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1页
《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2页
《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3页
《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4页
《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

L67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电力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Powerindustryintegrationofinformat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management

systems-Implementationguidan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XX/TXXXXX—XXXX

1

XX/TXXXXX—XXXX

电力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企业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各项要求的通用指

南、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对GB/T23001-2017相关条款进行补充解释说明,以帮助电力企业科学、

有效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的电力企业,帮助电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

施和运行、保持和改进,也给电力企业咨询、培训和审核服务企业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3000-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1总则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4可持续竞争优势

4.1总则

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

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电力企业应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大历史进程同步推进的环境下,不断推进两化融合,全面、深入的

理解和掌握两化融合的基本理念和深刻内涵,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在原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基础

上,按照标准要求补充完善自身存在不足的环节。依据企业战略和GB/T23001-2017要求,建立、实施

和运行、评测、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所有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电力企业应识别和确认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识别和确认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

需求,确定拟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从而获取和增强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定

打造的新型能力目标,目标应具体、可评估、可考核。

2

XX/TXXXXX—XXXX

在当前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亟需顺应新趋势、把握新要求,形成覆盖全员、全要素、

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新模式,从而引领组织的战略转型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标准规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旨在引导电力企业持续推进战略循环、要素循环和管理循环。即从

企业战略出发,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分析、识别新型能力的需求,制定两化融合方针,

策划新型能力体系及其目标;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

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不断优化两化融合过程管理,实现两化融合管理水平的螺

旋式提升。从而建立两化融合背景下的管理模式,以不断打造新型能力,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

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

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电力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的识别、分析和确定做出制度化安排,明确相关职责、流程、时机、频次

和方法等。

电力企业应采用相应的分析工具,如PEST分析、SWOT分析法、IFE矩阵、EFE矩阵、波特五力等评价

方法等,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为公司战略目标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的识别和确定

提供必要依据。

应用所分析的内外部环境信息应全面、及时、准确,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动态优化电力企业的战

略、明确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

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所带来的

影响。

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

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人、财、物、信息资源和信息安全现状

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

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组织确

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匹配。

3

XX/TXXXXX—XXXX

4.3.2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组织应按照所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进行策划、实施、运行、

评测与改进,确保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获取与战略相匹配的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电力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的最终目标。电力企业应将两化融合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落实电力企业战略和保障战略有效执行

的重要途径。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电力企业的战略应适时优化,电力企业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

势需求,应与战略实现举措相匹配,并随战略的优化作出相应动态调整。

竞争优势是电力企业相较于其竞争对手更有利的形势。为应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只

有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进行策划、实施、运行、评测与改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才能保持竞争优势的可获得性和持续性。

电力企业应针对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的识别和确定做出制度化安排,明确相关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4.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4.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并通过文件化信息予以明确。在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内外部环境,见4.2;

b)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见4.3.1;

c)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组织单元和区域等。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大历史进程融合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应把握信息化带来的新机

遇,围绕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识别和确认拟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打

造新型能力为主线,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确定两化融合相关的职能和层次,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和边界。(可依据组织结构、业务板块等划分,例如,企业整体、某一分厂、子公司、某一业务板块等。)

所确认的新型能力应具体、可评估、可考核。

范围应包括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组织单元和区域;范围描述:

位于×××(单位注册地址、运营地址)的×××(单位名称),围绕×××(新型能力)能力建设

相关的两化融合管理活动。

4.4.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4.4.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

相互作用。

当组织确定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应考虑:

4

XX/TXXXXX—XXXX

a)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c)资源的可获得性;

d)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宜按照相关要求,对两化融合过程规

范性文件的实施予以控制和管理,确保其处于受控状态并不断改进过程的有效性,以保证电力企业两化

融合管理体系适宜、充分和有效。

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阶段,电力企业应依据GB/T23001-2017,结合电力企业的个性化

需求,顺应融合创新发展的趋势,按照“全局优化”的原则,系统的识别和优化相关过程,明确过程之

间的关系、过程控制方法、过程运作所需资源,以及评测与改进方法,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机关联性和整

