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模块五中国现代篇第一步专题优化专题十三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广东汕头高三期末)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解析:选C。漫画反映的时间是1949年10月,《大旗招展全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对世界的影响,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D三项错误。2.(2015·江苏泰州高三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C.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选A。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执政理念,这有利于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事好商量”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2015·石家庄一模)在乌鲁木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王震针对新疆形势提出了许多细则,“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这些“细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析:选C。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与材料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表明是1951年,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7年,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2015·辽宁大连一模)以下一段台词选自某一电影中大学招生录取的场面。龙校长:你会写字吗?李金凤:土改的时候参加过扫盲班。龙校长:写几个字我看看,写什么都可以。李金凤写字: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龙校长:李金凤,你被录取了!如果要给该拍摄场地布置一句标语的话,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解析:选D。从材料“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可知是“文革”时期,“将革命进行到底”是1949年元旦,毛主席写的新年献词,故A项错误;198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强调阶级斗争,属于“文革”时期,故D项正确。5.(2015·江西赣州模拟)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A.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D.确立依法治国理念解析:选A。“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故A项正确;人大制度在“文革”中被破坏,“文革”后恢复,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的是投票方式变化,体现的是民主决策,与法律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投票方式与依法治国理念无关,故D项错误。6.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美国想构建“双重代表权”,搞“一中一台”,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排除B,答案选A;此时美国这种政策说明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所以排除C;材料并没有涉及拉拢中国的意图,排除D。7.(2015·青海西宁模拟)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这一声明反映出()A.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已经达成B.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的结束C.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已经达成一致D.英国解决中英历史问题的基本态度解析:选D。结合史实可知中英达成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1984年9月26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时间内香港仍然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与英国意见的一致,故C项错误;从英国外相的声明,可以看出英国无法维持1997年后对香港的统治,体现出英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态度,故D项正确。8.(2016·苏锡常镇四市调研)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解析:选A。“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是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国家利益处理外交关系,与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无关,故B项错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随意改变,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强调国家利益为前提,故D项错误。9.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解析:选A。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与材料“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相符,故A项正确;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材料“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周边国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亚非国家会议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边界纠葛无关,故D项错误。10.(2016·山东淄博阶段性诊断考试)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可能冲击两极格局,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故B项正确;谋求周边稳定指的是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与万隆会议无关,故C项错误;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与万隆会议无关,故D项错误。11.(2016·湖北武昌调研)以“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为主题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系列会议在雅加达举行。关于60年前的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乔冠华率领B.会议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C.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会议重点讨论了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解析:选B。万隆会议主题是亚非国家求团结,共同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故B项正确;参加亚非会议的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故A项错误;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故C项错误;讨论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主题,故D项错误。12.(2016·江苏四市调研)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访华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时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说:“人们看到,奥巴马在中国的演出是多么的温顺和谦虚,这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必须转向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表明美国已开始放弃其霸权主义政策B.表明中国成为能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C.反映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D.说明国家实力强弱影响着其国际地位解析:选D。美国一直奉行霸权主义政策,题中并未反映它放弃,故A项错误;中国的崛起只是推动了世界局势朝多极化趋势发展,从而影响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不能抗衡美国,中国更没有成为超级大国,故B项错误;世界政治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早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奥巴马之所以在中国表现的温顺、谦逊,主要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国家实力的强弱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即“弱国无外交”,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内蒙古包头三模)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材料二尽管议会至上,责任内阁制在英国具有持久、强大的影响力,然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是不容忽视的。政党制度带来了政府的中心地位,导致的一个持续危险是传统的议会对行政的控制被削弱,而政府对议会的控制则加强。议案由政府部门控制,由党魁操纵议会通过的立法方式可能危害到法律的公正性。执政党控制的议会对政府的监督也显得软弱无力,民主可能受到伤害。——威廉·韦德《行政法》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分析说明材料二中议会在国家政治权力体系中地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16分)(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的。并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局限性,据材料一“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信息归纳,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客观要求、战争或经济危机的影响等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建设,据材料三“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结合所学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据“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结合所学得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答案:(1)局限性: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范围狭小;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等。原因:制度结构本身的缺陷;政党政治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积极有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政府发挥更大作用;战争客观上要求政府的职能有所加强;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也要求政府获得较大的权力。(2)加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关系: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