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测量技术规范》_第1页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测量技术规范》_第2页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测量技术规范》_第3页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测量技术规范》_第4页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测量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测量

技术规范

Generalcalculationrulesofpowersavingfordemandside

managementproject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8年8月31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发布

XX/TXXXXX—XXXX

I

XX/TXXXXX—XXXX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测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分类和统计期的确定、数据的选取及项目节约电力的技术要求

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的计算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1330-2014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效果评估导则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50063-2017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9027统计技术指南

DL/T359-2010电蓄冷(热)和热泵系统现场测试规范

DB11/T1232-2015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负荷计算通则。

3术语和定义

3.1

需求侧管理项目demandsidemanagementprogram

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所涉及到的相关活

动。

3.2

项目边界projectboundary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涉及到的用电单位、系统、设备的数量、时间和地理空间范围。

3.3

项目基准负荷projectbasicload

用户在需求响应期未改造或未实施需求响应情况下的用电负荷。

3.4

节约电力powersaving

1

XX/TXXXXX—XXXX

用户响应需求侧管理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需求响应措施后的实际用电功率与假设用户未采

取需求响应措施的用电功率的差值。

3.5

基准期baselineperiod

项目实施节约电力措施前,用于确定改造项目节约电力基准的时间段。

3.6

统计报告期reportingperiod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电量实施后,核定该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特定时间,一般与基准

期时间长度相同。

3.7

余热/余压利用项目

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多余的副产热能、压差能,这些副产热能、压差能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

下可以回收利用,如汽热,汽泵等,代替原有的电热、电机等。

3.8

余热/余压利用发电项目

在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多余的副产热能、压差能,这些副产热能、压差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

以回收利用发电,以满足企业自身需求。

3.9

可再生能源替代电能项目

利用可再生能源直接转换成除电之外其他能源形式,代替原有电能利用,以满足企业自身同等工况

能量需求。

3.10

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项目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几兆瓦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

可靠的发电单元。

4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分类和统计期的确定

4.1项目分类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按照节约电力负荷的不同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能效电厂项目。采用提高用电效率的技术手段,对电力设备或工艺进行节电改造的永久性节

约电力负荷项目;

(2)移峰填谷项目。采用移峰填谷等技术手段,减少高峰电力负荷的改造和新建项目,或采用其

它能源发电替代电网供电的永久性转移高峰电力负荷项目;

(3)需求响应项目。在用电高峰期间,主动响应调度命令,停止用电或中断部分用电的临时性减

少电力负荷项目。

2

XX/TXXXXX—XXXX

表1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分类一览表

项目分类二级类别具体项目类型

变压器更换项目

无功补偿项目

供配电节能类项目自动三相不平衡负荷调节项目

谐波治理

电力拖动系统节能项目

空调过渡季冷却塔供冷项目

能效电厂项目

建筑节约电力类项目绿色照明项目

热泵空调项目

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项目

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电能项目

能量回馈应用项目

其他节电改造项目其他项目

电力储能项目

蓄热项目

移峰填谷项目

蓄冷项目

负荷优化项目

需求响应项目

4.2项目统计期的确定

项目基期和统计报告期的选取,应保证项目节约电力负荷的计算具有可比性。

项目统计期的分类如下:

(1)统计月。项目用电高峰月。

(2)统计日。统计日包括代表日和响应日

——代表日:反映项目或设备典型运行和使用情况的工作日。

——响应日:电力需求响应项目实施的当天。

项目统计期报告期的确定方法如下:

3

XX/TXXXXX—XXXX

(1)能效电厂项目统计期间应采用统计月和统计月内代表日的工作时段;

(2)移峰填谷项目统计期间应采用统计月和统计月内代表日的高峰时段;

(3)需求响应项目统计期应采用响应日的响应时段。

5电力负荷测算方法

5.1电力负荷测算原则

基准期电力负荷和报告期电力负荷的计算数据宜采用相同的方法测算。

5.2电力负荷测算类别

(1)检测法

按GB/T50063等标准的规定,对项目进行一系列实际测算、试验、检查和处理的操作,并利用测试

仪表和工具取得项目统计期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它由电源模块,负荷检测模块,通信电路

