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6999-2018 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_第1页
(高清版)GBT 36999-2018 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_第2页
(高清版)GBT 36999-2018 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_第3页
(高清版)GBT 36999-2018 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_第4页
(高清版)GBT 36999-2018 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2018-12-28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1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海洋波浪能电站海上场区、海底电缆管道路由、陆上站区的环境条件要求以及与环境相关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海洋波浪能电站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69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T17502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60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S165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J275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NB/T31006海上风电场钢结构防腐蚀技术标准ASTMD6990评估船体涂覆系统的耐生物附着性和物理特性的标准规程(Standardpracticeforevaluatingbiofoulingresistanceandphysicalperformanceofmarinecoatingsystems)IEC/TS62600-100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和其他水流能转换设备第100部分:波浪能发电转换设备功率特性评估(Marineenergy—Wave,tidalandotherwatercurrentconverters—Part100:Electricityproducingwaveenergyconverters—Powerperformanceassessment)IEC/TS62600-200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和其他水流能转换设备第200部分:潮流能发电转换设备功率特性评估(Marineenergy—Wave,tidalandotherwatercurrentconverters—Part200:Electricityproducingtidalenergyconverters—Powerperformanceassessment)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GB/T33543.1—2017,定义5.18]波浪能转换装置waveenergyconversiondevice保护接地protectiveearthing为了将事故过电压限制在非危险的范围内而使用的接地系统。4.1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包括电站海上场区、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和陆上站区的环境条件以及与这三部分环境条件相关的安全条件。4.2海上场区环境条件由波浪能转换装置布放位置的环境条件和海上场区内影响该位置的环境条件4.3海底电缆管道路由环境条件由路由区的海洋工程地质条件、地震安全性、腐蚀性环境参数等工程环境条件组成。海底电缆管道包括按电站建设方案已铺设的电缆管道和后期新增铺设的电缆管道。4.6波浪能转换装置按机械结构设计分为浮式、重力式、桩基式等类型。4.7波浪能转换装置布放位置的有效控制半径不宜小于350m,范围内可设置海上升压站。5海上场区环境条件要求5.1.1电站正式运行前,应对海上场区波浪、潮位、风等进行不少于13个月现场连续观测,在典型大小潮期间对海流进行不少于25h连续测量。5.1.2搜集电站所在海域或邻近海洋观测站不少于10年的波浪、风、潮位等历史数据资料。结合现场析装置布放位置在电站设计寿命期间的波能谱特征、极限波况,以保证波浪能转换装置脱机保护、装置下沉等安全防护设计的有效性。5.1.3海上场区场址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1个波浪长期观测点,应设置1个潮位站。5.2.1.1波浪能转换装置布放前应分别测量装置布放海域边界和内部的波高、波向和波周期。5.2.1.2波浪测量仪器设备安装、布放及数据分析过程应符合IEC/TS62600-100的规定。35.2.2.1装置布放位置不宜选择流速超过2m/s的强海流区域。如果有较强海流流经该位置,应在对转换装置影响明显的位置设置不少于1个海流测量点。5.2.2.2海流测量仪器设备安装、布放和数据分析过程应符合IEC/TS62600—200的规定。5.2.3.1重力式、桩基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宜选择不大于100m水深进行布放。5.2.3.2水深测量应符合GB/T12763.2的规定。5.2.4海底地形地质5.2.4.1装置布放位置应选择海底坡度较小、地形平缓、平整度较好、海底无断层的位置,并符合以下条件:a)对于浮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应根据其锚泊系统设计特性,选择淤泥或泥沙混合底质区域;b)对于重力式、桩基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应根据其主体结构设计特性,选择淤泥层较浅或海底沙波运动尺度较小的位置。桩基式波浪能转换装置选择打桩位置时,应通过钻孔取样和平台的受力载荷确定持力层。5.2.4.2波浪能转换装置布放前,应绘制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海上场区水深地形图。海底地形测量应符合GB/T12763.10的规定,海底底质调查应符合GB/T12763.8的规定。5.2.5.1波浪能转换装置布放之前,应对电站海上场区内的暗礁、海上工程等障碍物进行调查,应避开离岸较近的凸曲岸线布放。5.2.5.2各类障碍物的位置应在5.2.4.2绘制的水深地形图上进行标注。海底障碍物调查应符合GB/T12763.10的规定。6海底电缆管道路由环境条件要求6.1后期新增铺设的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区应根据预选线路的海洋工程地质条件、地震安全性、腐蚀性环境参数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线路和施工期、施工措施、防腐蚀设计方案。6.2裸露的海底管道宜每年检查一次防腐蚀保护层,有管道沟槽时还应检查管道与沟槽的接触关系。6.3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50m应设置为保护区,并在海面设置警示标识。保护区范围内不应建设海上基础设施,波浪能转换装置的锚系不应在保护区范围内。6.4海底电缆管道路由选择与勘察应符合GB/T17502的规定。施工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不宜低于3级,应符合GB/T19485的规定。7陆上站区环境条件要求7.1温度和相对湿度7.1.1陆上站区内各类建筑物采暖和空气调节设计方案各类参数的选用应符合GB50019的规定。7.1.2陆上站区内各类建筑物外墙内侧应设置隔汽层。具有隔热措施的建筑物,隔热设计验算应以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不大于夏季室外计算最高温度作为标准。7.1.3室外温度低于0℃时,陆上站区内各类建筑物的室内计算温度宜符合表1的规定。4表1陆上站区建筑物室内计算温度序号各功能区室内计算温度/℃1控制室2配电室53继电器室54逆变器室按工艺要求5蓄电池室56电缆夹层57办公室8生活间注:室外温度低于0℃。7.1.4陆上站区信息机房(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满足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无特殊要求时,根据信息机房的等级,应满足表2的规定。