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统计技术导则 第1部分发电生产统计》_第1页
《电力生产统计技术导则 第1部分发电生产统计》_第2页
《电力生产统计技术导则 第1部分发电生产统计》_第3页
《电力生产统计技术导则 第1部分发电生产统计》_第4页
《电力生产统计技术导则 第1部分发电生产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DL/TXXXX—202X

电力生产统计技术导则

第1部分:发电生产统计

Directivesforelectricityproductionstatistics

Part1:powergenerationstatistics

20--发布20--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T/CECXXXX—XXXX

II

T/CECXXXX—XXXX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电统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的发电统计管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

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议修订)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13﹞1381号)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5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

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颁布<国家电网调度控制管理规程>的通知》(国家电网调﹝2014﹞1405号)

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DL/T904-2015火电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GB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GB/T12402-2000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DL/T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源基本属性定义(powerbasicpropertydefinition)

3.1.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由阿拉伯数字或大

写英文字母表示,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

3

T/CECXXXX—XXXX

机构代码)、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

3.1.2经济类型

我国将企业经济成份划分为9种类型,分别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

济、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与其他经济类。

3.1.3产权关系

产权关系一般可以分为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独立法人等关系。具体关系以发电企业在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为准。

3.1.4调度关系

电网调度机构是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机构,电网调度机构分为五级,依次为:国家

电网公司调度机构和南方电网公司调度机构(简称:总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调度机构(简

称:网调),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电网调度机构(简称:省调),省辖市级电网调度机构(简称:地调),

县级电网调度机构(简称:县调),除以上五级调度机构外的其他调度方式为其他调度机构(简称:其

他)。存在多级调度的填写最高级。

3.1.5电源个数

电力生产统计调查单位个数一般统计发电、供电和用户主体的个数,发电总厂或独立的发电公司虽

然设若干个发电厂,也只作为一个单位进行统计。在统计电源的电厂个数时,应按电厂自然个数统计,

工业企业和其它企事业单位的电厂不单独统计为电力工业企业个数,而只统计电厂个数。

对于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国家主管部门项目核准文件中界定的单个项目建设范围所包含的

发电设备集合,以及在原范围内扩机、增容而新增的发电设备集合为单一电厂。对于在同一水利枢纽的

自备电厂,若由不同单位审批且独立上网的,建议划分为不同电厂。

对于风电、太阳能电厂,对于在国家主管部门项目核准文件中界定的单个项目建设范围中包含一个

及以上计量关口电能表的,如果属于同一企业可作为一个电厂,如果属于不同企业,则按企业分属划分

为不同电厂;对于在国家主管部门项目核准文件中界定的单个项目与其他项目共用一个计量关口电能表

的,以共用一个计量关口电能表的同类型电源项目作为一个电厂。

电厂命名时,若电网对其进行调度命名的,采用电网调度命名,若无调度命名的,可在项目名称的

基础上自行以“****发电厂”、“****风电场”或“****光伏电站”进行命名。不宜采用项目名称、公司

名称或简称。

3.1.6投产时间

指建设项目按计划规定的生产能力在本年内全部建成,经验收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引进项目

并应按合同规定经过试生产考核达到验收标准,经双方签字确认)正式移交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时间。

4

T/CECXXXX—XXXX

火电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应连续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运行,经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

火电3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应连续完成72小时满负荷运行,经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

水电机组:应连续完成72+24小时满负荷运行,经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

核电机组:核电机组应连续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

风电:风电建设项目在本期工程全部风机完成240小时考核运行后,经启动验收委员会验收合格后

并网发电的时间。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建设项目在本期工程的全部发电机组经启动验收委员会验收合格后并网发

电的时间。

3.2电源分类

3.2.1按利用的能源分类

电厂是电力系统的电源,其功能是把其它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电源可分为:水力发电、火力发

电(燃煤、燃气、燃油、垃圾焚烧和秸秆、蔗渣、林木质发电等)、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