模块,MCU及其它部分电路五大部分组成,读取被测参数,并根据参数类型,通过有功功率检测法、

电量检测法、电流检测法、视在功率检测法、冷热功率检测法等求出电力负荷。

(2)监测法

按GB/T15316等标准的规定,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取得项目统计期

各时段项目输入电量数据,并根据数据类型,利用平均电流检测法,平均负载率检测法求出电力负荷。

(3)统计法

按GB/T19027的规定,通过对项目的设计方案、铭牌参数和运行记录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取

得项目统计期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并根据数据类型,利用设备电功率统计法,单位指标统计法求

出电力负荷。

5.3项目分类与电力负荷测算类别对应关系

表2项目分类与电力负荷测算类别关系表

项目分类二级类别电力负荷测算方法

供配电节能类项目检测法、监测法

建筑节约电力类项目检测法、监测法

能效电厂项目

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检测法、监测法

其他节电改造项目检测法、监测法、统计法

移峰填谷项目检测法、监测法、统计法

需求响应项目检测法、监测法

6项目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及分类说明

4

XX/TXXXXX—XXXX

6.1能效电厂项目

6.1.1供配电节能类项目

(1)变压器更换项目

按GB/T50063等标准的规定,对项目进行一系列实际测算、试验、检查和处理的操作,并利用测试

仪表和工具取得项目统计期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1)、

(2)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

1)变压器铭牌及出厂参数获得:变压器额定容量、短路阻抗、空载电流、空载损耗、负载损耗;

2)变压器全年运行负载小时数;

3)高压侧计量电量、低压侧计量电量。

()

P1E1/T1

()

P2E2/T2

式中:

P1——项目更换前变压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即变压器损耗电功率)(kW);

P2——项目更换后在具有相同工况情况下变压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E1——项目更换前变压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可以采用高、低压侧计量表计之差,或者依据单边

计量数据进行理论变损计算)(kWh);

E2——项目更换后在具有相同工况情况下变压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注1:当变压器不具备双边计量条件时,按公式(3)计算变压器理论损耗E:

A2A2

pQ()

EP0T2KTPk3

SNT

由此,变压器更换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4)、(5)计算。

A2A2

p2Q2()

P1P0122KTPk14

SN1T

A2A2

p2Q2()

P2P0222KTPk25

SN2T

注2:当变压器更换前的工况无法获取,仅能知道替换的变压器型号及参数,按更换后变压器电网高峰时段变损E2,

计算变压器更换前变压器的能耗。

由公式(6)、(7)计算变压器更换后的短路损耗:

A2A2(PP)S2

p2Q2202N2()

KT26

TPk2

5

XX/TXXXXX—XXXX

P/S2

k1N1()

P1P012(P2P02)7

Pk2/SN2

式中:

P0——变压器空载损耗(kW),P01、P02为变压器更换前后空载损耗(kW);

Pk——变压器短路损耗(kW),Pk1、Pk2为变压器更换前后短路损耗(kW);

SN——变压器额定容量(kVA),SN1、SN2为变压器更换前后额定容量(kVA);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Ap——变压器单边计量高峰时段有功电量(kWh);

Aq——变压器单边计量电网高峰时段无功电量(kvarh),(如仅有有功电量,可依据功率因数推导无功

电量,如0.9);

KT——负荷波动损耗系数(取1.1)。

变压器主要等级S9、S11、S13系列变压器损耗参数见附录中表A.1与表A.2。

(2)无功补偿项目

按GB/T50063等标准的规定,对项目进行一系列实际测算、试验、检查和处理的操作,并利用测试

仪表和工具取得项目统计期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8)、

(9)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

1)补偿前后计量点实测电量、测量小时数;

2)负载电流、相电压、负荷值;

3)补偿前后同等工况下的功率因数。

()

P1E1/T8

()

P2E2/T9

式中:

P1——补偿前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P2——补偿后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E1——补偿前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实测电量(kWh);

E2——补偿后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实测电量(kWh)。

注:无功补偿项目通常可以通过“关断”的方式来模拟基准期。

如果项目不具备双端计量的条件,可按下列两种方法进行估算。

1)根据无功补偿装置容量计算

加装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10)、(11)计算。

Q2Q2

1()

P12R10

UN

Q2Q2Q2(QQ)2

21c()

P22RKQC2RKQC11

UNUN

6

XX/TXXXXX—XXXX

式中:

P1——加装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前耗电功率(kW);

P2——加装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后耗电功率(kW);

Q——电网高峰时段有功负荷需求(kvar);

Q1、Q2——电网高峰时段补偿装置投运前、后电网无功负荷需求(kvar);

