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1页
《近现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2页
《近现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3页
《近现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4页
《近现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414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前几个月我刚从美洲做生意回来”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欧洲人从美洲得到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所以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D项正确;古代雅典时欧洲人还没有发现美洲,排除A项;题干图片信息没有涉及西欧庄园的信息,排除B项;阿拉伯商人不是欧洲人,排除C项。故选D项。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B项正确;英、法、荷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与题干“急先锋”不符,排除含有英、法、荷的A、C、D项。故选B项。3.A【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开始的,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到非洲,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到美洲,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回欧洲。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史称三角贸易。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亚历山大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线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与法国先后加入殖民争霸的行列,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17世纪下半叶,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自诩为“日不落帝国”,B项正确;综上所述,葡萄牙、西班牙、美国均没有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均不符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5.C【详解】分析图片可知,图片所给信息有以下“日不落帝国”“打败海上马车夫”“打败无敌舰队”这些都是当时对这个国家的称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C项正确;美国独立于177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葡萄牙、意大利与“日不落帝国”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6.B【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②段1600年到1700年,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而不是美国,因为这一时期美国还没有诞生,可知解读不正确的是“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第①段1500年到1600年,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③段1700年到1800年,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第④段1800年到1900年,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根据题干“出众的美貌、智慧和顽强精神,使她成为所有叛军领袖中对我们最危险的人物”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军统帅罗斯称为“叛军”领袖,又是一位女性,“她”为印度的章西女王,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给英军沉重的打击,A项正确;甘地为男性,排除B项;撒切尔夫人为英国首相,不可能成为罗斯将军口中的叛军领袖,排除C项;居里夫人为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也不可能成为罗斯将军口中的叛军领袖,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根据“不仅英国军队,而且还有印度人也前去镇压”“所有这些男人、妇女和孩子都兴高采烈地涌向勒克瑙,去帮助欧洲人制服他们的兄弟。”可得出印度的民族意识没有真正的觉醒,没有实现全民族的反抗侵略,D项正确;从起义可得出反抗情绪高涨,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印度,没有讲其他国家,排除B项;《泰晤士报》是英国的的,其报道不一定可信,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根据材料“假如北印度起义军向旁遮普的白沙瓦、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战略要地发起进攻,就可大量牵制敌人,使战局完全改观,由于起义军采取了单纯的防御战略,使英军能调集兵力,进攻起义的中心地区,接连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义失败终成定局”可知,印度起义军未对战略要地发起进攻,而只采取了单纯的防御战略,使英军能调集兵力,进攻起义的中心地区,导致起义失败,说明了起义军战略战术失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印度起义军和英军实力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主叛变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反动势力的干预”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0.A【详解】据所学可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A项正确;章西女王、甘地与印度有关,排除B项;扎格鲁尔、曼德拉与非洲有关,排除C项;卡德纳斯在墨西哥进行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和雇佣军,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11.D【详解】玻利瓦尔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2.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拉美独立运动中,北部和南部地区遥相呼应,具有南北联合作战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起止时间,体现不出持续时间长,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出反侵略的任务,不能体现出反封建,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拉美独立运动的群众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埋下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支持。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象,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C项;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是在二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根据材料“正如埃塞俄比亚的情况一样,面对轴心国的侵略,它们再次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优柔寡断。而相同的情况还会再次出现在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导致埃塞俄比亚被吞并。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据此可知,西班牙内战中共和军失败原因之一是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国,排除B项;西方列强没有进行反思绥靖政策,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西班牙内战中法西斯叛军的胜利壮大了法西斯阵营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D项正确;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与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与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与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50年前非洲独立的国家只有3个。到20世纪50年代末,已经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非洲原为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说明这一时期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濒临崩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民族独立浪潮的高涨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17.