26、毛泽东曾富有历史感地说过,辛亥革命的革命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革命事业”是指A、结束清政府的统治 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C、打倒日本侵略军 D、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27、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这一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8、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获得解放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9、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双方在交流中产生了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1992年起,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经过多次会谈,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其核心内涵是A、“和平统一”方针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30、下表是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时间,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日本1972年9月29日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C、中苏关系正常化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31题26分,32题14分,共40分)3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材料二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材料三“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并说明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分析“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并概括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并分析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其主张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具体仿效了哪些国家的政体?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8分)(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革命任务?体现怎样的时代主题?(4分)32、(14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二“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冷战虽已褪去”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呈现怎样的特点。(8分)参考答案1、B(考查对西周分封制权利与义务的识记)2、B(考查对西周宗法制影响的识记)3、A(考查对秦朝皇帝制度特点的识记)4、B(考查对秦朝三公九卿制职能的识记)5、D(考查对唐代三省六部制职能的理解)6、B(考查对清朝军机处职能的识记)7、C(考查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识记)8、B(考查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的识记)9、B(考查对古希腊民主政治演变历程的识记)10、B(考查对罗马法实质的理解)11、A(考查对英国的制度创新的识记)12、B(考查对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理解)13、A(考查对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识记)14、C(考查对《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的理解)15、C(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16、A(考查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识记)17、D(考查对《辛丑条约》内容的识记)18、C(考查对五四运动口号的识记)19、B(考查对五四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