UN——无功补偿点额定电压归算至某一电压等级的额定电压(kV);

R——项目边界内所有串接元件归算至某一电压等级的等效电阻(Ω);

Qc——电网高峰时段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容量(kvar);

K——无功补偿装置损耗率,由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提供。如补偿装置为电容器,则Ktg,其中tg

为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以出厂值为准,表3为典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表3典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介质二膜一纸全膜三纸二膜

tgδ0.00080.00050.0012

实际测评中优先由公式(10)计算即补偿装置人为控制投、切来实测Q1、Q2;如果现场不允许对补偿

装置人为控制,则由公式(11)计算即投切后的剩余无功需求Q2和投切的补偿装置容量值相加来推算Q1。

2)按功率因数校正前后的变化计算

加装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12)、(13)计算:

1P2

0()

P122R12

cos1UN

1P2

0()

P222RKQC13

cos2UN

式中:

cosφ1、cosφ2——电网高峰时段补偿装置投切前后典型工况功率因数;

P0——电网高峰时段典型工况的有功需求(kW);

其余参数,UN、K、R、Qc定义同上。

令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为K,由公式(14)、(15)计算:

I

Kjf

Iav(14)

T

It

t1

Iav

T(15)

式中:

It——各正点时通过线路的负荷电流,单位A;

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T24,单位h。

Iav——代表日负荷电流的平均值,单位A。

Imin——日负荷电流的最小值,单位A;

7

XX/TXXXXX—XXXX

Imax——日负荷电流的最大值,单位A。

22

K由负荷曲线的负荷率f及最小负荷率确定,由公式(16)、(17)计算K:

I

fav

Imax(16)

I

min

Imax(17)

当f0.5时,由公式(18)计算K2:

12

1

23

K2

1

2(18)

当f0.5时,由公式(19)计算K2值:

f1

K2

2

f(19)

(3)三相不平衡负荷调节项目

按GB/T50063标准的规定,对项目进行一系列实际测算、试验、检查和处理的操作,并利用测试仪

表和工具取得项目统计期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20)、(21)

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改造前后计量点实测电量;测量小时数。

(20)

P1E1/T

(21)

P2E2/T

式中:

P1——项目改造前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P2——项目改造后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E1——项目改造前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实测电量(kwh);

E2——项目改造后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实测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注:三相不平衡负荷调节项目通常可以通过“关断”的方式来模拟基准期。

如果项目不具备双端计量的条件,电力负荷也由公式(22)、(23)计算:

2222()

P1(IAIBIC)RLINRN22

8

XX/TXXXXX—XXXX

`2`2`2`2()

P2(IAIBIC)RLINRN23

式中:

IA、I'A—电网高峰时段典型工况下调相装置调节前、后实测线路A相电流(A);

IB、I'B—电网高峰时段典型工况下调相装置调节前、后实测线路B相电流(A);

IC、I'C—电网高峰时段典型工况下调相装置调节前、后实测线路C相电流(A);

IN、I'N—电网高峰时段典型工况下调相装置调节前、后线路N相电流(A);

RL、RN—降损边界内(从调节装置安装位置至配变低压出口)的相线及中线线路电阻(Ω),通过线路

型号计算;

(4)谐波治理

按GB/T50063标准的规定,对项目进行一系列实际测算、试验、检查和处理的操作,并利用测试仪

表和工具取得项目统计期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按公式(24)、(25)

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改造前后计量点实测电量;测量小时数。

()

P1E1/T24

()

P2E2/T25

式中:

P1——项目负荷消谐前的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P2——项目负荷消谐后的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E1——项目改造前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实测电量(kwh);

E2——项目改造后在典型工况下的电网高峰时段实测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如果项目不具备双端计量的条件,由公式(26)和(27)进行计算项目电力负荷:

NN

2222()

P13I1(nRLnRT)HRIn9I13kRNHRI0j26

n2j3k

NN

2`22`2()

P23I1(nRLnRT)HRIn9I13kRNHRI0jPF27

n2j3k

式中:

I1——负荷典型基波电流(A);

HRIn、HRIn——负荷消谐前后n次电流谐波含量(%);

HRI0j、HRI0j——负荷消谐前后电流j次零序(3倍次)谐波含量(%);

RL、RT——线路、变压器基波下的等值电阻(Ω);