(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地热发电、潮汐等海洋能发电、其他类型发电等。

(1)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流量和落差(势能)生产电能,简称水电。

抽水蓄能发电是水力发电的一种特殊形式,抽水蓄能电厂分上下水库,在电网低谷时段将下库的水

抽至上库,将多余的电能转换为水能储蓄起来;在电网高峰时段,上库的水通过水轮机放至下库发电,

使储蓄的水能重新转换为电能。

(2)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是指利用煤、石油(石油焦、重油等)、天然气、生物质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

产生的热能,通过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做功转换成机械能并带动发电机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

式。

火电的分类有:

按能源转换分类:

①燃煤发电,主要包括原煤发电和煤矸石发电。

②燃油发电,主要包括渣油(重油)发电和柴(汽)油发电。

③燃气发电,包括天然气发电、煤层气发电等。

④IGCC指是将煤气化过程与联合循环系统相结合,通过煤气化技术生产合成燃料气,驱动燃气轮

5

T/CECXXXX—XXXX

机发电的方式。

⑤余热、余压、余气发电,主要包括余热发电、余压发电、余气发电。

⑥生物质发电是将生物质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

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以及垃圾填埋气发电等,也属于燃气发电)。

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是指将秸秆、蔗渣、林木质等农林废弃物打包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产生

热能通过火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式。

垃圾焚烧发电是指把经过分类处理后燃烧值较高的垃圾进行高温焚烧,产生热能通过火电动力装置

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式。

沼气发电是指利用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的发电方式。包括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以及垃

圾填埋气发电等。

按原动机分类:

凝汽式、背压式、燃气式、内燃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

按供出能源分类:

①发电厂,只向外供应电能的电厂;

②热电厂,同时向外供应电能和热能的电厂。

(3)核能发电

核能发电是利用反应堆内原子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能生产电能,简称核电。

按核反应堆形式可分为: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改进型气冷堆和快堆等。

(4)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利用空气流动的动能(风能)生产电能,简称风电。

风电场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二种类型,即陆上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

(5)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光能或太阳热能生产电能。目前太阳能发电主要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

种方式。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光辐射能通过光伏效应直接转换为电能。

光热发电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蝶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将太阳光能转

化为电能。

6

T/CECXXXX—XXXX

(6)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能够把地下

热能带到地面并用于发电的载热介质主要是天然蒸汽(干蒸汽和湿蒸汽)和地下热水。

(7)海洋能发电

海洋能发电是利用海水各种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发电,包括潮汐发电、洋流发电、波浪能发电、盐差

能发电、海洋温差能发电等。

潮汐发电指利用海平面水位变化所产生的位能生产电能。洋流发电是利用海洋流的速度能生产电

能。波浪能发电是利用波浪引起水中压力变化产生的能源生产电能。盐差能发电是利用江河入海处淡水

和海水的盐度不同存在的化学电位差能生产电能。海洋温差能发电是利用深部海水与表面海水的温差产

生的能源生产电能。

(8)储能

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

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电能存储包括电化学储能(铅酸电

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机械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电磁储能(超导磁储能、超

级电容器储能等)。储能能力是指功能单元的储能设施实现电力与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能量之间的

单向或双向存储量。另外,抽水蓄能发电是水力发电的一种特殊形式。

3.2.2按调度方式分类

电厂可分为:统一调度电厂和非统一调度电厂。

统一调度电厂:指由省级及以上调度机构统一调度的发电厂。

非统一调度电厂:指地市及以下调度机构调度和不属于电力调度机构调度的发电厂,具体到地调和

县调等。

3.2.3按服务对象分类

电厂可分为:公用电厂和自备电厂。

公用电厂:是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城乡居民提供电能的发电厂。除厂用电外,公用发

电厂所发电量全部通过电网提供给用户。

自备电厂:是相对公用电厂而言的,自备电厂所发电量主要用于满足本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生产、建

设及生活需要,在自给有余时向电网供电。

3.2.4其他分类

(1)分布式能源发电

7

T/CECXXXX—XXXX

分布式发电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端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

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13﹞1381号)所

指分布式发电适用于以下方式:①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站;②以各个电压等级接入配电

网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③除煤炭直接燃烧以外的各种废弃物发

电,多种能源互补发电,余热余压余气发电、煤矿瓦斯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④总装机容量5万千

