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工作方案_第1页
智库工作方案_第2页
智库工作方案_第3页
智库工作方案_第4页
智库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库工作方案

篇一:关于开展智库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两办”《关于加强新时期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的意见》和,根据省社科联《关于在设区市社科联开展新型智库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为更好地发挥我市社科系统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支持围绕我市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提升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制定2015年石家庄市社科联实施新型智库建设工程方案。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指示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从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按照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发展的原则,实施新型智库建设工程,推进社科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二、总体目标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导向,服务决策、服务大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聚焦党委、政府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决策部署,整合专家资源,拓宽研究视野,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的对策和建议。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把社科联建设成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三、管理模式1、石家庄市社科智库建设工程机构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管理工程项目、搜集调研课题、组织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上报研究成果、总结智库效益等日常工作。2、全过程督导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进行全过程调度管理,确保智库专家结合石家庄实际,提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思路、有效举措和对策建议,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研究成果。3、构建联合研究、协作攻关平台。课题研究原则上由课题组承担,为课题组成员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合作提供帮助。4、推进成果转化。智库研究成果以《成果呈阅》、《智库专家建言》报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全局意义的研究成果,印发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四、工作内容(一)将新型智库建设列为市社科联的战略工程按照省社科联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社科智库建设工程列为石家庄市社科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力度,不断推进智库建设,探索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人才管理、制度建设和经费管理等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提升智库研究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事前谋划、期中管理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力争把石家庄社科智库工程建成省级示范样板工程。(二)健全智库组织机构一是成立石家庄市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社科院、社科联、党校、高校、各研究中心及学会相关专家构成。学术委员会下设3个专业委员会:社科院、党校和研究中心委员会,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高校、科研院所委员会,着力打造一批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建设一批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软科学研究基地;学会、协会、研究会委员会,完善社会智库产品供给机制,探索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二是成立石家庄市社会科学专家团。在市社科专家库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驻石部门、高校、部队智力资源,形成省会社会科学专家团。专家团分二个组:石家庄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辅导专家团,石家庄市理论与形势政策宣讲专家团。(三)加强社科智库队伍建设建立驻石各部门、高校副高以上职称社科人才名册,对其2013、2014两年内完成的各级课题、公开发表的论文、社会兼职等情况全面摸底,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法学等学科,扩大智库人员数量,每个学科确定一名负责人和一名联系人。根据实际需要,邀请国家级、省级知名专家进入智库。(四)广泛征集《课题指南》意见,注重发挥导向作用根据全市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针对全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组织起草《课题指南》,并做好与社科规划课题衔接,组织智库专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五)推进智库成果转化组织专家库成员做好市主要领导关注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研究课题和省社科联布置的研究任务。加大成果报送力度,拓宽报送渠道,搭建研究成果交流转化平台,推介研究更多成果进入决策程序。注重追踪、收集研究成果的反馈意见和社会影响力,对在省市社科评奖、学术交流、理论研究活动中发现的对领导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成果,切实推动其应用转化。五、工作步骤1、3月制定《石家庄市开展社科智库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2、4月确定石家庄市社会科学新型智库;3、5月成立石家庄市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4、5月成立石家庄市社会科学专家团;5、5月底前将重点研究项目委托给智库专家;6、8月9月对签约项目进行督导;7、9月10月对研究成果进行多渠道推荐、报送;8、11月中旬组织专家考评组,对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成果效益考评,并向省社科联上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六、考核评价1、考核主体。考核工作由领导小组会同市直有关部门、高校等负责。2、考核方式。对智库专家采取年度考评的方式进行。每年11月对智库专家年终考核。重点考察专家是否按年度研究计划进行,是否保证足够的研究时间;从事的课题方向是否偏离交办研究任务;是否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可行性、指导性、效益性;研究水平是否瞄准本领域、本行业前沿,是否引起省、市主要领导的关注、重视和肯定。3、考核结果。智库专家年度考核合格的保留资格;对考核优秀的专家,下年度优先交派课题任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资格,退出智库。对出色完成临时交办研究任务的专家,将按程序增补进智库。同时,考核结果作为市社科联是否追加经费和重点奖励的依据。七、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实施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工程,是贯彻落实省两办《关于加强新时期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的意见》,是推动全市社科联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当好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一项重大举措。参与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责任意识,加强协作配合,努力形成推动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工程的整体合力,确保新型智库工程有效实施。2、经费保障。设立石家庄市社科智库研究专项经费,采取启动资金、追加资金和重点奖励的方式使用。对每项课题的研究经费分启动资金和追加资金两次拨付给课题组。年终汇总上报研究成果,评审成果发挥作用大小和质量高低,给予重点奖励。3、政策支持。对入库专家实行“石家庄市新型智库专家”签约管理。研究成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效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纳入部门决策形成部门政策的,可直接确认为当年市级社科规划研究的委托课题,拨付相应研究经费,优先推荐申报石家庄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优先推荐课题负责人入选石家庄市优秀社科专家培养。

