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制药工程复习提纲_第1页
2015制药工程复习提纲_第2页
2015制药工程复习提纲_第3页
2015制药工程复习提纲_第4页
2015制药工程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制药工程复习提纲doc

生物化学知识点综述

第一章糖类化学

本章在各类型考试中考察的是一些细节性的知识,具体有以下一些知

识点:

1.糖的定义和分类:糖主要由C、H、。三种元素所组成,是一类多

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或者是它们的缩聚物或衍生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可水解成多少个单

糖而分为单糖、寡糖(含2到10个单糖分子)和多糖(10个以上单糖分

子)。以葡萄糖为代表的单糖的分子结构(特别是旋光异构现象)、分类、

物理化学性质,还有一些重要的单糖要记。图示:

2.会写三种主要双糖(蔗糖、纤维二糖和麦芽糖)的连接键的种类

及其环状结构。

3.

见下表:

第二章脂类化学

本章知识一般严选择题、填题和判断题中出,考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

面:1.脂类的概论、分类及功能。按组成分类:三酰甘油脂(三脂酰

甘油)、磷脂、类脂及结

合脂。

2.脂肪酸的特征:链长、双键的位置、构型。

3.自然界常见的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种类。

第三章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特别是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16%)经常在填

空题和计算题中出现。2.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号和20

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除甘氨酸外,均属L

一a—氨基酸)和分类。

(1)根据侧链基团(R-)的极性分类

非极性R基氨基酸:AlaLeuHeProPheTrpMet

不带电荷的极性R基氨基酸:GlySerThrCysAsnGinTyr

带正电荷的R基氨基酸:LysArgHis带负电荷的R基氨基酸:

AspGlu(2)根据人体能否自身合成分为

VaiLeuHeThrMetLysPheTrp

3.氨基酸物理化学性质:旋光性可作一般性的了解,而酸碱性、氨

基、竣基以及氨基和竣

基共同参加的反应,特别是等电点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氨基酸在不

同pH条件下的泳动情况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肽键为

主键或有少量的二硫键

为副键构成的)及高级结构包括二级结构(包括a—螺旋结构,B一

折叠片层以及B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以氢键维持其稳定性)、三级结构(维

系结构的非共价健有:氢键、离子键、疏水键、二硫键,主要靠次级键疏

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四级结构(蛋白质亚基之间

以非共价键缔合,主要靠次级键维系。具有蛋白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有血红

蛋白、乳酸脱氢酶等,肌红蛋白不具有四级结构)的定义及类型和维持力

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沉淀、变性、凝固、呈

色反应、紫外吸收等):

其中蛋白质的变性是重点,名词解释及辨析里经常考。蛋白质的变性

是指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瓦解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了维持二、三、四级

结构的力量,一般不影响其一级结构。变性蛋白质的性质必须掌握:a.生

物活性消失;b.维系二、三、四级结构的化学键被破坏;c.易被蛋白质酶

水解;d.-SH等基团之反应活性增加等。

6.蛋白质的分离与合理化,通常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

法:

(1)丙酮沉淀及盐析:盐析是将硫酸镂、硫酸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

质溶液,破坏蛋白

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而沉淀。各种蛋白质在盐析时所需的盐浓

度及pH不同。

(2)电泳:电泳是根据蛋白质在低于或高于等电点(pl)溶液中带电并在

电场中向一极移

动原理来分离蛋白质。带正电荷向负极泳动,而带负电荷向正极泳动,

分子小的蛋白质泳动快,分子量大的泳动慢,于是蛋白质被分离。

(3)层析:层析是分离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离子交换层析、亲和

层析等,其中离子

交换层析应用最广。

(4)分子筛(凝胶过滤):是层析一种,在层析柱内填满带有小孔的颗粒

一般是葡聚糖制

成。蛋白质溶液加之于柱之顶部,往下渗漏,这时小分子蛋白质分子

进入凝胶微孔,大分子不能进入,故大分子蛋白质先洗脱下来,小分子后

洗脱出来。

10.构与功能的关系也是本章考试的重点。可从多个例子去理解一级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空

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结合随后章节的学习反复加深理解。例如,

酶原的激活、激素原、前激素原转变为有活性的激素等均可有力地说明一

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一定的空间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变构酶、变构调