体有效性,形成系统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电力企业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变更的策划和实施:

a)两化融合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b)电力企业两化融合方针发生重大调整;

c)电力企业战略和产品发生重大调整;

d)其它可能引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变更的情况。

在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时,应考虑过渡期实施方案,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变更中

和变化后能够持续有效。

4.4.3文件化信息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4.4.3文件化信息

4.4.3.1总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应包括:

a)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

作用的表述,以及文件化信息的查询途径;

b)两化融合方针;

c)可持续竞争优势;

d)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e)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f)组织确定的为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文件化信息。

4.4.3.2文件化信息的创建与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必要的:

a)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等);

b)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载体(如:纸质、电子);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4.4.3.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组织应对本标准所要求的及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的内外部文件化信息予以识别、保护和控制,

5

XX/TXXXXX—XXXX

并得到有效使用。

为控制相关的内外部文件化信息,必要时,组织应进行下列活动:

a)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d)保留和处置。

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提供所需的信息,推广、传

播和保护经验,提供必要的证据,确保全体员工理解两化融合管理要求并有效执行。

电力企业应依据GB/T23001-2017标准4.4.3要求的内容形成文件化信息,并根据所使用的方法、

所需要的技能、所进行的培训及所要求的管理力度,确定文件化信息的详细程度。其中,对于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建立、运行和控制应有的途径和方法,是否形成文件化信息取决于能否确保这些过

程有效。若组织决定对某一过程不形成文件化信息,则须通过交流或培训,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了解应

达到的要求。

电力企业时传统企业,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比较齐全,很多企业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历史比较短的新能源企业管理文件在传统煤电企业的带动下也比较齐全,因此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的文件化信息应与电力企业现有相关的文件化信息相融合,避免重复、矛盾、不协调。

在文件化信息的采集、标识、存储、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等过程中,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不断提升其动态性、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并力求简便易行。基于信息系统生成的文件化信息,应

有一套适宜的验证方法,以证明其合规且无风险。

5领导作用

5.1最高管理者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5领导作用

5.1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动予

以落实:

a)在组织的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向全员传达本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制定两化融合方针,确保有效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c)在组织的决策层中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并进行充分授权,以确保其有效发挥组织协调、

统筹落实的领导作用;

d)推动并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有效发挥领导作用;

e)建立健全职责与协调沟通机制;

f)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融入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

g)组织管理评审,推动持续改进;

h)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最高管理者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企业的决策者或决策层,电力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一般为企业的一

把手,即董事长或总经理。

6

XX/TXXXXX—XXXX

两化融合建设关系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支撑发展战略落地的有效途径,最高管理者的认识水

平、变革决心和领导能力,对于不断打造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和意义,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和坚实保障,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

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持续提升和改进两化融合绩效至关重要。

最高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两化融合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以坚定不移的态度,通过各种形式

促使企业全体员工达成打造新型能力的共识,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和增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共识。

最高管理者应兼顾企业的战略长远发展和近期目标,审时度势,适时科学决策,明确两化融合的发

展方向,制定两化融合方针,以确保获取和增强电力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最高管理者应掌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委托决策层的一位领导直接对电力企业的

两化融合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支持决策层领导、中层等

各级领导在其负责的领域对两化融合工作的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一般不超过一

年),组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推动两化融合管

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最高管理者应明确企业各部门(单位)、各岗位的两化融合工作职责,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内外沟通

协调机制,使每个员工都能了解本岗位的两化融合工作的职责,包括两化融合工作相关流程赋予的职责,

使两化融合工作事宜得到有效的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两化融合的发展,保障在资金、技术、人员、精力等各个方面的投入,确保

信息资源可用性、完整性和信息安全以及资源保障到位。

5.2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和坚实保障。两化融合方针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5.2两化融合方针

两化融合方针是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宗旨,应:

a)适应组织的战略;

b)包括对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遵循GB/T23001-2017中3.2.2所述的原则,充分体现基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