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二战以后,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1960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8.A【详解】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埃及共和国成立后,埃及政府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最终迫使英国撤走了占领军。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②③④即A项正确;英国“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对世界殖民体系起到了维护的作用,①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9.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等内容可知,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A项正确;美国至今依然是世界头号强国,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无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排除C项;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稳定的表述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20.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非洲年”指的是1960年,因为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表现在古巴走上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等,这些关键词共同反映了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C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无法反映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排除A项;当今世界的趋势是政治格局多极化,但国际政治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B项;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体现在新中国的成立和东欧一些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因此,第一阶段为争取民族独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因此,第二阶段为争取民主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第三阶段为谋求民族发展。综上所述,题干资料卡反映出的反抗殖民统治的历程是: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族发展,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22.C【详解】根据材料“从17世纪下半叶起”“法国损兵折将,还丢失了大片海外殖民地”“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报了一箭之仇”和所学可知,史料说明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矛盾尖锐,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建势力阻碍法国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法殖民争霸矛盾尖锐,没有体现出英国的殖民统治范围遍及全世界,排除C项;美国推翻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2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甘地领导了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因此这些历史资料反映的主题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只能代表亚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题干其他历史资料不符,排除A项;两极格局是指冷战期间,以美苏两国为主要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抗,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与题干其他历史资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后来德国和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了三国同盟,简称同盟国。英法俄结成了协约国。一战爆发,德奥和英法俄作战。一战后,德国逐渐摆脱了凡尔赛条约对它的束缚,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因此两次战争都是德国挑起战争,D项正确;日本、意大利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奥匈帝国在一战后就解体了,排除C项。故选D项。25.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协约国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本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受到抑制,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受到协约国列强的宰割,因此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①符合题意,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日本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内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道路,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③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日本是一战的战胜国,没有“急于复仇”之说,②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6.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1930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被称为“圣雄”;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美国扶植傀儡政权;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可见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C项正确;19世纪60—70年代,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成为时代潮流,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世界民主化浪潮主要是向西方自由民主的转化、发展、巩固和深化,题干中提到的是民族解放运动,不是民主改革,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空前高涨,最终实现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7.(1)事件:三角贸易。思想:通过建立海外殖民有效解决国内人口问题;通过海外殖民提高海洋对英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答出任意-点即可)具体行动:成立特许贸易公司;建立殖民地;进行掠夺式贸易;发动殖民争霸战争。(答出任意-点即可)(2)领导者:玻利瓦尔;圣马丁。(答出任意一个即可)航海事件:哥伦布“发现”美洲。影响:给印第安人带去疾病,使其大量死亡;使印第安人心理脆弱;摧毁了印第安文化,传播了西方文化。(3)特点: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白人殖民地建立民族国家;亚非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史实: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4)事件:纳米比亚独立。认识:推翻殖民统治是大势所趋;殖民侵略是一种罪恶,殖民压迫和掠夺给殖民地带来巨大损失.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当地长期的贫穷和落后,但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主义的发展。(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详解】(1)事件:根据图A“18世纪的一副描绘黑奴加工烟草的版画”。可知,这与三角贸易有关。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而黑奴被贩卖到美洲后主要从事种植园经济,主要生产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思想:根据材料一“莫尔主张把建立海外殖民地当做解决国内人口“过剩”问题的有效办法。哈克卢伊特认为,海外殖民扩张可以让英国人充分认识到大海的真正价值和海上事业对于民族国家发展、弘扬英格兰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可知,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思想:通过建立海外殖民有效解决国内人口问题;通过海外殖民提高海洋对英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英国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动:成立特许贸易公司;建立殖民地;进行掠夺式贸易;发动殖民争霸战争。(2)领导:根据图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可知,图B运动的领导者有:玻利瓦尔;圣马丁。航海事件: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哥伦布认为欧洲和亚洲隔大西洋相望,始终相信自己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根据材料二“印第安人在天花、麻疹等疾病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只能成群的死去。