表2各级信息机房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机房等级备注A级B级C级D级主机房温度(开机时)20℃~26℃18℃~28℃不应结露主机房相对湿度(开机时)主机房温度(停机时)5℃~35℃主机房相对湿度(停机时)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开、停机时)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开机时)18℃~28℃,35%~75%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停机时)5℃~35℃,20%~80%不间断电源系统蓄电池室温度15℃~25℃ 7.2通风要求7.2.1陆上站区内各类建筑物通风设计方案应符合GB50019的规定。57.2.2各类建筑物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建筑内各功能区的室内温度、湿度等空气调节参数要求时,应采取自然与机械联合通风、机械通风、局部空气调节等方式进行通风。当建筑内各功能区的空气调节参数不同时,应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各类通风系统应采取防盐雾措施。7.2.3办公室、生活间等室内风速,冬季不宜大于0.3m/s,夏季宜采用0.2m/s~0.5m/s;当室内温度高于30℃时,可大于0.5m/s。以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室内新风量应符合每人新鲜空气量不小于30m³/h。7.2.4配电室、继电器室、逆变器室、蓄电池室应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12次的事故通风系统。电缆廊道应采用自然通风。7.2.5控制室、电子设备机房等工艺设备有防尘、防腐蚀要求的房间,新风应采取过滤颗粒物、吸附或吸收有害气体等措施进行净化。房间内灰尘粒子不应是导电的、铁磁性的和腐蚀性的粒子,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粒子直径不小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8与环境相关的安全要求8.1防雷和接地8.1.1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防雷和接地设备的安装应符合GB50601的规定。站区内各类电气设备和建筑物内各功能区内电气设备的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065的规定。8.1.2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应安装避雷装置。避雷装置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避雷线线档内不应有接头。8.1.3陆上站区的各类建筑物、电气设施、输电线路杆塔应接地。各种接地装置应利用直接埋入地下或水中的自然接地体,同时还应铺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网,并设置将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分开的测量井。8.1.4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电气设施、输电线路杆塔、波浪能转换装置的避雷与设备接地体宜采用铜导体,不应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8.2静电防护8.2.1陆上站区各类电气设施应设置静电防护措施,各类可导电金属外壳、各类金属导管、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应进行等电位联接并接地。8.2.2控制室、电子设备机房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或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应为2.5×10⁴Ω~1.0×10°Ω,其导电性能应长期稳定,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耐腐蚀性能。控制室、电子设备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8.3.1波浪能电站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及设备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229的规定。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与电站外的民用建(构)筑物及各类厂房、库房、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8.3.2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8.3.3控制室、电子设备机房内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不应使用木板、纤维板、宝丽板、塑料板、聚氨乙烯泡沫塑料等易燃材料装修。对于已使用易燃材料装修的机房应拆除或采用防火涂料进行防火处理,提高耐火等级。8.3.4空调通风管道穿越隔墙、楼底时,与垂直总风管交接的水平管道上应设防火阀门。8.3.5电缆通过楼板或墙体时,缆线与楼板、墙体的缝隙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楼内线缆井、管道井6应在每层楼板处使用耐火等级不低于1.5h的不燃材料进行防火分隔。8.3.6波浪能转换装置的电气设备应使用耐久、滞燃、耐潮材料制造。8.3.7波浪能电站应设立完整的消防体系,应能够有效预防并及时扑灭电站内各类初期火灾,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和安全生产。波浪能电站的消防设计应符合GB50229的规定。8.3.8波浪能转换装置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按E类火灾(带电火灾)配备洁净气体、干粉等类型灭火器。灭火器应设置防潮措施。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GB50140的规定。8.4.1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外围应建设水泥防护墙等高水位防护设施,防止台风引起海水倒灌。防护设计应符合JTS165的规定。8.4.2波浪能转换装置应有避免12级以上台风破坏的防台风功能设计。在强台风发生期间,特别是风暴潮增水和台风浪过程期间,应根据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情况提前停止海上各类设备运转,切断海上场区与陆上站区之间的供电。8.4.3陆上站区电力设施的抗震结构设计应符合GB50260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波浪能电站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8.5.1陆上站区海缆登陆结构、海上场区各类构筑物及地基基础、波浪能转换装置、海底管道等的钢结构按暴露环境分为大气区、浪溅区、全浸区和内部区,其防腐蚀设计应符合NB/T31006的规定。8.5.2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室外电气设施的金属外壳、金属导管、线槽等金属结构及附属构件表面应采用涂料保护。结构形状复杂、难以采用涂料保护时,应采用热喷涂金属保护。8.5.3陆上站区各类建筑物、海上场区各类构筑物及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JTJ275的规定。混凝土应采用高性能、高强度海工混凝土,并采用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添加复合型防腐阻锈剂、混凝土表层涂层、环氧涂层钢筋等措施进行防腐。8.5.4海上场区各类构筑物、波浪能转换装置、海底管道等的钢结构应涂装无毒环保型防污涂层,防生物腐蚀周期不应低于36个月,应符合ASTMD6990的规定。8.6助航和救生8.6.1电站海上场区全部用海界址点位置、波浪能转换装置布放位置东南西北各350m处、海上升压站等构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