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发展模式;

d)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e)在组织内得到全面沟通和理解,获得员工普遍认同。

两化融合方针确定了电力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行动纲领,应为企业获取和增强可持续竞争优势而打

造的新型能力识别和确定提供指导,应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最高管理者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或修订两化融合方针,将其传达至所有的职能和层次,使全体

员工理解和认同,确保其有效贯彻落实。

两化融合方针一般由朗朗上口的几个短语组成,并对其进行内涵描述以便理解,内容应包括持续改

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充分体现基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

持续优化的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方针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应进行持续适宜性评审,电力企业可以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一起评

审。

5.3管理者代表

7

XX/TXXXXX—XXXX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5.3管理者代表

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通过以下活动予以

落实:

a)提出本组织的两化融合相关决策建议;

b)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c)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d)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开发利

用能力;

e)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f)提升组织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电力企业的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应由最高管理者以书面形式委任,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决策层的人

员,行政级别为企业的副职及以上,具有极强的协调能力和执行力;

最高管理者应授予管理者代表足够的管理权限,包括必要的人力、财力、物资的支配权以及相关的

绩效考核权,以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管理者代表应深入理解企业的业务和文化,统筹安排、协调落实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

融合管理体系;应准确把握本企业的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新型能力,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创

新发展,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

管理者代表应组织相关部门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

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

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企业数据开发利用能力;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

改进建议;通过各种形式提升电力企业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5.4职责与协调沟通

5.4.1职责与权限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5.4职责与协调沟通

5.4.1职责与权限

组织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相关角色(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的职

责和权限得到合理划分、规定、沟通和理解,并得到有效执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相关角色,由于电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基本覆盖每个岗

位,因此应包括所有岗位和人员;至少包括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的战略循环,数据—技术

—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要素循环,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管理循环以及新型能力识

别和打造所涉及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最高管理者应围绕两化融合的方针和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以业务

流程职责为牵引,梳理和调整部门职责,并将业务流程职责和部门职责落实到岗位职责,应注意跨部门

业务流程衔接处的职责,避免一些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紧密相关过程的职责未被纳入部门职责和岗位职

责、或在不同部门或岗位间引起歧义。

8

XX/TXXXXX—XXXX

电力企业应将划分确定的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在企业内部得到规定和沟通,确保得

到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的理解和有效执行。

5.4.2协调与沟通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5.4.2协调与沟通

组织应确保:

a)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

b)在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电力企业应该围绕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建立两化融合领导、组织、

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方面的制度和实施的内外部协调机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外部沟通

机制和方法,推动形成主动分享的意识和氛围,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电力企业应要求和鼓励所有职能和层次的人员积极参与、反馈信息,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应迅速响应

员工及其他内外部相关方的建议和关注。

电力企业应确保沟通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并及时传递给需要信息的人员。

电力企业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邮件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会议系统等适宜的方式、方法,

确保协调和沟通的顺畅、简洁和高效。

6策划

6.1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6.1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组织应围绕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拟打造的新型能力进行识别、调整、评审

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新型能力,应能够有效支撑其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充分、稳定获取可持续

竞争优势,组织宜规划并形成系统性的新型能力体系。

电力企业应围绕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近期目标,对新型能力及其关键

指标的识别和确认做出制度化安排,明确相关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电力企业识别和确定的新型能力应是支撑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最为关键、最为迫切、且切实可行的

一个或一组核心能力及其对应的关键指标。新型能力的关键指标应能够全面、准确表征拟打造的新型能

力。电力企业可参考GB/T23020-2013等方法分析企业两化融合所处发展阶段、关键环节、重点、切入

点和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关键指标与行业水平的对比情况,识别并确定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近期

目标的各项需求,确定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指标。

围绕稳定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电力企业应逐步构建具备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的新型能

力体系,至少包括一组相关的新型能力及其对应的关键指标,以及这些新型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9

XX/TXXXXX—XXXX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组织应根据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建立新型能力目标,并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调整、评审和确定。