篇二:云南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精神,进一步提升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任务,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

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吉林省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

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机构、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职责,为政府提供专业客观、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相辅相成。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自2015年开始启动,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首批计划遴选10个左右高校智库进行支持。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吉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省属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支撑党委政府决策的咨政平台和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可信任可依赖的咨政服务平台。

(四)建成高端应用型人才集聚的高地。通过建立以服务国家或区域发展为导向、以实质贡献为标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优秀人才参与决策咨询的能力和活力,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集聚,打造高校一流人才集聚的高地。

三、申报和遴选

(一)申报条件

现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均可申报智库。鼓励高校牵头,协同相关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共同联合组建智库,广泛聚集各类智慧要素和创新要素,提升智库建设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二)遴选程序

1.符合条件高校按照申请条件组织申报,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填写《吉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申报书》报送省教育厅。

2.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依据专家建议,比照学校申报智库的建设任务和预期绩效,择优支持。

四、建设任务

(一)学校要为智库提供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实体化管理体制,负责智库的网站、信息库等建设和日常管理,为参与智库研究的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保障和服务支撑系统。

(二)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在政府、企业、高校智库之间的有序流动。鼓励高校教师到政府挂职或各类研究机构全职从事咨询研

究工作。加强智库中青年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建立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吸引高层次专家“驻库”研究。

(三)强化数据库、资料库和网站的建设,鼓励与政府、行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分享数据资料,加强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

(四)通过定期举办有影响的高端论坛,帮助研究人员培养问题敏感性,建立与政策制定者、媒体和社会精英等良好沟通的渠道。

(五)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权威性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方式来公布成果,并加强对外宣传;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和发布机制,增强“话语权”。

(六)建立高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投入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以公益方式投入。

(七)健全成果评价机制,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建立以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从事智库咨询工作,保证高校智库咨询工作发展的可持续。

(八)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加强与国外相关智库的实质性合作,形成国际研究和交流网络,加快智库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九)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推动依托学科、新兴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

五、建设周期和经费

立项支持的智库建设周期为三年。建设经费由多方投入,主要争取省财政予以建设经费支持,同时由智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智库依托高校要求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

六、考核评估验收

高校新型智库实行年度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建设。主要考核评估指标围绕成果发表水平、咨询报告采纳件数、成果转化率及队伍建设、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侧重考察研究成果对实际决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特别突出质量和绩效导向,切实激励学者潜心于决策研究。

立项建设的高校新型智库,要编制3年发展规划,定期向省教育厅报送年度任务工作完成情况,每年要提供一定数量的相关领域政策咨询报告,并被省委、省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采纳,省教育厅根据备案的发展规划进行不定期抽查和考核,在建设末期组织专家对智库进行验收认定。为支持认定挂牌智库持续发展、做优做强,对科研成果(咨询报告)能够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智库给予后期奖励和项目优先支持。

