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写作指导第六讲行走在青山绿水间_第1页
名师写作指导第六讲行走在青山绿水间_第2页
名师写作指导第六讲行走在青山绿水间_第3页
名师写作指导第六讲行走在青山绿水间_第4页
名师写作指导第六讲行走在青山绿水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行走在青山绿水间导写一、内涵阐释

“青山绿水”是多少古代文人骚客的梦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地无声,天籁便是美妙的音响,此处有景,秀丽的南山便是最美妙的画面,这是心与自然的会意、亲近与交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如练,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幽清明净的自然之美,更是诗人安静纯朴的生活理想,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林幽静,潭水清澈,悠悠的钟磬声时隐时现,使人顿去杂念,宠辱皆忘,豁然开朗,心生禅意……这“青山绿水”,是景物的写实,更是诗人心中的梦境的外现,不由得使人心驰神往!“青山绿水”又是多少现代都市人的梦想:海上日出,霞光万丈,遥望水天相接处,浩渺无垠,俯视脚下潮水,涨落有致,倾听大海的呼吸、海鸥的欢唱,让我们感受到大海无穷的魅力;雪域高原,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冰清玉洁,巍巍群峰攀云天,茫茫雪域耀日月,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让我们渴望穿越,渴望流连,渴望触摸纯净的天空,渴望触摸纯净的湖水;辽阔草原,广袤无际,黄绿错综,鲜花怒放,百鸟争鸣,骏马奔驰,成群的牛羊似朵朵白云在浮动,座座蒙古包又如点点白帆在广袤的草海中若隐若现,置身于此,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怎能不让人感喟天地之无穷;水墨江南,小桥流水,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花香鸟语,万紫千红,水乡古镇,似诗如画,自然用它那如椽巨笔,信手一涂,便涂出了幽娴的神韵和恬淡的灵性,人处其间,恍若走入桃源仙境,不由自主便会清除记忆中的浮躁,而变得宁静淡泊……这“青山绿水”,是现实,还是梦境?恐怕无人能说清!

青山绿水,是古今多少人理想的环境、心灵的归宿、灵魂的栖息地!行走在青山绿水间,又是多少人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

走过野蛮洪荒的时代,人类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靠智慧、靠勤劳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腾飞。而当人类变得空前强大,感受到空前的幸福的同时,人类也在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大自然向人类发出了红色警告: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有人曾算过人类一天的污染账:地球上城市居民约有70%(15亿人)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此过早死亡;每天约有1.5万人死于饮用被污染的水,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工厂的烟囱、各种喷雾罐、冰箱、空调机等每天把约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每天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约为5600万吨,形成“温室效应”;每天约有5.5万公顷森林被毁,161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每天约有14万辆新汽车驶上公路……那条盛满了儿时欢乐的小河,现在流动着发出异味的浑水;那写满了传说和幻想的星空,现在早已被高楼大厦和浓雾阴霾遮蔽;那片辽阔美丽、一望无际的草原,现在早已变成了赭黄色的灼痛双眼的荒漠……无知与贪婪留下了可怕的后果,饮鸩止渴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杀鸡取卵式的开发留下了无穷的后患,缘木求鱼式的创造颠倒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本末,自作聪明式的干预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好大喜功式的短视毁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痛定思痛,我们应该选择一条理性发展的道路,呼唤绿色文明,呼唤科学的决策方式,呼唤科学的生产方式,呼唤科学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吧,让我们行走在青山绿水间!

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是我们的梦想,更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二、方法指导

弄清了题目的内涵,也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那么,“怎样写”便成了保证作文成功的关键。

“梦想”可以是向往、憧憬,是强烈的需求,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再造与升华。既然是“梦想”,那就意味着联想与想象是文章最重要的表达手段。

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就是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这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是以事物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的。联想,正是客观事物间固有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联想的目的也只在于认识客观世界。因此,联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要从一定的事物(发端事物)出发,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