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且有时间要求的。

电力企业应对确定新型能力关键指标的目标值做出制度化安排,明确相关职责、流程和方法等。新

型能力的关键指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且有时间要求的,能够全面、准确表现相对于已有

能力量的增长和质的跨越。

新型能力关键指标目标值的达成应是实现新型能力、获取预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6.3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6.3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6.3.1总则

组织应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策划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明确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互

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需求和实现方法,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组织应形成策划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规定,包括确定策划的方法与过程、责任人和参与人的职责

和权限等。

6.3.2策划的输入

策划的输入应包括但不限于:

a)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b)业务需求;

c)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d)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e)支持条件和资源现状。

6.3.3策划的输出

策划的输出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b)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

c)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d)确定支持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e)明确两化融合实施的职责、方法和进度等。组织应根据策划的输入和输出形成两化融合实施

方案。

6.3.4评审、批准、更改与控制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评审的参

加者应包括与两化融合实施有关的专家和职能的代表。组织应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执行进行动态控

制,必要时进行更改,并对更改进行评审和批准。更改、评审、批准和必要措施应保留文件化信息。

10

XX/TXXXXX—XXXX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是电力企业打造新型能力、实现新型能力目标的路线图和成败关键。应依

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采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开展的涉及两化融合实施前的策划活动。方案应以

新型能力目标为导向,确保发挥对实施过程后续过程的指导作用。

进行策划时,电力企业应首先以新型能力打造为主线,依据新型能力关键指标及其目标,在对电力

企业两化融合现状的调研分析、评估、诊断的基础上。考虑内外部环境、业务需求、支持条件和资源,

基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准确把握时机和节

奏,明确策划流程,加强策划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各项输入进行分析,识

别并确定实现新型能力目标的各项需求,制定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电力企业应确保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

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围绕打造新型能力所形成的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应是一个有机、融合、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

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既要明确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技术实现的需求、数据

开发利用的需求,也要明确这些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实施路径、关键环节、突破口和切入点。两化

融合实施方案还应明确必要的支持条件和资源的需求,以及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责任人、参与人、相关

方职责、方法和进度要求等。策划的输出要形成文件化信息。

电力企业应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做出制度化安排,明确相关职责、流程和方法等。在进行策

划时,电力企业应确保各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充分参与,有条件时,应充分调动和激励全员参与策划的有

关活动,献计献策。在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时,参与评审的人员应能充分代表各方意见,可包

括电力企业的领导层、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专家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经授权管理者

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

评审的内容包括:

a)评价或验证策划的输出对要求的满足程度;

b)评价策划的结果对新型能力要求的满足能力;

c)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电力企业应高度重视两化融合推进的时效性。应依据两化融合发展方向、业务需求的紧迫程度、技

术发展趋势、内外部条件变化等因素,准确把握时机和节奏,策划并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并确

保新型能力及其目标的达成。

7支持

7.1总则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7.1总则

组织应识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所需要的内外部支持条件和资源,并围绕新型能力的打造

进行统筹配置、评估、维护和优化。

为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的持续提供,组织应评估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并寻找改进机会。

电力企业应依据其两化融合发展阶段、水平现状,建立健全两化融合基础保障制度,围绕打造新型

能力及其目标建立长效机制,统筹并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支持条件,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所

需要的支持条件和资源切实供给,规避盲目投入。

电力企业应确保资金投入、人才保障、设备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等支持条件和资源的相互协

调与匹配,避免短板效应。

11

XX/TXXXXX—XXXX

电力企业应探索建立内外部资源开放分享机制,加强支持条件和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确保安全的前

提下,可考虑利用外部资源。

7.2资金投入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7.2资金投入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围绕新型能力的打造、保持、持续改进对相关资金投入与使用进行统

筹安排和优化调整,确保资金投入与使用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及时性。

组织应保留资金投入与使用的文件化信息。

电力企业应基于新型能力进行资金统筹管理做出制度化安排,明确相关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两化融合相关资金,可包括两化融合相关的技术改造、设备设施、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咨询培训