节等有许多的例子,就是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同时,变构效应

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功能调节方式之一。将学习的各章节内容进行有机

的联系、比较,正确理解专业名词的概念,使“概念”变成自己知识网上

的纽节,就会不断积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去

应答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各种可能的出题方式。

第四章酶

1.酶的分子结构:主要是考查一些基本概念:单纯酶、结合酶、全

酶、辅基和辅酶、必需基团、活性中心。

2.酶促反应的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频率也圈套,希望大家能

记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充,少量的酶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催化大量的反应;

(2)度特异性:酶的专一性主要是由酶特定的结构决定的,一种酶作

用于一种化合物,进行一种类型的反应;

(3)酶促反应没有副作用;

(4)酶的催化作用是受调控的。

3.酶在代谢中,有重要功能的一些酶归属于哪一类的问题,下表进

行举例:

酶分类编号举例

4.酶活力(或酶活性表示法)用反应初速度表示酶活力。酶活力单位:

U;酶的比活力:U/mg蛋白质。

5.酶反应动力学部分建议大家把公式跟四种抑制的图形记下来。填

空中可以考察每种抑制的kmVm的变化情况

--图形记住了,kmVm的变化也就轻松了,不然老混淆。其中也有几

个概念:最适pH、最适温度、酶的比活性。

(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其因素不变的情

况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的作图呈双曲线,具体来说:

a.当作用物浓度(⑸)很低时,反应速度(V)随⑸增高而成直线比例上升。

b.当⑸继续增高时,V也增高,但不成比例。

c.当⑸达到一定高度时,V不再随⑸增高而增高,反应达到最大速度

(Vmax)o

在这一部分,米氏议程及其应用,km的意义用及其求法是出现最频

繁的考点。米氏方程为:

V=

其中km为米氏常数。其意义为:

a.V=l/2Vmax时,km=[S],即km为反应速度最大速度一半时的⑸。

km为酶的特征常数,单位为mmol/L。不同酶有不同的km值,同一酶催

化不同底物则有不同的km值。各同工酶的km值也不同,可借km值鉴

别之。

b.[S]>>km时,米氏方程分母中的km可忽略不计,此时,V=Vmax,

即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Vmax。

c.当⑸<<km时,米氏方程分母中⑸忽略不计,此时V与⑸成正

比。d.当k3很小时,km-k;/kl-旧⑶/[ES],因此km值大小反映酶与作

用物亲和力的

大小。Km小,反映酶对作用物亲和力大;km大则反映酶与作用物亲

和力小。(2)酶浓度的影响:当作用物浓度足够大时,,V与旧成正比。

这一部分只是作为一个选择项在选择题中出现过。

(3)pH的影响:需明确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常数,而且并不是所有的

最适pH都

近中性,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1.5,精氨酸酶的最适pH为9.8

(4)温度的影响,其特点在一般的起得早中经常出现。温度对酶促反

应的影响有如

下几个特点:

a.从低温开始,随温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大。

b.达到一定温度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此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温

血动物

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7~40℃,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C.当温度继续升高,酶蛋白变性增加,反应速度开始下降。

d.酶活性随温度而,但低温一般不使酶破坏。

e.若酶捉反应进行时间短暂,其最适温度可相应提高。

(5)什么是激活剂、激活剂的影响:常见的增长点是CI-对唾液淀粉酶

活性的影响。

(6)什么是抑制剂、抑制剂的影响抑制剂的影响:分为不可逆抑制

作用和可逆抑制作用,其中以可逆作用出现的偏多。可逆性抑制作用:这

类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清除抑制剂后酶活性可以恢复的抑制作用。

6.酶作用机制?