瓦及以下的煤层气发电;⑤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于70%且电力就地消纳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等

(2)新能源发电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

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电是指利用新能源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式。

(3)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转换成电能的

发电方式。

(4)清洁能源发电

清洁能源发电是指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破坏大气环境的污染物,不排放温室气体的发电类型,包括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即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和海洋能发电等。

3.3发电设备

3.3.1火力发电设备

火力发电设备是由原动机和发电机组组成的一组设备。原动机有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内燃机等。汽

轮机是指将蒸汽所携带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的原动机;燃气轮机是指利用气体或液体作燃料,

在增压空气缸内燃烧所产生的高温气体直接冲动涡轮机转动而产生机械能的一种原动机;内燃机是利用

液体或气体作燃料,直接在气缸内燃烧而产生机械能的一种原动机,如汽油机,柴油机,天然气、沼气

和煤气内燃机等。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设备,按电流类别分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

机,按相数分单相发电机、三相发电机,按冷却方式分空气冷却、氢冷却和水冷却。

3.3.2水力发电设备

水利发电设备主要是水轮机和发电机。水轮机是把水流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动力机械,是利用

水电厂的水头和流量来做功的。按水流对转轮的水力作用不同,可分为反击式水轮机和冲击式水轮机两

大类。

3.3.3核电发电设备

核能发电厂主要由核岛和常规岛组成。核岛包括核蒸汽供应系统、核辅助系统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系

8

T/CECXXXX—XXXX

统,其主要功能是利用核裂变能生产蒸汽,包括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冷却剂泵。常规岛

是指核岛以外的部分,包括汽轮发电机组及其系统、电气设备和全厂公用设施。

3.3.4风力发电设备

风力发电装置主要由风轮(叶轮)、传动机构、发电机控制系统以及支撑塔等组成。

3.3.5太阳能发电设备

(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控制器和变流器组成。

(2)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一般由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蓄热系统、辅助能源系统、换热系统和汽

轮发电机组组成。

3.3.6地热发电设备

地热发电设备主要由汽轮机、蒸发器、凝汽器、抽汽器、发电机等组成。

3.3.7海洋能发电设备

潮汐发电设备主要由水库、大坝、潮汐发电机组、输变电设备等组成。洋流发电设备主要由洋流发

电机组、输变电设备等组成。波浪能发电设备主要由波浪能发电机组、输变电设备等组成。盐差能发电、

海洋温差能发电基本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3.3.8储能设备

储能电站由储能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转换系统(PCS)、储能电站监控系统,以及其

它暖通、消防等辅助系统等组成。

3.4供热设备

供热设备是指向用户供应热源的设备的统称。主要包括供热锅炉、热电联产机组和纯供热机组。

3.5发电统计指标

3.5.1发电设备容量

发电设备容量原则上以铭牌容量为主,即铭牌容量就是统计发电生产能力的发电设备容量,其中光

伏是以逆变器的容量作为它的发电设备容量。单位:千瓦(kW)。如果经电力主管部门认定,出现与铭

牌容量不一致的情况,应以电力主管部门认定容量为准。

3.5.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末,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本期末的发电设备

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计算公式:

报告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容量

单位:千瓦(kW)。=+−

9

T/CECXXXX—XXXX

3.5.3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时间加权平均计算的容量。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

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若发电机组有新增或拆迁、退役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

下述方法计算:

(发电机组容量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

发电设备平均设备容量=

报告期日历小时数

计算时可采用下列比较简便的方法:

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期初发电设备容量+

(报告期内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新增设备容量自投产到报告期末的日历小时数)

报告期日历小时

(报告期内减少发电设备容量该机组自报批准拆除或报废到报告期末的日历小时数)

-

报告期日历小时

单位:千瓦(kW)

3.5.4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

报告期末当天发电设备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扣除故障、检修及封存的

设备后的容量。单位:千瓦(kW)。

3.5.5供热机组容量

供热机组容量是指热电厂中用于供热的机组设备总容量。单位:千瓦(kW)。

3.6产品产量

3.6.1发电量

(1)发电量是指电厂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电量的基本计量单位:千瓦时(kWh)。