等资金投入。

电力企业应围绕新型能力目标,进行相关资金的统筹安排、优化调整、协同管理和精准核算,确保

资金投入的稳定性、持续性,避免投入不足、过度投入以及重建设轻维护等。必要时,结合财务预决算

管理规定,制定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和使用监管制度。做到前期有规划、过程可管控、效果可追溯,从而

实现资金高效、合理的使用。

7.3人才保障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7.3人才保障

组织应:

a)确保员工理解其职责和活动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的意义及作用,以及如何为实现新型能力目

标作出贡献;

b)建立、保持和改进相应机制,确保员工充分参与;

c)确定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员工所需的能力;

d)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帮助员工获得所需的能力;

e)基于对员工在两化融合工作中的绩效,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

f)必要时,雇用外部专业人员;

g)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组织应保留培训、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文件化信息。

最高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提升全员融合创新发展的意识。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有

效的管理手段,例如晋级、加薪、奖励、荣誉、教育、培训、考察学习等,促使从事两化融合相关人员

为实现新型能力目标作出贡献。

电力企业应按照建设完善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协同机制的新要求,进行岗位职能设

计,对岗位能力进行评价,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电力企业应依据打造新型能力的动态要求,及时调整相

关岗位职责并明确技能要求,通过构建网络化、平台化、柔性化、立体化的赋能机制,确保相关人员快

速提升技能,满足岗位要求。

电力企业应开展两化融合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两化融合系列培训,完善两化融合人才培养

体系,将两化融合人才作为关键人才纳入企业现有人才梯队,完善企业人才体系,搭建适宜的学习和交

流平台,采取交叉培养、轮岗锻炼等措施,持续提升相关人员岗位技能,理解其职责和活动在两化融合

过程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做出贡献。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各级员工关于两

12

XX/TXXXXX—XXXX

化融合的反馈意见并处理,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参与电力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以激发员工参与、创新

和自我提升的热情,培养复合型人才。

电力企业应将新型能力打造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绩效纳入组织的绩效考核体系,并逐步探索形成以新

型能力为主线的绩效考核、薪酬和晋升制度,以激发员工参与两化融合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力。

必要时,电力企业依据新型能力打造的需求,雇用外部专家顾问、技术人才等专业人员,以补充完

善组织的人才保障体系。

电力企业需保留培训、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文件化信息。

7.4设备设施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7.4设备设施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明确设备设施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统筹安排设备设施的提供、维护和

升级改造,并形成文件化信息,以确保:

a)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与新型能力目标相适宜;

b)设备设施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完整性;

c)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组织应识别和评价与设备设施相关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

两化融合的设备设施包括信息化设备设施和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设施两大部

分。

电力企业应围绕新型能力的建设,对设备设施的提供、维护和升级改造做出制度化安排,明确相关

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电力企业应依据新型能力建设要求,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投资预算、技术发展趋势、竞争环境状况

及设备设施现状等因素,对设备设施配置、改造、升级、更新换代等方面进行统筹部署,并持续评价设

备设施满足新型能力建设要求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适用时,电力企业应逐步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现场数据自

动采集、传递、协同共享和开发利用,不断提升设备设施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

性,确保相关新型能力的同步提升。

在设备设施的购置、调试、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对设备设施状态进行评估,对

关键设备设施识别和评价其风险,可采取增加备件、关键设备的冗余、购买维保服务、建立和保持良好

的设备设施运行环境、在线监测、监控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及时维护保养设备、加强设备设施的动态跟

踪和评估检查,确保其安全可控。对可靠性和安全性差、使用风险不可控、已到报废年限的设备设施,

使用部门应及时提出报废申请,避免继续使用带来的风险。

7.5信息资源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7.5信息资源

组织应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予以管理。组织应建立机制,以确保:

a)不断推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

b)识别、采集、获取和存储数据、信息和知识,并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c)持续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

