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14·高考全国卷Ⅱ)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知识定位】三民主义的影响【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通过1926年的报纸评论“各界军阀标榜主义”考查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影响,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有“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从题干信息“1926年”“孙传芳标榜三爱……想个主义玩玩”可知考查北洋军阀时期各界军阀标榜主义历史解释由“三民”“三爱”“三权”推知民主思想成为社会潮流【解析】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A项“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C项正确。B、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答案】C■练真题———————————————————1.(2014·高考海南卷)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析:选C。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2.(2012·高考海南卷)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解析:选C。本题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题干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三大政策确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B项说法错误的,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国共并没有实现第一次合作。3.(2012·高考海南卷)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解析:选B。由时间信息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前夕,结合其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内容,说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无从体现;D项应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练模拟———————————————————1.1919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这表明孙中山()A.否定了倾覆满清的作用B.首次提出五族共和观念C.主张民族团结共同反帝D.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解析:选C。材料中强调的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团结并没有“否定了倾覆满清的作用”,故A项错误;五族共和在湖北军政府建立时已经提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汉族……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都是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各民族平等的同时,一致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体现,故C项正确;“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能在材料中体现,但是与孙中山“民族融合一致反对帝国主义”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2.(2019·江门模拟)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中农呢?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而他们(贫农)中间有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这段话意图是()A.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B.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C.农民阶级不如工人阶级有坚定革命信念D.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解析:选A。据材料“富农”“中农”“贫农”参加“农会”的态度不同可得,毛泽东主张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故A项正确;“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与题目的要求“这段话意图是”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毛泽东认为贫农的革命信念是最坚定的,不涉及与工人阶级的对比,故C项错误;毛泽东认为贫农是最容易争取的,不涉及革命胜利的保障问题,故D项错误。3.(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解析:选D。据材料“他(毛泽东)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可知,毛泽东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精准把握,故D项正确。4.(2019·玉林、贵港高三质检)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解析:选B。材料说的是立法工作的流程,不是一开始就要建立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应该在制定过程中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宽泛的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不能像以前一样法律条文制定了,就完全照搬执行,所以说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结合,而是要符合地方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是1978年的立法工作与以前“成套设备”相比来说应该怎么做,故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淮北模拟)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解析:选B。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材料中孙中山强调的是太平天国的一班人争做皇帝导致其失败,强调的是民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是因为争做皇帝,没有解决权力的分配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只有通过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式,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强调的是土地问题,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和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2019·衡阳高三联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B.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D.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解析:选B。“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政治基础问题,故A项错误;由材料“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欧洲的问题主要是贫富不均,所以民生主义被列为三民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帝的内容,故D项错误。3.(2019·黄冈高三质检)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解析:选B。“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已经脱离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孙中山把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放在了一起,这符合时代的潮流,故B项正确;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是共产国际,故C项错误;“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4.(2019·武汉高三调研)1921年6月,孙中山说到:“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解析:选C。由材料“宜先求富强”可知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应在实现民族主义的之前,但并不能反映出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表明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体现了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5.(2019·莱芜高三质检)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解析:选D。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24年1月”,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孙中山新民族主义观,“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是孙中山的旧民族主义观,故A项错误;“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不能说明材料的全部信息,故B项错误;“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只能说明孙中山民族主义观中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处理,不全面,故C项错误;据材料“‘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以知道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项正确。6.(2019·珠海高三质检)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国民党一大和国共合作建立后,孙中山增加了民权主义的内容,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通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来实现,故D项正确。7.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解析:选C。材料所给时间是中共二大,即1922年,此时新三民主义尚未提出,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是否要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面临的问题,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可知毛泽东认为民主主义革命后应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事情,而不是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8.(2019·黄冈高三质检)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布的背景是()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解析:选B。“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是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内容,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B项正确。9.(2019·蚌埠高三质检)如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 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一、中国向何处去二、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十、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十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A.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解析:选A。著作的目录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由此推断这部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故A项正确;著作目录没有涉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B项错误;著作目录没有涉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故C项错误;著作目录没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故D项错误。10.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A.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B.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C.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D.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析:选D。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完成,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报告针对“一五”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进行反思,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在材料中不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可得报告吸取苏联农轻重比例发展不协调的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正确。11.(2019·遂宁高三零诊)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A.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C.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故B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是指世纪之交,与题中“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12.(2019·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解析:选C。邓小平的上述讲话是在199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1690年)里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必须分立并相互制衡,以此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和财产安全。但由于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一人掌握,实质上是二权分立。此后孟德斯鸠将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司法权的设置和独立是“权力制衡”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权力”。——摘编自翟刚学《论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之差异》材料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孙中山在五权宪法里设计了“权能分治”的宪政制度。孙中山将政权与治权分开,让人民掌握“政权”,而政府则实施的是“治权”。国家当中的人民是有“权”对政府进行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的,这样就可以形成主权在民,政府的“能”必须接受人民的“权”的管控,将人民的“政权”与政府的“治权”分开,形成“以权制能”的行政模式。——摘编自马雪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与西方三权分立学说较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创新之处,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从分权内容、分权形式、分权目的三个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时代等角度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创新,据材料二“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评价,从该时期的正反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差异:分权内容不同:洛克主张两权分立;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分权形式不同:洛克主张阶级分权;孟德斯鸠主张机构分权。分权目的不同:洛克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是为实现政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权力制衡方式不同:洛克主张立法权制约行政权(执行权、对外权);孟德斯鸠主张三种权力互相独立、相互制衡。理论的成熟度不同:洛克认为权力之间存在等级关系,很难实现真正的制约与平衡;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更加成熟、更具可操作性。原因: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代,法国的专制王权统治较英国更深重,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较英国更迫切;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