第五章核酸

1.核酸分子的组成:这一部分既有核昔(酸)的名称,也有核甘酸的命

名规则,还包括一些稀有碱基等。

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甘酸,有碱基、戊糖与磷酸三种成分,会写五种碱

基、两种戊糖的结构。组成DNA的核甘酸称脱氧核糖核甘酸(dNTP),组成

RNA的核昔酸称核糖核甘酸

核甘酸的其他形式:核昔二磷酸(NDP),核甘三磷酸(NTP),环化核昔

酸(cAMP、cGMP)

2.DN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l)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甘酸的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核昔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四种核甘酸是通过3S5'磷酸二酯

键连接在一起的。

⑵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组成规则:A=T,G=C,且

A+G=T+C;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Z-DNA的概念。

(3)DNA的三级结构:主要形式为超螺旋,生物体中最常见的超螺旋为

负超螺旋。负超螺旋的存在可以使DNA双链碱基对打开所需要的能量降低

4.lKJ/mol,因而,有利于DNA的双链分开。许多DNA旋转酶的抑制剂,

如蔡咤酮酸,香豆霉素和新生霉毒等均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DNA复制。

⑷功能:其基本功能是作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模板和基因转录的模

板,是生命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和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4.核酸的性质:主要是DNA的变性及复性。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

如:变性、复性、杂交、紫外吸收等,其中Tm值、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是经常出现的考点;此外,还有变性及复性DNA理化性质的改变。

许多试剂或一些物理因素,例如酸、碱、热、低离子强度的影响,将

使氢键断裂,使DNA由起初坚固的、螺旋形的、双股的天然构象分开成不

规则的卷曲单链,叫DNA变性作用。

变性DNA有理化性质的改变,表现在:

(1)紫外吸收增加:DNA变性作用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通常

把光吸收增值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Tm表示:

(2)比旋值下降:天然DNA有强烈的正向旋光,变性后比旋值下降

(3)粘度下降:天然DNA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这是由于DNA相当坚

固的双螺旋结构及其长棒状的性质所决定的。当DNA变性双螺旋解型粘

度急剧下降,浮力密度升高。DNA溶液加热变性时,双螺旋的两条链分

开。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两条单链继续保持分开。但若缓慢冷却,则

两条链又可发生特异的重组合而恢复成双螺旋。因此,DNA变性在一定条

件下是可逆的。变性DNA恢复其原有结构和性质称为“复性”。复性后

DNA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恢复,如紫外吸收值下降,粘度增

加,比旋值增加,生物活性也得到部分恢复。

杂交:在DNA复性过程中,将不同的DNA单链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

或者将DNA和RNA分子放在一起,双链分子的再形成既可以发生在序列

完全互补的核酸分子间,也可发生在碱基序列部分互补的不同的DNA之间

或DNA与RNA之间。

紫外吸收:核酸溶液在260nm波长处具有最大光吸收。DNA变性后,

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高,称为增色效应(高色效应)。变性DNA,在退

炎复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减少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DNA

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

第七章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定义

这一部分首先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呼吸链、氧

化磷酸化、P/O比值,底物水平磷酸化等,常作为名词解释出现,

2.呼吸链及排列顺序:主要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中出现。体

内有两条呼吸链,分别为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氧化呼吸链。它们的

P/O比值分别为3和2。组成呼吸链的主要成分有尼克酰胺核甘酸、黄素

蛋白、铁硫蛋白、辅酶Q及细胞色素等五类。前四类酶通过加氢和脱氢反

应,传递作用物脱下的氢,故是递氢体;而细胞色素可传递电子,故是递

电子体。其排列顺序如下:

FADH2(Fe-S)复合体II

++H+(Fe-SCoQCytcNADH1Cytaa31/2O2化偶复合体I磷酸

复合体III复合体IV-ATP联部位~ATP~ATP

3.ATP的利用与贮存

ATP是多种生理活动能量的直接提供者,体内能量的生成、转化贮存

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磷酸肌酸是肌肉组织中能量的贮存形式。

三、生物能学

1.生物体是一个开放体系,它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

换,在生物体内的

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接近等温等压的条件下进行的。

2.自由能和标准自由能。

3.标准自由能变化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4.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5.能量学在生物化学应用中的某些规定

6.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4.新陈代谢的概念,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糖类代谢

三大物质代谢以糖的代谢最为重要。

1.糖酵解过程:是在胞浆中进行的。

(1)反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葡萄糖一一〉丙酮酸(酵解途径)

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1,3一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一一>3一磷酸甘油酸+1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一一>生成丙酮酸+1ATP

图示及参与的酶:

※丙酮酸(乳酸脱氢酶)一一>乳酸

(2)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或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

酶、丙酮酸激酶。产物为乳酸。

(3)酵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净得两分子ATP,两分子NADH(无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