13

XX/TXXXXX—XXXX

d)适宜时,统一管理数据,并挖掘、提炼信息和知识;

e)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信息资源逐渐成为支撑组织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基础资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采取有效措

施,不断提高全员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统筹管理机制,对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生产、采集、处理、存储、传

输和使用的数据、信息、知识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信息资源管理做出制度化安排。

明确相关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是两化融合的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是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和坚实

保障。电力企业应依据业务发展需要持续推进,按照管理需求和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需要,逐步加强信息

资源的分类整理和标准化工作。如建立企业级统一编码、信息交换与接口规范等。

电力企业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战略要求,加强源数据的自动采集,注重开展数据的挖掘

和分析,不断提升其统一管理和共享水平,将数据转化为电力企业所需的信息,并进一步提炼为组织的

知识资产。

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可以输出,服务于社会。也可以利用外部信息资源服务于企业。

7.6信息安全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7.6信息安全

组织应:

a)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全员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b)确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

c)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

d)识别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持续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

信息安全管理使得企业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知识等受到保护,不受偶

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信息服务和系统连续可靠运行、不中断。电力企业应通过文件、网

络、动画、图片、案例、培训等方式方法加强对全厂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全员认识到信息安

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电力企业应建立包括信息安全承诺、要求、实施、维持、监视、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明确

信息安全责任、管理岗位和职责,可以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落实,也可以直接纳入各企业的安全责任制

中。

电力企业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性文件,规定适用本企业的信息安全策略,并进行管理与检查改

进。

电力企业按照《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等相关要求,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符合性自查和外部测评。及时整改测评、安全评估、自查和公安机

关等主管部门检查发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状况不符合项。

电力企业依据《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应当根据系统安全需求和运行环境,对系统开发和安装调试过程进行风险辨

识。

电力企业应对本单位网络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进行信息化设备设施巡检,信息系统机房应符合GB

50174-2017标准要求。

电力企业应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方法和理念,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持续完善信息安全技

术措施、管理和防范机制。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程,按照规程及时响应处理和报告信息安全事件。

适用时,可参照GB/T22080和GB/T2208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14

XX/TXXXXX—XXXX

8实施与运行

8.1总则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1总则

组织应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根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主动管理实施与运行过程,推动数据、

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以确保稳定获取预期目标。

组织应确保:

a)实施与运行过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b)实施与运行过程持续受控;

c)员工充分参与;

d)与供方建立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为导向的沟通合作机制。

电力企业应依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充分运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以业务流程为导向,通过业务

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匹配与规范、运行控制等过程的全程受控和全局优化,

试点引路,逐步完善,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现有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亟需的、有条件的

且能够有效实现的业务调整和管理变革,有力统筹和有效投入两化融合相关资源,不断建立和完善过程

管理的机制和方法,以减小风险,开展新型能力建设,确保新型能力目标及时有效达成。

两化融合实施与运行过程中,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在安排上应优先于技术实现,加强数据、技

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匹配和良性互动,特别要防止数据开发利用不足、技术过度超前、业

务流程效率低下和组织结构变革滞后,从而大幅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益和效果。

电力企业应高度重视数据开发利用,这对于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三要素的同步创新和持

续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施过程中突出实施前的策划以及实施后的运行维护,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避免盲目建设和运维

不足等问题,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得到切实保障。

形成新型能力后,电力企业仍需对新型能力相关活动的运行进行持续控制,从而有效保持新型能力。

在利用外部资源时,电力企业应围绕新型能力建设,以新型能力目标为导向,积极与咨询、技术、

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供方沟通合作,借助专业力量,但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主动意识和全员能力,

通过互动促进和协同创新,合力攻关,确保合作过程有效可控有效实现实施目标。

8.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8.2.1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8.2.1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组织应制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方案应:

a)明确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并制定计划;

15

XX/TXXXXX—XXXX

b)确保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

c)确保拟打造新型能力涉及的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得到合理划分、规定和沟通,

并建立职责协同机制;

d)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与技术实现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并得

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电力企业应对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的制定、沟通和确认做出制度化安排,包括明确责任人