和联想密切相关的还有想象。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把文章、图画、音乐等材料通过思维形象地再现出来的想象,叫再现想象;独立地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而创造出的新的形象叫创造想象。分开说,想象与联想不同;合着说,它们又是互相关联的。没有联想就没有想象;而谈联想时,实际上也往往包含想象。联想想象思维最可贵的品质在于它的新颖和广阔。一个新的联想想象过程会带来一个新的发现;而联想想象的广阔性也为写作时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为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材料,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这就意味着联想想象要丰富,思维要能够多向度、多层面地展开,使文章内容丰满充实,绚丽多彩。“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十分宽阔。月华泻地、繁星满天,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流泉飞瀑、悬崖巉岩,崖上孤松、空谷幽兰,皑皑白雪、茫茫草原,草长莺飞、鹃啼燕啭……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比美丽的生存环境。自然界的美,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它们以各自的具有感染力的形式吸引、打动着我们。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写作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入“梦”,均可入文,这就需要我们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灵魂、精神进行一次“青山绿水”间的畅游。我们未来的生存环境既可以是原有自然风貌的“返璞归真”,又可以是现实中一方方净土的保存与延续,更可以是“青山绿水”的恢复与重建。我们既可以写梦境中的一次“返璞归真”的游历,又可以写现实世界美景的一种陶醉与升华,还可以写对未来生存环境的大胆畅想。

活源汩汩,清流潺潺。这包含了联想想象要合理的要求。有了“活源”的现实依据,思维才会形成活泼清新的潺潺跃动的“清流”,而不会漫溢开来,无形无状。用来“制造”新形象的“原材料”——表象——是人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现实生活,就没有表象,思维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更不会形成潺潺清流。现实中,我们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一方方净土,这就需要我们将万物“皆着我色”,写出自然的清新与灵动;即使是对未来生存环境的大胆想象,也应以现实为依据。

想象要切合具体的情景。思维发散要切合具体情景展开,必须充分重视各相关事物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在规定的“场景”中进行。这种“场景”,就是“青山绿水”,当然,“青山绿水”是一种泛指,指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如果无视“已知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就会出现写作内容与所提供的情景不吻合的现象。

立意要纯,一而贯摄。这包含了联想想象要集中的要求。即使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内容,我们在写作中也不能天马行空,自由驰骋,“面面俱到”的结果必然是“面面不到”。不必苛求在一篇文章里写很多内容,“内容充实”必须以“中心突出”为前提。畅想未来人类的生存空间,选取一个“点”即可,要突出自己对美好生存环境的向往。当然,如果写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写出人生自由的回归,使人能从功利社会中解放出来,进而升华为一种气质高尚、逍遥自由、收放自如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写我们置身于“青山绿水”间,主客体融为一体,从而挣脱名缰利锁的缠绕,这样,自然之美就附着了鲜明的“我”的色彩,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显得深刻许多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联想想象要饱含情感,创设意境,没有感情渗透其中的作文,是干瘪的、空洞的。南宋词人姜夔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景中之情也。‘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情中之景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景相融而莫分。”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情与景谐,思与境共。“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雄浑壮丽;“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之和谐静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高远辽阔。“青山绿水”点明了以景为主的写作重点。“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营造梦想中的生存空间,当然离不开“情”,离不开营造优美的意境。

从文体选择看,可以写游记,采用“定位观察”“移位观察”“散点观察”“移步换景”等手法;可以写抒情散文,突出情景交融;也可写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营造“梦想”的生存空间。经典一、迷人的夏季牧场碧野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千里牧场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闪烁着白光。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有的时候,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叮当声,那是哈萨克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牧女们骑着骏马,优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显得十分动人。她们欢笑着跟着嬉逐的马群驰骋,而每当停下来,就骑马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歌唱她们的爱情。

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虽然给人一种低平的感觉,但位置却在海拔两三千米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是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得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而当阵雨过去,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近看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你用不着客气,任何一个蒙古包都是你的温暖的家,只要你朝火光的地方走去,不论走进哪一家蒙古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都会像对待亲兄弟似的热情地接待你。渴了你可以先喝一盆马奶,饿了有烤羊排,有酸奶疙瘩,有酥油饼,你可以一如哈萨克牧民那样豪情地狂饮大嚼。

当家家蒙古包的吊壶三脚架下的野牛粪只剩下一堆红火烬的时候,夜风就会送来东不拉的弦章和哈萨克牧女们婉转嘹亮的歌声。这是十家八家聚居在一处的牧民们齐集到一家比较大的蒙古包里,欢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时辰。

过后,整个草原沉浸在夜静中。如果这时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者繁星下,你就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轻轻地游荡,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遐思。

