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巩固过关练九 1.2.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巩固过关练九 1.2.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巩固过关练九 1.2.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巩固过关练九 1.2.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巩固过关练九 1.2.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巩固过关练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2015·汕头二模)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解析】选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较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题干只是提及上海某个县,不能以此代表整个中国,故A错误;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当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受挤压的内容,故C错误;从“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故D错误。【拓展延伸】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的冲击,带有强制性。(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的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慢。(3)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2.(2015·怀化期中)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晚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的重视【解析】选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原材料从中国运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业商业化,故A正确;民族工业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未完全解体,故C错误;晚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的重视与鸦片战争后这一时间点没有关系,故D错误。3.(2015·成都一模)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认识到()A.外资入侵的危害性 B.工业时代的必然性C.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D.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解析】选B。材料中曾国藩表达了对洋人及华人创置电线铁路的态度。“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表明曾国藩已经认识到外资入侵的危害性,故A错误;曾国藩认为洋人及华人创置电线铁路“皆不可行”,没有认识到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明成果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故B正确;“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从侧面也反映出曾国藩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性,故C错误;同时也反映出曾国藩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故D错误。4.(2015·临沂二模)京师同文馆开办之际,前门大街却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说明同文馆的设置()A.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误人子弟B.适应侵略者需要,引起民众反对C.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D.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举步维艰【解析】选D。材料中显示的是同文馆设立所受到的阻力,“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误人子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适应侵略者需要不是同文馆设立目的,故B错误;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中“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说明保守派托词反对,故D正确。5.(2015·郑州三模)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时期工厂数资本(千元)1870—18941648291894—1913136103153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解析】选D。中国通商口岸大幅增加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1912—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D正确。6.(2015·江苏高考·T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析】选C。1914-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春天”,材料中火柴业的发展情况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而非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故A错误;因为华商投资额的递增,火柴厂数量也在增加,所以火柴进口量才逐年下降,B因果关系颠倒,故错误;1915年日本向中国递交“二十一条”文件要求,引发国人反对“二十一条”的运动,D时间表述有误;火柴业在这一阶段的迅速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这一特征,所以C正确。7.(2015·乌鲁木齐一模)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书中说:“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铁路总里程的90.7%。”从中可以看出()A.中国经济主权受到全面威胁B.帝国主义各国把中国作为投资场所C.中国重工业呈现殖民地化趋势D.国民政府吸引外资取得巨大成功【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数据可见,1936年帝国主义把持着中国生铁、原煤、发电量、外洋航运吨位、国内航运吨位、铁路总里程的绝大多数,可知虽然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处于“黄金时期”,但主要是轻工业方面成就显著,中国的重工业依旧由帝国主义把持和控制。只有重工业的数据,不能说明中国经济主权受到全面威胁,故A错误;材料中未见投资场所,故B错误;中国重工业受到帝国主义把持,呈现殖民地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列强的经济侵略,不是吸引外资,故D错误。8.(2015·郑州一模)《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到四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A.阻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解析】选B。转移物资并不能阻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故A错误;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为以后的反攻保存力量,而把“‘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强调为以后的胜利保存力量,故B正确;C有合理性,但不是主要作用,故C错误;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已经在抗战前出现过,故D错误。【拓展延伸】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作用(1)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方面: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方面: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其统治地位。9.(2015·绵阳二模)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B.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C.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抗战胜利后经济恢复使货币需求大增【解析】选A。由图所示,1945年和1947年的法币发行数额急剧增加,纸币的滥发必然造成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A正确;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而1945、1947年法币发行量急剧增长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故B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1936年倡导实施,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而停止,故C错误;法币发行量的急剧增长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故D错误。10.(2015·怀化模拟)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间接说明了()A.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B.中国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C.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D.中国革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革命党人从海外归来的服饰受到人们的效仿,与服饰的政治色彩无关,故A错误;材料中提到“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并非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故B错误;材料提及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草冠革履,呢服羽衣”,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可以看出政治运动对社会生活的推动,故C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西方思想,故D错误。11.(2015·马鞍山三模)1946年,由大连沙河口工厂制造的蒸汽机车在哈尔滨被命名为“毛泽东号”,其后动力多次升级,1977年2月,改为东风4型内燃机车,2010年,改为电力机车,2014年,结束了68年货运的历史,开启了牵引旅客列车的任务。“毛泽东号”()A.命名与庆祝东北解放有关B.运行始终与个人崇拜有关C.改为客运说明列车货运功能消失D.见证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解析】选D。1946年的时候,东北还没有解放,故A错误;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开始于1966年发起的“文化大革命”,故B错误;材料只在最后说到其开启了客运功能,没有表明列车货运功能的消失,故C错误;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此后日益完善,材料中火车机车的不断升级换代反映了这个时间段内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故D正确。12.(2015·内江三模)右图由成都市档案局提供,它是在四川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新新新闻》1938年刊登的插画。对其正确的理解是()A.民国十三年后,成都修好成灌马路后渐渐有了汽车B.成都人车拥挤,交通混乱,美女交管在街头指挥行人和车辆向左行驶C.通过漫画美女交管宣传向左的交通规则D.民国三十八年,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解析】选C。民国十三年是1924年,与1938年报纸新闻无关,故A错误;《新新新闻》1938年刊登的插画主要反映美女交管的交通指挥,看不出人车拥挤,交通混乱,故B错误;从插画可以看出美女交管指挥汽车向左,反映了当时通过漫画宣传交通规则的特点,故C正确;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不符合漫画的内容,故D错误。【拓展延伸】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增强了平等、女权、文明意识。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4)整体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也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二、非选择题(2题,共52分)13.(2015·聊城一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并概括说明变化的特点。(18分)(2)中国的变化“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这些因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表现。(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主要变化,依据材料一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社会性质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第二问特点,从魏源师夷长技,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改革,由科技到制度,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从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分布可见其分布的不均衡性。第(2)题制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包括内部的封建势力、封建思想制度,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民族工业发展的举步维艰,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社会发展阻碍的表现。答案:(1)变化:经济结构:近代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阶级结构:出现了买办阶层、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生活: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等传入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12分)特点:被动性:在外国冲击下出现;渐进性:由表及里,逐渐展开;不平衡性:变化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6分)(2)表现:封建制度的制约使洋务运动失败;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使戊戌变法失败;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反扑使辛亥革命失败;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阻碍了社会变革。(12分)14.(2015·郑州三模)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但好景不长。有人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如下:表现说明有利因素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由于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