及其职责、优化和调整的时机、组织和协调的机制、保障落实和监督机制等。

电力企业应以业务流程职责为主导,建立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的协调运转机制,以

确保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行。

电力企业应围绕新型能力目标,依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从全局利益出发,寻找业内对标企业,基

于自身资源能力以及业务管理基础,梳理现有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跟这些业务流程相关的部门和岗位,

识别问题与差距,确定拟优化的关键点和调整范围,开展新的业务流程设计,并以业务流程职责为牵引,

梳理和调整部门职责,将业务流程职责和部门职责落实到岗位职责,同时应注意跨部门业务流程衔接处

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形成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方案。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还应明确业务流

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应覆盖业务流程与组织

结构优化相关的职能和层次,并包括负责技术实现和数据开发利用的部门和人员。

电力企业应通过适宜的方式,对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进行沟通和确认,并得到授权管理者

批准后实施。电力企业可制定相关的激励和补偿措施,缓解相关岗位职能利益受到影响的员工的抵触情

绪,确保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相关方对优化方案达成共识,并考虑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兼顾技

术实现和数据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电力企业在形成优化方案过程中,可借助外部咨询服务商的力量,但应确保组织内部相关职能和层

次人员的充分参与。

8.2.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2.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管理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过程,并保留文件化信息。在保

证总体利益的前提下,组织应确保:

a)兼顾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利益;

b)与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往往涉及到职能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因此,电力企业应提高过程的透明度,

采取适宜的措施,充分调研和听取各职能和层次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在确保总体利益的前提下尽量予以协调,对于确难以满足的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使得各方能够

形成共识。加强与相关方的充分沟通,通过教育宣贯、培训、座谈、研论等方式,全面提高全员认识,

统一思想,营造有效助推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创新的良好氛围。妥善处理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分歧,达成共识。

8.2.3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监督与控制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16

XX/TXXXXX—XXXX

8.2.3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监督与控制

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受控条件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保获得优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b)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优化过程中的冲突和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理。组织应保留监督与控制的

文件化信息。

电力企业应采取例会等适当的方式,掌握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进度、变更、相关方反馈

等动态信息,加强监督与控制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确保按优化方案设定的关键节点协

调、有序地推进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在实施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过程中,应识别潜在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探索形成

信息化的手段、工具和方法,提高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8.3技术实现

8.3.1技术方案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3技术实现

8.3.1技术方案

组织应制定技术方案,方案应:

a)明确技术实现的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并制定计划;

b)确保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

c)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与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

沟通和确认),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电力企业应对技术方案的制定、沟通和确认做出制度化安排,包括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电力企业应依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评估现有相关的技术及其应用

现状,以及技术与企业业务管理优化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等,开展技术需求分析,论证可选技术路线,

明确性能参数要求等技术指标,编制投资概预算,确定技术实施范围,形成技术方案。技术方案还应明

确技术实现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应覆盖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

化、数据开发利用相关的部门和业务骨干。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

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电力企业应通过适宜的方式,对技术方案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主管部门

和数据开发利用主管部门的沟通,并得到授权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电力企业在形成技术方案过程中,可与外部技术服务提供商开展合作。

电力企业应明确技术的获取方式和开发、建设单位。

8.3.2技术获取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3.2技术获取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根据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和技术方案,管理技术获取过程,

并保留文件化信息,确保:

17

XX/TXXXXX—XXXX

a)必要基础资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

b)所获取的技术的有效性;

c)技术知识向应用主体有效转移。

注:技术获取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购、租用等。

技术获取是将技术方案付诸实际的过程,技术获取最根本的目的是将技术、知识转化为企业自身的

能力和优势,因此除了合理选择获取技术的途径,还必须关注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与利用,一般可包

括实施准备、执行、安装部署、调试和测试等过程。

电力企业应对技术获取做出制度化安排,包括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电力企业在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开展基础资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等初始准备工作,以确保