(2)试运行发电量是指发电机组第一次并网至正式投运时刻止的所有发电量。

计算发电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发电量中包含试运行发电量,上网电量中包含试运行上网电量;

②发电厂的发电量应包括供应本厂厂用电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但不包括励磁机的发电量;

③电能表若装置在变压器端,则须通过试验算出变压器损失,在计算发电量时,应由变压器端电量

加上变压器损失,换算到发电机端发电量;

10

T/CECXXXX—XXXX

④光伏发电量的计量以逆变器侧电量计算;

⑤风电发电量计量以风机出口侧电量计算;

⑥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的发电量是指扣除新投运机组试运行期间的发电量。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发电

煤耗、厂用电率、利用小时等。

3.6.2购网电量

购网电量是指发电企业为发电、供热生产和供电的需要向电网购入的电量。

3.6.3上网电量

(1)上网电量是电厂在报告期内生产和购入的电能产品中用于输送(或销售)给电网的电量,即

厂、网间协议确定的电厂并网点各计量关口电能表抄见电量之和,它是厂、网电费结算的依据,上网电

量包含试运行上网电量。计算公式:

上网电量电厂并网处关口计量点电能表抄见电量

(2)试运行上网电量是指发电=机∑组第一次并网至正式投运时刻止的所有上网电量。

3.6.4发电厂用电量

发电厂用电量是指报告期内,发电厂在发电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量,既包括本厂自发的用作发电生

产耗用的电量,还包括购电量中用作发电厂用电的电量。发电厂用电量不包括:

(1)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力的消耗量。

(2)新设备在未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

(3)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量。

(4)发电机作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电量。

(5)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

(6)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电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

(7)修配车间、车库、副业、综合利用、集团企业、外供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幼儿园、学

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等)的电量。

(8)供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

发电厂(水电)用电量包括:

水电厂用电负荷是指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和主变压器的附属设备、全厂生产辅助设备和厂坝区公用

设施所需的电力和电量,可分为机组自用电和全厂公用电两大类。

11

T/CECXXXX—XXXX

(1)机组自用电。通常是指机组辅助设备或发变单元辅助设备所需要的负荷,其中包括用电负荷油

压装置油泵、机组顶盖排水泵、技术供水泵、轴承润滑油系统和冷却用油泵和水泵、漏油泵、机组自动

装置用电源、蝶阀(球阀)压油泵、励磁的整流装置冷却风扇电源、水内冷机组的循环水泵、加热器、发

变单元的主变压器冷却系统用电负荷等。也有把油压装置用的空压机以及机组调相和抽水蓄能机组起动

压水用的空压机也列入机组自用电。采用同轴小电机作为抽水蓄能机组起动方式时,还需计及小电机的

用电负荷。

(2)全厂公用电。包括压缩空气系统、油处理系统、水系统、蓄电池组充电系统、通风系统、电

热、照明、变频起动装置、起重运输机械、机修厂、试验室、检修机具、非单元接线的主变压器冷却系

统以及检修用电、事故和消防用电负荷等。

3.6.5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报告期内平均发电设备容量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是反映发电设备按铭牌容量计算的

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发电量试运行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单位:小时(h)。

3.6.6自发自用电量=(−)/

自发自用电量是指自备电厂(或热电车间)发电量中供给本企业其他部门和厂区用户的电量。

自发自用电量(分布式发电)是指分布式发电设备的发电量中用户端自发自用的电量部分。

3.6.7发电企业的售电量

发电企业的售电量指发电企业销售给最终用户或其他电力企业的可供消费或生产投入的电量。计算

公式为:

发电企业的售电量=上网电量+特许经营电量(仅燃煤发电厂)+电厂直供电量+其他售电量

其中,特许经营电力(仅燃煤发电厂)主要是指火电厂的脱硫脱硝外包形成的售电量。

单位:千瓦时(kWh)

3.6.8供热量

供热量是指火力发电机组在发电的同时,电厂对外供给蒸汽或热水的总热量,基本计量单位:焦耳。

3.6.9供热厂用电量

供热厂用电量是指报告期内,热电厂在对外供热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

3.6.10综合厂用电量

综合厂用电量是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发电厂内部消耗的全部电量,包括发电厂用电量、供热厂用电