(节选自《天山景物记》)[借鉴]作者紧扣夏季牧场“迷人”的主要特点,展示了一幅幅如梦如幻、妩媚宁静的美丽画卷。作为写景散文,作者组织材料别具特色:有时描绘自然风光,有时描写社会生活,从牧场景色写到牲畜兴旺再写到牧民的幸福生活;从雨前写到雨后,从白天写到黄昏,从初夜写到深夜,内容丰富而又富于变化。作者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时间顺序,把这些材料组织得井然有序,衔接自然紧密,足见匠心。再者,作者将景与情完美结合,表现手法多样:有时描绘画面,有时刻画心境,或者渲染气氛,或者创造意境,艺术手段灵活多变,绘形、绘声、绘色,描写细腻含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状物具体、真切、鲜明,足见艺术功力。二、山的呼唤琼瑶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里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久长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海拔高达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沐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这就是那山的呼唤。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借鉴]《山的呼唤》与梦有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全都点明了“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那山”包括两座山,一是童年时故乡的一座山,二是作者随摄制组攀登的那座玉山。作者写这两座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虚写进入实境,从梦幻回到现实,从第一座山巧妙过渡到第二座山。写第二座山,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展示玉山美景,分别摄取了清晨和夜晚两个对比度极大的特写镜头:清晨的松树、云雾、阳光,构成了一幅朦胧、瞬息万变的美景,让人惊叹造物的神秘与神奇,油然而生对“山”的热爱;夜晚,作者主要写了寒月、流星、岩石与巨木的黑影,以及风声、鸟啼、虫声等大自然的声响,由静而动,勾画出一幅朦胧深邃的画面,营造了亦真亦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习作一、留给明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美呵!无论是歌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是赞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亦或是陶醉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都是因为它的美,它那落在无数人的心坎上,化出如水般柔情的美。

你看见了吗?江南的美在眷恋者的笔尖舞蹈跳动,在热爱者的心里流淌徜徉!

那就把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留给明天吧!那就把柳永的江南,孔尚任的江南留给明天吧!让明天的江南仍有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让明天的江南仍有余光中、席慕容的缱绻乡愁。或许,那旖旎绮丽的美,会让古人、今人、后人收获超脱岁月的共鸣与感动……枯藤老树昏鸦不是,这怎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

枯黄的藤蔓在哭泣,不再繁茂挺拔的老树让斑驳的枝干诉说昨是今非的哀戚;昏沉的乌鸦不愿去想唱的是自己还是江南的挽歌。

我的超脱岁月的梦也碎了……碎了!

难道不能把暗云下朵朵纸伞、花深无地的烟雨江南留给明天?难道不能把湖面上座座波光荡漾的水乡江南留给明天?

为什么燕袅娜轻盈,花乱迷人眼,草浅没马蹄的江南留不到明天?江南,我无法再说你是人间四月天了!能不忆江南……孤村落日残霞草原美呵!马头琴声里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干干净净的蓝天下看“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瑟瑟冷风中唱“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难怪人称它“塞上江南”。

那就把王昌龄、王之涣的边塞草原留给明天吧!那就把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草原留给明天吧!听听腾格尔的草原天堂,看看德德玛歌声中的草原之夜,感受感受姜戎《狼图腾》里草原的惊险苍凉与豪迈。让明天的草原仍有奔腾的骏马,让明天的草原仍有朴实大气的毡包。任岁月流逝,却不能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造成一个永恒美丽的传奇。古道西风瘦马不是,这怎是我心心念念的草原!

哪里还有健壮的骏马,哪里还有洁净的毡包?只剩下到处挖药的人们,只剩下到处的鼠害,只剩下漫天的黄沙。连那水草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在地图上的名字都改成了科尔沁沙漠!

我的草原啊,你做错了什么,就这样带着你那不可能实现的传奇慢慢死去……难道就不能把自自然然散发出一种豪壮之气、潇洒之风的草原的美留到明天?为什么要让草原像美酒像骏马般甘醇、清亮、矫健、洒脱的美一点点逝去?怎么能忍心让草原的子孙们,今天的、明天的,都失去家园,悠扬的长调在哒哒的马蹄声里只剩下了浓浓的无奈与悲怆?

草原,我不会再叫你“塞上江南”了……羌管悠悠霜满地……断肠人在天涯

其实何止江南和草原?