所获取技术的有效性;应注重技术知识转移,帮助应用主体有效应用所获取技术,采取有效手段(如网

络平台、技术研讨、现场培训、视频培训),对相关人员提供持续培训(包括理念、方法和技术等),

确保技术的开发建设单位将必要的技术知识及时、充分、有效的转移至应用主体。

技术获取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购、租用等。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现状及业务需

求选择最佳的方式,以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电力企业应确保技术的应用主体全程参与技术获取过程。

8.3.3技术实现的监督与控制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3.3技术实现的监督与控制

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技术实现。受控条件应包括但不限于:

a)获得技术实现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b)必要时,对技术实现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c)制定适宜的措施,有效防范技术风险。

组织应保留监督与控制的文件化信息。

电力企业应采取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

手段,跟踪和控制技术获取的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确保技术方案有效实施。

在技术实现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加强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8.4数据开发利用

8.4.1数据开发利用方案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4数据开发利用

8.4.1数据开发利用方案

组织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对数据开发利用的价值形成共识。组织应制定数据开发利用方案,方

案应:

a)明确数据开发利用的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并制定计划;

b)确保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

18

XX/TXXXXX—XXXX

c)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与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相关的主

管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数据开发利用是通过对数据的选取、分析和应用,进而全面实现数据价值的活动。

电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数据开发利用是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并对其在打造新型能

力、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方面日益提升的价值形成共识。

电力企业应对数据开发利用方案的制定、沟通和确认做出制度化安排,包括职责、流程、方法等。

电力企业应依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适用时还可依据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技术方案,结

合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开展数据开发利用需求分析,明确数据开发利用的范围、关键环节和实施路径,

形成数据开发利用方案。数据开发利用方案还应明确数据开发利用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参与部门和参

与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应覆盖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相关的部门和业务骨干。

电力企业应通过适宜的方式,对数据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主管部门和技术获取主管部门的沟通,并得到授权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电力企业在形成数据开发利用方案过程中,可与外部服务提供商开展合作。

8.4.2数据的开发利用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4.2数据的开发利用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有效地开发利用数据,加速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同步创新和

持续优化,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适用时,组织应:

a)选择所需的数据,进行跨时间、跨职能、跨层次的累积、清理和重构;

b)建立适用的数据应用模型,并进行评审和批准;

c)在业务系统中部署相应的数据应用模型。

适宜时,组织应:

a)利用外部的数据服务;

b)开发内部的数据,为外部提供服务。

数据开发利用的价值可表现为有助于技术改进,如寻找最佳技术路线;有助于优化业务流程,如持

续改进跨职能、跨层次的业务协同水平;也有助于改善组织结构,如不断提升岗位及其职能设置和业务

流程需求的匹配程度等。电力企业通过对数据的开发利用,可以加速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同步

创新和持续优化。同时,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改进也会为数据开发利用创造新的机会和起点。

电力企业应对数据开发利用做出制度化安排,包括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电力企业应不断拓展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开展跨时间、跨职能、跨层次的数据开发利

用。

电力企业所构建的数据应用模型应充分融合其业务需求、业务逻辑和业务经验,并根据模型的运行

情况和成效不断优化完善,解决新型能力建设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复杂性问题,持续提高数据开发利

用价值。

电力企业还应注重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展跨平台、跨

产业的数据融合应用,不断挖掘数据开发利用潜能,探索和构建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

8.4.3数据开发利用的监督与控制

19

XX/TXXXXX—XXXX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4.3数据开发利用的监督与控制

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数据开发利用。受控条件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保获得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b)制定适宜的措施,有效防范数据开发利用风险。

组织应保留监督与控制的文件化信息。

电力企业应采取例会、月报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手段,跟踪和控制

计划执行情况、应用成效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确保数据开发利用方案有效实施。

在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组织应加强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8.5匹配与规范

8.5.1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求

8.5匹配与规范

8.5.1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

组织应:

a)明确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组织开展试运行;

b)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

c)必要时,开展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

d)必要时,开展数据开发利用的优化调整;

e)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

组织应保留匹配性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