12

T/CECXXXX—XXXX

量、发电厂内部母线和变压器损耗等。对于公用电厂,综合厂用电量等于发电量与购网电量之和与上网

电量的差值;对于企业自备电厂,还应减去自发自用电力,即:

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购网电量上网电量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电蓄热电量其他电量

其中,电蓄热=是指使用+电加热设备−(如电锅炉−等)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起来,以满−足供热的需

求。电蓄热电量就是蓄热过程中消耗的电量。

3.6.11弃水量

电站侧弃水损失电量是指水电站在发电能力下可用于发电,但因电站自身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等

原因造成发电能力下降,实际未用于发电而经溢(泄)洪道下泄的水量可发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计算方法:电站侧原因弃水水量、弃水损失电量按照(弃水)日计算,月(季、年)值按日累加

的方法获取。����

(1)电站侧原因弃水损失电量,。其中,为弃水时段的平均发电水耗。

(2)电站侧原因弃水水量����=��/��

当弃水时段电站出库水量�小�于电站当前库水位下的最大发电水量时,;

当弃水时段电站出库水量��大于电站当前库水位下的最大发电水量�𝑓𝑚时,��=��−�;�

非电站侧弃水损失电量是指��水电站在发电能力下可用于发电,但因电�网𝑓调𝑚度、电�力�市=场�等��原��因�造成

实际未用于发电而经溢(泄)洪道下泄的水量可发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计算方法:非电站侧原因弃水水量及其相应的弃水损失电量按照(弃水)日计算,月(季、

年)值按日累加的方法获取。����

(1)非电站侧原因弃水损失电量,。其中,为弃水时段的平均发电水耗。

(2)非电站侧原因弃水水量����=��/��

当弃水时段电站出库水量小于电�站�当前库水位下的最大发电水量时,;

当弃水时段电站出库水��量大于电站当前库水位下的最大发电水��量�𝑚�时�,=��−��。

3.7能源消耗及经济技术指标���𝑓𝑚��=��𝑓𝑚

3.7.1耗用原煤量

耗用原煤量指发电和供热生产耗用的原煤量。单位:吨(t)。

3.7.2耗用燃煤量

耗用燃煤量指发电和供热生产耗用的燃煤量。单位:吨(t)。

3.7.3耗用燃油量

耗用燃油量指发电和供热生产耗用的燃料油量。单位:吨(t)。

3.7.4耗用燃气量

13

T/CECXXXX—XXXX

耗用燃气量指发电和供热生产耗用的燃气量。单位:立方米(m³)。

3.7.5耗用农林生物质量

耗用生物质量是指发电和供热生产耗用的植物材料和动物肥料等有机物质在内的燃料量。单位:吨(t)。

3.7.6垃圾处理量

垃圾处理量是指发电和供热生产焚烧耗用处理的垃圾燃料量。单位:吨(t)。

3.7.7耗用水量

指在电厂全部购水量的基础上,扣减厂内收费水量、非生产用水量和其他生产用水量后作为发电、

供热耗水总量。单位:吨(t)。

3.7.8标准煤量

标准煤量又称标准燃料或标准能源,是指将不能直接相加的各种不同发热量的燃料按一定系数折合

成标准燃料的一种方法。所谓标准燃料,是指每1千克含热量29308千焦的理想燃料,单位:千克(kg)。

为了反映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种能源的使用价值,便于计算企业的能源消耗并进行企业间的对比,需要将

使用的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能源数量。

标准煤量(某种燃料数量该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

其中,该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是该种燃料的低位发/热29量30与8标准能源的热值之比,称“折标

准燃料系数”。/29308

3.7.9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

发电(供热)耗用的标准煤量是指发电厂在报告期内,发电(供热)生产耗用的标准煤量。单位:

千克(kg)。

3.7.10发电标准煤耗

发电标准煤耗是指火力发电厂在报告期内,每发1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计算公式为:

发电标准煤耗发电标准煤量发电量试运行发电量,单位:克/千瓦时(g/kWh).