ΔPF——消谐装置自耗功率(W)。

注:根据谐波畸变次数含量递减规律,一般谐波损耗叠加在20次以内即可。

当现场不具备各次谐波精确测量时,由公式(28)和(29)计算总谐波畸变率HRT和零序次谐波总畸

变率HRT0。

2222()

P13I1(3.5RL3.5RT)HRT9I13RNHRT028

9

XX/TXXXXX—XXXX

2`22`2()

P23I1(3.5RL3.5RT)HRT9I13RNHRT029

(5)电力拖动系统节能项目

按GB/T50063标准的规定,对项目进行一系列实际测算、试验、检查和处理的操作,并利用测试仪

表和工具取得项目统计期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30)、(31)

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

1)变频调速类:同等工况同样时间下,工频/变频切换计量的电量值;

2)电机更换项目:电机额定功率、转矩、频率、运行效率、负载率。

()

P1E1/T30

()

P2E2/T31

式中:

P1——项目改造前电机的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P2——项目改造后在具有相同工况情况下电机的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E1——项目改造前电机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E2——项目改造后在具有相同工况情况下电机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6.1.2建筑能效电厂类项目

(1)空调过渡季冷却塔供冷项目

按GB/T15316标准的规定,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测,项目改造前后的电

力负荷由公式(32)、(33)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改造前后计量点实测电量;测量小时数。

()

P1E1/T32

()

P2E2/T33

式中:

P1——项目改造前采用制冷机供冷方式运行典型工作日系统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P2——项目改造后采用冷却塔供冷方式运行典型工作日系统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E1——项目改造前采用制冷机供冷方式运行典型工作日系统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E2——项目改造后采用冷却塔供冷方式运行典型工作日系统在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2)绿色照明项目

按GB/T15316、GB/T50063等标准的规定,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34)、(35)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

1)同种工况下改造前后实测电量;测量小时数;

2)改造前后灯具数量、灯具额定功率、灯具运行负载率。

10

XX/TXXXXX—XXXX

()

P1E1/T34

()

P2E2/T35

式中:

P1——项目边界内更换前照明支路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P2——项目边界内更换后满足照度要求灯具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E1——项目边界内更换前照明支路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E2——项目边界内更换后满足照度要求灯具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T——本地区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注:更换前高峰时段电量依据更换前后照明灯具的额定功率P1、P2之推算可得,即E1/P1=E2/P2。

(3)热泵空调项目

按GB/T19027的规定,通过对项目的设计方案、铭牌参数和运行记录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项

目改造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36)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热泵平均耗电功率cop;同样工况下空调平均耗电功率cop'。

Pcop

P2(36)

1cop'

式中:

P1——项目改造前常规空调在电网高峰时段平均耗电功率(kW);

P2——项目改造后热泵主机在电网高峰时段平均耗电功率(kW);

cop——热泵能源利用效率值(查铭牌);

cop’——为常规空调,制冷时可用3.5,制热时可与电锅炉比,可用0.95。

6.1.3能源综合利用能效电厂类

(1)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项目

按GB/T15316等标准的规定,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取得项目统计期

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37)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发电量;发电时间。

P=E(37)

T

式中:

P——项目改造后余热/余压或可再生能源电站在电网高峰时段供给电功率(kW);

E——项目改造后余热/余压或可再生能源电站在电网高峰时段供给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的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2)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电能项目

按GB/T15316等标准的规定,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取得项目统计期

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后的电力负荷按公式(38)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替代等价电量、对应替代小时数。

P=E(38)

T

11

XX/TXXXXX—XXXX

式中:

P——项目改造后余热/余压、可再生能源在电网高峰时段替代等价电功率(kW);

E——项目改造后余热/余压、可再生能源在电网高峰时段替代等价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3)能量回馈应用项目

按GB/T15316等标准的规定,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取得项目统计期

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后的电力负荷按公式(39)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实测回收电量;对应回收电量小时数。

P=E(39)

T

式中:

P——项目改造后能量回馈装置高峰时段实测回收电功率(kW);

E——项目改造后能量回馈装置高峰时段实测回收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6.1.4其他能效电厂项目

除上述以外如生产工艺优化等能效电厂项目,在节电力认证时遵循“黑箱”方法。在改造前后相同

工况下,供电支路实际量测负荷数据在高峰时段的降低,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40)、(41)

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改造前后计量点实测电量;测量小时数。

()

P1E1/T40

()

P2E2/T41

式中:

P1——项目改造前电网高峰时段实测耗电功率(kW);