我不知道说什么,肝肠寸断。但我不哭,我的眼泪换不回江南也换不回草原。我还年青,很无力,很渺小,可我仍要奔走于天涯。我不怕,等到有一天所有中国人都为有些美无法留到明天而哭泣,我会停一会儿,哭一场……(本文系2005年高考天津卷满分作文)[评点]

本文是一种怀古,更是一种梦想;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今天的痛悔。原本如画的现实美景,却与我们渐行渐远,只能在古人的诗词中去寻觅;回到现实,满目的苍凉斑驳,怎不让人“断肠”!作者把浓浓的炽热而深沉的情感熔铸在文字中,有对美丽的自然之爱,有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之爱,有对根植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之爱,更有对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美好之痛,但归根到底充满全篇的是战胜了悲戚无奈的灼热向往,它穿透历史直指明天,让我们的家园在明天更秀美,更迷人。二、家乡的小河崔利离家很早的我,对家乡的印象很淡,唯有那条清纯鲜活的小河,总在记忆中不断出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了川南山区四面环山的一个秀丽的小盆地——白沙坝子。坝子中间一条两岸长满柳树、竹子的小河,宛如一条龙,从群山中游来,又向群山中游去。河上古老的石拱桥,吱吱转动的水车,吃草的牛群,水中嬉戏的牛童,柳荫下垂钓的老人,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而最能给我留下难忘印象的,是那些鲜活的鱼和鱼趣。

阳春三月,桃花水发了,浑浊的河水涨得几乎和岸边的稻田一样高。被浑水呛昏了头的鱼们,从稻田放水的缺口拼命往上窜。每当小河涨水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便兴奋得睡不着觉。天还不亮,就扛上烂了底的竹筐奔向稻田。我们故意把水弄得哗哗响,受惊的鱼们四处乱窜,带起长长的水线。在水线消失的地方,轻手轻脚走过去,罩上竹筐往里一摸,扑啦啦一阵水响,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鲤鱼就抓在手上了。

夏天和秋天,是钓鱼的好季节。我们在小河边的竹林中砍下竹竿,拴上从妈妈针线簸箕中偷来的针(弯成鱼钩)、线,一边放牛,一边在河边的柳树下钓鱼。当水中鱼漂一点,拉起鱼竿,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就被甩上来了。不长时间,每个人的柳条鱼串上就都穿满了银光闪闪的鲤鱼、鲫壳鱼。夕阳西下,大家赶着牛,背起装满牛草的背篼,提着鱼说说笑笑地回家去了。

寒冷的冬季,河水变清了,特别是打霜下雪后的晴天,躲在树根下、石洞中的鱼就会游出来晒太阳。它们躲在石块间、树根旁,一动也不动,极难发现。遇到这种天气,我们就下河去叉鱼。我们有时趴在河堤上,有时爬上伸向河面的树干上,静静地细细观察,一有动静,鱼就飞快逃窜,使你后悔不迭。有经验的叉鱼人,会凭鱼的微小动作,把鱼和相似物分别开,迅速提起鱼叉,慢慢放入水中,离鱼两尺左右,猛地射出,随着鱼叉抖动和河底冒起的浑水夹着缕缕血丝,鱼已被钉在叉下。等鱼不再挣扎,提起鱼叉,滴着血水的红尾大鲤鱼就被扔到岸上,惹得小伙伴们一阵眼红又一阵欢呼。

家乡的小河,以清纯的水浇灌着家乡的万亩良田,养育了两岸的生灵,鲜活地走进了我童年的记忆。

清纯、美丽的家乡小河,你何时再能鲜活地回到我逐渐苍老但却童心未泯的梦中?[评点]本文把“我”对家乡的怀念,融入到对那条潺潺流淌的故乡的小河的回忆中。小河养育了两岸的生灵,也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情结,成为“我”与家乡扯不断的梦想。那安谧宁静的乡村生活,那鲜活清纯的故乡小河,那自由活泼的河中游鱼,还有那顽皮天真的童年嬉戏,使人宛如走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本文文字朴实,不事雕琢,与描写的故乡纯朴的景色和生活相照应。但朴素的文字并不影响情感的表达。练笔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翻开语文课本,走进中国古典诗词,我们发现古人的世界无不放射着“自然”的光芒。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诗词却遭遇到了现代尴尬: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脆音琅琅;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是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淘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难为的遥想啊!明明那“现场”早已荡然无存,找不到任何参照和对应,却还要晚生们硬硬地“抒发”和“陶醉”一番。

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