孤立隔绝还造成了美洲印第安人心理上的脆弱……殖民统治者在摧毁印第安文化的同时,又力图把宗主国的文化移植过来,以求使印第安人皈依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实现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武力屠杀、疾病以及残酷的剥削使印第安文化丧失殆尽。”可知,欧洲人的殖民统治对印第安人的影响:给印第安人带去疾病,使其大量死亡;使印第安人心理脆弱;摧毁了印第安文化,传播了西方文化。(3)特点:根据材料三“表C欧美主要国家实力对比变化”。可知,表C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特点: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三“在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从顶峰上走下来,白人殖民地完成了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成为英联邦中与英国平等的伙伴。亚洲非洲各附属殖民地的民族主义也开始抬头了,民族主义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进了所有民族主义潮流,英帝国的末日也即将来临了。”可知,英帝国走下顶峰再到末日来临的原因:白人殖民地建立民族国家;亚非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进了民族主义潮流: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4)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综上所述,根据近现代殖民扩张的变化,我对西方殖民扩张的认识:推翻殖民统治是大势所趋;殖民侵略是一种罪恶,殖民压迫和掠夺给殖民地带来巨大损失.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当地长期的贫穷和落后,但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主义的发展。28.(1)顺序:③①②。(2)变化:经济发展由迅速到停滞。原因:本小问是半开放性设问,学生能根据材料或所学知识,从非洲自身、国际社会两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如下:西方经济滞胀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非洲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不适合本国国情;非洲自然灾害频发。【详解】(1)顺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瓜分非洲发生在19世纪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时间是16-19世纪,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因此题干图片顺序是③①②。(2)变化:根据材料二“非洲各国独立后,通过政策措施的调整,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非洲经济发展迅速。60年代全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7%,1960-197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产了一倍。”可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非洲经济发展迅速。根据材料二“从70年代中期开始,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可知,20世纪70年代非洲经济发展停滞。因此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经济发展所经历的变化是由迅速到停滞。原因:根据材料二“70年代中期,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西方由于经济停滞和危机压低了非洲农矿产品的价格,抬高了工业品的价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经济发展所经历的变化原因是西方经济停滞和危机压低了非洲农矿产品的价格,抬高了工业品的价格。根据材料二“多次严重旱灾加重了经济困难”可知,非洲经济发展所经历的变化原因是多次严重旱灾加重了非洲经济困难。根据材料二“1967年非洲人口仅2.56亿,1985年猛增至5.31亿”可知,非洲人口迅速增长,导致非洲经济停滞。根据材料二“许多国家在国有化、工业化过程中政策失误,挫伤了私营工商业和个体生产者的积极性”可知,许多国家在国有化、工业化过程中政策失误,挫伤了私营工商业和个体生产者的积极性等都是导致非洲经济停滞的原因。29.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到达过亚洲和非洲,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不涉及贩卖黑奴,排除B项;拿破仑远征不涉及黑奴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30.B【详解】根据“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由此可知,最适合的主题是步入近代,B项正确;“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封建时代的亚洲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相关,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B项。31.A【详解】依据题干“他认为‘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憧憬着建立拉丁美洲各国的同盟。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知“他”是玻利瓦尔,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现在位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先是取名为玻利瓦尔共和国,后改为玻利维亚共和国,A项正确;甘地在一战后领导了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被誉为“圣雄”,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章西女王是19世纪中期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的领袖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在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但是与“玻利维亚”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2.C【详解】据题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历史”可知,“反侵略的历史”指的是非西方国家反抗西方国家侵略的历史,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的是亚洲的印度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C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属于西方侵略的历史,排除A项;美国内战与侵略无关,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是西方国家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33.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A项正确;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成为国家元首。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排除B项;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排除C项;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正式结盟,排除D项。故选A项。34.B【详解】根据材料“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曾经酿成这场战争的那个大问题一一德国问题,仍引旧摆在国际事务的中心”可知,第一次战争结束时德国问题仍是大问题,说明与德国有关的问题还未解决,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B项正确;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说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战结束后还没有出现冷战对峙局面,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欧洲各国将“用一个声音说话”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加强联合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5.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的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源地的形,故选B;A项的时间是1922年,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意大利一国的法西斯政权还不足以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是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排除。36.C【详解】根据材料“1959年1月,卡斯特罗率部进入哈瓦那,推翻亲美政权后成立了共和国,这个与美国隔海相望的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卡斯特罗领导古巴的武装斗争,没有领导印度、波兰、南非,排除ABD项。故选C项。37.C【详解】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