P2——项目改造后电网高峰时段实测耗电功率(kW);

E1——改造前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E2——改造后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T——项目节电量对应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6.2移峰填谷项目

6.2.1电力储能项目

按GB/T15316等标准的规定,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取得项目统计期

各时段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方法,项目改造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42)计算。

采集项目数据类别:高峰时段释放电量;对应释放小时数。

P=E(42)

T

式中:

P——电力储能装置电网高峰时段释放电功率(kW);

E——电力储能装置电网高峰时段释放电量(kWh);

T——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12

XX/TXXXXX—XXXX

6.2.2蓄热项目

因效率与系统负载率呈线性关系,由于加热系统的负载率是变化的,直接参考铭牌上的效率值,项

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43)、(44)计算:

P=P

1(43)

P=P

2j2(44)

式中:

P1——项目改造前电网高峰时段蓄热系统供热功率(kW);

P——项目改造后电网高峰时段蓄热系统供热功率(kW);

Pj2——电网高峰时段蓄热系统消耗电功率(kW);

η——非蓄热方式电加热系统电能利用效率(%)。

6.2.3蓄冷项目

蓄冷蓄热项目具体计算和测量方法可参照《DL/T359-2010电蓄冷(热)和热泵系统现场测试规范》;

如果测试条件有限,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45)、(46)计算。

P=P

1cop(45)

P=P

2j2(46)

式中:

P1——项目改造前电网高峰时段蓄冷系统供冷功率(kW);

P——项目改造后电网高峰时段蓄冷系统供冷功率(kW);

Pj2——电网高峰时段蓄冷系统消耗的电功率(kW);

cop——主机能效比,制冷量与消耗电力的比值。

注:cop与主机负载率呈线性关系,由于空调系统的负载率是变化的,直接参考主机铭牌上的能效比值。

6.2.4负荷优化等其他移峰填谷项目

按GB/T15316等标准的规定,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测,项目改造前后

的电力负荷由公式(47)、(48)计算。

需采集数据:优化前后高峰时段耗电量;对应高峰时段小时数。

()

P1E1/T47

()

P2E2/T48

式中:

P1——项目边界内优化前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P2——项目边界内优化后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E1——项目边界内优化前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E2——项目边界内优化后电网高峰时段耗电量(kWh);

T——本地区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6.3需求响应项目

13

XX/TXXXXX—XXXX

需求响应指电力用户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相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

参与行为,项目改造前后的电力负荷由公式(49)、(50)计算。

PE/T

1B(49)

PE/T

2R(50)

式中:

P1——实施需求响应时段内基准线用户负荷耗电功率(kW);

P2——实施需求响应时段内(报告期)用户负荷实测耗电功率(kW);

EB——实施需求响应时段内基准线用户负荷耗电量(kWh);

ER——实施需求响应时段内(报告期)用户负荷实测电量(kWh);

T——本地区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h)。

7项目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方法

节约电力测量方法如下:

7.1直接比较法

除能源综合利用能效电厂类外的能效电厂项目、存在额外能耗的移峰填谷项目与需求响应(临时性

节约电力)项目,节约电力由公式(51)计算:

PP1P2(51)

式中:

△P——项目节约电力负荷,单位为千瓦(kW);

P1——项目优化前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P2——项目优化后电网高峰时段耗电功率(kW)。

7.2电量转移方法

能源综合利用能效电厂类与移峰填谷项目节约电力由公式(52)计算:

E

P(52)

T

式中:

△P——项目节约电力负荷,单位为千瓦(kW);

E——项目电网高峰时段转移电量(节约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T——电网高峰时段小时数,单位为小时(h)。

14

XX/TXXXXX—XXX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A.1变压器行业10kV级S9、S11、S13系列变压器损耗参数

变压器行业10kV级S9、S11、S13系列变压器损耗参数见表A.1

表A.1变压器行业10kV级S9、S11、S13系列变压器损耗参数对照表

S9S11S13

产品容

空载损空载电

量负载损耗空载电流空载损耗负载损耗空载电流空载损耗负载损耗

耗流

(KVA)(W)(%)(W)(W)(%)(W)(W)

(W)(%)

301306002.101006000.63656000.63

501708702.001308700.60858700.60

6320010401.9015010400.5710010400.57

8025012501.8018012500.5412512500.54

10029015001.6020015000.4814515000.48

12534018001.5024018000.4517018000.45

16040022001.4028022000.4220022000.42

2004802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