3.7.11供电标准煤耗=/(−)

供电标准煤耗是指火力发电厂在报告期内,每供出1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计算公式为:

供电标准煤耗发电标准煤量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发电标准煤耗发电厂用电率,

单位:克/千瓦时(=g/kWh)。/(−)=/(1−)

3.7.12供热标准煤耗

供热标准煤耗是指热电厂在报告期内,每供出1吉焦热量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计算公式为:

14

T/CECXXXX—XXXX

供热标准煤耗供热标准煤量供热量,单位:千克/吉焦(kg/GJ)。

3.7.13热电比=/

热电比是指报告期内,每发1千瓦时电量所供出热量的相应比例,计算公式为:

热电比供热量(发电量),单位:百分比(%)。

3.7.14发电厂=用电率/×3600×100%

发电厂用电率是指报告期内,发电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量发电量试运行发电量)

3.7.15供热厂用电率%=/(−)×100%

供热厂用电率是指报告期内,热电厂供热厂用电量与供热量的比率。

供热厂用电率供热厂用电量供热量,单位:千瓦时/吉焦(kWh/GJ)

3.7.16综合厂用电率=/

综合厂用电率是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即:

综合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试运行发电量

3.7.17发电水耗率%=/(−)×100%

发电水耗率指发电(供热)机组每发1千瓦时电力从各种常规水资源提取的用于机组发电的耗水量。

不包括企业取自的海水、苦咸水以及取水用于生活区和外供水产品的水量。采用直流冷却系统企业的取

水量不包括从江、河、湖等水体用于凝汽器及其他换热器开式冷却并排回原水体的水量;企业从直流冷

却(不包括海水)系统中取水用做其他用途,则该部分应计入企业取水范围。单位:立方米/千瓦时(m

³/kwh)。

发电水耗率电厂实际发电用水电厂实际发电量,单位

3.7.18供热水耗率=/𝑘/��ℎ

供热水耗率指电厂每供1吉焦热量所耗用的水量。

发电、供热耗水总量-热网补水量供热燃料分摊比+热网补水量

供热水耗率

全厂供热量

单位:吨/吉焦(t/GJ)

3.7.19风机平均可利用率

风机平均可利用率是指风场所有风电机组可利用率的平均值。若有多种型号的风电机组,平均可利

用率应根据每种型号机组所占容量加权平均。单位:百分百(%)

15

T/CECXXXX—XXXX

计算方法:

单台风电机组可利用率单台风电机组的总体积小时数单台风电机组非自身责任

引起的停机小时数报=告1期−内日历小时数单台风电机组非−自身责任引起的停机小时数

÷−×100%

非自身责任引起的停机小时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技术规范范围之外所引起的停机小时数;

(2)气象条件如风况和环境温度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使机组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3)由于风场电气设备故障或维修引起的停机小时数;

(4)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通常不应超过80小时/台/年;

(5)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小时数。

3.7.20风场可利用率

风场可利用率是指在报告期内,除去因风电场内输变电设备故障导致风机停机和风力发电机组因维

修或故障停机小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时期内总时数的比值。单位:百分百(%)。

计算方法:

风电场可利用率报告期日历小时数(风机维修或故障平均小时数风电

=场输变电设备故障造成统−计小时数)报告期日历小时+数

停机小时数不包括一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气象条件(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使机组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2)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3)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通常不应超过80小时/台/年。

3.7.21弃水量

弃水量包括电站侧弃水损失电量和非电站侧弃水损失电量。其中,电站侧弃水损失电量是指水电站

在发电能力下可用于发电,但因电站自身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等原因造成发电能力下降,实际未用于

发电而经溢(泄)洪道下泄的水量可发电量,单位:千瓦时(kWh);非电站侧弃水损失电量是指水电

站在发电能力下可用于发电,但因电网调度、电力市场等原因造成实际未用于发电而经溢(泄)洪道下

泄的水量可发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3.7.22弃风率

限电弃风电量指电网传输通道或安全运行需要等因素影响,风电场可发而未发出的电量。不包括风

电场因自身设备故障原因未能发出的电量。计算方法一般采用样板机法,即调度机构要求风电场限电时,

对风电场的“样板机”不限电,以其发电量作为同类风机的理论应发电量,减去同类各机组实际发电量,

再进行汇总得出;计算公式为:

16

T/CECXXXX—XXXX

电网限电弃风电量=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每日弃风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

电网限电弃风率指报告期内电网限发弃风电量与实际发电量与电网限发弃风电量之和的比率。单位:

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电网限电弃风率电网限发弃风电量实际发电量电网限发弃风电量

故障弃风电量指报告期=内因风电场内输变电/设(备(箱变、集+电线路及升压站主设)×备1等00)%故障导致风

机停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本体设备故障停机产生弃风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故障弃风率指风力发电机组本体设备故障停机产生弃风电量与实际发电量和故障弃风电量之和的

比率。单位: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故障弃风率故障弃风电量实际发电量故障弃风电量

3.7.23弃光率=/(+)×100%

电网限电弃光电量指受电网传输通道、消纳能力、安全运行需要等因素影响,光伏电站可发而未能

发出的电量。不包括光伏电站因自身设备故障原因未能发出的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电网限电弃光率指报告期内电网限发弃光电量与实际发电量与电网限发弃光电量之和的比率。单位:

百分比(%)。

电网限电弃光率电网限发弃光电量实际发电量电网限发弃光电量

故障弃光电量指报告期=内因光伏电站内输变/电(设备(箱变、+集电线路及升压站主)×设1备00等%)故障导致

发电单元停运和发电单元本体设备故障停运产生弃光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故障弃光率指报告期内因光伏电站内输变电设备(箱变、集电线路及升压站主设备等)故障导致发

电单元停运和发电单元本体设备故障停运产生弃光电量与实际故障弃光电量之和的比率。单位: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

故障弃光率故障弃光电量实际发电量故障弃光电量

3.7.23综合弃水率=/(+)×100%

综合弃水率是指统计期内企业弃水电量占企业弃水电量与实际发电量之和的比例。

弃水率(%)=弃水电量/(弃水电量+实际发电量)100%。

3.7.24发电最高负荷×

发电厂最高负荷是指报告期内,每小时整点记录的各单元机组负荷之和中,同一整点相加数的最大

值,单位:千瓦(kW)。

3.7.25供热最高负荷

供热最高负荷指报告期内供热机组供热期间所带的最大负荷。供热负荷指单位时间(1h)内供热量

17

T/CECXXXX—XXXX

的大小。单位:千瓦(kW)。

3.7.26入厂煤平均低位热值

入厂煤平均低位热值是指统计期内火电机组入厂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

3.7.27入炉煤平均低位热值

入炉煤平均低位热值是指统计期内火电机组入炉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

3.7.28发电耗水量

发电耗水量是指报告期内发电所消耗的总水量。单位:立方米()

3

3.7.29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是指风电场报告期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

(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者接近。单位:米/秒(m/s)。

3.7.30光照强度

月太阳辐射量是指报告期内水平面上太阳辐射强度的积累值。单位:兆焦/平方米(MJ/㎡)。

月日照小时数是指报告期内太阳在垂直于其他光线的平面辐射强度超过或等于120W/㎡的时间长

度。

4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

4.1发电统计名录

收集发电企业基本信息,建立发电企业名录,并及时更新和维护名录信息。名录内容主要包括:电

厂名称、电厂类型、电厂所在地、股份构成、电厂性质和调度关系等。

4.2发电统计

发电统计主要包括发电厂的生产设备、生产能力、产品产量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

发电统计对象为发电厂(公用、自备)、分布式电源、抽蓄电站等。

统计人员应按照管理职责分工负责各级电厂的发电统计。

4.2.1发电能力统计

1.发电能力数据收集

(1)发电能力统计数据包含电厂新增、减少容量,机组投产、退役时间、增容等。

(2)发电设备容量以具有相关职能的电力主管部门核定的容量为准,未经批准,不能变动。

18

T/CECXXXX—XXXX

(3)基建新增的生产能力,要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规定办理,由启动验收委员会确认已具备“验收

条件”和达到“验收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