篇三:库塘长实施方案款庄镇库(塘)长责任制实施方案为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库(塘)长责任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及?富民镇库塘长责任状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实施滇池流域出滇河道“河(段)长制”的基础上,建立并实行覆盖全镇水库及坝塘的“库(塘)长”责任制。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以治理水环境、遏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重建水生态、保证水安全为目标,全面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治水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库(塘)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改善全镇库(塘)水环境质量,确保库(塘)安全运行。二、目标任务(一)第一阶段(2011年—2012年)青平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其他水库坝塘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保护目标。(二)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青平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并向Ⅱ类水提升;其他水库水质均达到水环境功能保护目标。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库(塘)工程管理做到“人员、责任、措施、经费”四落实,坚决杜绝监管不到位、措施不到位和隐患发现不及时而导致水安全及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三、基本原则(一)分类管理,分级保护对饮用水源水库、非饮用水源水库及小坝塘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加强饮用水源水库及其他库(塘)的保护和管理。对已设立保护区、划定保护级别的拖担水库实施分级保护。(二)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广泛采取宣传、教育、法律、行政、技术、工程、经济等措施,实施综合治理。(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结合资源优势、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自然净化能力。(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紧密结合当前水利建设、现代农业、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村建设等工作,在保障水资源质量和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统筹推进水源区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四、实行库(塘)长责任制全镇库(塘)实行属地管理。2座小(二)型水库分别由镇政府镇长担任库长,水库径流区各(居)村委会主要领导和水务站长担任直接责任人水库管理人员担任具体责任人;8座小坝塘分别由镇政府分管副镇长担任塘长,坝塘径流区各(居)村委会主要领导和水务站长担任直接责任人,坝塘管理人员担任具体责任人。(详见款庄镇库(塘)长名册)。库长负责督促协调水库径流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进综合整治措施的落实。水库流域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整治计划、落实责任人,确保整治工作按期推进和水库安全,塘长负责做好辖区坝塘保护和管理工作。五、实施综合整治(一)非饮用水源水库在非饮用水源水库及其径流区按照防污治污、加强生态建设的原则,重点实施“截污治污、生态修复、除险加固、节水灌溉”等四项工程。1.截污治污工程(1)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提高工业项目环境准入门槛,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已有工业污染源,应强化监管,对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排污超标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限期治理。对农村区域工业污染源实行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逐步减轻和消除工业污染物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2)加强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巩固禁养成果。在“一湖两江”流域保护区范围内水库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户)、小区,禁止散养畜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畜牧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转变养殖方式,引导和鼓励径流区规模化养殖场(户)到流域外、水源保护区外发展规模养殖。在水库及径流区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严格控制施肥和使用药物,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饲料。(3)加强农业源污染控制。全面发展生态农业,通过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控制农药用量,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全面推进径流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大“一池三改”力度。(4)建立径流区生活垃圾收运处臵系统。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街道)运转、镇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收运处臵四级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建设垃圾收集、清运、处臵系统,生活垃圾要定点投放,及时处臵。2.生态修复工程(1)退耕还林。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力推进非法定责任田和承包地退耕还林工作,增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培育适度规模的后续林果产业,鼓励群众种植和发展经济效益好的树种。(2)木本湿地建设。选择耐水吸污能力强、净化隔污效果好的树种,在所有库(塘)大力建设木本湿地,在高水位和低水位适宜区域坡面上种植杉类,建设“水上森林”。(3)水土流失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减缓水库泥沙淤积。3.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巩固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推进小坝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4.节水灌溉工程。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集雨补灌等节水工程,结合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旱作农业。(二)饮用水源水库(青平水库)饮用水源水库除实施以上整治外,要严格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实施意见?(昆通?2009?7号)等文件要求,实行更加严格的保护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1.禁止畜禽养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严禁畜禽养殖;二、三级保护区禁止规模化养殖,禁止放牧、放养,做好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并逐步取缔养殖。2.坟山墓地整治。以整治存量、杜绝增量、散墓集中为目标,切实做好滇池流域内的“三沿五区”坟墓整治工作,对已搬迁坟墓的地方加大绿化,恢复生态。2011年10月31日前完成饮用水源区墓地整治工作。3.污水处理工程。按照2012年饮用水源区集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二级保护区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率达70%、三级保护区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率达50%的目标,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外排的废水水质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回用水的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应标准。4.实施人口转移外迁工程。重点实施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人口迁移。结合小集镇、园区、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教育移民、就业移民为主的人口迁移工程,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饮用水源区居民向饮用水源区外迁移,向城镇集中。同时,水源区严格控制人口迁入。5.实施就业移民工程。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把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点,在饮用水源区建立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实行政策倾斜,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六、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一)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划定保护范围。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必须科学划定、合理设立水源保护区,划分保护级别,编制水源保护规划或保护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制度,在保护范围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标识。2011年10月31日前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和标志设立工作,其他水源地也要同步划定保护范围,强化保护。(二)建立日常巡查管护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巡查,确保库(塘)无乱堆乱放,水面无垃圾、无漂浮物(杂草)、无死畜禽等现象;巩固禁养、退耕还林成果,杜绝新增畜禽养殖和复垦现象。(三)科学调度水资源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管理,通过财政补助、受益者集资,推行租赁、承包等管理方式,拓宽管养经费渠道;加强枢纽工程维修养护,做好安全巡查、隐患排查工作;分类指导,一库一策,科学调度,切实做到防洪、蓄水两不误。(四)建立健全综合执法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水环境违法行为,巩固库(塘)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保护范围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及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饮用水源区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五)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机制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严格执行国家水质监测制度,定期监测水源地水质,并按水质目标进行定期评价,强化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提供准确、及时的治理和保护依据。各级各相关单位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水环境整治的对策措施建议。(六)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饮用水源地要编制科学可行的水污染应急预案,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突发性水污染应对机制,建立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落实重大事件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落实水库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评价和考核。七、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确保库(塘)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决定成立款庄镇库(坝塘)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政委:王福军(镇党委书记)组长:常务副组长:成员:张勇(镇委副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毛新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郑家全(款庄水务站站长)何以恭(镇民政办主任)李佳(镇财政所所长)张正能(镇国土所所长)张海龙(村镇规划服务中心主任)邹文(镇企业办主任、环保所所长)杨福云(款庄农技推广站站长)潘世卫(款庄畜牧兽医站站长)张继坤(款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